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鸢观后感最新汇总

醒婷 1158分享

《北鸢》是一本由葛亮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90。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鸢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北鸢观后感1

 《北鸢》是我在六月份读的,把它从书堆里拣出来纯属偶然。

这本书描的是民国意象。

写作手法娴熟,两大家族的兴衰,人物繁多时代动荡有点眼花缭乱。

感叹出身对人影响之深厚。葛亮与我同龄,但他敢用时间煮海。底气何来?祖父之舅父为陈独秀,祖父“终日习书,殆废寝食”;外公是所在城市最年轻的资本家,在出世入世中横加历练。这样的经验和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为他对史实的钩沉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故事厚重、语言优美、悬念迭起、冲突层叠,360度无死角。

陈思和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向《红楼梦》致敬的当代小说。人物的命运、前后章节的对照和映射,故事框架的构架,无不体现作者的练达与才情。

旧传统与新文化的冲突:纳妾、看戏、缠足、练书法、男尊女卑、尊师重道、文庙祭典大礼等旧文化传统在老一代家长中的根深蒂固;新一代年轻人学洋文、看老外的诗、抗日、家国兼顾。最典型的是文笙和凌佐,文笙长在亚圣后代之家,凌佐被前清太监收留,而两人却是坚定的维新革命派。

风筝(与另一半的初次相遇、战争中送信)、京剧(大家族看戏、伶人),深居简出的吴清舫、清冽文雅的性情中人毛克俞、郁掌柜忠心效主(以儿换主)、昭如的仁义、龙师傅的重诚信、言秋凰的气节、潜伏的仁菁(阿凤)和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维系着文化的过渡和传承,文化底蕴渗透进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中华的骨气凸显出来。“风筝”是全书的主题和引子,从开头文笙照例买风筝,牵出其与妻家族背后的故事。文笙是被孟昭如收养的(孟家人,可嫁做商人妇,自个儿却得有个诗礼的主心骨。),儒商卢家睦的养子,神龙藏首的画师吴清舫的弟子、在政府当值盐务的盛浔为其舅父;做外贸生意的冯家,仁涓(软弱和自私)、仁珏(决绝和坚硬)、仁桢(懵懂和达礼),其母亲为慧容,出身官商,巾帼不让须眉,刚中带柔,讲礼识体懂度势。

资本和政治纠葛,军阀势力(石玉璞、柳珍年)、江湖草莽、国外各界人士(罗宾逊医生、夏目医生、和田润一、叶伊莎、识时务的叶雅各)、爱国抗日人士(行踪不定的范逸美)社会的转型对大家族的深刻影响,乱世中的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在变迁中,个人的小家也风雨飘摇。哪怕是同一族内也出现了派别分歧:如仇日的盛浔之大女婿投靠日本人。曾经强大的个人,如今连自己的命运亦无法掌握。“政客、军阀、文人、商人、伶人,皆在时光的罅隙中渐渐认清自己。”

世事动荡,来去富贵荣辱不由人。土匪、英国人、意国人、日本人接踵而至,孟家、卢家、冯家的家族纠结与起伏。文笙投靠姨母、舅舅,走南闯北。回望时代沉浮,乱世图景中各有各的精彩,每个人物都饱含着作者的浓浓深情。蛮蛮(仁珏)是伶人言秋凰与明焕的私生女,阿凤假扮仁菁,像悬疑,引人入胜。故事的推敲,小细节的安排,如小荷的偶现、同宗孟养辉的拜见、被灭门的云嫂、投机倒把的叶雅各、小蝶的惨遇;冲突的激化:仁桢被裹脚和家里有人通共的消息。

“人的起落,却是朝夕间事。这其中,有许多的枝蔓,藏在岁月的肌理之中,裂痕一般。”

“这就是大时代,总有一方可容纳华美而落拓的碎裂。现时的人,总应该感恩,对这包容,对这包容中铿锵之后的默然。”

“五道轮回,人生之变,终究便是自己的一件玩意儿罢了,又何必当真。”

“人生有许多失之交臂。”(吴克俞与吴思阅的爱情、仁珏与范老师的情谊、言秋凰与冯明焕的知己之情、永安与尹秀芬)

