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传授人》读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钰媚 1162分享

《记忆传授人》一书是美国儿童文学之一,但虽说是儿童文学,却也有大放异彩之处。故事发生在一个乌托邦世界,人们都居住在“社区”里,那里一切的事情都在控制之中,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记忆传授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1

一本给小孩看的书,让我发挥一下

这是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没有罪恶,犯罪和撒谎。只有一个人被选为这个世界的记忆传授者,他也得到了撒谎的权利,从此他也发现了真正的美丽与生活的精彩,但是作为代价,他也必须真正体验痛苦与折磨。人类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痛苦与折磨,创建了这个完美世界,但是代价就是对真正的美丽和快乐的体验,但是为了应对这个不确定世界,人类世界必须保留一个记忆传授者来传递这种记忆。

小说最后是以小主人公的逃离而结束,他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具有喜怒哀乐的世界。

这并不是一个童话,而是在我们每个人每天发生的事情,世界是高度不确定性,它的变化超出了人脑可以处理的能力,更为关键性的是人类对于这种不确定性的本能性的抵触和恐惧,因此,简化和期望成为人类获得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重新塑造了一个世界,一个更为安全的世界。但是我们丧失了对于世界的真实体验。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越来越忽视的是真实体验。但我们发现越来越能的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一步步迈向死亡。

只有放弃对确定性的追求,面对不确定性,珍视那珍贵的真实体验才是真正的生活。只有那样,才会像主人公一样来到那个真实的人类世界,那是才有真正的喜怒哀乐。

告诉你个秘密,其实你从未真正活过。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2

故事发生在一个乌托邦世界,人们都居住在“社区”里,那里一切的事情都在控制之中,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那里没有战争,没有饥荒,也没有痛苦,大家所要做的一切的一切早在出生之前就已被规定好——1岁之前,在婴儿院由看护人们看管,1岁以后由一对伴侣收纳,9岁得到自行车,12岁会被给予他们的终身职业,而之后,便会终身从事这个职业。而主角乔纳斯则在12岁的成人礼上被任命为新一代的“记忆接收人”。

而所谓的“记忆接收人”,是一脉相传的,于是乎上一代的“记忆接收人”便成了“记忆传授人”,将他所接收的全部传授给乔纳斯,而他所传授的,便是记忆。不是一个人的记忆,不是一代人的记忆,而是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记忆:雪的记忆,风的记忆,四季的记忆,颜色的记忆,饥荒的记忆,贫穷的记忆,战争的记忆,恨的记忆,但也有爱的记忆。正因为类似战争等的记忆世代侵蚀人们,于是人们决定忘记,忘记一切,将一切留给孤单的“记忆接收人”们。于是便有了“大统一”,于是便再无五颜六色,再无喜怒哀乐,于是安居乐业,于是衣食无忧。

但亲身体验了喜怒哀乐的乔纳斯与老“记忆传授人”也在密谋着让乔纳斯走出“社区”,走出“记忆的边缘”,这样所有的一切大家就又能回忆起来了,这样大家也都能感受爱与被爱了。书的最后,乔纳斯成功走出了记忆边缘,他最后倒在雪地中的那一刻,迷迷糊糊间听到了圣诞的欢歌,代表爱的圣诞的欢歌。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一大原因就是它的设定。人们并非没有爱的冲动与渴望,但人们在第一次有这种冲动的青春期时就被教会要服用药物抑制这种“头昏”,在书的前几章里,看似平淡的叙述与复杂的内心情感交融下,我作为读者便感受到了一种极其强烈的欲望,一种想要打破所有桎梏的欲望,一种探求爱的欲望。人们从小受的教育便是要用最准确的词汇,不能说谎,要时刻说对不起与没关系。乔纳斯也活在其中,知道他被选中,他被要求可以说谎,但与此同时一种更复杂的情绪也出现在我心里,即想让他人同样跳出那座牢笼。乌托邦世界设定的书在当今不能算稀罕,但这本书却有着强烈的代入感,黑白的世界中只有主角与读者能看得见空中的苹果一闪而过的红色,忆得起满天飞雪的感觉,只有他们才懂得疼痛,懂得珍惜。

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字眼:选择权。

是的,一旦人们有了记忆,一旦人们什么都知道了,他们便有了选择权,但当他们选择的时候,他们会做出最错误的选择,每次都是。而这也是数代前的人们选择“大统一”的原因。但这一次,和以往的每一次一样,他们错了。 当人们从出生开始就被别人固定了思想,被当成木偶一样养大,所有的安慰都不是理解,所有的约定都不叫信任,那么他的生活根本就是不真实的。人们想要他做完人,而他却都还没做成人,一个连真实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又怎么能叫做人呢?没有如果地狱,怎么能够去的了天堂。一个从未拿起过的人,何谈放得下?

