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技巧推荐

莉莎 1172分享

  在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时候掌握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对大家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语文阅读的相关学习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一、了解文章大意

  1、读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大意,可以把审题与读课文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文先读题。

  2、了解思路。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部体现,了解作者的思路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二、读懂每一句话

  掌握了文章的大意,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印象,这还不够,还要深入到文章的各个局部,研究作者如何用词造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文章有几层意思,最后才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切的体会和整体的理解,文章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应该读懂每一句话。

  三、读懂每一段话

  在读懂每一句话的基础上,要准确而又迅速地了解每段话的意思,必须掌握[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1、抓中心词。2、理清层次。

  四、划分段落

  划分段落,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文章分成几个意思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因此,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划分。

  五、最后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是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它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能给文章分段和概括段意,最后还要回到文章上来,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归纳中心思想,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快速准确地去阅读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技巧

  一、让生动的图片绽放异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它们中大部分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课文中这些插图和大量相关的媒体图片来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生动的图片绽放更美的色彩。

  教学《蜘蛛织网》伊始,笔者先出示一张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蜘蛛”图片,引出课文主角,学生对课文的浓厚兴趣立刻被激起了。在观看图片之后,紧接着又引导学生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自己对蜘蛛这种昆虫的了解,使学生对蜘蛛的印象大大加深了。

  之后,再出示一张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尝试着说一说“蜘蛛在干什么”。学生被眼前美妙的图画迷住了,不但看得认真,而且描述得也细致入微、生动有趣。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对照课文再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画中情景的。

  这样,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他们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也大有裨益。

  二、阅读与思想相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尤为注意把读书与学生的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教学《蜘蛛织网》的小动物们纷纷邀请蜘蛛出去玩这一部分时,笔者向学生提出疑问:在小蜘蛛织网的过程中,它遇到了什么事?面对这些事,小蜘蛛是怎么做的?通过这些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读文,既能有的放矢,又使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在经过充分地思考、交流之后,笔者出示了“( )、( )、( )、( )和()都请蜘蛛玩,蜘蛛()”这样一个填空,给学生一个规范性的答案,让他们最终悟出“原来这是一只(做事专心)的蜘蛛”。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由于阅读伴随着思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读一读,演一演

  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动作、形象,也满足了学生爱模仿、喜幻想、表现欲强的心理需要。

  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担任课文中的角色,在这样的情境中,儿童对教材中的角色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感情,都会有更真切的理解,其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力,也可得到有效的训练

  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

  但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不注意读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笔者发现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运用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兴趣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并逐步使他们达到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蜘蛛织网》是沪教版小学语文(试用本)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写了一只小蜘蛛专心致志织网捉虫的故事。文中的小蜘蛛为了织网,毫不理会其他小动物的召唤,做事一心一意的精神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是他们爱不释手的童话故事。

  在教学时,笔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课文内容,运用了如下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

  一、积累词语的方法

  大多数学生把积累词语当成额外的作业,即使积累,也非常零乱。其次教师重视的程度不够,缺少精心的指导以及为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1、从课文和课外读物中积累:如叠音词:安安静静、叽叽喳喳、笑盈盈、绿蒙蒙;的字式短语 :弯弯的小路、洁白的雪莲;表同类意思的词语:微笑、大笑、冷笑、嘲笑;表颜色的词:雪白、通红;表声音的词:呱呱叫、沙沙响等等。

  2、生活中积累:如看电影、听广播、下载。

  3、活动中积累:如成语接龙、中心开花组词语、古诗名句记心中。

  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点滴的指导。开始,教师必须同与学生一起勾画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交流其中好处。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展示学生积累的成果,让学生感受积累的快乐。

  为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选取其中的几个词语,让学生照样说几个,如“白茫茫”,学生可说“红彤彤、绿油油”;也可利用这些词语说一两句话,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有条理。再把这样的话记在积累本里,说与写结合,达到思维的同步训练。

  二、了解词语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以理解词语为主转变为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对课文中词句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方法一:形象直观法,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但对事物的形象很感兴趣,因此对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如“雪莲”“丝绸”可通过图片观察形状、颜色以及特征,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这些事物有个清晰地认识。

