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作文中学生600字

龙苗 1153分享

通过断、舍、离做好物品的整理,让生活更有品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断舍离的精选作文,供大家参考。

断舍离 作文1

这本书其实去年年底就看完了,后来忙着各种事情,现在终于有时间来写写当时的感想。这本书蛮好读的,花两个晚上的时间就翻完了,但当时这本书对我触动还蛮大的,特别是对像我这样一个怀旧的老人家来说。

其实这本书主要就是教你一件事情,扔东西!其实大家都知道,保持生活愉快的一个最简单方法就是:定期扔东西。只是我们好多人做不到而已。而扔东西在操作层面是不需要什么指导的,所以准确的说,这本书教读者的是如何说服自己应该扔东西。虽然这本书更多的属于工具而不是书,但是,作者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来说服大家应该扔东西,而不是具体如何扔。而正是这更高一个维度的思考,是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地方。这本书看起来是说教你如何打扫卫生,其实讨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人和物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这个还能用吗?”vs“我还需要这个吗?”

试着回忆一下,我们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是不是总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东西还能不能用?”。看着没坏,于是我们对自己说先留着以后总能用上。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多。书中说,当我们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陷入了一个迷思:这个问题的主语是那件东西,而我们在整理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所以说,我们问自己的问题应该是:“我现在需不需要这个东西?”。其实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差不多,但问题的实质却完全不一样。我们整理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我”才是最主要的,而“当下”才是做这个决定是的时间坐标。我若不需要,它再好也对于自己来说也只是个累赘。书里有个有趣的例子,大概说某人收到商场活动送的一个大花瓶,谈不上喜欢但质量还不错,因为和家里的'装修风格不是很一致所以就放在客厅角落攒灰。一日,朋友来家里看到了解情况后说:你这花瓶可不便宜呀。那人惊讶问为什么,朋友说“不管你这花瓶多少钱,现在房价这么贵,你算算它常年占用的这块面积就值不少钱了。所以,当我们问“这个还能用么”的时候,考虑的只是物品本身的价值;而只有当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才会发现其实我们自己的空间,时间和精力才是最珍贵的。

“占有”vs“拥有”

这也是这本书里蛮有趣的一个地方。当我们占有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真的拥有它吗?因为只有当我们自己和物品之间有感情,它为我们所用,我们也很珍惜它的时候,才拥有了它。我们可以占有很多东西,很多资源;但我们精力有限能拥有的真的不多。所以,尽能力的选择那些最优秀的留在自己身边,然后用心的爱惜它们。不要可惜那些被淘汰的,因为不然我们就会辜负了那些更适合自己的。对于那些因为曾经爱过而舍不得丢弃的,就要提到书里提到的“佛系整理法”(名字是我自己取的)。

佛系整理法:

物品和人一样,有的会陪我们走一阵子,有的会陪我们更久一些。不像是人会有情感和责任的牵扯,身边物品的去留可以完全由着自己的喜好。缘起时怦然心动爱不释手;但若缘分已尽也没有必要勉强,好好告别就好。可能是源自日本万物有灵的文化(一直觉得这个超酷的,像千与千寻里的世界那样),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灵性。你若不爱它,还把它强行把它留在自己身边,反而会增加彼此的戾气。对于那些自己爱过,现在却不需要的东西,我们应当好好告别,放它去到更好的归宿,像是送给或捐给需要的人,请别人继续爱惜它。

断舍离 作文2

读到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选段,瞬间觉得,如果以她的观点去衡量,我简直成了个大大的“反面教材”。

日常生活中,我的书架常常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东西太多,懒得扔,也舍不得扔,甚至是用完了的笔,丢了笔芯,依旧把笔壳往专门备好的笔筒里一插,让它慢慢尘封。想法很简单:万一以后能废物利用呢。而事实证明,它们直到现在快发霉了也终究还是被我嫌弃得看都不想看。

拉开书桌抽屉,五六支手表“排排坐”似地躺着。它们几个不是没电了就是秒针掉了,甚至还有个缺了半边胳膊的。我总觉得扔不下手,这些表原先不便宜,也许还能修好,扔了怪可惜的,真不用,放着当装饰品欣赏欣赏也不错。

