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行测复习定义判断题解析

成浩1254分享

定义判断一直是行测必考的一类题型,它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筛选匹配的能力,在考试中一般考察10道题左右,难度中等,但是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都会有所涉及。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复习定义判断题解析。

省考行测复习定义判断题解析

结构分析法适用的题目:出现多个定义的题型。多个定义之间可能是并列结构。也可能是总分结构,总分结构首先有一个大定义,在大定义下有多个小定义。

【例1】变文和连文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方法。变文是指为了避重而在相临近的句子中采用同义词来表达相同的意义。连文是指本来要表达甲,而连带说到乙,使两个相关联的词连在一起,但突出表达其中一个词的意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使用了连文这一修辞方法的是:

A.《史记・淮阴侯列传》:“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B.《易经・系辞上传》:“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C. 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 贾谊《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解析】并列结构的多定义,考查“连文”,直接看被定义项。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本来要表达甲,而连带说到乙;

②使两个相关联的词连在一起;

③突出表达其中一个词的意义。

A 项:意思是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雷”指自然界中的打雷,“霆”指打雷的余响,“雷霆”连在一起用,突出“雷”鼓荡、震动的意义,本来要表达“雷”,连带说到“霆”;“雨”有滋润的含义,“风”和“雨”连在一起,更强调“雨”滋润的意义,本来要表达“雨”,连带说到“风”;均属于“使两个相关联的词连在一起,但突出表达其中一个词的意义”,符合定义。

B 项:“死”与“亡”为同义词,“生”与“存”为同义词,该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为变文。

C 项:“败军之际”与“危难之间”为同义词,该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为变文。

D 项:“南”“西”“东”“北”为并列的方位词,“汉中”“巴蜀”“膏腴之地”“要

害之郡”为并列的地点,并不是相关联的词连在一起但突出表达其中一个词的意义,不符合连文的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例2】水文节律,指湖泊水情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广义水文节律包括昼夜、月运、季节和年际节律。正常情况下,由于流域气候和下垫面等因素较稳定,湖泊多年平均水位趋于稳定数值即湖泊正常年平均水位。所以湖泊年际节律以干扰因素驱动的突变性和适应干扰后的阶段稳定性为特点,无渐变趋向;而昼夜节律对生态系统影响微弱。因此,狭义水文节律特指月运节律与季节节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狭义水文节律的是:

A. 鄱阳湖受降雨持续减少和来水减少双重影响,水面面积持续萎缩

B. 洪泽湖历史年均水温16.3℃,最高水温在9月,最低水温在1月

C. 洞庭湖去年年降水量1560毫米,其中4~6月降水约占全年一半

D. 巢湖流域年平均气温稳定在15~16℃之间,有200天以上无霜期

【解析】总分结构的多定义,题干问的是狭义水文节律,我们重点把握总定义:①水文节律是指湖泊水情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和被定义项:②狭义水文节律特指月运节律与季节节律。

A 项,鄱阳湖降雨减少和来水减少导致水面面积萎缩,未体现水情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不符合定义。

B 项,洪泽湖最高水温在 9 月,最低水温在 1 月,体现的是水情的季节节律的变化,符合定义。

C 项,只是洞庭湖去年年降水量情况,体现不出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不符合定义。

D 项,巢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及 200 天以上的无霜期,未涉及水情,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总结:当题干是多定义时,如果是并列结构,直接关注问法中所考察定义。如果是总分结构,关注总定义和所考察定义。如果无法得出答案,借助并列的其他定义确定答案。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是可以节约时间。二是因为所给出的几个定义之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出题人会故意根据这些相似性来设置迷惑性选项,要想做对这些题目,就必须准确把握定义间的区别。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儒家思想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1)著作:《论语》,不是孔子本人所写,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整理。孔子本身述而不作,《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为其守灵而写的回忆录。

(2)思想:仁:仁者爱人,孔子强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都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礼:周礼,孔子非常推崇周礼。“礼”强调等级有序,什么样的身份做什么样的事情,比如张三穿越到古代成为一个大臣,特别喜欢金黄色,不能用金黄色装修房子,在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用金黄色,大臣不可以使用。

(2)在乱世孔子强调爱人、等级有序没人愿意听,大家都忙着争霸,因此由为政转向育人,在教育上的贡献体现为兴办私学。孔子是最早进行民办教学的人,提倡“有教无类”(无论什么样的出身都可以接受教育),也称孔子为“万世师表”,是老师的祖师爷。

2.孟子:被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1)仁政:更有针对性,主要针对统治者,是对统治者提出的希望,希望统治者要有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希望君主要爱惜民力,将老百姓放在重要的地位。

(2)义:孟子强调道义,认为无论是君还是臣,都要遵守道义,不同的身份道义不同,君王的道义是实行仁政,臣子的道义是要忠心不二,儒家的思想有利于统治。

(3)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体现孟子的主张。

3.荀子:(1)代表作《荀子》,其中名篇是《劝学》,考试经常考查里面的名句,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文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习近平引用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出自《劝学》。

(2)荀子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常”指规律,意为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会因为是明君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是暴君而灭亡,体现唯物主义的观点。制天命而用之:人要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掌握后并利用规律,强调尊重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提出礼法并用。孔子提倡礼制,强调自我修养,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仅靠礼制不够,还要有法的约束,荀子的弟子李斯、韩非子都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继承了荀子重法的一面。

拓展: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技巧分析

例1:筹算应用了大约两千年,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功不可没。但筹算有个严重缺点,就是运算过程不保留。元朝数学家朱世杰能用筹算解四元高次方程,其数学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他的方法难懂,运算过程又不能保留,因而____。中国古代数学不能发展为现代数学,筹算方法的____是个重要原因。

A.形同虚设束缚 B.销声匿迹片面 C.后继无人限制 D.难以为继约束

【答案】C。解析:第一空,从文段可看出属于因果文段,可以由因推果,原因是“他的方法难懂,运算过程又不能保留”,结果肯定不是形同虚设,也不是销声匿迹,排除AB选项。接下来看,题干中提到“中国古代数学不能发展为现代数学”说明没有继续下去,所以C选项更合适,D选项强调“难”,并不能说明没有继续下去。第二个空,筹算方法限制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而不是约束发展,因此C选项更合适。

例2:从统计学角度看,用平均数指标反映趋势虽精确敏感,但也有其致命弱点,尤其是平均数的“____”,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

A.以管窥天 B.削峰填谷 C.大而化之 D.等量齐观

【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此题是没有判定标志的解释关系,所填空格的呼应点为后面的“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呼应点为一句话,那么空格处一般会填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词语,据此首先可以排除A和C选项,因为AC两个选项明显与“掩盖个体差异”没有关系。剩下B和D两个选项再进行词语辨析。B选项可以用语素联想法来看其意思,削峰填谷,削掉山峰来填补山谷,就是把差异给掩盖掉了。D选项等量齐观,不同的事物相同看待,意思上似乎也与“掩盖个体差异”相似,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个词一般用于否定,跟同日而语之类的词语用法相同,所以排除。还需注意,所要填的空格带引号,既然带引号,说明填的词会比较特别一点,B选项相对更加形象,故选B。


省考行测复习定义判断题解析相关文章:

2022年国考行测复习定义判断题解析

2022年份公考行测考试定义判断题解析

2022年份行测考试定义判断题解读

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判断题分析

2022年份公考行测复习图形判断题分析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题解法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备考逻辑判断题分析

2022年份公考行测考试图形判断题分析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准确率技巧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题解析

    18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