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百年孤独》优秀读书笔记

小妹 1172分享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之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那深入骨髓的孤独

  ❂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 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轻轻合上书本,在脑海中重温布恩迪亚家族,一阵深沁入骨的孤独和悲凉随之而来。镜子般的马孔多在一阵飓风中消失,似乎从来不曾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百年间曾兴盛和衰败恩迪亚家族也悲凉的终结于红蚂蚁和猪尾巴;而那些一个个鲜活而又悲哀的人们呐,终究死于孤独和荒诞。一切正如书中所言:

  它的确是一处乐土,没人超过三十岁,也没人死去。

  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有趣的是,在那么些错综复杂的人物之间,其实仅仅是在描述两个男人: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而共同之处,似乎在于他们最终都归于孤独的死亡之中。

  阿尔卡蒂奥们:

  第一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的创立者,经常沉迷于荒诞的科学研究和世界探索中,同时也极具号召力和开创力,而最终归于疯狂和束缚,也应验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然而,似乎他的一生都在孤独的追求和挣脱些什么,不被人理解,哪怕是他的妻子。直到疯了和濒临死亡,终于似乎找到了他的知己:梅尔基亚德斯和普鲁邓希奥——那个被他杀死的男人。

  第二阿尔卡蒂奥,长子,有着父亲一般魁梧的身躯,跟着吉普赛人走出这个小镇,但仍宿命般的有回到了这里,娶了丽贝卡,在莫名的枪声中结束了他这孤独的这一生,或许至死都不知道他和庇拉尔的私生子终将延续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

  第三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第二),双胞胎之一,一开始的互换身份直到最后的莫名归位。从骨子里透着宿命的味道,仿佛无论怎么都无法摆脱。他,肆意放纵,见证家族从兴盛到衰落,也见证了奥雷里亚诺上校的陨落,也是唯一同时拥有妻子和情妇的人。与情妇的放纵带来牲畜的疯狂繁殖,穷奢极欲的生活,一如今天那纸醉金迷和物欲横流。当暴雨洗尽铅华以后,他似乎体会到真正的爱和对女儿温情,以及或许也有一丝道说不明的愧疚吧。“让一让,母牛们,生命短暂啊。”这句悼词似乎是他一生的总结。。。

  第四阿尔卡蒂奥,神学院学生。从小被寄予厚望,孤傲,最终与奥雷里亚诺,莫名的死于孩子们之手,知道死时还在怀念(爱着)阿玛拉坦(第二代)。难道他的存在是为验证最终乱伦之爱和宿命般的悲剧么?

  奥雷里亚诺们:

  第一奥雷里亚诺(上校),最为浓墨重彩勾勒的人物。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发动过三十二场武装起义,无一成功。他与十七个女人生下十七个儿子,一夜之间都被逐个除掉,其中最年长的不到三十五岁。他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他拒绝了共和国总统颁发的勋章。他官至革命军总司令,从南到北、自西至东都在他的统辖之下,他也成为最令政府恐惧的人物,但从不允许别人为他拍照。他放弃了战后的退休金,到晚年一直靠在马孔多的作坊中制作小金鱼维持生计。经过这一切,留下来的只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孔多街道。

  她意识到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并非像她想的那样,由于战争的摧残而丧失对家人的情感,实际上他从未爱过任何人,包括妻子蕾梅黛丝和一夜风流后随即从他生命中消失的无数女人,更不必提他的儿子们。她猜到他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为着某种理想发动那些战争,也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因为疲倦而放弃了近在眼前的胜利,实际上他成功和失败都因为同一个原因,即纯粹、罪恶的自大。她最终得出结论,自己不惜为他付出生命的这个儿子,不过是个无力去爱的人。他还在她腹中的时候,一天晚上她听见他哭泣。那清晰可辨的哭声惊醒了身边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他高兴地认定儿子拥有腹语能力。其他人则预测他会成为一个预言家。而她却浑身颤抖,确信这深沉的哭号正是那可怕的猪尾巴的最初征兆,恳求上帝让他死在腹中。然而晚年的洞察力使她明白一这一点她也多次向人提起——胎儿在母腹中的哭泣不是腹语或预言能力的先兆,而是缺乏爱的能力的明显信号。

  以上或许是对奥雷里亚诺上校一生的最好的总结了吧。“他又一次看见了自己那可悲的孤独的脸。”“却已经失去记忆。”“他像只小鸡一样把头缩在双肩里,额头抵上树干便一动不动了。家里人毫无察觉。”在孤独中死去。。。

  第二,奥雷里亚诺(阿尔卡蒂奥第二),双胞胎之一,最终归位。他的一生大多是默默无闻的一生吧,总是默默消失和出现,就像个隐形人。继承者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宿命,发起起义或抗议,唯一的结果:开枪杀掉三千工人,然后把死尸装上两百节车厢的火车丢进大海。费尔南达接受的是官方说法,相信在车站没有发生任何事。事实上,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尽管被当作疯子,却是家里最清醒的人。在孪生兄弟死去的那一瞬间,同时死去,留一下一句无人相信的话:“你要永远记住那是三千多人,都被扔进了海里。”