然而,不论是笔也好,手表也罢,都终归会有离我而去的一天。

每当到了一个新学期开始的前几天,我的书桌和书包都会照例来上一个“大扫荡”,而“凶手”自然是我妈。她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大手大脚地抓了我一支支“空有虚壳”的笔就往垃圾桶里扔,当我拼命赶到时,总已经有大批“烈士”英勇葬身桶中。我不敢相信,总是痛心疾首地责怪我妈,“干嘛要扔啊,万一要用呢?环保意识,要废物利用的!”虽然我自己心里像被水洗过般清楚,说“环保”纯粹只是借口,事实上是对物品被扔的可惜,对所有物品的不舍困扰着我。用山下英子的话说就是“对物品的执着”。

正是那种“会用的”、“有用的”、“留着总是比扔掉好”的种种想法给予我诸多烦恼,但那些想法又促使着我将收拾它们的日期一次次地往后拖,导致它们“盘踞”在我桌上数月也没机会离开。

偏偏像我这种不爱拾掇拾掇物品的人又喜欢网购,淘宝已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总是隔三差五上网淘一些,鞋子帽子啥的源源不断往家里运。其实我纯粹只是喜欢它们刚入家时的新鲜,久了也就不以为然了,但又舍不得扔,所以柜子的剩余空间便越来越少。也曾为此烦恼,只是苦于扔不下手。

直到今日,遇到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她告诉我对待物品无需执着,需要的.留下就是最好。“过简单舒适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我想,这也确实是我应该做到的,或许,这也是山下英子所想要真正表达的。

读后释然。好吧,接下去,我想我可以试着去淘汰些不必要的东西,脱离物欲与执念,留下适合自己的东西。过简单舒适的生活。向山下英子所崇尚的生活概念靠近。回过头来想想,原先,我的生活真的有点乱。

断舍离 作文3

比起商品本身的价格或是附加价值,以自我为轴心的利用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善待自己,比奖励自己更好。给自己一个舒适生活的好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有意识生活的态度。

断舍离的目标是培养觉悟和勇气,做脚踏实地践行的乐观者。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意志去接纳以及收拾、善后的态度,并且其实付诸实践,通过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去粗取精地训练让自己更具意识性,不再逃避不舒服和罪恶感,主动做出选择和决定。

非得想法设法第一时间去控制或去除这些负面情绪,只能让自己更加勉强。

(对特价品和积分卡说不)

积分就能换来好东西——我们总是无意中就抱有这么个期望,但或许我们可以回到原点,想想攒的那些积分到底能换来多少好处呢?商家推出积分卡的目的就是留住更多客源,那些积分卡并不是真的如他们嘴上说的.感恩回馈,而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罢了。

(不幸亏也许更有趣)

无论是否拥有某样东西,心怀希望都是好的。以长远的眼光、广阔的视野去看时,最好选择可以让自己更积极、更轻松、更自在的做法。俗话说:“不完美的女人更吃香。”要是我们都能从不足中找到乐趣的话,往往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无论别人的评价是好是坏,或是东西本身是贵是贱,只要自己真的喜欢,那对自己而言就是有价值的存在。无论什么样的物品,它的价值都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这样的信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提升到一个比自我评价更高的境界。

断舍离 作文4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考虑的重点是:这本书需要购买吗?适合自己现阶段的知识增长或者认知提高吗?只是因为封面吸引我,还是实际的具体内容?买来会用心阅读吗?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考虑的重点是:现在还能不能阅读,这是时效性;将来还会不会去看,考虑的是珍藏的意义和时间的成本。“过去有用的不代表现在有用 ;未来也许有用的,其实也并不一定是未来有用的”。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在今天这个不确定、多变化、高速成长和去物质化的年代,对物品的占有欲。就好像穿着盔甲的人,根本跑不起来” 。

我们常常造成一种假象:以为买了一本书,放在书架里,占有了就等同于读完了这本书;也自欺欺人的以为,对里面的知识点理解了。这就是很多人“买了越来越多的书,结果得到的只是摆设和书上的灰尘”而已。

