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数学进行预习

庄宇 224分享

  在现在,老师应该把课前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利用旧知解决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更主动地参与、获取数学学习技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1、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2、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3、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同学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4、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策略

  一、用心准备,激发预习兴趣

  1、做好预习单的设计。

  兴趣是学习活动最有效的动力,课前预习兴趣的培养应循序渐进。教师应精心钻研需要学生预习的内容,设计好预习的重点和新旧知识的切入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诱发其强烈的求知欲,让主动参与成为一种自主行为。

  (1)设计难易适度的预习作业。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都能自主进行预习。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程问题这一课时时,课前预习单设计如下:一条公路长480千米,甲队单独修2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我的分析与解答: 一条公路长240千米,甲队单独修2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我的分析与解答: 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我的发现是: 我的疑问是: 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试一试!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2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

  (2)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时,课前预习如下:找一个圆柱形盒子,用手摸一摸圆柱形盒子的表面,说一说圆柱形盒子有几个面?这几个面有什么特点?并记录下来。动手用纸包装这个盒子。通过合理的问题或动手操作设计提高了学生预习的效率和针对性。

  2、提供展示的舞台。

  课堂教学时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把竞争意识引入预习活动中去。教师可利用课前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先交流讨论再开展合作预习,最后让学生在展台上展示,其他学生补充,引得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求知的兴趣和热情油然而生。

  二、方法指导,培养预习能力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有了知识基础,就能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和完善课堂细节的作用。完善、行之有效的预习指导是保证预习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1、发现亮点,激发预习积极性。

  课前预习实施的开始阶段,学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甚至与教师预想有较大偏差,而且小学生年龄小良好的预习习惯难以坚持,所以更要注重学生预习积极性的激发和保护。在课前预习作业展示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时还可以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生成点,从而激发预习积极性。

  2、及时反馈,纠正预习方向偏差。

  小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预习之后,就以为自己全懂了,会产生不求甚解的预习偏差。而有些学生则简单应付预习任务,机械抄书或参考书的答案,不能通过预习达到引发思考的效果。 所以,在预习展示活动中通过交流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及时引导纠正。

  3、积极引导,培养正确预习习惯。

  引导学生一看(看书上说什么)、二读(读例题,从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三划(划关键字词)、四想(想有什么疑难问题)、五做(尝试完成做一做)”的预习方法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探求、掌握一系列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课前预习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做到会学、善学,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习惯,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先通过预习单让学生自己预习,再通过课堂交流、讲解准确认识圆柱,课后我又布置了一项作业:写一篇有关圆柱的认识的数学日记。我班张翔杰同学是这样写的:摸一摸,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剪一剪展开,认识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推倒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转一转,转出圆柱来。卷一卷,用长方形纸卷出圆柱来。这样一系列的教学使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的理解和掌握了圆柱。

    73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