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小妹 1172分享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1967年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1967年的作品。 从高中时代在课本上看到它开始,我一直对这个深沉沧桑的题名名念念不忘。在建筑行业,拉美国家有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墨西哥的路易斯·巴拉干,以别墅闻名,作品热烈奔放,充满丰富的色彩,并与奇诡的自然融为一体。我很好奇,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号称“魔幻现实主义”的这部小说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年借着读书会的兴致,终于满足了读完它的念想。

  【关于魔幻现实主义和想象力】

  我想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快节奏地文字和情节将读者迅速带入故事,而其中各种超现实状况的存在,又让人处于孩童般的情绪,时时感到太好玩太有趣了。北大西语系教授范晔先生的翻译也功不可没。

  在小说的一开始,马尔克斯描述了一个自然欢腾暖调色彩的村落社会。富有探索精神,身材魁伟又温和有声望的第一代父亲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妻子乌尔苏拉带领族人翻越荆棘和群山,定居创立了村落马孔多。常来村中杂耍的柬埔寨人时不时带来使这个村落大开眼界的神奇事物——比如将全村人的锅碗瓢盆吸住拖着走的磁铁,放在宝箱中的冰块,能把纸点燃的凸透镜...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科学充满兴趣,对一切各种研究,于是用骡子换了磁铁企图在院子里寻找黄金;用凸透镜尝试新的战争武器;用六分仪关在家中思考出地球的形状像一个橙子...

  更有趣的一段,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收留了一个养女丽贝卡。丽贝卡患有失眠症,并由乌尔苏拉卖出的糖果小动物传染开来, 以至于全村人都得了失眠症。失眠的结果是会遗忘,于是慢慢的全村人忘掉越来越多事情,大家竭尽努力与之抗争,把所有东西都贴上解释条——比如“这是奶牛,每天早晨都应挤奶,可得牛奶。牛奶应煮沸后和咖啡混合,可得牛奶咖啡。” ...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这些千奇百怪毫无逻辑的事情,似乎在这个村子里又能很有逻辑的存在。如果说这种有趣是金子,那么作者在本书中就是在哪哪都撒满了金子。按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的话说,“马尔克斯简直是在散尽他的才华,这样大段大段精彩绝伦的想象换了任何一个平庸的作家都可以拿一小段大书特书,而马尔克斯却毫不在意,源源不断地撒下去...” 而这种夸张的超出理性又情有可原的写法是这本小说的魅力所在,好像一个人身上的特质,一个摄影师作品的潜在共性,带给人对这部作品的强烈印象和明确喜爱。

  【关于人物个性的张力和触动人心之处的孤独】

  《百年孤独》描写了六代人的家族史,全过程中虽然人名各种重复,但基本并不轻易造成混淆的混乱——原因在于每个人物的人生历程都太奇特鲜明了,其中隐隐的原因——父母关系或时代变迁的影响, 又是那么可以理解。当去看这样一个个充满了张力的人,鲜明而激烈的故事,首先是感到有趣和满足;而当历史行到低潮,人性中的幽微处却突然刺痛你的心。

  例如书中出场很早并且一生波澜贯穿全书的第二代人物奥雷里亚诺上校。这位家族中的二儿子,幼儿时期便显示出奇特的预见事物的直觉——两三岁时总能提前提示母亲桌上的汤要掉下来了。少年时因为了解了哥哥的秘密恋情而沉默少言,又因他跟父亲一样热爱自己搞研究,便默默在家中作坊制作小金鱼,成为远近闻名的金匠。而后村中来了新的管理者里正一家并与父亲起了冲突,然而他爱上了仇人未进入青春期的幼女蕾梅黛丝。百般纠结后提亲成功,继而天天往未婚妻家中跑,教小女孩读书礼仪,直到终成眷属。——一直到这里奥雷里亚诺都是一个非常令人欣慰的青年人,认真、执着、诚挚。

  然而人生存在千种风波,贤惠有礼的妻子被妹妹在情场争斗中误杀暴毙。发现岳父暗箱操作党派竞选后,奥雷里亚诺毅然骑马带着勇士离开马孔多,立志为更民主自由的另一党派而战。此后的奥雷里亚诺有着光辉壮丽的戎马生涯,“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他位至上校,拥有无比的权利”, 年幼时便显露的非凡预见力令他常常作出正确判断,认真执着的品质也令他在千百次战争中变得坚毅、勇敢和冷静。

  然而累年高度紧张地战争生活和领导力地逐渐获得,却一点一滴地改变了原本简单的年青人。曾经可以胸怀广阔跟敌军将军下棋喝茶成为朋友,到后来却借着革命的名义非杀将军不可。决定结束战争的时候上校带了三个情妇回到马孔多,大部分时间都躺在一个吊床上,并对下属的重要请示表示“不要拿鸡毛蒜皮的事打扰我”。——这一段很短,却在读到的一瞬间让人震惊:这还是那个令人欣慰的青年人吗?

