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三角的名词解释_地理环境

羽彤2 1172分享

  百慕大三角的名词解释:

  百慕大三角地处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具体是指由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东大西洋三角地带,每边长约2000千米。在地理学上,并不存在“百慕大三角”这样的划分。该海域属于世界最繁忙的海域和航线,是世界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由于这片海域常发生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及推理方式难以解释的超常现象,因而到了近现代时,它已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2014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也对此做过专门解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称暴风雨等恶劣天气和导航不过关是引发意外事故的最可能因素。“没有证据显示百慕大魔鬼三角发生神秘失踪事故的频率比其他更大、交通更繁忙的海域更高。”“我们对这些年来百慕大魔鬼三角发生的很多轮船和飞机失踪事故进行了回顾,并没有发现有任何证据显示事故是由超自然因素造成的。”

  百慕大三角的地理环境:

  百慕大三角位于大西洋西侧百慕大群岛、 佛罗里达海峡和 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的波多黎各岛之间。大部分位于北纬20°~30°之间,属于 北热带。这里全年主要受 热带气团控制,盛行 东北信风。夏秋多热带 飓风,狂风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墙,还经常可以遇到 海龙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几千米的高空,给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阴影。

  而且,百慕大三角正处在南、北美之间地壳 断裂带的北缘,火山和地震活动非常强烈,海底地形十分复杂。百慕大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达6000米以下的北亚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于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侧是靠近大陆和群岛的广阔的 大陆架,南端是深达9215米的 波多黎各海沟。

  此外,百慕大三角附近既有明显突出的半岛如佛罗里达半岛、 尤卡坦半岛,又有被半岛围起来的较封闭的海湾 墨西哥湾,还有众多的岛屿和海峡:巴哈马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和 小安的列斯群岛等1200多个岛屿。这些岛屿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着 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 洋流的复杂性。大西洋 北赤道暖流在 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大部转向西北,从百慕大三角海区穿过。另外,从墨西哥湾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佛罗里达洋流,非常强大,宽度扩及整个海峡,达150公里,洋流深800米,每昼夜流速为130~150公里。如此“浩浩荡荡的大军”也从百慕大三角海区通过。百慕大三角海区洋流复杂,势强流急,遇难的飞机、船只即使不沉入洋底,也会被强大的洋流冲得无影无踪。百慕大三角海域又是 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满了以 马尾藻为主的褐色藻类,不利航行。

  关于百慕大三角的具体位置,不同作家有不同说法,且百慕大三角的面积也随不同的作品而变化。

百慕大三角的名词解释_地理环境

  百慕大三角的原因假说:

  观点综述

  到目前为止,对“百慕大三角”的解释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观点:这些失踪是由于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联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飞碟在作怪。

  第二类观点:这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异常(磁场引发)、洋底空洞,甚至还有人提出泡沫说、晴空湍流说、水桥说、黑洞说等等看法,用一些奇异自然现象来解释百慕大三角。

  漩涡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船舶通过百慕大三角海区时之所以会突然失踪,这可能是由于这个海区存在着某种威力无比的神奇的漩涡。

  百慕大三角海区正是令人惊异而又著名的马尾藻海的所在,在水动力上,马尾藻海是热能聚存的场所。这个海周围的海流复杂,它的边界不是陆地,而是由大西洋的几个洋流( 墨西哥湾流、 加那利寒流和 北赤道暖流)结合的逆时针环流构成。美国有一位研究漩涡的学者认为,漩涡旋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系,北半球的漩涡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墨西哥湾暖流经佛罗里达海峡,在百慕大三角海区汇合了几股流向不同的小股海流,形成巨大海流,对船舶航行是一种极不利因素。据说,25米的大海浪就能把大型的船舶折为两截,能吞噬猝不及防的船只。但是,一些国家的气象学家却反驳:“不会发生那样像妖魔似的大海浪,更不可能把一艘成千吨甚至几万吨的大船打到海底而不遗任何痕迹。除非是某种神秘而强有力的东西把它们拖到海底。”

  有些学者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区可能存在着两股或更多股反向奔流的水流,形成了界面水质密度不同的现象,这就是所谓“内在波涛”,在 潮汐返流的过程中,使海水产生了漩涡震流,表现为一种大尺度垂直挠动的涡漩。

  有些学者认为,在从波多黎各吹来的强大北风和海洋深处汹涌波涛的作用下,有时可能发生高达数千米的“内在瀑布”和逐渐下降的巨大水流,这种“内在瀑布”在海面上几乎是不现形迹的,因此,人们从海洋的外表无法看到这种“内在瀑布”。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质量巨大的液体在下降时会达到极高的速度,有时旋转速度可达到0.5米/秒,这样就会形成直径150~200千米、深500米的巨大漩涡。这种漩涡足可以使巨型船舰葬身海底。其次,大安的列斯群岛常遭可怕的飓风袭击,这些飓风就是从百慕大三角海区方向袭来的。飓风掀起巨浪,常会形成十多米高的水墙,这里有时还可遇到海龙卷,甚至能把海水吸到几百米或几千米的高空。如果航行于百慕大三角区的船舰和飞机,遇上这些可怕的奇异现象,那就逃脱不了粉身碎骨的命运。

