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小学语文课上进行有效性提问

庄宇 224分享

  课堂提问是很多老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甚至是部分老师的唯一方法,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法

  一、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提问有针对性,才能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怎样让提问具有针对性呢?首先,教师要读懂教材,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进行问题设计。同时,将这些问题串联起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当这些问题解决了,这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情况,如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问题。在提问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提问。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埃及的金字塔》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生:我知道,有古中国,还有古印度。生:我也知道,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师:是的,说到中国,大家都会想到著名的建筑“万里长城”,今天,我们要走进埃及,去了解一下神秘的金字塔。教师将埃及金字塔的有关内容做成PPT展示,启发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你了解的埃及金字塔。”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快速走进文本,在创设的情境中,初步感知金字塔。接着,在导学案的帮助下,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简单明了,针对性强,能够快速推进课堂进度,同时,借助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阅读兴趣。

  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可以激活学生思维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关键。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领悟、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肤浅、毫无意义。如有的教师总喜欢在提出问题后,加上“对不对”“是不是”等词语,貌似启发式提问,实际上毫无意义。学生的回答也是不经思考、条件反射式的回答,应付了事。这种提问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因此,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为例。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嫦娥吞下仙药成仙的故事。文字优美,情节生动,可读性极强。其中,了解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重难点。在了解全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嫦娥为了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成仙。如果你是她,你会这样做吗?”学生开始自由讨论发言。大多数人认为会这样做,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但也有少数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嫦娥并不需要这样做,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将仙药销毁。也有学生认为,嫦娥不聪明,这么珍贵的仙药,放在箱子里很容易被盗,考虑不周全。针对学生不同的理解,我引导学生,嫦娥在情急之下吞下仙药是为了避免逢蒙成仙后祸害百姓,体现了嫦娥善良的品质,以此顺利完成了本文的教学任务。因此,课堂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力求达到最好的提问效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三、有趣味性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提问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提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趣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愉快地进行思考。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为例。这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表现了一种恬静、安逸的乡村田园生活。对城里的学生来说,大部分没有完整的乡村生活体验,甚至有些学生都没去过乡村。针对这种情况,我提出课前导入问题:“看到‘村居’二字,我们就会想到农村,你印象中的农村是怎样的?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问题一出,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虽然回答不够全面,但兴致很高,课堂气氛很好。又如,在叶绍翁的名诗《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本诗理解的重点,如果只是联系前句理解,效果不明显,学生只懂其意,不能领悟其蕴涵的深刻道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任务情境:如果你是那枝红杏,当你从满园春色的院子探出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通过丰富的联想,眼前似乎看到了万紫千红的一片春景,进一步感受到新生事物的蓬勃生机。这样有趣的提问,不仅让学生乐于接受,积极思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有灵活性的课堂提问,可以唤醒学习热情

  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初读课文后,或似懂非懂,或一片茫然,或全盘接受。此时,教师就须不断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但是,如果一味直来直去地提问,课堂气氛往往压抑,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对一个问题的提出,要灵活、连贯、有层次性,通过不同角度的询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会更为全面。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为例。这篇文章讲述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的故事,表现了爱因斯坦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性格特点。为了让学生理解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我不断地变换着提问方式,连续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如此兴奋?他认为的“伟大”是什么?(2)小姑娘对父亲的反应是什么?小女孩认为的“伟大”是什么?(3)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他心中认为的“伟大”是什么?(4)你读到过哪些伟人的故事?你是怎么理解“伟大”的?通过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以及学生对“伟大”的不同理解,设计不同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

  一、明确提问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都要有目的性。提问的目的性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也是提问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课程具体内容把握好问题和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之间的联系。将文本重点巧妙地穿插在提问之中。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都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小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无意注意较有意注意更占优势,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设置问题的时候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有时候,提出问题甚至要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所以,教师提问的时候,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只有在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基础之上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首先,教材的不断更新换代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以摸透教材。新教材更加注重图片和资料的结合,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注重稍微有所下降,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教师不仅肩负着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同时还要扮演引导者和点拨者的角色。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交流沟通的时候,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其次,提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考虑到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问题的提出一定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水平,同时又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发现平日里的知识盲点。不能只问一些学生觉得可有可无的问题,也不能提问学生根本不可能回答的出来的问题。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六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儿童,他们的身心发展情况受到客观规律的约束,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教师要做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生理、心理情况而提问。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必须受到足够的尊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能对自身能力有一定的提升,都能在课堂学习之中得到发展。

  二、增强问题的实效性

  教师提的问题应该具有实效性。学生不可能对所有学习内容都有兴趣,所以教师要摸透教材,根据实际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巧妙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比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开始之初就给学生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孔乙己究竟姓什么?叫什么呢?”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激发下,对课文有了学习的欲望,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孔乙己没有姓名这个关键点,进行重难点突破,解析文章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冲突。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积极和主动。问题的创造性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培养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笔者认为问题的创造性有被忽视的现象存在。教师的问题设定一定要有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功能。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小学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系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学生慢慢地就会具有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给教师的只是一个例子,教材固然要考虑到但是也不能单纯突出教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以后能够通过自学就解决苦难的问题。教师传授的重点是怎样解析文章,帮助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73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