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梳理

润珊 1172分享

  我们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象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雷锋日记》。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预习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古诗词三首》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1.牧童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息图。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夜渔船两小童,收蒿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解:《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绘了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3.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调皮、淘气。

  ①词意: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②词解:《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这首词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4.注意读音

  剥(bāo)莲蓬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内容中心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课文作者围绕着童年写了这样几个片段: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打头的骆驼戴铃铛、春天想替骆驼剪毛、夏天追问骆驼的去向。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眷恋。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2.注意读音

  咀嚼(jué) 慢慢嚼(jiáo)

  3.重点句

  ①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②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这句话说明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回味不已。在回忆中,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远,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祖父的园子》

  选自萧红《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童年的发现》

  1.内容简介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2.重点句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这句话显示了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自豪。

  ②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想做什么事情,要做什么事情,都将要冒着风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风险。

    90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