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观后感最新汇总

醒婷 1158分享

《爱》是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一部探讨爱情的电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爱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爱观后感1

不可否认,最终给我留下印象的是两点:画面的美和剧情的艰涩。

看了一遍下来,直观的印象就是,在模仿《2001太空漫游》,但是呢,思想性又没有那么高,弄了个画虎不成反类犬,有点让人不齿。

看了下豆瓣,发现最大的争议在于对剧情的理解上,好吧,我就看了第二遍。

说说我对剧情的理解。

所有的一切,都在围绕一个核心:储存全部人类记忆碎片的机器(姑且叫这个东西为机器吧)。

南北战争的剧情,是要交代,这个东西是怎么被发现的。太空站的剧情是在交代,人类大灭亡之后,最后一个人是怎么进入的。这是主线。

至于各种细枝末节,各种蒙太奇手法的穿插交错,都是围绕这个主线来的。无论你把南北战争理解为宇航员看到日记后的回忆,还是理解为其他什么的。

爱观后感2

看法国电影《爱》,需要一点阅历才能安静地看完。如果仅仅局限电影表面的故事,不去深入理解这对老夫妻之间的爱情,可能会产生沮丧的压抑感。

理解电影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理解丈夫Georges(下面简称男人)用枕头闷死妻子Anne(下面简称女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这两个命题。

第一、爱的内涵是什么?爱不是月下花前的卿卿我我,不是柴米油盐的争吵。爱在这部电影里,更深层的内涵是一对老夫妻在生活中互相的扶持,良好的精神交流,生命的互相渗入,他们在孤寂的人生路上互相取暖地走下去。

第二、自由的内涵是什么? 人的第一自由是可以支配自己的生命,尤其能控制自己的肉体活动,对一位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的人来说,自由是残忍的希望。人的第二自由就是独立的不被控制地思想,一个人无法和他人沟通的时候,第二自由即思想的自由已经没有意义。失去沟通能力的思想会渐渐地枯萎,正如病人的肌肉越来越衰弱。假设女人还能说说话,和男人自由地交流,她不会这样去意坚决。

在电影里,女人不想毫无尊严地苟活着,因为她没有自由可言。我看到男人喂女人喝水,女人执意不喝,男人打了女人一个耳光,有哭的冲动。毫无尊严地延长没有意义的生命,真的好吗? 既然不能有尊严地活着,那就有尊严地死去。

不难理解,要实现爱,首先需要实现自由。如果自由无法得到保证,那么所谓的爱,对有尊严的人来说是一场悲怆的折磨。男人理解女人多么想逃离悲哀的生命困境,所以,男人不顺从世俗的或者道德的期待去安排女人的人生,他尊重女人的思想去实现她在人生末路上的最后自由——不要毫无意义的生命也罢。这是男人最后能给予女人的深沉之爱 。爱一个人,就要让她自由,让她自由,就要让她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支配生命。就如电影最后,男人放飞了误入房间的鸽子,因为他深深知道——鸽子更愿意飞在蓝天里,而不是困在房子里。

爱观后感3

《爱》说的是一对已年过八十的夫妇安妮和乔治,两人都是有教养的退休音乐教师,恩爱相守,平淡而快乐地生活着。一天,安妮突然得了中风,失去了生活能力。乔治虽然自己也已行走艰难,但还是坚持着照顾安妮的生活,维持着这个家庭的干净和整齐,维持着起码的体面。在女儿偶而来探望他们时,能维护两人最后一点点尊严······那最后的日子终于来到······安妮反复表示不愿意继续接受病痛的折磨,不希望因无法好转的病痛而损害到自己的自尊,乔治就按排好一切,勇于承担起爱恋的法律责任,用枕头闷死了安妮,然后一同走向天堂。    然而电影的整个氛围还是呈现了两个老人晚年生活的温馨和快乐,他们一同散步,一同享受音乐,互相照顾,关心对方的情绪,用幽默来缓解病痛带来的坏心情······虽然人不能战胜天,衰老带来的病痛让人不得不心存恐惧,久病后的出自内心的疲乏和力竭感检验着每一对夫妻,最终都会遇到的婚姻终极成全的一幕在无情地等待着发誓相守的每一对夫妻。 

婚姻最终的本质是相伴,能否互相成全是对爱的考验。利他(她)的爱是爱这个字眼中终极的目标,终极的境界。对己有利的彼此相爱不难,长久的婚姻也不稀罕甚至未必那么重要,难得的是终极的成全,自己承担责任的成全,利他(她)而对己不利的成全。写到这里,我敬佩乔治老师!   

