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年级《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廷峰 1172分享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8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800字(一)

  《阿Q正传》是鲁迅对旧中国病态国民性的一次集中展示和系统的大清算。精神胜利法贯穿阿Q的一生,阿Q要被杀头了,也还在用精神胜利法使自己忘记杀头的苦楚。用鲁迅的话解释精神胜利法:“中国人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为正路。

  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地满足着,即一天一天地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精神胜利法的主要功能:是维系奴隶的心理平衡,用自欺、瞒自己、骗自己的方式使自己麻木。阿Q的精神胜利法纯然是奴隶们在失败面前闭上眼睛,用瞒和骗制造胜利的幻觉麻醉自己,把奴隶的屈辱和失败的痛苦变成精神上的自满自足,从而使自己麻木不仁、安安心心地做奴隶。阿Q好赌,但总是输,然而有一回却福星高照,终于赌赢了,他居然“赢了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可惜的是,“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阿Q也挨了几拳几脚,到头来“他的一堆洋钱不见了”,“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不见了”。然而,阿Q毕竟是阿Q,他还是能拿出与众不同的解除痛苦的办法来。阿Q忽然“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便心平气和起来,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于是,又觉得“心满意足得胜”了。鲁迅用近乎漫画的夸张的手法,将精神胜利的荒谬性揭露得淋漓尽致。

  在阿Q们的灵魂里有着四千多年积淀下来的沉重的奴隶意识,这也是鲁迅对旧中国国人灵魂的一个重大发现。所有的中国人,上自宰相、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得跪下来称臣。王公贵族、大官小吏、乡绅地主,他们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皇帝的奴仆,又是他们以下的百姓、仆役的主人。只有最下层的平民百姓,他们“默默地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板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他们世世代代做奴隶,受的封建文化奴役最深,灵魂里积淀的奴隶意识也最沉重。

  阿Q从来不把自己当人看,安于做奴隶,把做稳了奴隶视为最大的满足。面对压迫,面对肉体和精神的凌辱,他敢怒而不敢言,只能默默地忍受。阿Q精神的麻木,是因为做了几千年的奴隶习惯。在等级制中,被强者欺凌似乎顺理成章,欺负弱者也似乎理所应当。鲁迅曾直截了当地说“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显凶兽样。”阿Q头上的癫疮疤虽然是比他强的闲人们欺侮和取乐的材料,然而,阿Q还有又癫又胡的王胡可以嘲笑取乐。阿Q打不过王胡,但还有更弱的人向他求饶,他也得势不饶人。

  八年级《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800字(二)

  “旷代文章数阿Q”。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以“巴人”为笔名的鲁迅小说《阿Q正传》 在《晨报副镌》上连载。近70年来,阿Q在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前所未见的文学典型人物的同时,评论家们对阿Q形象的政治、历史、思想、文化、哲学、美学、心理学等丰富而复杂的,亦论辩蜂起,众说纷纭。鲁迅先生生前即曾感叹过:“《阿Q正传》的本意,我留心几种评论,觉得能了解者不多。”①

  为什么要创作《阿Q正传》?还是作者自己说得明白: “《阿Q正传》,大约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的”②;“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③;“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④;《阿Q正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为阿Q们立言、控诉、呐喊。阿Q形象已成为中国人民破坏固有的旧文明、建设未来的新文明的一面不朽的精神铜镜,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一个艺术典型。

  读 《阿Q正传》,不能忽视第一章《序》。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人很重视修史立传,但为阿Q式的小人物、“不幸的人们”修史立传,却始于鲁迅。鲁迅向“五四”后正在觉醒过来的中国人讲述着一个极为不幸的人的悲惨的故事,他是作为这一故事的叙述者、评点者、批判者始终存在着的,《序》这一章的“我” 自有鲁迅的心声在。“我”模拟封建文人文白夹杂、引经据典的口气,极尽嘲弄的文笔,对传统的修史立传的陈腐标准给予公开曝光,什么“列传,目传,别传,家传,小传”之类,全与阿Q无缘,鲁迅“有乖史法”来传阿Q,显示了新文学巨匠扫荡“国粹”老调子的气势。“我”还揶揄了 《新青年》的提倡“洋字”,但这一个“Q”字,不正活脱脱地描状出一个盘着拖着一条长辫的老中国儿女的头相吗?而这个阿Q的灵魂,又确乎是“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胡适之先生的门人们”所考证不出来的。像这样的开篇文笔,自然难倒了不少译家,以至于20年代和30年代几种外文译本,不得不割舍了这个 《序》。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 ‘某,字某,某地人也’。”而鲁迅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不知阿Q姓什么、名字怎么写,甚至连籍贯也决不定。鲁迅这一笔法的苦心,“目的是在消灭各种无聊的副作用,使作品的力量较能集中,发挥得更强烈。……我的方法是在使读者摸不着在写自己以外的谁,一下子就推诿掉,变成旁观者,而疑心到像在写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⑤同时,阿Q的 “无名无姓”,也隐示了他在未庄的卑贱身份。