  而乌尔苏拉逐渐失明,在黑暗中终年思考,突然明晓,自己的这个儿子不具备爱人的能力——无论是战争中产生的17个儿子和他们的母亲,甚至当初年幼的妻子蕾梅黛丝。

  看到这里,可算大受刺激。一是刺激于作者一步步抽丝剥茧分离出人物性格本质最深处的能力, 二是刺激于作者安排家中老母亲在黑暗中思索看清这一点的合理和可怕——恐怕在这一刻乌尔苏拉将会是到了恐惧程度的孤独,三是细思上校前中后三种形象背后的家国社会背景,却是非常自然。什么是爱人的能力?——是一种宽厚、温和,愿意也可以保护他人的品质,是在漫长时间中对他人关爱的一种坚持。战争中需要的冷静敏锐和坚定精神意志毕竟与爱、宽容和放松愉快隔绝太远。

  而书中的其他形象——情感激烈本性温柔却永远在最终拒绝所爱的人的阿玛兰妲;奋不顾身追随所爱不惜被逐出家门的丽贝卡;热情实干给家族带来干净进步并总能站出来捍卫善良人性的乌尔苏拉;娶了选美女王却不能忍受她腐朽沉闷的宗教式生活习惯而常住卖彩票的情妇家的奥雷里亚诺第二...他们种种的丰富多彩让你欢笑思考,却各自是各不一样的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可能这就是“百年孤独“的含义。

  【与拉美现实的关联】

  略微浏览背景,我想书中与拉美现实的关联大约有两点。

  一是书中部分“魔幻现实主义” 写法起源于马尔克斯的童年生活与当地文化。

  童年时代的马尔克斯与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当时的哥伦比亚社会正进行快速的城市化,一方面大城市中人口骤增,聚集了大量年轻人和新潮文化;另一方面乡村成为很多老年人的驻守地,保留了更多的传统。马尔克斯的外祖母常常对小马尔克斯说,“小心不要到那边去,不然会碰到你去世的姨母”;又或者马尔克斯跌了一跤,外祖母会说,“哎呀,又让高祖母绊倒了”。也不知道是外祖母管理小孩的方式,还是她确信如此。所以马尔克斯的童年时代便是与这些灵异的人群共同生活,便把这种民间故事带到了小说中。

  《开卷八分钟》也曾提到,马尔克斯的妈妈一直希望儿子不要去拿诺贝尔奖,她认为一旦拿奖,儿子就要不久与人世了。当时的记者等在马而克斯家中,他在电话中对妈妈说“你放心,我会戴好黄玫瑰去斯德哥尔摩,这样我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了。” 这种光怪陆离的对话,让在场的大家突然了解, 也许所谓夸张的“魔幻现实” 一直存在于拉美的现实。

  其二是书中的时间循环写法,是对美国对拉美经济殖民的影射。在整本书中,存在线性的女性时间和不断循环的男性时间。几个主要的女性形象都贯穿全书,以她们的品质坚守着家族;而男性的形象却是不断重复的名字,不断重现的性格,和不断出去又回归家中。

  而美国对拉美的经济殖民,是首先在拉美建造大量的铁路——不是为了拉美的建设,而是为了连接美国在拉美各地的香蕉园(关于铁路与香蕉园,书中第四代人的命运是以之为背景的)。这些建设量使得拉美经济产出翻了一番,比如之前为50块,增加基础设施之后为100块。然而美国把其中的80块拿走了,12块分给买办阶层,均分到普通百姓的只有8块。同时美国再把国内的家电飞机等卖给买办阶层获得第二次的剥削利润。在经济剥削的同时,美国输入一种观念——“今日一定比昨日好”——只要继续生产,拉美国家就是在进步的。而书中循环的时间观念便是对此的一种讽刺,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时间并不意味着前进,一切都重新出现。

  【哥伦比亚人】

  我的同事中有过两个哥伦比亚人,总体来说两人都比较热情放松,而男生更是戏剧性。有一回几个人玩一个游戏,“To tell two things about yourself, one is true, one is lie”.