  第三,奥雷里亚诺,羊皮卷的最终破译者,梅梅的私生子。从小就被外祖母当成不祥的象征,幽禁着,在孤独的天地里,继承着奥雷里亚诺的宿命和智慧,破译羊皮卷。而她与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的相遇相爱,似乎只是为了延续血脉中的乱伦之爱(源于乌尔苏拉),(隐喻着第四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似乎只为了诞生那个毁灭布恩迪亚家族的猪尾巴。最终他破译了一切,看到了自己的身份,也见证最后的毁灭,一个人。

  第四,奥雷里亚诺,猪尾巴,被蚂蚁吞噬。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

  奥雷里亚诺们似乎都在破译着羊皮卷和完成着上面所描述的宿命。

  布恩迪亚家族,源于阿尔卡迪亚终于奥雷里亚诺。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

  三个女人:

  乌尔苏拉,悲剧的起源,布恩迪亚家族的缔造者守护者,最终看透人性的人。她是整部书中最值得尊敬的人,是她支撑起和守护者这个家族,哪怕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象征着伟大和智慧的拉丁美洲女性。“不要让红蚂蚁毁掉房子,不要让蕾梅黛丝照片前的长明灯熄灭,不要让布恩迪亚家的人近亲结婚,生下长猪尾巴的孩子。”这是死前最后的祈祷。。。

  蕾梅黛丝,象征最最纯洁的心性吧。无论是十四岁的外祖母,还是不谙世事的俏美人蕾梅黛丝,还是最终与青灯长眠的梅梅;她们都有一颗纯洁无暇的心,虽然敌不过家族那悲哀的孤独宿命,但是却活出了自己的那一份精彩。

  阿玛兰妲。两样行为都属于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最终胜出的是阿玛兰妲毫无理由的恐惧,恐惧的对象是她自己饱受折磨的心灵。她明白只有丽贝卡,冲动心性和炽热情欲的丽贝卡,才拥有无畏的勇气,而那正是乌尔苏拉希望自己的后代具备的品质。最终在绣织着华丽的寿衣中平静而孤独的死去。

  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继承着阿玛兰妲和乌尔苏拉共同的一些东西,在宿命中死去。。。

  两个朋友:

  梅尔基亚德斯;吉普赛人,马孔多第一个死亡者,留下了羊皮卷,指导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宿命。

  庇拉尔·特尔内拉;纸牌者,情欲引导者,与第二代布恩迪亚和第四代布恩迪亚(她的后代)发生关系。这便是结束。在庇拉尔·特尔内拉的墓前,在妓女们的圣诗唱诵和念珠拨动中,旧日世界最后的零星残余也销蚀殆尽。

  其他女人们:

  丽贝卡。从未喝过自己的奶水只以地上的泥土和墙上的石灰为食的丽贝卡,血管中流淌的不是自己的血液而是陌生人的陌生血液——他们的骨殖仍在坟墓里咯咯作响——拥有冲动心性和炽热情欲的丽贝卡,才拥有无畏的勇气。死于孤独中。

  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她做了个含糊的手势,似乎对自己的归宿没有任何打算。她拿着衣物小包,弓着衰老的腰背,脚步蹒跚地穿过院子,看着她出门后把手伸进门洞带上门闩。从此再也没有她的消息。辛苦操持了一辈子,像个仆人,任劳任怨,在绝望中(无法挽救这个家族)孤独的离去。

  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守旧者,幻想自己是个女王,她的到来标志这个家族的封闭和腐朽,最终走向灭亡。

  佩特拉·科特斯;完美的情妇,奥雷里亚诺第二所爱的人,一生无子嗣,追随情人放纵一生,不离不弃,最终孤独的死去。

  一些有趣的事件:

  当年弗朗西斯·德雷克袭击里奥阿查不过是为了促成他们俩在繁复错综的血脉迷宫中彼此寻找,直到孕育出那个注定要终结整个家族的神话般的生物。

  吉普赛人和其发明

  失眠和失忆

  故去的亡灵

  自由党派的起义

  香蕉公司

  三千人之死

  暴雨

  牲畜的疯狂繁殖

  以及最终摧毁马孔多和布恩迪亚家族的飓风。。。

  孤独是本书一个永恒的主题,书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和宣泄自己的孤独。这种深刻入骨的孤独,与如今的我们何其相似,虽然有各种亲人和朋友,但内在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我,追寻自己的东西,或许我们可以分享可以沟通,然而更多的却是一个人静静的思考奋斗,孤独的走在自己的路上。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的马拉松,这或许就是我喜欢马拉松的原因吧。

  渴望陪伴理解认可,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必然的需求,正如人所说,人类,是群居性动物。这或许是源于人们内心深处那无可逃避的孤独吧。