  据1984年5月6日《 澳门日报》发表的文章报道,国外有一位研究漩涡的学者认为,一个中尺度的漩涡,等于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照射在漩涡(凹面镜)中,聚光焦点就能产生很高的温度。他做了一次试验,把一种强光以60°~75°的 入射角,入射到模拟的漩涡中,结果使这个漩涡(它如同一个凹面镜)的聚光焦点能点燃一张薄纸片。他根据这次试验的结果,从而断言:百慕大三角海区有许许多多的巨大漩涡,就是许许多多的巨大“凹面镜”。太阳光的入射角在60°~75°。时,照射在一个直径1千米的漩涡中,则聚光焦点的直径就有一米左右,温度可达几万度。这么高的温度足可以使飞机、船舰顷刻间熔化或爆炸。漩涡的直径越大,其聚光焦点的温度也就越高。夜晚,没有太阳光,漩涡虽然无法聚光,但由于巨大漩涡的旋转速度极快,必然引起电磁场扰动,进而引起磁罗盘和其他的航海仪表失常,使飞机、船舰失控而葬身海底。

  1992年,由美国、前苏联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调查《百慕大神秘三角》之谜的小组,利用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进行侦察。根据激光扫描的照片发现,在这个三角地区有一个威力无穷的巨型湍流漩涡。领导这个调查小组的首席科学家阿科尔博士表示,这个巨型漩涡出现时只不过3秒钟,但其威力无穷。它的吸引力之强,比地球上任何飓风、大地震或火山爆发的威力都强得多,与月球影响地球潮汐的万有引力相比也毫不逊色,它可以影响月球上的天气。这个巨大的漩涡出现时,飘忽不定,难以测摸,要在大西洋寻找到它,如同大海捞针。当突如其来的巨大漩涡出现时,所向披靡,海上的舰船,九霄云空的飞机,都将被卷入海底,造成机、船失踪。这一发现,为漩涡说提供了现实依据。

  海穴说

  有些学者认为,远古时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经历过千百万年之久,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地壳上形成了一些陷坑或空穴,到近代,此处地壳运动仍然频繁,大安的列斯群岛常发生地震。当发生地震时,这种空穴的顶部可能会坍塌,凹下去,就像海底“张开大口”似的。海水就急剧地涌人张开的大口里。如果船舰有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就随之被吞没。因此,在海面上不会留下船舰的残片、油渍、船员尸体及其他任何痕迹,任何东西也逃脱不了被卷入海底大口深渊的厄运。

  但不少学者对上述推测持怀疑态度。因为据地震站网的观测证明,百慕大三角海区的地壳没有发生过“张开大口”或足可以使海面船舰被吞没的剧烈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的科学家曾联合考察过百慕大三角海区的洋流结构,获得了许多过去科学家们不知道的新鲜资料,但并没有发现海底“张开大口”如此惊人的现象。

  水桥说

  有些学者提出了一个独特而新奇的看法: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虽然相距很远,但两者之间却有一条海下“水桥”。这一看法始自一次偶然发现。

  有一次,来自东太平洋圣大杜岛的一位友人,告诉瑞典学者斯文·阿隆森一个奇怪的消息:在圣大杜岛的沿海有时看到一些不明来历的破船残片。岛上所有的居民都感到十分惊奇:当地海域并没有发生沉船事件,为什么会突然从海水里涌出这些破船残片,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居民都觉得神秘莫测。阿隆森对这个奇怪的消息颇重视,经他再三调查和核实,证明了圣大杜岛沿海突然浮涌上来的破船残片,正是过去在百慕大三角海区已经神秘消失的船舰遗体。

  阿隆森兴致勃勃地对百慕大“魔鬼三角区”之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广泛地收集了大量资料,并详细考察了百慕大群岛和圣大杜岛之间的海底地质结构和复杂的水文气象情况,从而提出了独特而新奇的见解:在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天然的海下“水桥”,“水桥”的磁场强度极大,迥异于其邻近海面,且变幻无常,从而有时形成一股威力无比的吸引力,倘若船舰偶然遇到这种奇异的吸引力,船舰上的导航罗盘等仪器就会失灵,从而导致船舰失事沉没。海下“水桥”好像一条输油管一样,沉船沿着“水桥”从这头流到那头,即从百慕大三角海区流到东太平洋圣大杜岛海区。阿隆森把他这一独特的见解报告给了美国哈里斯堡地质研究所,该所的乔纳森·史密斯教授肯定了这一发现的重大价值和可靠性,认为阿隆森的独特见解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探究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可信的途径。

  阿隆森的新奇发现和独特见解,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注意和议论。为了证明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海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漫长的海下“水桥”,阿隆森进行了试验。他先是精确地测定了地球的磁场,然后再在一个小型水池里进行水流跟踪磁场的试验。1980年1月,他用一部电子计算机和5万公升鲜红的水,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表演了他的试验。 联合国的一位官员认为,阿隆森的试验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索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很有参考和启迪作用,因为阿隆森的试验首次证明了:在百慕大三角海区神秘消失了的船舰残骸,很可能是沿着海下“水桥”,穿过美洲大陆,来到东南太平洋的洋底,又在圣大杜岛海面浮现出来。

  许多学者对阿隆森的新奇发现和独特见解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甚至认为上述种种假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神话”。他们反问道:真的存在有一条能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能穿过美洲大陆的海下“水桥”吗,海下“水桥”真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吗,这是目前无法证实的大谜,只能是一种假说或猜测而已。

百慕大三角的名词解释_地理环境

百慕大三角的名词解释: 百慕大三角地处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具体是指由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东大西洋三角地带,每边长约2000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64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