  哥伦比亚小哥第一轮说,“I used to be arrested in London, and I was shot by two bullets”;

  第二轮说, “I have a 3-year old child, and I used to get married with a Japanese girl and divorced on the next day”...

  答案是,他确实在哥伦比亚服役期间中过两发子弹,并在机场安检嘟嘟狂响的状况下被送回大城市,当时两国交战; 他确实在拉斯维加斯一次新年聚会中醉后与一位日本女孩宣誓结了婚,并在醒后被强烈要求离婚,且再也没有被日本女孩理睬过(看来在拉斯维加斯结婚很容易)。

  从这里哥伦比亚人民的的有趣可见一斑。

  再回到《百年孤独》,我想这是一部绝对值得阅读的巨著,非凡的想象力拍案叫绝的文字, 令我惊奇的同时内心充满敬意,原来这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准。面对着它,好像年少读过的很多书都黯然失色。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1500字

  在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 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地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

  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作者凭借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拉丁美洲百余年的历史,并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地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 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 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与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百年孤独》读书笔记3篇《百年孤独》读书笔记3篇。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并为它取了名字:马贡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布恩迪亚渐渐地丧失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不只是由于自己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它们重做。这象征着他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与马戏团出海,十余年不归;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F将强行管理马贡多这个 世外桃源 。这象征着在文明的初创后,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奥雷良诺,即书中的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他带领部下经过无数次战斗,终于使F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可是他所争取的和平很快就葬送在下一代手中。当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垂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捍卫人们的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终于他也陷入了循环烧制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地承传着。每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地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家族中的另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即是乌苏拉,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百年孤独》读书笔记3篇读后感、观后感。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曾经在内心中对自己说 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曾经见过,也早就知道 。这个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恒的智慧,抑或是历史循环的真谛?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独》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但当你读完它,掩卷长思,你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

  时间是圆的——《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原创: 向向向向 初为人师的日子 1月3日

  为了好好分享,终于连续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和2019年的第一天把《百年孤独》重新看了一遍,然后又在旧一岁的最后一天和新一岁的跨越间写下了这篇读书笔记。(冥冥之中感觉以这样一个书名的书开启新旧交替不像是一个好兆头······)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的背景可能比第一次对这本书的感受精彩得多,让我由不得要仿写一回:多年以后,面对《百年孤独》,小向老师将会回想起第一次读这本书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也是跨年之交,我和同学们一块儿在长沙找工作——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此前,我们好些人已经在几处心仪的学校因为经验不足而碰壁。于是,为了避免奔波,也为了临时抱佛脚,我和亚庆租了一个单间,一边等待各方消息,一边做题、互相试讲。那时,正在热播一部韩剧《想你》,剧中男女老少都有一身秒哭的本事,每集都有无数泪点,惹得我俩也拥着被窝抱头痛哭,分不清剧泪水是流给剧情还是流给自己。(现在回忆起来,又丢人又好笑)

  终于等到了之前一所学校的第二次机会,面试、十五分钟试讲、四十分钟课堂,即使是如今回忆起来,我也觉得是整个找工作过程中我发挥最好的一次了。结果,在流程之外还要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加试一场,加试的确不出色,结束之后被一个校长留下和我俩交流,细节我已无从复述,但犹记得那时的感受:不是教学技能,而是教育理念被全盘否定。走出校门,主要不是伤心难过,而是迷茫缥缈。仿佛刚刚失去的,不是一份工作机会,而是整个重心。于是就这么飘着飘着,飘到了定王台,这本《百年孤独》被放在推荐书架最引人注目的位置。买下它,一步一步,走过橘子洲大桥,最后来到湖南师大图书馆下面的自习室,在那个下午一口气看完了它。奇妙的是,读到“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时,一切情绪都烟消云散了。(人家都百年孤独了,我的情绪算个P)哪一刻的悲伤又会在一百年的悠长时间面前依然深刻呢?