“暗影子里头,灰飞的双鬓,分外打眼。”

“一年四时,总有些东西,是规矩般雷打不动。”

“未逢乱世,情已如纸薄。”

“那伤疤在笑容里不动声色地抽动了一下。”

“说起来是书香世家,出了一个女丈夫,也是异数,也是命。长姐如母的那几年,全靠这命给撑着。如今一身富贵,人却渐渐塌落下来。”

“她让自己的脸紧紧贴着他。他的睫毛闪动了一下,潮湿而温润。她听到两个心跳,在冲突间渐渐平稳合一,啐啄同时。”

“窗户上映出一棵柳树的影子,被风刮得左右摇摆,像被掐住了脖子的人,无望间挣扎。”

“看着她眼里些许的兴奋,一点点地黯淡下去,变成死灰一样的颜色。”

“一向视女人味衣服的石玉璞,在大势将去之时,以一顶可有可无的绿帽子结束了自己的倥偬生涯。”

“昭如在脑里头过了一下,竟然也拼凑不出爹的模样。”

“昭如先天的颟顸,使她少了许多女子的算计与琐碎,这种少女般的干净,会让他觉得自己也明朗年轻起来。”

“昭如紧紧握住,这手中的凉,便也沿着她的手,慢慢地渗透。她看着姐姐,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因为光线暗沉,遮住了她的皱纹与老态……”

“他看一眼昭德,眼睛里光,却兜落到昭如身上,虚虚的一道。”

“许久,盛浔的脚尖,在地板上轻轻摩擦了一下,好像下了一个决心。”

“外头的月光雪亮,流泻了一地。将八仙的身影又映到了地板上,影影绰绰,竟如同在舞动一般。只是,形状都分外的长大,看上去并不喜庆。”

“阳光带了一丝凉意,挂在树梢上,覆在屋瓦上,又穿过窗棂,将些交杂的纹路投在地面上。这些纹路时断时续,看着也有些凉薄。”

“外面有些儿童的嬉闹声,时起时伏,渐渐微弱下去,成为像蚊嘤一样的声音。昭如什么也听不见了。”

“她胸口里突然有了些汹涌的东西,让自己也出其不意。此刻喷薄而出,如决堤。”

“在她心里,却好像是仙界下来的一个人。然而此时,立在眼前,却让她以外了,这意外是因为,这女人的家常与普通。”

“她会寻找一些只字片语,让那个下午重又清晰与丰满起来。”

“众人却一个个屏息不言,有的眼里,已看得出饶有兴味的颜色。”

“这丫头蠢笨,说出的话不开窍。可意思却对了,大概这一辈子都要歪打正着。”

“云嫂的哭声,令一种与死亡相关的钝痛,变得切身而切肤。”

“苹果上的压印,暴露在空气中,渐渐显出了不新鲜的铁锈色。”

“人们听着彼此的呼吸,渐渐融入了各种气味的蒸腾。”

“无非是一些藤叶,上面还缀着昨夜凝聚的水珠。叶子底下,是一队正在搬家的蚂蚁,浩浩荡荡地劳碌。”

“在这样一个灰扑扑的秋天,医院里极少有人像他那样朗声大笑。”

“这孩子的没心没肺,点燃了她心里的某些东西。”

“她知道令她陌生的,是这女人深处的强大。”

“有一些勇敢的东西,破碎了表情的凄楚。”

“青白的脸,浮现出雕塑般的明暗与色泽。不知为什么,仁桢有些害怕,又有些痛处。而这些感觉,对她而言,都并未有来处。”

“仁桢捉住了她的眼睛。那眼睛里是懈怠的,却又有例行公事的警惕。这眼神是一种动物的,是那种在饥饿中觅食,却即将沦为猎物的小动物的眼神。”

“午后的阳光闯进她的眼睛。”

“无人留意到一个小女孩的焦灼。仁桢定定地望着前方,按到湘绣的“四君子”屏风上有一滴去夏遗下的蚊子血。晦暗的颜色,这时候却分外触目。(血腥事件爆发时对心情的描写和映照)

“转过一处街角,光线忽而亮了,像是锋利的刀,将黑夜切割了开来。”