《爱》的主题,说的是爱的最高境界--利他(她)的爱,爱的终极形态,面对死亡的爱。这是一个至今仍然有着多个解的哲学命题。但面对生命来说,必竞是一种中止,一种自了,一种掐灭·····____,天主教,佛教都宣扬珍惜生命,不能随便损伤“受之父母”的发肤,蝼蚁尚且偷生,诺何万物之灵的人?    中国的儒家文化氛围崇尚的是孝道,是对家族血脉传承的责任,所以,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家庭,属于家族。在你的责任未完成之前,你的离去,是损害家庭乃至损害家族的一种自私的逃避行为,将要受到大家的谴责与非难。没有人会舍身处地的站在你的角度替你想一想你的困难与痛苦。想一想一个身患绝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在失去了亲人的帮助后对人生未来的看法。

儒家文化是尊重生命,但儒家文化中又极推崇“可杀不可辱”的精神。“杀”与“辱”之间,就是“死”与“自尊”之间的决择!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而害仁者”,有以“舍身取义,杀身以成仁者”。中华历史中,不乏对投江殉国的屈原和滔海警世的陈天华的缅怀和褒奖,这就为“自杀文化”涂抹了一层浪漫的色彩······以死明志是儒家“士”者的气节,是儒家理念的终极选择。当对人的人格和自尊的羞辱与伤害达到极致时,当清白与玷污的矛盾用理性的方法无法洗刷时,用自杀来“自清”以坚守道德的底线,用自残的极端方式来剥开小人的肮脏灵魂是侠士般的英雄行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真正的强者不在体魄而在精神,能做出如此悲壮选择的人是那些偷生的蝼蚁们汗颜而望之怯步的。    我们的近邻韩国人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认为人死之后,什么事情都会结束,世间的烦恼也会烟消云散,所以对死并不很怕;日本人受武士道文化的影响,认为人生就象樱花一样,盛开时璨烂美丽,很快会凋零陨落,入土为泥,化为无形。所以生时拼命做事,追求完美,追求极致,死时坦然,当成一种责任来完成。他们在小学的课程中就讲“螞蚁过河”的故事,宣传为了族群生存的整体利益,抱在最外层的蚂蚁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行为是值得的。  

《围城》的作者钱锺书先生说过:“自杀文化是弃而复依,无不可忍而又不忍,欲去还留,难留而亦不易的事”。看一个男人是不是男子汉,一看他怎么个活法,二看他怎么个死法。当你还能掌控自己的生命时,智慧的人能很清醒地对自己生命的未来质量有一个评估,然后设计好一条最适合自己走的路,谈定地走下去。在那最恰当的谢幕时间到来时,向世人留下一个美丽的转身,象梅艳芳那样,潇洒地道个“再见”······写到这里,我真是敬佩安妮老师!

爱观后感4

今晚和桔子观看了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爱》,在这样的年龄观看这部影片,心里所受到的震撼不亚于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的预演。我深深感到: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灾难性人生悲剧和悲惨结局绝不仅限于中国,而是一个世界范围的严重问题!

这部由法国、奥地利、德国联合出品的影片《爱》真实地再现了一对颇有文化素养的音乐教师夫妇的爱情:爱帮助两个人度过艰难时光,但最后又摧毁了他们。

我觉得影片《爱》最具震撼力的意义在于向观众展示了一个让人无法不去关注的关于“年岁增长带来的身体衰弱所引致的自卑感和耻辱感”的问题;展示了一个老龄化社会必将面临的可怕的一面;以及老年人很可能会由于病痛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产生心理变态和精神崩溃等严重问题。

看过这部影片后,让人对怎样帮助老年人有体面、有尊严地度过晚年生命最后时光不能不进行认真的思考--对此,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每一个人迟早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面临同样的窘境,甚至可能会承受同样的结局。

