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地理 > 地理教案 > 八年级 >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教案范文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教案范文

立博20分享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教案最新范文

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教案1

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分区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4.绘制“H”的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中国地形图,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断让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学生回答略)

2.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沿江地带。

板书: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讲授新课]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主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回答略)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本区年降水量在800 mm~1000 mm,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沿江地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让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图8.17)及76页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完成活动1,看沿江地带的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什么差异,在图片旁的标注栏里,概要描述长江中下游的地形特点。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这种客观差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长江沿江地带进行开发利用,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以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中浮游生物众多、饲料丰富。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索饵、越冬和繁殖,捕捞、人工养殖都有较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来水过程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长江干流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 t级以上海轮,南京以下可通航2.5×104 t级海轮。实现了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

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例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六朝古都南京,秀丽的黄山、庐山、神奇的三峡,还有我国古代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此外,楚文化遗址、三国遗迹、名人故里、宝刹禅林、葛洲坝水利枢纽,以及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均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当大力开发,并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商业、饮食、城建、园林、文物、文化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3.引导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完成课本活动2,认识沿江地带有哪些自然资源,并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并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河湖众多、水利资源丰富。长江上游河流湍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够丰富,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江西大余的钨、德兴的铜、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都是全国的有色金属产地。

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如湖北的大冶、安徽的马鞍山、四川攀枝花等。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煤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和贵州六盘水。天然气分布在四川自贡。

非金属资源中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湖北等省。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其上游资源种类较多。其中水力资源、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下游地区丰富。下游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缺乏。

[课堂小结]

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基础,使本区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特别是192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沿海战略的实施,给本区带来了新的机遇。长江沿江地带在全国经济区域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反馈练习]

1.填空

(1)长江沿江地带地势 ,以 和 为主。

(2)长江沿江地带属于 气候,夏季 ,冬季 ,四季分明; ,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上。

(3)长江沿江地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江西 的钨矿,湖南 的锑矿, 的铅锌矿,江西 的铜矿是全国的有色金属产地。

2.简述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何差异。

答案:1.(1)低平 平原 丘陵

(2)亚热带季风 炎热 温和 降水丰沛

(3)大余 冷水江 水口山 德兴

2.长江上游地区是山地,中下游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地形。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②长江纵贯东西,航运发达。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④自然资源丰富

※活动与探究

长江沿江地带位于25°N~35°N之间,同它纬度位置相同的西亚、北非等地气候干旱,试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长江沿江地带气候与其不同。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教案2

第八章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板书)

[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的分布。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的联系。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大工业基地。

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部门齐全。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体系。其特点是:①以加工工业为主体。其原料来自于广大腹地;②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输入区外矿产原料发展冶金,基本化工工业;③各部门、各城市间协作关系密切;④发挥经济、技术、科研方面的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上海是全国的机械制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中心,也是全国的量具和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中心。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纺织工业中心。上海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已形成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纺织及印染等配套的纺织工业综合体系。是上海市出口产品数量、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

上海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建立一是靠近市场;二是临海港,矿石进口运输便利)

上海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发祥地。目前是全国规模的综合性化工基地。江苏化工产品产值居全国第一,南京是化学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本区交通条件优越,长江、京广铁路交汇于此,以它们为主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已有较好基础,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以钢铁、机械、纺织、建材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大冶的铁矿是武汉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

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本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咽喉,有长江和焦柳线交汇于此,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且开发条件好;以葛洲坝、三峡以及三峡大坝为主的风景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工农业均有一定的基础。三峡工程枢纽建成后,将会促进冶金等高耗电业发展。

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是以六盘水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攀枝花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基地。

2.举办小型分组竞赛。让学生以钢铁企业和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和汽车生产基地,认识沿江“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的分布概况。

活动前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选出组长。可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两组一个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钢铁企业分布。②长江沿江地带汽车工业分布。活动前由组长抽签领取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钢铁企业名称和分布或写出汽车“品牌”及产地。看哪个组写的又快又准确。要求学生写时要从长江沿江地带的东部上海为起点向西写。

教师在学生竞赛的基础上,进行讲评总结归纳。

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庆菱、嘉陵),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3页活动,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相互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江沿江中上游地区水能丰富,有二滩、葛洲坝、隔河岩等大型水电站。三峡工程建成后,电力更加充足,但因地处内陆,对外经济的往来受限制,信息不畅,缺乏资金和技术。

长江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耗电量很大,有些工厂因为缺电,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用煤发电容易污染环境,从华北运进煤炭,又给运输带来极大压力。

下游地区产业密集、技术先进、科技教育力量雄厚。

因此,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共创新局面。

承转过渡:世界大河流域内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往往容易改变流域的生态环境,引发生态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也遇到了类似问题。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板书)

考虑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可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1.课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2.课前公布四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3.课前由组长抽签领取探究性问题。

4.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课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各小组的研究报告。

6.课上其他同学可针对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由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解答问题。