西人的艺术观,就很看重技术。他们是用了科学的精神来作画,讲究的是对自然的尊重,自身倒是其次了。(怪不得印象派画家,原爱以画言志的无技术派很长时间得不到主流的认可。)

“文笙见他说得高兴,一头乱发笼在夕阳里头,金灿灿的,整个人都昂扬了几分。自己心里也有些喜悦了。”

“西澄湖经了彻夜的冷却,这时还有些许清凉。湖边安静得很,间或一两声蛙鸣,也是已经叫哑了的。晨风吹来,荷叶翻卷如浪,传出细碎的声响。一只翠鸟立在一茎未展开的叶上,忽然扑啦啦地飞起,箭一般消失在了湖心深处。”

“老”便是时间的果。

“两个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房间里头一片寂静,只听得见自鸣钟的钟摆摆动的声音。突然当的一声响,惊心动魄。”

“文笙突然之间,决出一些说不清的东西,在自己与表妹之间激荡了一下。这让他猝不及防。”

“他们的粗鲁与生猛,构成了文笙经验之外的生活,并且潜移默化。”

“只憾没有观众,对手欠奉。满眼黄泉碧落,音乐有笙箫之音,远远的,直等的她的谢幕。”

“一瞬间微小的悲恸,顷刻便被刺鼻的硝烟气味包裹与覆盖。再敏感的心,在这日复一日的磨蚀中,也渐渐麻木而粗砺。”

“满桌子相片的莺莺燕燕,模糊成了一片琳琅。”

“楼梯扶手上,漆色已经斑驳,是多少年的烟火给磨的。”

“在这排场里头,她的衣着还是清淡的,任然梳着粗黑的发辫,脸色笼在暗影里,是象牙色的白。但是,比起上次的相遇,她分明是长大了。五官都更秀美清晰了些。面颊的轮廓是一种圆润的利落,这美于是有了力度。”

“余晖将两个人包裹住,金灿灿的,和那城墙的轮廓,熔在一块了。”

“除了他的讲述,她对他的生活,一无所知。”

“这一点感觉,非如潮汐经年积聚漫延,却是倏忽而至。”

“外面的梧桐树,有一片叶子飘摇地落下来。母子二人,便看它在空中舞蹈。残败枯黄的影,优美而短暂地在他们的视线里漂浮了一下,又一下。落到了窗台上,被阳光穿透,看得见锈蚀的边缘与清晰的脉络。如看得有些入迷。然而一霎,便有微风吹过,将这叶子拂了一下,不见了。”

“次第亮起粲然的霓虹,在永安的脸上映出不可名状的缤纷光影。”

“点点的灯火,像坠在地面上的繁星,这城市的上下,就都成了夜空。”

“自己的人生,因这些段落的缺失,实际衔接的有些勉强。然而成长中,她也渐明白,这些粗针大线的修补,再禁不起一些撕扯与磨蚀。不提及,不是忽略和忘却,是小心翼翼的维护。”

“令人想到的,不过是这城市的寻常民生,日复一日,波澜不惊。他们远了,这琴声仍然追过来,星星点点,让文笙好受了些。”

“夕阳的光线,斜斜地照过来,将他的影子,投射在了有些崎岖的青石板阶梯上。长长的一道,曲曲折折。”

“说完这些,她别过脸,向窗户口远远望过去,也不说话,不知在望什么。”

“她静定地坐着,不再说话。天还阴着,室内的光线有些暗淡。他站起来,走到了门口,回过头,恰看见她胸腹间起伏的圆润轮廓。他停一停,又折返,对她说,我去柜上了。”

“永安庞大的面庞上,眼眉拧着,如痴如醉的哀怨相。”

“他看外头,一物一景,渐被苍苍的暮色笼住。”

“此时烟霞缭绕,如同余晖中的群山,苍茫的远。他站在群山之间,燥热一点点地沉淀下来,落到了街面上。有霓虹遥遥地亮起,闪烁。暮色初至,这城市还未睡去,便又抖擞地醒来了。”

“他看见秀芬的目光落在对面的墙上。净白的墙,除了梅雨天,落下了一些青黄的霉迹,还未褪尽。曲曲折折的一道,从天花上走下来,浅浅消失在墙根里。”

“猛然间,他觉得先前的紧张与坚硬,被打开了一个缺口,猝不及防。他觉得自己微微颤抖了一下,眼睛被火热的水充盈,决堤一般。”

本是同龄人,人家怎么能写出这么厚重的文章!人家花费了多少时间写出这么少有瑕疵的文章啊!那得需要多大的定力啊!