  《序》还是阿Q的出场亮相: “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侯,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据查,鲁迅故乡绍兴府属的会稽县1898年曾举行过一次县考,赵太爷儿子新进秀才大致是这个年头。而1898年,这个中国近代史血色黄昏的年代,资产阶级变法派“百日新政”改革失败,戊戍六君子英勇就义血洒京师。但无论是西风东渐,清廷飘摇,维新流血,士林震荡,这一切对于远离政治中心的未庄乡下并未产生任何影响。广大农村封建阶级结构和等级制度毫无变化,赵太爷家仍为儿子当上秀才而抖起了威风。作为家族社会产物的阿Q,自然不忘自己的氏族,为赵氏本家的光彩而引以为荣。但这个贫无立锥之地的阿Q被两碗黄汤灌昏了头,竟手舞足蹈地当众宣布比赵秀才还要长三辈,如此僭越冒犯赵太爷的尊严,这还了得! 地保把阿Q喊到了赵家,赵太爷满脸溅朱地跳过去给阿Q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 ——你那里配姓赵!”阿Q噤若寒蝉,唯唯退出。赵太爷一声呵斥,取缔了阿Q姓赵的资格,未庄人也跟着取消了阿Q的族籍。在赵太爷淫威下的阿Q亮相,深刻而准确地揭示了阿Q在未庄的地位,一个连姓什么的权利都没有的孤苦无告的贱民!

  但这时,我们还没能看清楚阿Q的长相。同旧小说在人物一出场时首先工笔细描人物肖象的写法不同,鲁迅往往是在人物性格逐渐展开的流动过程中,才一笔一划地勾勒出人物肖象的各个局部,在表现阿Q的性格动作的同时显现出阿Q的某一外形特征来。

  八年级《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800字(三)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

  作者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罗曼·罗兰说过:“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

  鲁迅传阿Q,为的是画出阿Q的灵魂。第二、三章的重点正是解剖阿Q性格的最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而《优胜记略》先补叙挨赵太爷一耳光之前的阿Q的“行状”。阿Q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未庄人的心目中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尽管他给人家打短工时“真能做”。“因为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 ‘行状’的”。虽说如此,阿Q仍颇有可自傲自夸的: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从阿Q嘴里冒出的这头一句完整的话,实在道明了阿Q全部思想行为的潜在动因。阿Q先前是否阔过、如何阔法,无人考证,现实的未庄人也未必感兴趣。而唯独这一条,阿Q是无法忘却的。今日一无所有的阿Q,正是以己之所无攻破彼之所有,这是他常“优胜”的思维方式,且不说它。值得注意的是,“阔”与“不阔”,确乎是老中国儿女们可以自尊或使他尊的一个最高标准。何谓“阔”,有钱有势者方能谓之“阔”,“然而在一切大小丈夫,都要算最高理想(?) 了。我怕现在的人,还被这理想支配着”,阿Q岂能例外?

  八年级《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800字(四)

  阿Q的一生是悲惨的。他永远是被人欺负的对象,可是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他总是“胜利”。阿Q是给别人做短工的,地位不高,而且总是惹到那些闲人,自然就少不了一顿打。那些人揪住他的衣领,在墙上磕上几个响头,不到十秒,阿Q自己反倒这样想:“现在的世道,还有儿子打老子的……”然后便乐呵呵地走了。这就是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他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这无疑是狂妄自大、自欺欺人。阿Q的得意之态、愚蠢愚昧在“精神胜利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阿Q更可笑,也更可悲的是他竟然和王胡比丑,比不过了还生气,这充分说明了阿Q的生活无聊到了极点。从被人欺负后的反抗到怒目而视到自轻自贱,阿Q已经麻木了,这无不使人感到可悲与可怜。

  八年级《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800字(五)

  今年寒假,我读完了《呐喊》这本书,全书15篇小说中记忆最深刻得一篇小说是《阿Q正传》。

  《阿Q正传》主要讲了阿Q由于自身的缺点与生活并不宽裕,经常被别人欺负。他吃了亏后并不难过,自言自语来安慰自己“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经自己一安慰,阿Q就像赢家一样高兴地走了,继续过他那快乐的生活去了……生活中,人总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总有无奈的时候,关键是有没有乐观地面对无奈和及时安慰自己,这就是阿Q一精一神所提倡的。不要为无法改变的无奈而难受持久,否则会误了今后成功的喜悦。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过《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葡萄》这个故事,大家都笑话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有多少人能哈哈一笑后反思狐狸这种乐观的心态?如果它不是这样安慰自己,非要吃到葡萄不可,相信第二天人们会在葡萄园外会看到一只力竭而亡的狐狸的。

  就说我吧,别看我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长的、水里游得能吃都吃,却因为过敏体质而对羊肉敬而远之。每当与别人一起去吃火锅时,看别人把羊肉串吃的吧嗒吧嗒响时,我眼巴巴看着别人手中的羊肉串,心里很羡慕,口水都要滴到碗里了,那无奈感觉就像强大的狮子被蚊子叮死了一样。看完这本书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会用阿Q一精一神安慰自己“羊肉串有什么好吃的?还吃上火,白送我也不要”让我们不妨学学阿Q,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无奈,相信你会受益匪浅

    热门标签

    96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