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和特征

书奇 1172分享

  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受到诸多的影响,诸如环境,家庭教育等等。孩子的成绩提不上去,很可能是面对着朋辈、家长老师的压力出现了学习障碍,那么具体是怎样的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孩子的学习心理障碍有哪些

  据对中学生的调查,有40%的学生称自己在做作业时也受到心理障碍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恐惧心理,即放学途中想到还有家庭作业,便会情绪紧张、心情烦躁。专家称这种情况与孩子幼时的经历有关,孩子放学回家便被急于求成的家长关在家中做作业,心理受到很大压力,产生了"作业恐怖症"。二是应付心理,大量作业给他们带来的只是"苦"的滋味,孩子不得不被动应付,便产生应付心理,以"交差"了事。三是反抗心理,孩子做作业的心理往往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孩子渴望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受到家长的关注和爱护,可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渴望,一般都是态度强硬地要求孩子"快写作业"、"写完作业再说",一些个性倔强的孩子对此产生逆反和敌对心理,采用"不会做"、"身体不舒服"等借口以示抗议。

  据对中学生的调查,有40%的学生称自己在做作业时也受到心理障碍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恐惧心理,即放学途中想到还有家庭作业,便会情绪紧张、心情烦躁。专家称这种情况与孩子幼时的经历有关,孩子放学回家便被急于求成的家长关在家中做作业,心理受到很大压力,产生了"作业恐怖症"。二是应付心理,大量作业给他们带来的只是"苦"的滋味,孩子不得不被动应付,便产生应付心理,以"交差"了事。三是反抗心理,孩子做作业的心理往往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孩子渴望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受到家长的关注和爱护,可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渴望,一般都是态度强硬地要求孩子"快写作业"、"写完作业再说",一些个性倔强的孩子对此产生逆反和敌对心理,采用"不会做"、"身体不舒服"等借口以示抗议。

  教育及心理专家提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家长们的首要任务。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孩子爱亲人、爱朋友,进而爱社会、爱生活,只有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人,才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从而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其次是对孩子在生活中来一点挫折教育,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做事情失败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和自己是否尽力,这一点做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当家长不再以考试论成败,孩子的压力自然就不会那么大。第三是帮助孩子广交朋友,学会体谅和助人,这样孩子走出了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遇事有朋友交流、发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加强。

  围绕青少年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心理咨询专家归纳出18个字的施爱、施教原则:引导但不强迫、关心但不溺爱、理解但不放任。

  让孩子自觉爱上学习的方法

  1、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 “坐好--开始学习”。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目兴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日本学者认为小学阶段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日本学者认为小学阶段学习时间“年级*10分钟”为宜,孩子做完功课就可以玩。

  2、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

  孩子是学习的当事人,被迫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不是经常让孩子去解答问题,而是采取让孩子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且会激发讨厌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

  3、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决定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是否能真正的独立。怎样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呢?

  千万别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做比较。有些家长,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做比较。我们常可以听到许多家长这样说:你瞧,人家谁谁,怎样怎样好,你,怎么怎么做得不够,不如人家。如果经常这样讲,孩子的内心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真得就比不上别人?真的就做不好?因为孩子毕竟小,对事物对人,是缺乏判断力的。而大人这种言论,势必会影响他对自己判断。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孩子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4、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俗语说“三岁看老”。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会孩子受益一生。常听许多家长报怨孩子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上也是常常丢三拉四,一塌糊涂。家长只会报怨孩子,其实说到底,其责任并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身上。孩子小的时候,从吃饭,到穿衣,往往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稍大一些,当孩子有兴趣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力。(比如吃饭,嫌孩子吃得太慢或者容易弄撒,穿衣太慢时间紧张。 )至于收拾书包收拾房间这样的小事,有些家长也是全权包办。常此以往,习惯就会慢慢形成。导致孩子大了应该自己处理的时候,还不能够完全自立。

  5、让孩子做老师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做老师去教父母,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双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6、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可激发他读书的意愿

  每个孩子,都会有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可能存在的学习问题

  1、没有计划。

  对学习没有计划,是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不快的第一因素!

  作为家长,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做事先计划。比如,咱们要开一家餐厅,就要先计划如何实施,要达到什么目标。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要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孩子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晰地目标,要分清主次。

  如果孩子学习没有计划,今天做个题,明天念点书,或者一会玩电脑,一会打游戏,一会写作业,想起什么做什么,那么,孩子的学习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也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遇上没有计划的孩子,咱们的家长就要注意了,咱一定要帮助孩子制定出来,从而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该如何制定呢?

  比如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计划越详细,对孩子的行为指导越有效,那么孩子的学习变成有规律的行为,学习成绩自然逐步提高。

  2、不坚持!

  学习是一件规律性很强的事情,在周密计划的前提下,要定时定任务。如果学习时间无法保证,高兴时多学点,不高兴时少学点,那么仅凭个人情绪的好坏安排学习时间,就很难完成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最后的结果是,学习没学好,成绩不突出,今后参加工作了,什么事情也不可能出色完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也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建立的时候。不过往往这种时候,孩子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但是,知识需要日积月累,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最应该做的事,完成最应该完成的任务,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3、拖延症!

  想必拖延症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很多咱们的大人,也有拖延症。但是孩子的拖延症会更明显一些,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大罪魁祸首!

  按计划,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留下一点尾巴到下次再做或干脆不做,还有的把剩下的夹生饭留到最后总复习时解决。这种习惯是极其有害的。如果经常拖延,就会负债累累。

  在中学生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孩子的执行力强,每天掌握的知识才是有效的,有了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建议:家长不仅要养成自己不拖延的习惯,也要经常督促检查孩子的学习进度,不要让孩子养成拖延的习惯!

  4、粗心马虎!

  每次考完试,总能听到孩子说:这次没考好,是因为粗心马虎了!

  其实,粗心马虎也是一种毛病,不可以常犯。马虎和认真是相对的,学习马虎的人,做其他事情也不可能认真。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人,将来不可能有大的出息。马虎是病,家长要重视,要纠正,不然会对孩子学习成绩造成严重影响。

  5、不专心。

  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有的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有的孩子一边聊天一边读课外书。这些都是不专心的作法,两件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做,必然影响其中一方面的效率或效果。学习就是这样,需要耐心,更需要专心。

  所谓专心致志,就是说学习要专一,不可分心。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这样习惯。

  为了孩子成绩优秀,能力突出,从小应该培养好的习惯。做事先计划,是好习惯;按时完成任务,是好习惯;保证学习时间,是好习惯;保证学习质量,是好习惯;认真做事,是好习惯;专心致志,更是好习惯。中学生家庭教育,家长有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热门标签

    46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