  后来,知道了加试背后不可言说的理由,也明白了那位校长为什么非要在交流中让我深感不足,也曾责怪,也曾遗憾。后来就是周南的笔试、面试、试讲了,然后就是六年。(最近这么爱回忆往事,可能是······年纪到了······)六年之间,少不了“交流”,有些是温柔的,有些是尖锐的,而让我最感激的是不止一个前辈告诉我“他人的评价,有些可以听,有些可以不听”。如果,时间是圆的,再次面对与那位校长交流完的自己,我想对她说:“他说的有道理,但你也不糟糕。”

  如今,第二次读这本书,终于理清了每一个奥雷里亚诺与阿尔卡蒂奥的关系,但除了惊叹“这本书也太太太太太神奇了”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只能将这些曾经令我心神摇荡的片段记录下来。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p1

  (记得有一年,培文杯作文大赛组委会的一位老师给学生说什么是好的开头的时候,引用了这个开头,他怎么鉴赏的我已经忘了,但那个遥远的下午我却好像亲自目睹过一样。)

  他(梅尔基亚德斯)总戴着一顶黑色大礼帽,活像乌鸦展开的翅膀,身穿一件天鹅绒坎肩,染着沧桑岁月的苔印。他智慧无边又神秘莫测,但还是有着凡人的一面,未能摆脱日常生活中琐碎问题的烦扰。p5

  整艘船仿佛占据着一个独特的空间,属于孤独和遗忘的空间,远离时光的侵蚀,避开飞鸟的骚扰。p10-11

  箱中只有一块巨大的透明物体,里面含有无数针芒,薄暮的光线在其间破碎,化作彩色的星辰。······“这是世上最大的钻石。”······“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p15-16

  联结他们(乌尔苏拉与丈夫)的是比爱情更坚固的东西:共同的良心谴责。p18

  死人(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在雨中望着他时流露出的无尽伤痛,对活人的深沉眷恋,在家中遍寻清水来润湿芦草的焦灼神情,总在他脑海里浮现,令他饱受折磨。p20

  (何塞·阿尔卡蒂奥)渴望逃走,又渴望永远留在这恼人的静寂和可怖的孤独中。p25

  往日的推心置腹已经一去不返,同谋和交流变成敌意和缄默。他(何塞·阿尔卡蒂奥)渴望孤独,对整个世界的怨恨咬噬着他的心。p28

  时间使一切恢复了原样。p31

  他(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确相信,因为在漫长的幽闭时光里,在操作实验的同时,他内心深处祈求的奇迹不是发现点金石,不是赋予金属生命的气息,也不是将家中的合页和门锁变成黄金,而是此时此刻的情景:乌尔苏拉归来。p32

  (在我眼里,何塞与乌尔苏拉并不是志同道合的灵魂伴侣,却是最适合的夫妻,我无法想象没有乌尔苏拉的何塞将如何生活下去,也不能想象没有何塞带来的种种麻烦,乌尔苏拉的生活还有什么生气。)

  但来访者看出了他(何)的做作,感觉到自己已被遗忘,那并不是心中暂时的尚可补救的遗忘,而是另一种更残酷且不可逆转的遗忘,他对比绝不陌生,因为那正是死亡的遗忘。······他(梅)的确一度死去,但难以忍受孤独又重返人世。p43

  他(奥雷里亚诺)到她姐姐们的缝纫店寻找她,在她家窗前寻找她,去她父亲的办公室寻找她,但她的身影只出现在他心中,填满了他可怕的孤独。他和丽贝卡在客厅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听着自动钢琴弹奏华尔兹。丽贝卡这样做是因为皮埃特罗·克雷斯皮曾教她如何伴着那音乐跳舞,奥雷里亚诺这样做则是因为一切,包括音乐在内,都能让他想起蕾梅黛丝。

  家里充满爱情的气息。奥雷里亚诺寄情于无头无尾的诗行。他把诗句写在梅尔基亚德斯送他的粗糙羊皮纸上,写在浴室的墙壁上,写在自己的手臂上,而所有诗句中都有蕾梅黛丝幻化的身影:蕾梅黛丝在下午两点令人昏昏欲睡的空气中,蕾梅黛丝在玫瑰无声的呼吸中,蕾梅黛丝在蠹虫如沙漏般的暗地蛀蚀中,蕾梅黛丝在清晨面包的热气中,蕾梅黛丝无所不在,蕾梅黛丝无时或缺。p57-58