  方法二:联系生活实际,有些词语就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客观事物、一种现象、一种体验,学生很容易联系事物对照着联系理解词语。如“颜料”、“云霞”、“寒冷”可联系身边的事物及亲身感受让学生理解。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方法

  方法三:联系上下文 ,如《我和我的小伙伴》中“齐心协力”这个词语,字典解释为“形容思想一致,共同努力。”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中“唤来了我的小伙伴,”“流到木船下”“肩并肩,手挽手”等词语来想象当时小水滴伙伴们解救干枯的禾苗同使劲、齐用力托起了木船的情景。

  方法四:启发想象,一些词语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注入了新的生命,这就需要引发学生想象。如 “秋姐姐的地毯哪去了?、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这种“地毯”、“白被子”就需要启发学生想象季节变化时的情景。

  方法五:动作表演 ,如《小乌鸦和妈妈》中“依偎”一词的理解,让学生靠在一起,搂一搂,抱一抱,通过“搂”“抱”等动作来体会小乌鸦和妈妈之间的温情。

  方法六:近义词置换,如“窜”和“乱跑”,把不常见的、难理解的词语置换成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语。

  运用这些方法了解词语,避免了传统运用概念进行解释的抽象、枯燥的做法,重在教给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感受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语文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在读中感受乐趣 ,如《老师的话语》,文章语言通俗流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教学设计简要:放手学生,自读自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初读,整体感知;指导情感朗读(体会语句的轻重缓急,重点感悟“老师的话语,一句一句暖暖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播放音乐,再读课文(升华学生的情感,感受朗读的快乐)。

  (二)、在想象中感受乐趣,如《柳树》,文章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优美的“绿柳垂钓图”,这个简单的意象,在作者的笔下,在孩子们的眼里,却产生了无尽想象。

  上课伊始,绘画激趣,让一株高高的柳树,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让学生在无尽的遐思中尽情表达,感受柳树的婀娜多姿和似垂钓之景。

  (三)、在表演中感受乐趣,如《自己去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一演,如文章第三段――小鹰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了飞翔,这段情节可设计为:

  小鹰:(扇动翅膀,甜甜的声音)妈妈,山那边有什么呀?

  老鹰:(抚摸着小鹰,和蔼的表情)风景可美呢,自己去看看吧。(手指向远方)

  (小鹰向远处飞去,假装在飞行的过程中遇到大风、高山,吃力而艰难的飞行。)

  通过创作表演,学生易感受人物情感,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

  (四)、在创作中感受乐趣,如《地球妈妈》,文中介绍了地球妈妈为她所有的孩子安排了一个个“小小的家”。学生在感悟了课文内容以后,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小小的家?”,象“清清的河水是青蛙的家”“茂密的森林是老虎的家”这样的“创作”,学生会脱口而出,其乐融融。

  (五)、在实践中感受乐趣,如《江南》,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色调鲜明欢快,其中文中的“东、南、西、北”四个字要求学生会写,这时带学生走到操场上认识方向,学生像放飞的小鸟在操场上边认边背,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无限快乐。

  (六)、在歌唱中感受乐趣,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歌中正描述了课文《小乌鸦和妈妈》的情景,学生边唱边看动画,轻松愉悦的感知了课文,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七)、在画画中感受乐趣,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小鸡、小马、小狗、小鸭以独特的画笔在雪地上留下了独特的画,这些小动物都是农村孩子所熟悉的,那么它们的“画”也自然成了孩子们最想表达自我的机会了。

  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多样化的,我们还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和自我表现的舞台。

  四、阅读素材拓展

  1、课前3分钟,让学生通过讲故事、背儿歌、猜谜语、交流电视节目,给学生创设说的机会,让学生爱说会说。

  2、利用晨读要求学生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诗文。

  3、充分利用班级宣传栏,展示学生积累的精彩内容,丰富积累,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

  4、和书交朋友,教师为学生推荐好书,在家建立小书架,在班级建立图书角,鼓励亲子阅读,经常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5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