看了影片《爱》,我还明白了一点:看来世界各国的老年人有一点是共同坚守和完全一样的--那就是:生活能够自理时决不愿找保姆或家庭护理员;能不去医院绝对不去;能不进养老院也绝对不进--死,也想死在自己的家里(性本能的心灵宿愿)。当生活不能自理了,完全没有了质量,多半老人会想到自杀或安乐死。

法语电影《爱》的故事梗概是:年过八旬的两位音乐老师相伴多年却仍然相爱,直到妻子安娜遭遇一场疾病半身瘫痪后,两个人的爱情也开始面临最大的考验--妻子在病榻上的无助和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她所承受的最大的痛苦之一,是她在病发后所感受到的尊严尽失和绝望到了极点的奔溃心理;而另一种痛苦是她不能忍受心爱的丈夫乔治看到她如今面目全非的样子和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的窘迫状态。为此,她的内心世界彻底崩塌了,她不再配合丈夫帮助她恢复锻炼。她的行为导致了丈夫乔治的日渐乏力和无奈的悲愤。二人面临着终极考验。片中有一幕极具震撼力:安娜第一次中风后想自杀,当乔治仿佛有预感地赶回家,看到冷冷的安娜对着敞开的窗发呆,那个瞬间,一辈子的老夫妻,用一个眼神便读懂彼此最微弱的信息。

该片看似探讨的是爱情是否能持久到底的问题,然而细细观看和品味,它却透视了人对死亡的恐惧以及面对生命衰败的无奈--本身已经衰老、行动不便的丈夫尽管一路尽心爱护日趋衰弱的妻子,但心灵的压抑却越来越明显。许多老年人生命最后阶段的细节都被两位演员极其逼真地“描摹”出来--影片将老年人在生命质量下降到最后极限--无法保持尊严--的状态下悲哀无助的心理状态描述的淋漓尽致。让人看了不能不对老年人生命最后的悲惨状态和临终关怀在全世界范围的欠缺和无奈深感心寒。

影片的最后,为了让妻子免于病痛和自尊心的折腾,丈夫用枕头闷死了妻子。电影大部分时间记录了妻子从能走路变成坐轮椅—再到驾驭动力轮椅--直至最后卧床不起的全过程;捕捉了照顾病人的种种逼真的细节--包括喂食、洗澡、解雇粗心的护士和处理褥疮。同时,丈夫也因为极尽全力照料妻子而深感抑郁、疲乏、懊恼--这或许是有史以来有关老年话题的最诚实的一部电影。

影片开头采用了倒叙的形式,首先以警察破门而入的方式,透露妻子安娜已死的结局。然后镜头一转,故事回到二人参加音乐会的场景。对于老年夫妻的过去,导演并没有采用更多镜头,而是用人物之间的对话,为观众提示出关于二人过去的历史和信息。而大段的对话并没有削弱角色的形象,反而使其显得更加丰满和立体。随着故事的推进,安娜的病越来越重,丈夫乔治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在某次妻子闹脾气不想进食的时候,丈夫乔治气极了,竟给了妻子一耳光,之后便是二人吃惊的互望。导演通过这个镜头,表现出在捕捉人与人之间复杂感情方面的高超能力。即便是潜意识下微小的波澜,也能够被影片完全展现出来。

而在影片的后半段,导演罕见地使用了两段超现实情节,一个是丈夫乔治在睡梦中看到了大厅走廊充满了水,并且自己被一只手捂住了嘴,顿时惊醒;另一段则是在安娜去世后,乔治又看见了妻子在厨房做家务,并跟着她一起离家而去。两段情节并不算长,在片中一闪而过,但却能在观众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法语片《爱》由曾拍摄《白丝带》和《钢琴教师》的奥地利导演米夏埃尔·哈内克执导,影片极其深刻真实地反映了哈内克对老年和疾病的思考,展现了法国影片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对命运、情感、归宿、选择这些终极问题的审视。

《爱》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4项提名,并最终荣获最佳外语片。昔日《广岛之恋》里的(Elie)埃玛妞-丽娃已经85岁高龄了,而另一主演简-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也已82岁,这两位老人顶级出色的表演是如此的真实自然。

