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庄宇 224分享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和初中的衔接阶段,同时也是为学生的初中语文学习打好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老师有着更高的要求。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1.努力提升教学艺术。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抛除教师一言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有所降低,反之,而是对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学是语言和文学的教学,在语文的学习中艺术占有很大比重,而强调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强化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将在学习中产生更多更新的问题和困惑,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必须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以更好地完成现阶段的语文教学。

  除了自身对于语文教学的热爱和钻研之外,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集影像与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愈加常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对其大力加以利用。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本中,有曹植的《七步诗》,在对此诗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阐述作者写作该诗的历史背景,将曹植对于兄弟之间互相斗争的激愤之情良好地灌输给学生,加深学生对于诗文的深刻记忆和理解。

  除了在课堂上对教学情境进行营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通过实地活动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

  例如,在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参观动物园的实地教学活动,通过真实生动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促进良好的师生交流。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语文的教学是对学生语言表达和理解思维的教学。长久以来,教师都是教学课堂的主导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很多教师的语文教学是填鸭式地将自己的讲解灌输到学生脑中。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在小学六年级的这一阶段,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更应该担任引导者的角色。

  现代语文教学更加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和对学习方法的探究,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激发和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增强其学习能力,完成“授人以渔”的良好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答案的思考和探索,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而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上,教师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对于学生人格的尊重和不同性格的认同。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入了人格和自尊强烈需要认同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对于事物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切忌实行一言堂式教学,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发散思维。二是要强调语文教学的情境性。

  语文是对语言和文学的学习和欣赏,创造符合内容的教学情境,将使得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应该通过良好有效的语文教学,让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使学生能够良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的学习阶段。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策略

  一、通过小初语文差异性 引导学生学习习惯

  因为六年级作为小学和初中的重要衔接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因此首先必须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之处。基于六年级的特殊性,其语文教学自然不能完全按照低年级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基础之上,慢慢渗透进初中的语文教学以及学习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小初衔接中,做好过渡学习的工作。根据初中语文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提前对学生做好相关的能力培养工作。初中语文学习的难度,本身就有很大的增加,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文体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的还要有更高的要求。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时在深入课堂第一线,发现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其总是望着老师,目不转睛……当老师给予表扬时,学生脸上一定是灿烂的笑容,充满了自豪感,老师没有给予回答,学生的表情是麻木,一种失落感。学会倾听学生讲话,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要求。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聆听自己的倾诉。但许多时候,我们老师缺少一种真诚的耐心。我们早已习惯滔滔不绝地讲,疾言厉色地训,不习惯倾听学生诉说,往往不喜欢不分青红皂白地下结论,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许多学生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不肯轻易坦诚自己的心迹,那种近乎绝望的或游移的眼神令你窒息。

  其实,在课堂中,我们不仅是一个长者智者,更多的应是一个友者,做一个学生忠诚的倾听者,给学生一个表情达意畅所欲言的机会。这不仅是一份理解,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认可,一种期望。它或许是点燃了那即将熄灭的智慧之灯,或许是唤醒了那沉睡已久的心田。静静地聆听,真诚地注视,友善的微笑,听学生的言外之意,听学生的心灵呼唤,提一些“邀请”他们讲下去的问题。如“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或“你认为怎么样”等,挖掘他们的心灵闪光点。多一些肯定性的笑靥,多一些鼓励性的眼神,让学生与自己共享他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感到真正的爱,真正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真诚理解热爱,在人格上彼此的平等尊重。爱的倾听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一种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72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