7.结合学生研究报告,引导学生完成课本85页活动1、2、3发表自己的看法。

8.教师对每组研究报告进行讲评,并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但环境整治差。由此造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产生了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灾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了洪水灾害。

②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频发区。1949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经济损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因此,加强水利建设,从根本上防治洪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③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亿吨,约相当于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许多城市自来水水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饮用水质量。一些水厂取水口被迫移向江心。无锡、苏州等城市近年来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来水被迫短期停产,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目前,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受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有: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中心强度的酸雨区。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酸雨污染严重区域。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进行生态建设。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②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

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对上海、武汉、南京、长沙、南昌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课堂小结]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发展经济同时没能同环境保护同步,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发展地区经济必须同环境保护同步。

知识要点与检测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以 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 ,以及 ,构成了英文字母“H”的格局。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目前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其中, 、 、 、 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 和

作用。

[反馈练习]

1.连线题(把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1)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a.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

(2)钢铁、轻纺的重要基地 b.宜昌为中心的工业带

(3)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c.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工业带

(4)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带

2.简答题

长江流域及其附近酸雨污染严重地区有哪几个?

答案:1.(1)—b (2)—a (3)—c (4)—d

2.华中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

※板书设计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1.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3.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4.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活动与探究

结合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钢铁走廊”形成的条件。

[导入新课]

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板书)

[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的分布。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的联系。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大工业基地。

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部门齐全。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体系。其特点是:①以加工工业为主体。其原料来自于广大腹地;②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输入区外矿产原料发展冶金,基本化工工业;③各部门、各城市间协作关系密切;④发挥经济、技术、科研方面的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上海是全国的机械制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中心,也是全国的量具和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中心。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纺织工业中心。上海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已形成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纺织及印染等配套的纺织工业综合体系。是上海市出口产品数量、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

上海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建立一是靠近市场;二是临海港,矿石进口运输便利)

上海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发祥地。目前是全国规模的综合性化工基地。江苏化工产品产值居全国第一,南京是化学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本区交通条件优越,长江、京广铁路交汇于此,以它们为主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已有较好基础,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以钢铁、机械、纺织、建材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大冶的铁矿是武汉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

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本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咽喉,有长江和焦柳线交汇于此,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且开发条件好;以葛洲坝、三峡以及三峡大坝为主的风景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工农业均有一定的基础。三峡工程枢纽建成后,将会促进冶金等高耗电业发展。

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是以六盘水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攀枝花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基地。

2.举办小型分组竞赛。让学生以钢铁企业和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和汽车生产基地,认识沿江“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的分布概况。

活动前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选出组长。可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两组一个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钢铁企业分布。②长江沿江地带汽车工业分布。活动前由组长抽签领取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钢铁企业名称和分布或写出汽车“品牌”及产地。看哪个组写的又快又准确。要求学生写时要从长江沿江地带的东部上海为起点向西写。

教师在学生竞赛的基础上,进行讲评总结归纳。

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庆菱、嘉陵),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3页活动,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相互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江沿江中上游地区水能丰富,有二滩、葛洲坝、隔河岩等大型水电站。三峡工程建成后,电力更加充足,但因地处内陆,对外经济的往来受限制,信息不畅,缺乏资金和技术。

长江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耗电量很大,有些工厂因为缺电,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用煤发电容易污染环境,从华北运进煤炭,又给运输带来极大压力。

下游地区产业密集、技术先进、科技教育力量雄厚。

因此,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共创新局面。

承转过渡:世界大河流域内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往往容易改变流域的生态环境,引发生态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也遇到了类似问题。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板书)

考虑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可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1.课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2.课前公布四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3.课前由组长抽签领取探究性问题。

4.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课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各小组的研究报告。

6.课上其他同学可针对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由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解答问题。

7.结合学生研究报告,引导学生完成课本85页活动1、2、3发表自己的看法。

8.教师对每组研究报告进行讲评,并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但环境整治差。由此造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产生了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灾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了洪水灾害。

②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频发区。1949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经济损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因此,加强水利建设,从根本上防治洪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③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亿吨,约相当于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许多城市自来水水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饮用水质量。一些水厂取水口被迫移向江心。无锡、苏州等城市近年来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来水被迫短期停产,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目前,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受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有: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中心强度的酸雨区。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酸雨污染严重区域。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进行生态建设。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②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

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对上海、武汉、南京、长沙、南昌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课堂小结]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发展经济同时没能同环境保护同步,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发展地区经济必须同环境保护同步。

知识要点与检测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以 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 ,以及 ,构成了英文字母“H”的格局。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目前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其中, 、 、 、 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 和

作用。

[反馈练习]

1.连线题(把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1)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a.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

(2)钢铁、轻纺的重要基地 b.宜昌为中心的工业带

(3)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c.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工业带

(4)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带

2.简答题

长江流域及其附近酸雨污染严重地区有哪几个?

