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庄宇 224分享

  虽然对于整个数学知识领域来说,小学低年级数学只是极其粗浅知识,但这一年龄阶段的数学学习却是其今后学习的基础。想要学好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观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一种查看体验活动,简单讲就是用眼睛采访。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中应当利用教科书中的图画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从而培养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从生活中体会数学学习有乐趣

  早在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课堂不能只是在室内,因为如果把课堂引到室外,将会大大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也将大大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但由于考虑到安全等很多因素,我们现在的教学大多都局限于室内,可是教室那么小学生那么多,我们给学生留下的活动空间就大打折扣,学生活动就流于形式。因此,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去感悟数学,学习数学,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到操场、校园内,让他们根据课本提示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数学图形都可以很快在校园里找到,然后让他们用这些图形画出学校的某个局部或者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学到了课本的数学知识,也陶冶了情操,更丰富了生活体验甚至感受到了创造的成就感,真是一举多得。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的导入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把握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知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用处。比如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知道时间的用途,养成守时、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又如,在分发作业时,让学生进行分配,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计算。

  三、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自主、合作、探究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把握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时尽量多安排一些“想一想”、“试一试”、“想想做做”、“说一说”等栏目,让学生展开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充分给予学生独立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能动的主体。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2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对低年级儿童大有裨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我给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我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有趣的情景故事,引导学生有兴趣深入数学学习活动中。

  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注意倾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思考故事中渗透的数学问题。如,在二年级数学上册学习乘法算式中,我利用生动形象的情境图片,编讲有趣的故事情节:秋天到了,为了庆贺秋天这个丰收季节的到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举行了“动物聚会”,小鸟三只一组,分别站在三个枝头上唱歌。六只小松鼠拿来了好吃的松果,每只小松鼠手里的篮子里装了三个松果。三只小兔子扛来了他们最喜欢吃的胡萝卜,每只小兔扛了三根。三只小猴端来了红红的桃子,每只小猴的盘子里有六个大桃子。小动物们想算一下每种食物各有多少?请同学们来帮帮忙。生动形象的图片首先吸引了学生,接下来与之相配的有趣的故事情节,则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一部一步地跟着教师深入倒学习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以生动的形象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了。相反,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地看图解答相应的数学问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会下降。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会很快学会数学知识,同时知识获得过程中的快乐也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以后数学知识的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才能很好地开展数学教育活动。

  二、重视数学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解决问题的知识的兴趣。

  数学是从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促进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是各种实际需要。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天然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一年级数学下册《购物》的单元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生活中购物的情境游戏,学生以组为单位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活动,再买与卖的过程中,学生对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有所掌握,并会计算简单的购物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在类似实际生活的游戏中能体会到所学数学知识的存在,同时,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有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创造这样的机会,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善于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会加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以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解决问题为数学学习的中心,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是孩子的特性,对于各种疑惑和问题,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使孩子学到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也就是学会学习。如,在二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中,对于用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学习辨认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拼摆积木,并观察、探究所摆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学生在操作、观察、探究中,发现在不同位置观察积木拼摆的这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取决于积木的拼摆方式。学生在操作中丰富了自己的观察经验,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知识的获得还必须在亲身活动中获得了丰富具体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理解和内化。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解决问题为中心,为学生创造探究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得到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相关文章

    72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