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心理发育过程及其特点是怎样的

书奇 1172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育过程及其特点是怎样的?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婴儿的心理发育过程

  第1阶段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基础。

  新生婴儿(3~4个月以前)由于能力限制,只能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皮肤来看、听、嗅等方法感觉环境的变化,因此丰富的环境和给婴儿创造接触环境的机会就是这一阶段婴儿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

  充分发展婴儿的感、知觉,其中视觉在婴儿各种感觉中占据第一位。 仰卧时婴儿只能看见天花板而坐时看见的东西丰富多彩,视觉效果相差很大。因此成人应该经常抱宝宝到处看看,并想法让宝宝早一些坐起来。坐是人体经常保持的几种姿势之一。婴儿由卧位到能够自主地坐,视野大大扩展,本来看不见的东西,都能看到了。见多识广,必然使婴儿智力发展产生一个飞跃。

  第2阶段高级心理活动

  在感觉和知觉发展的基础上,婴儿的思维、意志、兴趣、各种情感体验等高级心理活动得到了发展。

  而爬行则是婴儿高级心理活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在婴儿不能移动身体以前,思维、意志等高级心理活动基本没有,这时想了也是白想,婴儿就不想了。需要是人体器官发展的动力,当婴儿能够主动移动身体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爬行是人生第一个远距离移动全身的动作,当婴儿看见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就会想去拿,这就是思维。在爬行的过程中需要意志力,拿到后他有成就感这就是情感体验,有了第一次他就会有兴趣第二、第三次地去拿,这些高级心理活动在婴儿会爬以前是很少出现的。婴儿爬行的出现要比直立行走早5~6个月,这5~6个月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期, 这就是为什么不会爬的宝宝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原因。

  第3阶段初级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心理活动的高级阶段。

  语言和移动身体是婴儿进行初级人际交往的基础,如果进行系统和科学的早期教育,那么在宝宝满一岁时应该具备直立行走和简单语言交流的能力,而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必须通过运动来获得。

  新生婴儿的语言发展必须同动作相结合。离开了动作和实物,再简单的语言新生婴儿也听不懂,反之,再复杂的语言也能听懂, 直立行走本身就是一个重要动作。

  因此婴儿的心理发展是同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学会直立行走对婴儿智力和心理发育有重要意义:

  首先,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姿势,世界上发现的兽孩没有一个是直立行走的,这个事实说明直立行走是人类在智慧上领先其他动物的第一步。

  第二,直立扩大了视野,使婴儿见多识广。

  第三,直立行走扩大了主动活动范围,解放了双手,同时使人的眼、手配合的动作大大增加,这对婴儿脑发育有着良好的作用。

  但是如何解决婴儿早走引起的骨骼畸形呢?

  如果一根钢筋混凝土柱子,在混凝土还没有凝固时,重压钢筋混凝土柱子是很容易歪的,但混凝土凝固后就牢固无比。同理,经过运动锻炼的肌肉会明显增大,韧带更牢固,供应肌肉营养的血管壁弹性增大、增厚,指挥肌肉运动的神经功能也会大大增强,运动训练同时也使骨骼同肌肉联结处的骨头突起增大、骨密质增厚、骨小梁的排列方向和受到的拉力、重力方向一致,力量增强后的肌肉(混凝土)同骨骼这个人体的“钢筋”构成人体的优质“钢筋混凝土”,直立时就不会发生骨骼畸形。

  当然婴儿不可能像成人练健美那样来增加肌肉力量,但主要可以通过爬行、攀登和游泳这三个动作练习来获得直立所需要的力量。当宝宝能扶着物体轻松起立时,这时开始学习直立行走,那么即使10月时能直立行走也不会产生骨骼的畸形。

  宝宝心理健康的三大表现

  1、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乐于与人交往,能够谦让。

  这就要培养宝宝大方不小气,愿意把自己的玩具、书籍借给其他小朋友,不仅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也能培养幼儿之间团结互助的品质,使宝宝在与同伴交往中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2、求知欲旺盛,喜欢提问题,爱动脑筋,对成人布置的“任务”能很快完成。

  宝宝能想出问题,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和智力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父母应该耐心地尽量给予满足。拒绝宝宝的一次提问,就等于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

  3、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期,宝宝对“正确”’的概念是朦胧的,父母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和培养,对宝宝的行为给予正确评价。让他知道 哪些是对的,哪些不对,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鼓励他说真话,有了错误要承认。同时,还要引导宝宝认真识别和学习正确行为,逐步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体育游戏、民间游戏、角色游戏、区角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以游戏的开展使幼儿获得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可采用唱歌、绘画、舞蹈、故事、儿歌等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在实践过程中,能根据课题内容、阶段目标有目的地选择课程内容,创立了园本课程,其中包括一些大型活动的内容。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利用幼儿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种花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4、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体育活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在幼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

  1.开展个别辅导

  儿童合群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组织案例讨论,学习幼儿心理卫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积累经验,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

  2.开展问题儿童的心理治疗

  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儿童,心理矫治也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在同一时空,每一个幼儿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如每个幼儿都会生病一样。在发展的某些阶段,儿童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不是只有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卫生工作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对这部分幼儿的异常心理,不给予关注和帮助,忽视了整体中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没有面向全体幼儿。每一个幼儿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矫治服务,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提高幼儿心理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和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水平。对胆怯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行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等。

    热门标签

    4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