更悲哀的是,那个世界没有镜子,也就无所谓自我。

“我懂得爱不总是明智的,甚至常常导致最大的愚昧。但当爱真正来临时,无论对错,我们仍会任由其支配。”是啊,我们身为凡人,上天使我们有能力去爱,那是对我们最美好的恩赐,却也是我们最深沉的被悲哀。但即便如此,也好过那些一生蒙在鼓里的人。

此外,主角乔纳斯成为记忆接收人的规矩之一,就是他可以说谎了,但转念想到,若是社会的顶梁柱一般的人需要而且必须要撒谎才能继续实现自己价值的话,这又是何等的社会呢?不过想想现实的社会,我也就一笑而过了。

当然,作为儿童文学,《记忆传授人》一书已是相当不错了,个人观点,其设定虽不错,但后续的剧情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故事的结尾处,作者给读者们设了一个开放性的舞台,让他们自由发挥,但前文只有半本前的寥寥几笔提到了那座谜一样的“圣诞屋”和里面的家庭,却使得这个结尾略显苍白。但是它毕竟还是一本成人也可品读的儿童文学。

. 那些疑问“为什么中国要墙掉外国网站”的童鞋可以读读,或许你会有所理解。

. 本笔者看的是英文版,但由于是语文假期的读书报告作业,于是很多地方强行翻译的,不合口味请谅解。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3

这是一本反乌托邦的儿童科幻小说,以我及其有限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简直可以说是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我从前读过的儿童文学,无论《皮皮鲁和鲁西西》还是《哈利波特》,都是典型的流行读物。想像力也不可谓不丰富,但是内里,无非是好人战胜坏人之类的简单价值观灌输。我从来没有想过像《1984》这样的书,居然也能来个少儿版。

这本书里描述的社区,基本上就是未来的斯巴达,孩子是由孕母所生(孕母社会地位不高),同年出生的孩子,不论几月出生,统一在十二月举行“命名仪式”,被分配到每家每户去抚养。孩子的童年期很短,八岁开始义工,十二岁开始进行工作训练。(这一点倒是颇符合《上学真的有用吗》的观点)

十二岁以后的成年人,年纪被忽略,每天按照固定的程式生活(一岁以后就开始的程式)。工作、娱乐、情绪(甚至梦境)的分享和安抚。长老们会根据每个人的资质、爱好给人们分配工作和配偶。一切都有规则,都是供给制的。

这样的生活,在儿童看来,应该也不差吧。但是作者逐渐开始让主人公乔纳思发现一些不满,这样的生活,似乎还是缺少点什么。由于是儿童文学,作者还提出了几点会让孩子们颇有感触的细节。乔纳思在接受十二岁晋升规则时特别注意到一条:可以说谎。这大概也是所有孩子都思考过的,是不是成为大人以后,就可以说谎?还有抑制激情的药丸,还有小主人公若隐若现的一点情愫,都是儿童文学的特点。

小说的结尾铺陈颇多,但最终还是有些乏力。但无论如何,小读者们读完之后应该都会想想乔纳思说的话,他从来没有选择过,现在他有了选择的权利,可能选对也可能选错,但是,到底什么才是错呢?

本书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儿时跟随父母旅居日本,却由于父母刻意保护,他的生活与在美国毫无二致,这样的经历引发了作者的思考。这样的无菌环境,中国也有颇多父母正在或已经给孩子创造,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怎样的保护和自由,犯错、痛苦是不是孩子的权利和必由之路?这也是每个父母都要思考和引起重视的问题。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4

在一个阴天的下午阅读了这本书。

如果不是因为学姐的报告会,可能还不知道洛伊丝·劳里这位美国作家与他的纽伯瑞金奖作品。而打着“科幻小说”的标签,自己大概也不会去主动翻阅。但是这次阅读是值得的。

作品从一开始就不轻松,乔纳斯所在的社区一切循规蹈矩,已经刻板到每一种生活习惯和说出来的话都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前半部分的内容从每一个年龄段举行的庆典串起来,小男孩无比期待他十二岁会被安排怎样的职业。存有期待的生活总是美好的。

