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钢琴的时候要如何放松

世芳 1172分享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学会放松,弹钢琴的时候也是如此,不能把自己的逼得太紧,但你了解弹钢琴时要放松的真正含义吗?它的放松指的是手法上的放松还是情绪上的放松呢?

  弹钢琴要如何放松

  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演奏音乐的表达能力,正确读谱是关键: 提到正确的读谱,许多学生认为只是音符的正确、节奏的正确。而事实上除了这两者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标记,都直接影响对乐曲的理解、表现对乐曲风格的处理。

  在生活中,除非你是仰躺在床上,才能真正放松,只要你坐起来做任何一件事,身体各部位就立即开始工作起来,就会处在一种有控制的工作状态。因此,教师不妨用“自然”的工作状态去启发学生理解正确的“放松”,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区别是“放松”还是“松懈”

  可让学生坐在琴前,让他用手指自然抓住一支铅笔,从左到右来回搬动。这时学生体会肘部是很自然地移动,也很灵活,而抓笔的手指,也正在积极地工作。这就是——“放松”。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想象用双手捧一个易碎的玻璃缸放到桌上,学生一定会小心翼翼地有控制地放在桌面上。双手这种控制的用力,就是“自然的工作状态”。如果用那种“松懈”的放松,投有控制地放下去,玻璃缸就会碰碎了。这样来回地讲解和举例,就能使孩子较快地、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放松”(即自然的工作状态)。

  “自然的工作状态”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自然的工作状态”,也就是弹奏前的准备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感情的表达都和一定的动作相联系。如弹欢快、活跃、情绪明朗的曲子,手的动作是自由的、开放的,而弹愤怒、沉重、忧郁的乐曲就要用较多的控制力和谨慎的动作来表达。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弹琴时,决不能只用某种固定的姿势去要求,即便你这种固定的姿势是真正放松的,但和你所要弹奏的乐曲性质不符合时,就会妨碍表达出正确的音乐形象。因此,保持“自然的工作状态”(即放松)必须从音乐出发。

  弹钢琴要怎么学会“放松”

  手指支撑力和灵活度不够

  我对这一点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鲍蕙荞老师的观点,她认为如果手指本身没有良好的支撑力和独立性,即便在演奏简单的乐曲时可以掌握放松,但演奏技术困难的乐曲时是无法做到手臂放松的。

  唯一的方法是练出手指掌关节的独立性,当演奏者演奏时不需要再靠手腕手臂等多余肌肉强加给手指掌关节和手指本身时,自然这些不必要紧张的肌肉就获得了放松。切忌练习超越自己技术水平过多的作品,应该循序渐进的学习,如果练习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肌肉紧张的问题,应该立刻降低练习曲目难度。

  我十岁时,为了解决肌肉紧张的问题,鲍蕙荞老师将我的练习曲目程度调整到了《赖蒙》(相等于正常学生6到8岁的曲目程度)。经过两年的调整,手指自身独立性明显进步了,手臂及身体多余的肌肉运动也就自然解决了。两年后我练习了肖邦练习曲等更高难度的曲目,但并未遇到障碍。

  不正确的触键方法

  触键的“触”字值得深思,“触”字是个动词,基本的解释为:抵、顶;碰,撞;遇着。要做好触这个动作,就必须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无论是激烈的还是柔和的曲目,触键都要有相应的速度,只是不同的音色需要的触键速度不同。

  有很多时候我们在演奏轻柔乐句时心里胆怯,不敢做出明显触键的动作,这样反而弹不出好的声音,还会造成肌肉的紧张。只要做到了足够的放松,手离琴键有一定的距离,自然放松的放下去弹出的音是不会粗糙的。

  建议大家可以看一看Grigory Sokolov的演奏视频,他触键的动作非常明显,经常能看到他把手抬到离琴键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再弹下去。这些动作不是做给观众看的,而是为触键制造了距离和速度。无论是演奏慢速或快速的曲目,感受触键的运动速度都有助于肌肉和演奏乐句的放松。

  弹钢琴时要“放松”的含义

  要“放松”,不要“松懈”孩子从弹第一个单音开始,就会碰到如何下键、如何用力的问题,而弹奏上最应避免的毛病就是“紧张”和“僵硬”。孩子们不论是练基本练习或弹奏一些小型乐曲时,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在弹奏时应“放松”,但孩子对“放松”的要求有时理解不太正确,认为“放松”就是使自己的手指,手掌、手腕呈“松懈”状态。孩子们的手放在钢琴上是塌下来的,用手去托他们的肘部,立即会感到况甸甸的,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弹奏,就会影响力量的控制,力量也送不到指尖上去,弹不出动听的声音,并使手指弹奏不均匀,缺少灵活性。这种状态实质上是“松懈”的弹奏方法,并非真正的“放松”。

  在生活中,除非你是仰躺在床上,才能真正放松,只要你坐起来做任何一件事,身体各部位就立即开始工作起来,就会处在一种有控制的工作状态。因此,教师不妨用“自然”的工作状态去启发学生理解正确的“放松”,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区别是“放松”还是“松懈”,可让学生坐在琴前,让他用手指自然抓住一支铅笔,从左到右来回搬动。这时学生体会肘部是很自然地移动,也很灵活,而抓笔的手指,也正在积极地工作。这就是“放松”。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想象用双手捧一个易碎的玻璃缸放到桌上,学生一定会小心翼翼地有控制地放在桌面上。双手这种控制的用力,就是“自然的工作状态”。如果用那种“松懈”的放松,投有控制地放下去,玻璃缸就会碰碎了。这样来回地讲解和举例,就能使孩子较快地、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放松”(即自然的工作状态)。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自然的工作状态”,也就是弹奏前的准备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感情的表达都和一定的动作相联系。如弹欢快、活跃、情绪明朗的曲子,手的动作是自由的、开放的,而弹愤怒、沉重、忧郁的乐曲就要用较多的控制力和谨慎的动作来表达。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弹琴时,决不能只用某种固定的姿势去要求,即便你这种固定的姿势是真正放松的,但和你所要弹奏的乐曲性质不符合时,就会妨碍表达出正确的音乐形象。因此,保持“自然的工作状态”(即放松)必须从音乐出发。

    453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