答案:1.(1)—b (2)—a (3)—c (4)—d

2.华中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

※板书设计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1.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3.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4.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活动与探究

结合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钢铁走廊”形成的条件。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教案3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过渡:大家在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学生:不相同)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教师及时板书)

板书:3.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三北”防护林的分布

“三北”防护林全长7000多千米,宽400~1700千米,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2%。

播放录像: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录像,边收听有关“三北防护林”的情况介绍:我国的“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x疆的乌孜别里山,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总面积406.9×104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造林3.508×104公顷,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它的作用在于使森林覆盖率平均从1975年的5%提高到14%左右,三北地区实现农田林网化,大部分牧场也有了林网、防护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沙地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将被绿化,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巨大。

教师小结: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可以优势互补,使各区域得到共同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促进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区域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范。

过渡:出示“世界地图”(挂图)。刚才,我们从实例中看到我国的不同区域在经济和环境各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也在各区域的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那么,我们的祖国怎样才能在世界这个更大的区域中求得发展,大显身手呢?

板书:在世界中发展

投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图9.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播放录像:将中国入世的历程以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中国历经15轮谈判终于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为什么中国经过千辛万苦一定要加入WTO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首先,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其次,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引导学生读图9.2)第三,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时代赋予我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

某型飞机生产网络——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例证

[课堂小结]

两年来,我们走过世界,走遍中国,明天将带着我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使用地图本领、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来的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答案:差异 不同(或不平衡) 合作 世贸 竞争 和平 生态环境 进步

[反馈练习]

填空

(1)国土 ,区域 大,发展 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改造, 、 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区域之间的 和 ,做到 互补。

(2)中国是 中的大国。人口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在今后长时间内, 仍是第一位的。

(3)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 化的世界。另一方面人类又面临着 、 、 等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答案:(1)辽阔 差异 不平衡 扬长避短 因地制宜 联系 合作 优势

(2)发展 众多 较低 发展

(3)全球 人口 资源 环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就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工程,通过搜集资料与家长或同学展开讨论:

(1)工程输送资源的源地和目的地各在哪些地区?

(2)工程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2.结合本课内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下列话题仅供参考),采用你喜欢的表达形式(或日记、或短文、或散文、或诗歌等)说明自己的看法。

(1)从我家看祖国的发展。

(2)WTO与我们的生活。

(3)经济发展与我身边环境的变化。

3.经常关注我国新闻和世界新闻,看看我国是如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世界中求发展以及如何履行我国肩负的三大历史责任的。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教案4

第八章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板书)

[讲授新课]

1.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

①画出长江干流略图。

②标注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

③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英文字母“H”形)

②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

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重点说明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和纽带作用的意义。

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

第一,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第四,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3.引导学生完成课本活动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作用。

①对照图8.18、图8.26,在图8.23上填绘出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支流及名称,绘出在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铁路干线并标出名称。

②结合中国政区图,说说通过以上这些交通方式,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可以影响到哪些地方。

③具体描述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4.让学生在完成活动1的基础上,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长江沿江地带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

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

④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经过学生回答后教师对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基础、动力、方向、意义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汉丹线、成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他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热量较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是长江沿江地带活力的生产部门,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承转过渡:为了进一步增强沿江地带的整体实力,现在正在建设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完成活动。

2.谈谈你的看法。教师简要说明。

承转过渡: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注意发挥江河湖海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文化等优势,形成经济带,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请同学们结合教材78页的阅读材料分组讨论问题。

①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②莱茵河流域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地带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学习世界沿河产业带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学习世界沿海产业带的基本思路。

第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第二,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承转过渡: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关系密切,长江沿江城市大都是凭借便利的河运发育起来的。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页的“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学习活动。

①思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与长江的干支流有何内在联系。(城市多分布在干支流的交汇处)

②在图中圈出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③举例说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作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的港口、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的商业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拥有浦东经济开发区)

④比较说明长江上、中、下游城市密度差异。(上游城市密度最低,下游城市密度,中游城市密度居中)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页活动1中上海辐射作用的相关内容和活动2中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分组讨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然后教师依据学生讨论结果,强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与其辐射作用的关系。

长江沿江地带拥有许多城市。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课堂小结]

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反馈练习]

1.选择题

(1)京沪铁路经过下列哪个城市( )

A.武汉 B.南京 C.杭州 D.上海

(2)在武汉交汇的铁路线有( )

A.京九线 .京广线 C.汉丹线 D.京沪线

(3)被誉为“九省通衢”的城市是( )

A.上海 B.重庆 C.武汉 D.杭州

(4)长江最长支流在下列哪个城市汇入长江( )

A.上海 B.长沙 C.重庆 D.武汉

(5)关于上海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城市 B.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全国的科技教育中心 D.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港口

2.绘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简述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答案:1.(1)BD (2)BC (3)C (4)D (5)C

2.略

※板书设计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

※活动与探究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黄河沿岸没有成为世界沿河产业带的原因。(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


新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2020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八下地理教案2021年

爱国主题班会教案范文精选2020

    2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