爱观后感5

影片讲述的是两位退休后的音乐老师,虽然已年过八旬,但夫妇之间依然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可是有一天妻子突然中风,导致半身瘫痪,随后病情开始慢慢恶化直至卧床不起,最后丈夫帮助妻子结束了其生命。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轮回和循环,当它们突然与爱相遇,洗尽铅华,历经一生的老人们在理想和不可避免的现实中挣扎,然后紧紧拥抱。身体或许已经死去,但爱永恒,人们对爱的向往、欲望和憧憬永存。

当安妮患病时,她始终在以高傲的姿态去抗争。比如,学生来访时尽可能地像以往一般端庄大方,眉宇间是阅尽世事的淡然与温润。又如当她还能翻阅书籍时,依然像以往一般斜倚在床头默默阅读。此时乔治俨然化身为安妮的护工,独自操持一切,隐忍着所有苦痛。然而影片残酷在于安妮和乔治对生活刚燃起一丝希望的时候,就扑灭它。不久当安妮中风导致意识日渐衰微时,她逐渐不能接受自己被病痛扭曲的不同于正常人的身体,对于一向体面的她,是特别痛苦的。当护工为她梳头发并让看镜子里苍老憔悴的自己,失去语言功能的她只能如孩童一般哭着扭着头反抗。某天当乔治回到家,发现安妮瘫坐在窗前,她想跳楼自杀。这与之前乔治做的噩梦一致,暗示着安妮不可避免的命运。安妮尽力维持活着的尊严,而成全她尊严的途径只有死亡。在病床上安妮总是呻吟叫喊着痛和妈妈,她拒绝忍受和咽下不想要的生活。恐惧成为一种主宰式的情感,面对安妮的瘫痪渐渐失去意识,乔治也失去了从容和冷静,精神崩溃恍惚不安。当安妮再次试图以绝食来放弃生命时,给她喂食的乔治有一天终于丧失了耐心,出手打了她一巴掌。这一巴掌犹如电光石火,照亮了他们真实的处境。

爱一个人不是强迫她活着,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她选择生或死,而是尊重,是成全,是一起拥抱归宿与命运。安妮没有行动能力,死亡需要乔治的介入。当丈夫讲述童年参加夏令营的故事,他终于站在妻子的处境中,悟到了相同的对于解脱和自由的渴求,夫妇间的心在痛苦和对自由的向往中打通了。为了结束爱人的苦痛折磨,同样也是为了履行“再也不要送她去医院”的承诺,乔治亲手拿起枕头,为安妮实施了安乐死。他执行了妻子的决定。替她完成了最后一个选择,给了妻子想要的自由。生活经历丰富的老年人在处理这种极端特殊的情况时,比任何人都表现得更为冷静理性。乔治为安妮穿上最好的衣裳,把雏菊洒在枕边,让安妮体面地躺着,紧接着乔治也告别了人世。影片里鸽子的两次闯入却被放走,呼应了夫妇俩最后的结局。纵然不舍,乔治仍然成全了安妮的死,恢复她在爱的关系中的位置和尊严。影片结尾,导演采用超现实主义的魔幻手法,乔治在睡梦中惊醒,发现安妮死而复生,他们如往常一样,或是出门去听音乐会或是携手去散步,这不仅使得影片首尾呼应,更给观众留下了无限想象和思考的余地,耐人寻味。


爱观后感最新汇总相关文章:

小孩不笨观后感精选汇总 - 5068儿童网

让世界充满爱观后感精选大全 - 5068儿童网

爱的教读后感-爱的教读后感心得体会 - 5068儿童网

最新观看《爱的迫降》大结局观后感评价5篇精选 - 5068儿童网

看《爱的迫降》大结局观后感评价5篇最新精选 - 5068儿童网

2020《爱的迫降》最新观后感评价5篇精选

《爱的迫降》大结局最新观后感评价5篇精选

看《爱的迫降》大结局观后感评价5篇

最新《爱情公寓5》大结局观后感剧评5篇精选

最新看《爱情公寓5》大结局观后感5篇精选 - 5068儿童网

    12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