  就这样吧,第一次的读书笔记就写到这。感觉自己还是没正真读懂它,虽然它赐予了我很多。再过几年,或许俺在回来,或许会读出不一样的东西,或许会真的很好玩。

  或许真正的好书教会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感动和思考。

  与其逃避,不如享受孤独

  每样事物都有两面性,有阳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脆弱的一面,一个人如果没有孤独、寂寞这些东西,那么就相当于植物没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初次看这本书,立刻就被书里面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绪混乱,唯一清晰的是整个布恩蒂亚家族的性格,就如这本书的题目一样,“孤独”好像成为了整本书与所有人物的一种基调。整个布恩蒂亚家族,都是不会表达情感的人,他们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日不与人说话,有的只执着于一个目标疯狂地表达,并不考虑到彼此的感受。他们渐渐地使得整个家族与世隔绝,疯狂致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虽然他们孤僻,但他们却有着坚毅的眼光,不经意言败的态度,可以用他们独特的魅力来吸引体态美丽、性格丰满的女性。

  为了对抗这种孤独的画面,家族的第一个女性——乌苏娜作了许多努力,但孩子们却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独的深渊,最后她仍无法战胜这种孤独,遗憾终死。可以说,这一种孤独应该是一种共性,可以从表面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深层次;这一种孤独深入了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们。

  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拉美历史的兴衰史,拉美土地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推进,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斗争以至于最后安于命运的安排,从头到尾,从每一个细节,既有着孤独的基调,又不失言语间的写实性,让人好像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情境里面,读来津津有味。在书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对抗孤独的方法,或是参加革命,或是远航,或是暴饮暴食挥霍无度,或是终其一生沉溺于情欲,有些甚至听起来就很疯狂。这些看似枯燥的条列式的方法,作者却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故事里,极端却真实地表现了人性,表现了整个家族的特性。

  家族中的许多女性,最后也跟随着成为了疯狂的人。除了之前提到的第一个女性乌苏娜以及最后出现的阿玛兰塔乌苏娜,她们一直保持着乐观坚强的信念,而不是被卷入混乱的生活中。前前后后出现了不少牵扯到这个家族的女性,她们的改变究其根本还是两种不断循环的男性性格:奥雷连诺和霍阿华蒂奥。他们的循环推动着整个故事,并且使得整个家族的命运充满了魔化色彩。从创立小镇,经历许多循环与波折后,又从同一个地方终结。就像绕了一个圈,最后还是归到原点。整个家族的这种循环,同样也是整本书里最吸引人的地方。

  说到孤独,其实不仅仅是这本书,孤独在生活中应该是无所不在的,不管外表多么开朗的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只是每个人处理孤独的方式不同。孤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的人想抵抗,但却不能让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在每天的灯红酒绿、喧嚣繁华之后,人们总会在某一时刻感受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孤独。无论怎样借由其它的活动来抗拒逃避,无论是《百年孤独》里面那些极端或疯狂的方式,或是转换成现实生活中,游戏也好,电视也好,钱也好,楼盘也好:各种各样的方式,虽然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渐渐也从这每天重复的形式中找不到那种感觉,或者说是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有时即使不是一个人,我们也会感到很孤独,看着别人能拿到好成绩在自己面前笑得开怀时,当别人诉说着和父母在假期的种种趣事时,即使近在耳边,在眼前,却好像离自己很远,不能像他们一样,所以很孤独。而既然这种孤独不能避免,为何不尝试着去享受它呢?《百年孤独》里家族的人们不停地想抵抗孤独,最后仍体力不支,被孤独埋葬。这样的结局谁也不想要。流淌了百年的历史,最后仍被孤独侵蚀。孤独无法遗忘,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不会因有人陪伴而隐去。若是换一种方式,尝试着独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种骄傲的姿态俯视它,反正到最后总要有一个人的时候,不如独自适应社会中的一切,独自承担责任,找到那种适应孤独的感觉,不就不用害怕了吗?

  孤独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它有时更是一种动力,让我们用于体验人生,勇于面对一个人时挫败的感觉。如果说有一样东西,能让我们认清自己,孤独时就像是我们与自己的对话,能够听清自己的心,能够在繁华之中有那么一刻的清静,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声音,这样我们便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境。孤独使得一个人完善,更加有深度与厚度。享受孤独,享受与自己对话的每一秒钟,为自己留一方空间。

  孤独不可避免,不如把它看成一个朋友,一个能够让我们时刻认清自己的朋友,足够用一生去珍惜,珍惜能与它共处的每一寸时光。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在拉美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诗人聂鲁达对人性的思考,委内瑞拉文学家卡斯帕斯对自然和谐美德赞叹,都曾深深地感染过人们。而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则以其对现实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诉说,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而作者也因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

  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

  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

  作者凭借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拉丁美洲百余年的历史,并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

  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和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并为他取了名字:马贡多。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布恩迪亚渐渐的丧失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不只是由于自己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与马戏团出海,十余年不归;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政府将强行管理马贡多这个“世外桃源”。

  这象征着在文明的初创后,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奥雷良诺,即书中的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他带领部下经过无数次战斗,终于使政府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可是他所争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当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锤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捍卫人们的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

  终于他也陷入了循环烧制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美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

  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

  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家族中的另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即是乌苏拉,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曾经在内心中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曾经见过,也早就知道”。

  这个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恒的智慧,抑或是历史循环的真谛?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担当你读完他,掩卷长思,你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

    89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