故事的第一个高潮便是十二岁庆典,似乎没有任何征兆,乔纳斯成为了新的记忆传授人。他的肩上自此有了重担,在老一辈的记忆传授者那里接受训练,接受厚重的记忆。乔纳斯开始感受痛苦、孤独、崩溃……这些从前都没有意识的体验,直至亲眼看到父亲“解放”一个婴儿而再也不能忍受。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接受这一切是太过残酷的,更加严重的是这一切都由他一个人来承担(除了老传授人)。没有记忆的活着是麻木的,但也是没有痛苦的知觉的。其实在我自己不那么成熟的时候,也总是想去逃避,不思考、不参与,得过且过的顺应自己的情绪。可这不是最好的品质。现在我认为,要去直面丑恶,去走进自己的孤独,面对,接受。即使要付出很多,但至少能努力去寻找出路。

我在想这样的作品是否适合孩子阅读,适合多大的孩子阅读。毕竟成年人似乎在读的过程中更能产生共鸣,就像作者一直思索的,“是否住在一切都控制良好、生活无忧的环境中,就能够获得幸福?”显然这是整个人类的思考。

内心还有多感受,比如关于战争的联系、故事结尾的思考等,接下来继续补充。

《记忆传授人》读 后感5

让我们想象有一些人,他们从小就生活一个黑暗的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够转头看到洞外的光线,只能看到洞穴后壁上投射的影子。他们把这些影子给当成了真实的世界。如果一个过路人发出的声音,在墙壁上面引起回音,他们就会认为这个声音是墙上的影子发出的。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洞穴人特别可怜,但绝大多数的洞穴人却是幸福的。他们彼此之间没有差别,也没有太大的欲望,只要每人按照最高机关长老会的安排,做一点适合自己的小小工作,那就能够满足于简单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事实上,当年他们也有一段辉煌的科学技术,可科学技术带来的丰厚物质并没有带给他们幸福,后来他们就主动放弃了物质,甚至放弃了像颜色这样的诱惑性因素,消除了像“爱”这样复杂的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至于人类的一点小小的生理欲望,完全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压制。在这样的犬儒生活中,只要在身体上不受到直接伤害,他们就不会感到痛苦,还能够微笑着面对死亡,甚至把死亡称为“解放”。

然而,尽管出现的机会不多,洞穴人还是可能会遇到外部的骚扰,比如来了一只野兽或者还没有开化的土著人。此时,他们就需要有人能够了解外面的世界,给他们提供实用性的操作方案,这样的人就被称为记忆传授人。对于这样的特殊个体,自然是越少越好,因为一般每个洞穴都只有一个记忆传授人,只有当他快要被解放的时候,才会由洞穴长老会选出下一届的记忆传授人,然后由现任的记忆传授人进行培养。

长老会自然明白,当一个人看到了洞穴外面的真实世界之后,已经很难再重新回到洞穴式的生活了,因此他们不得不与记忆传授人达成一个妥协方案。记忆传授人在洞穴人中处于非常尊贵的地位,可以自由阅读书籍,有自己不受监视的独立空间,可以不遵守他们的洞穴生活法则,不出席他们的“宗教”典礼,但却有一条绝对的禁令,就是不能洞外的情况告诉其他洞穴人,哪怕是自己亲友配偶也不行。说白了就是,我可以给你几乎是绝对的自由,但你不可以影响大多数人的愚昧或者说是幸福。可以想象,记忆传授人的精神是相当痛苦的,他了解了整个世界的秘密,却没有办法把它们都说出来。

洞穴人的这个制度却有一个漏洞,那就是不受控制的记忆传授人可能逃跑。也许他们觉得现在的人都穴居了,外面无人接应的话,就算是逃跑也很难一个人在野外生存,它们可能会饿死,可能会误食有毒的果子,还可能被野兽或者是土著人杀死甚至吃掉。尽管如此,年轻的记忆传授人还是有外逃的现象,此时长老会就会选出新的记忆传授人,但没有上一代的传授人指引,新传授人的诞生就可能会出现意外,比如被洞外忽如其来的强光刺瞎了眼睛,或者是由于太兴奋喊出了洞外的情况等等。说不定哪一天,当外逃的记忆传授人在野外孤独死去的时候,洞穴人却会因为某个意外重新走出自己的洞穴。

以上是罗伊斯·劳里的反乌托邦小说《记忆传授人》与柏拉图《理想国》里洞穴比喻的综合,它暗示着:乌托邦的理想国最容易导致的就是反乌托邦的社会形态。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相关文章:

贝多芬传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小学生优秀范文5篇 

小学生观看十大感动人物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爱因斯坦传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榜样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永不放弃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我的精神家园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重生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丝绸之路》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相关文章

    21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