初中中秋节作文800字:庆中秋

嘉欣 173分享

  中秋节是代表着团团圆圆的美好佳节,因为在这天,人们都会回家一起庆祝中秋节。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分享的初中中秋节800字作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庆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到,我却无言对人到。”我端着酒杯,独自一人坐在这阁楼之上,望着那轮仿佛镶嵌在夜空之中的皎洁明月,心中却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独自饮酒,借酒消愁但又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朦胧的月色之中,仰望天空,我真想乘着微风到天上去,来“剪断”这“离愁”之苦,可我又担心惊扰了这住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之中的神仙,怕他又将我送回人间,以免我经不住这楼宇凄寒。我伫立在月光之下,手举酒杯,居然放肆的舞动起来,没料到我的身影也随我一起舞动,让我又立马觉得这天上和人间,还是人间多彩啊!

  一番舞动后,我也累了,干脆“借酒长精神”,拿起酒瓶,横躺在楼阁之上的长椅上,目光却又被这明月慢慢地的吸引住,我轻轻地闭上眼,本想忘掉世俗之事,好好清闲一番,没想到,脑海中又浮现出我与子由相处的那段美好时光——

  我与子由相伴于河边,在那水皆缥碧,清澈见底的河中,我们在水中嬉戏,在岸边垂钓,还不断的吟诗自娱,他吟一句我迎一句,我俩心灵相通,经常一吟一迎把旁边的垂钓者也加入我们,真是悠闲自在。

  还记得去年中秋,也是在这个地方,我与他对坐在此,也是那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也是这样的酒,这样的菜,这样的月饼。当时我和他谈笑风生,互赠诗词,赏月吃饼,好不乐乎!可现在,我却是孤身一人,独自饮酒,吃菜菜没味,吃饼饼不香。

  这时,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得我眼睛无法睁开,我赶忙起身,用衣袖擦了擦我眼角的泪水。这是我第二次流泪,第一次是我与子由分别时,还记得在那分别之时,他俯在我耳边,轻轻得说了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听了,泪水不禁从眼角滚落下来,望着子由渐渐模糊的身影,我朝着他大声说了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字串9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赏月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49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