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商品经济概念

成浩1141分享

行测考试中片段阅读部分很重要,言语理解一共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其中片段阅读题目的字数比较多,很多同学在分析的时候比较费时,而且容易做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商品经济概念。

公务员行测商品经济概念

1. 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效用或有用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 商品价值与价值量

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个别劳动时间是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有: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4.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内在的矛盾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其它矛盾的根源;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5. 货币

(1)货币起源。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形式,是指用某种(主要是金银等贵金属)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尺度。其特点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主要有:商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

②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其特点是必须是现实上的货币。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④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⑤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进外国商品。充当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6. 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第二,自发地刺激生产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和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得以实现。所谓市场机制,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即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拓展:公务员行测复习片段阅读窍门

如何判断文段是转折文段呢?一般来说当文段中出现了转折词,比如:但是、然而、却、可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那么很可能就是转折文段了。转折文段通常有两种行文脉络,第一种是内容转换,如果转折前后话题发生了转换,那么转折之后是作者想强调的重点。举个通俗一点的例子:小明学习很好,但是这次优秀学生的获得者是小张。那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重点想说小明学习好呢还是优秀学生是小张呢?很明显应该是后者。因此对于这样的行文脉络,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主旨应该是转换后的内容,我们可以看一道例题:

【例题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依靠外向型的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虽然现在正努力转型,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走生产大国的道路,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赖于贸易出口。目前中国的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出口路径主要依赖于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海上运输的缺陷在于耗时过长,空中运输的缺陷在于运载量过小。而向西向南两个方向出境的高铁网络,直接陆路联通中亚、南亚、西亚一直到人口密集的欧洲,甚至北非,将极大激活中国内陆的贸易潜力。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中国经济已到必须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头

B.高铁网络对中国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C.陆上运输将成为贸易出口的主流路径

D.出口路径的改变将刺激经济发展

【解析】B。文段前半部分讲述中国现在经济现状依赖出口,以及海运和空运的缺点,由转折词“而”指出现在高铁网络的优势,前后话题不相同,属于话题转换,重点为转折后内容,即答案为B。

第二种行文脉络是内容对比,如果转折前后话题一致,但是论述的是同一个话题的不同两个方面,文段中并没有体现哪个方面更重要,因此,文中的两个内容同等重要。我们在选择主旨的时候应该把两个内容都进行归纳概括。我们看下面一道例题:

【例题2】如果仅从文物价值来看,纸质版的古籍文献的确不适宜大规模地向读者开放,否则,因为频繁翻阅以及由此带来的细菌侵入,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们的保存。但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它却本应该向社会开放,因为只有这样,古籍的文献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学术研究也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古籍文献:

A. 需要民众参与研究

B. 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C. 是否开放是一个难题

D. 文物属性更应受到重视

【解析】C。文段先提出如果从文物价值的角度来看,古籍文献是不适合向公众开放的,然后通过“但”转折,后面又说到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还是应该向大众开放的。分析题干,发现作者并没有更倾向于哪种价值更好,因此文段的行文脉络就是内容对比,我们将对比的双方进行归纳概括。答案选C。

拓展:公务员行测常识怎么提高

关注热点,用心积累

时事热点的积累是常识判断备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每年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往往有1-3道常识题与时事政治密切相关。常识模块涉及的学科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科技、时事等,这些也是申论科目考察的知识点,因此更应当重视。时事热点若花大量时间专门复习并不能卓有成效,而且长线复习效率很低。关键还是在于平时积累,时刻关注当下发生的热点事件,看到了就用心记下来。

着眼真题,把握方向

有学生问,常识判断还需要做题吗?当然要。而且要认真研究。从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中我们可以摸清命题人对常识判断题目的考查方式及偏好是如何的,尤其是考察不止一次的知识点,更要重点关注!我们可以通过做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省市公务员考试、联考中行测科目的常识判断题目来补充我们的常识库,有时甚至会遇到原题,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晓体系,分清主次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每一个模块,都具有独特的体系特征和完备的知识框架,常识判断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法律常识、人文常识、政治常识、经济学常识、管理学常识、自然科技常识、公文常识等等。时间紧迫,我们没有时间再细细琢磨,要分清主次、有所侧重。上面说到的研究历年真题,作用就体现在这儿了,如果真题中关于法律知识点的题目较多,而且又以宪法、民法、刑法为主,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就有必要集中看看这部分的内容。

掌握方法,善用排除

如果要问什么方法是做选择题的“神兵利器”,毫无疑问就是排除法。无论是什么题型,都或多或少能用到排除法,常识判断也不例外。遇到不会的题,考生只能根据自身所学,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总要比直接猜,更容易命中正确答案。



    17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