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语文进行有效预习

庄宇 224分享

  预习是学好语文第一步,是求知的开始,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并为上课扫除知识障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预习引导

  一、读课文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读课文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三是带着课后问题或预习提示通读全文。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诉我们的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二、完成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

  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提示预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三、使用工具书,查相关的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忘记的字词

  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四、查阅或收集与本篇文章有关的内容

  如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时,学生课前收集林海音的生平,《城南旧事》全文大概内容,这样对学习本课大有帮助,并且将教材作为了范本。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面将越来越广。在这一点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时间。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课题出示后,问作者是谁?你对他了解多少?学生会抢着交流林海音了家境、经历、主要作品……这比教师介绍更有效,参与介绍的学生更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主动积累。

  五、勤动笔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六、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在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及时记录下来。预习时还需要多用心分析,找出疑问,可以记在预习笔记上,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带着疑问听讲,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七、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有布置就要及时检查、督促、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不断的促进优等生预习的更扎实,监督指导学困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预习课文方法

  第一遍读文,给文章各自然段标上序号,标出文章中自己不懂的字词句(用横线标)。这样在实际教学时能迅速准确地找出要学习的内容,节省时间,比如优美句子在哪个自然段第几行,如果学生课前预习了,那么回答就简单多了。“学贵有疑”。学生有了疑问学习才能有动力,我们提倡学生自行解决疑问,自己通过深思熟虑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查阅字词典和有关工具书,如果还不能解决则记下,课堂上和同学交流,也可以问老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加强生生合作探究和师生交流合作,使学生在预习中收获成功的快乐,逐步提高预习的兴趣。

  第二遍读文,标出文章优美的字词句段(用波浪线)。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筛选的作品,这些节选的课文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文如积沙,学理如筑塔”。对于课文中明确要求背诵的字词句段,学生必须达到要求,这是最基本的。对于课文中没有具体要求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如积累文中用得好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积累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还可以积累一些贴切的修辞和句式和文章的布局谋篇等,总之,一篇优美的文章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和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最好能说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原因,如果刚开始不能说出原因也没有关系,教师可以逐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能说出选择的原因的目的,这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加强教育、引导和培养,一旦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是教师在这方面的成功,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第三遍读文,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和每段的主要内容,解决课后练习题中的问题。新课标对语文的概括能力是有明确要求的,概括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听说读写训练是不可缺少的,语文预习环节不能缺少它。课后的每一道题都是对课本内容的有益补充,解决了课后练习,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就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

  注重学生对课文题目的理解,以及题目和本文内容之间的关系。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体会文章题目的选择,对学生的习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74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