断舍离中的“收拾”不是把书归纳、移位就可以了,而是一个筛选必要书籍的过程。

我曾经犯过很多次的错误“在电商打折的时候,我购买了大量经典的畅销书籍”结果就是一直静静地堆放在那里,甚至连封面都没打开过,我也忘记了当初购买的理由。

让我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一本书是因为有你需要的价值,而对你有用;并不是因为它便宜、打折”。这个不仅适用于书籍,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的购物。

现在筛选书籍的途径有很多:通过书单推荐,通过听书判断,通过朋友推荐。关键所选的书一定要适合自己。找书的过程,其实是找到自己缺乏的,并且逐渐找到自我认知的过程。

做出断舍离,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

一是我跟这本书的关系轴:我之前购买了大量的悬疑小说,比如说整套的《藏地密码1-10》,比如说东野圭吾的全套小说,当时想用来做消遣;但那些悬疑小说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只能束之高阁,当成摆设;我轻易的翻出一本《莲花》,是我大三时候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比如我12年要去云南自助游,我就买了《中国自助游12版》和《丽江的柔软时光》这两本书。

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现在这个时间段我只想看可以提高认知的书,比如说时间管理类或者知识管理类的,或者看过后马上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比如说这本《断舍离》。

断舍离 作文5

《断舍离》并不是对物品收纳整理的书籍,主要是强调人与物品的关系,把原来以物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站在人自身的角度去考虑物品与人的关系,延伸到人与人、人与生活的关系。

“断”是从源头上限制物品进入自己的家,购买物品时要三思,考虑物品是否是真的“需要、舒服、合适”?注意时间轴是当下,而非过去或者将来。当然我认为如果真的必要且不久的日子一定会用到(正好有优惠),可以允许自己购买(毕竟家庭主妇是要为家里省钱的!),但是不要囤积。囤积的动作一般是来源于不安全感,要笃定地相信,将来会有将来的机会和办法。这样由行动来影响思维方式,人也会变得更加有信心。

延伸到人与人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尽量减少无用社交。有的人认为在人群中才会体现自身价值,但无用社交虽然可能热闹,对生活是一种消耗。对于我来说需要远离流于形式、粗俗而无意义的社交活动。在参与社交之前做一定甄选鉴别,只专注有助于自我成长或加强所重视亲密联结的活动。

在观念和想法上,“断”意味着停止消极的想法和评判。在负面想法闪现的一瞬间,尽力去掐断,因为这样的想法无益也无意义,只会自寻烦恼。关注问题本身,关注解决问题,就事论事,以结果为导向。

“舍”是指舍弃对自己无用的物品。时间轴同样放在当下,站在人自身的角度去考虑物品是否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注意不是“这个东西还很好”而是“它对我来说是有用的,我需要它。”这样筛选出来“无用”的物品,可以选择转赠给需要它或者能珍惜它的人,或者直接丢弃。比如,我自己有一些物质购买欲泛滥时期留下的品质并不好的衣物,每次穿在身上就觉得没有自信,浑身不舒服,但是由于没穿几次,觉得浪费舍不得扔。在践行“断舍离”过程中,果断处理掉,这个衣物虽然可能还有货币价值,但是在生活中早已无价值,还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物品需要更舒适、有品质的取代品,也要相信自己配得上更好的物品。就这样自问内心去辨别物品的过程就会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喜好,更加有利于今后在“断”的阶段准确而义无反顾。

由于人的精力有限,没有办法兼顾太多的事情,所以需要分出来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兴趣非常广泛的人,如果想要在某个领域得到精进,一定需要放弃一些其他的兴趣,多分配时间到这个领域,习得所需技能,提升兴趣的高度。人际维护也一样,没必要要求自己和那么多的人成为朋友,知己得二三足以。好朋友也维持在一定数量即可,允许以前的好友渐渐疏远,因为人际关系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不需要强求,即“舍”的理念。

“离”指的是一种状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做减法生活,舍弃不需要的,珍视每一件留在身边的物品,把握主动权,顺其自然,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这样的习惯会让自己对生活有十足的掌控感。

“断舍离”就是通过处理人与物品的关系,梳理自己的生活,更加彻底地了解自己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不断提醒自己,活在当下,而且可以活得更精致更通透。


断舍离作文中学生600字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309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