  (明明整个小说最痴情一段的演绎者是奥雷里亚诺,而最终乌尔苏拉认为家族里最无情的人就是奥雷里亚诺。那么奥雷里亚诺此时的表现,是为了爱,还是借着爱的幌子抵挡入骨的孤独?)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阿尔卡蒂奥将回想起梅尔基亚德斯为他朗读那一页页不可理解的文字时的颤抖,他自然是听不懂,但那铿锵的音调听起来仿佛教皇通谕的吟唱。p63

  死去多年以后,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对活人的怀念如此强烈,对友伴的需求如此迫切,对存在于死亡之中的另一种死亡的迫近又是如此惧怕,最终对他最大的冤家对头萌生出眷恋。p68

  (死亡之后的另一种死亡会是什么,是不是像《寻梦环游记》一样,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

  乌尔苏拉坐在桌边哭个不停,仿佛在阅读一封封从未抵达的家书,阅读何塞·阿尔卡蒂奥讲述的英雄业绩和不幸际遇。p81

  (从前,孩子是母亲的日记,后来,孩子成了母亲的家书,永远被期盼,却从不按时来。)

  在生命的最后两个小时里,他(阿尔卡蒂奥)无法理解为什么自童年时代起一直折磨他的恐惧感消失了。······他想着他的亲人,并无伤感,只是在严格盘点过往时发现,实际上自己是多么热爱那些曾经恨得最深的人。······其实他在意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因此听到死刑判决时他心中没有恐惧只有留恋。p106-107

  “我来是为了王的下葬。”(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去世)p125

  “诸位把这场可怕的游戏玩得很认真,你们做得不错,因为你们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她(乌尔苏拉)对法庭成员说,“但是请别忘了,只要上帝还让我们活着,我们就还是母亲;不管你们有多么革命,只要没规矩,我们就有权脱了你们的裤子打一顿。”p141

  (这个家族看起来最智慧的人是何塞,他的妻子乌尔苏拉是个热衷于尘世家庭的俗人,但有时候,俗人的智慧反而是智者无可企及的,这么看来,他们只是不同领域的智者罢了。而且多数时候,对当下世人而言,乌尔苏拉的智慧更实用。)

  “我担心的是,”他(蒙达卡将军)补充道,“你那么憎恨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琢磨了他们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p141-142

  那个漫长无尽头的夜里,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追忆着在阿玛兰妲缝纫间里度过的那些一去不返的午后时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则苦苦挣扎了数小时,试图抓裂自己孤独的硬壳。自从那个遥远的午后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他唯一的快乐时光就是在金银器作坊里打造小金鱼的时刻。他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定,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当初怎样为胜利而战,如今便怎样为失败而战。p150-151

  “如果不是战争,”她(乌尔苏拉)想,“那就是死亡把他(奥雷里亚诺)带走。”p153

  沉默寡言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对家中重新焕发的活力视若无睹,约略懂得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p177

  无论何时,或睡或醒,从最庄重到最卑下的时刻,她(阿玛兰妲)都会想起丽贝卡,因为孤独已经为她筛选记忆,将生活在她心中累积的无数垃圾尽行焚毁,并净化、升华了其他记忆,即那些最苦涩的记忆,使其永远存留。······她(丽贝卡)辛苦多年忍受折磨好不容易赢得的孤独特权,绝不肯用来换取一个被虚假迷人的怜悯打扰的晚年。p193-194

  这列无辜的黄色火车注定要为马孔多带来无数疑窦与明证,无数甜蜜与不幸,无数变化、灾难与怀念。p197

  她(乌尔苏拉)最终得出结论,自己不惜为了他付出生命的这个儿子(奥雷里亚诺),不过是个无力去爱的人。······儿子身上的光环剥落,反而在她心里激起所有他应得的同情。至于阿玛兰妲,那孩子的铁石心肠曾令她恐惧,她刻骨的痛苦曾令她痛苦,但她现在终于发现阿玛兰妲才是时尚从未有过的最温柔的女人。······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最终胜出的是阿玛兰妲毫无理由的恐惧,恐惧的对象是她自己饱受折磨的心灵。······拥有冲动心性和炽热情欲的丽贝卡,才拥有无畏的勇气,而那正是乌尔苏拉希望自己的后代具备的品质。p220

  (无论是被剥开光环的奥雷里亚诺,还是被剖出赤子之心的阿玛兰妲,亦或是无畏无惧的丽贝卡,此时,谁都没有因为乌尔苏拉的认知变化而更加渺小或高大,此时,他们都同样激起了我心中的怜悯。无论他们本质上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是可爱的人。)

  时间在她(阿玛兰妲)织绣寿衣的指缝间流逝。在人们的印象中,她似乎白天织晚上拆,却不是为了借此击败孤独,恰恰相反,为的是持守孤独。p228

  “(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一样,”乌尔苏拉感叹道,“世界好像在原地转圈。”p259

  “您还能指望什么?”他(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喃喃道,“时间过得很快。”“话是没错,”乌尔苏拉说,“可也没那么快。”话一出口,她便意识到正在重复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在死囚房里对自己说的话,再次在战惊中证实了时间并没有像她刚承认的那样过去,而是在原地转圈。p291

  想起往昔,两人都把荒唐的欢宴、离奇的财富和毫无节制的私情当作妨碍,一同感慨浪掷了多少时光才找到共享孤独的天堂。p294

  原来时间也会失误和出现意外,并因此迸裂,在某个房间里留下永恒的断片。p302

  在最后一刻的慌乱中,悲伤的醉汉们抬棺材出家门时弄混了,把两人各自下葬在对方的坟墓里。p306

  (双胞胎因为年幼时交换身份的游戏互换过名字,死后又因为悲伤的混乱交换了坟墓,这个脑洞太大了。)

  即使到了这步田地,奥雷里亚诺和费尔南达也从未分享孤独,仍然各行其是,各自打扫房间,任凭蛛网落雪般笼在玫瑰枝头,又在梁上垂丝,绕四壁飘絮。p310

  她(费尔南达)觉得自己如此老迈、衰弱,离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已如此遥远,竟开始怀念那些最不如意的时刻,而直到此时她才发现自己多么需要长廊里飘来的牛至香气、黄昏时的玫瑰芬芳,甚至渴望外乡人带来的野蛮生机。她本已心如死灰,在日常忧患的痛切打击下若无其事,却在怀旧伊始被击溃了防线。随着岁月的摧残,她对自怜自伤的需求渐渐沦为一种恶习。她在孤独中变得更有人情味。p314

  同一血脉的两个孤独者之间的接近与友谊无涉,却有助于他们承受将两人分离又联合的神秘孤独。(何塞·阿尔卡蒂奥与奥雷里亚诺)······到这时(何塞·阿尔卡蒂奥之死)奥雷里亚诺才明白自己多么爱他。p322

  在那群年轻人光顾这家幻觉温室的头一夜,入口处藤摇椅上沉默肃穆的看门老妪从五人当中看到了一个瘦骨嶙峋、神情忧郁、颧骨如鞑靼人,带着从创世之初直到永远的孤独印记的男子,顿时感到时光倒流回到了最初的源头。(庇拉尔·特尔内拉见到奥雷里亚诺)p340

  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p341

  他(加泰罗尼亚智者)对文字的狂热中既有崇高敬意又有冷嘲热讽,对自己的手稿同样采取这种双重态度。······“等到人类坐一等车厢而文学只能挤货运车厢的那一天,”他那时说道,“这个世界也就完蛋了。”p345

  两种怀念(在马孔多怀念故乡,在故乡怀念马孔多)如同双镜对立,他夹在其间不知所措,无法再保持高妙的超脱······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p347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登上永无终点的火车)仿佛将一首飞逝的长诗撕成碎片向着遗忘之乡一路抛洒。p347

  这是往昔的最后遗存,这往昔日渐衰落却不会彻底消亡,因为它是在自身之中无休无止地败落下去,每过一刻便向彻底灭亡更近一步,却永远无法抵达最后的终结。p348

  奥雷里亚诺和阿玛兰妲·乌尔苏拉被爱情、被孤独、被爱情的孤独幽禁在因红蚂蚁疯狂啃噬的轰响而难以入睡的家里,他们是唯一幸福的生灵,世上再没有比他们更幸福的人。p348-349

  在一道清醒的电光中,他(奥雷里亚诺)意识到自己的心灵承载不起这么多往事的重负。他被自己和他人的回忆纠缠如同致命的长矛刺穿心房,不禁羡慕凋零玫瑰间横斜的蛛网如此沉着,杂草毒麦如此坚忍,二月清晨的明亮空气如此从容。······他看到羊皮卷卷首的提要在尘世时空中完美显现: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他再次跳读去寻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p360

  (地球是圆的,时间也是圆的吗?)

    898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