盛世流离,一叶知秋。读完全文,唯有叹服。

北鸢观后感2

这是一本拖了将近4个月,才看完的书。原因是一开始看到上半部分,手头上有一些需要交稿的书,便把这本不是很急的书搁置了下来。这并不代表这本书没有吸引力,反而因为搁置,心中一直惦记着。葛亮大约是源于中文系出身,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字功底。我很喜欢书中风雅别致的修辞,让我想到书中一样有底蕴的民国时代。

看完葛亮的《北鸢》,让我有一些释然,原来单看前半部分也可,后面的纠葛相对于前半部来说,有点突兀了。当然,大部分的故事构造,凤头大于豹尾。《北鸢》是以民国末期和抗战时期为背景,以冯家和卢家为两大主线,展开一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相对于冯仁桢和卢文笙的爱情,前面的铺垫和留下的暗喻,和后面的执手相对,我更喜欢还没有捅破纱窗的前者。一对恋人,遥遥相望的朦胧美,更大于日常琐碎的猜忌。不过书中这两位主角的情感并不算特别强烈。

北鸢观后感3

汉兵以掠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妾妃何聊生。——题记

镜中的人,美得暗淡模糊。她用了过多的油彩,想将额角的一滴血迹遮盖住。她站了起来,执起鸳鸯剑,舞弄了几下,便自尽而亡了。

一代名伶言秋凰在梨园中名气之盛及姣好的面容在后生嘴中就为一个传说。

忆当年,冯明焕与颠沛的言秋凰在“瑞仙茶楼”中高山流水,言秋凰不辞辛苦专为冯明焕唱一折《武家坡》,一曲定情;仁桢与穿着松绿色旗袍的言秋凰因一块“永禄记”的糖耳糕结缘,令人难忘的还有言秋凰那眼眸中略带讨好的神色;风华正茂的言秋凰用药性猛烈的藏红花打掉腹中孩子,满脸晶莹汗珠,痛苦不堪的表情。皆令我印象深刻。

言秋凰一生为戏痴,为爱疯,她一路的爱恨情仇,一路的忍辱负重为女报仇,才造就了这位性格鲜明的青衣——言秋凰。

月朗花香,溶溶脉脉,镜中言秋凰眼中全是黯淡,毫无波光,只有桌上的玉麒麟在幽暗的环境下仍发出一丝惨淡的光,水落石出间百感交集,哀恸无言,女儿惨死,让她痛心不已,虽然当年为了不想连累冯明焕,对自己女儿惨下狠手,但是丧女之恨驱使着她一步一步设计害死和田。这是她作为一位母亲为女儿做的事情:为亡女雪恨,临终前嘴里含糊嘟哝着亡女的小字,玉麒麟跌倒在侧,玉麒麟是母女二人唯一的信物。两个生命的告终,但是玉麒麟身上所寄托的情感无论岁月如何打磨,无论玉麒麟在如何面目全非,那情感丝毫不减。

“刘言之争”的流言一语成谶,言秋凰师傅一口血殁于台上,死相极为狼狈,言秋凰一身丧服,两行清泪,显得她更为瘦削,她不畏人言为师傅守了半年的丧。当年,刘颂英破例收了言秋凰为弟子,只因念错苏轼的“風摵摵鸣枯蓼”取得艺名言秋凰。师傅对于言秋凰来讲不仅仅只有赐名之恩,在教学方面也是不留余力。言秋凰直至后来,仍心挂师傅。这是她作为一位徒儿为一位师傅所做的事情;发誓离开京津伶界,对师傅恩情没齿难忘。

当年,仁桢与冯明焕在“荣和祥”观看言秋凰的表演:那折《武家坡》王宝钏十八年寒窖,让人动容:那折《生死恨》中韩玉娘,先是为寡妇,后又颠沛流离。以上的人物竟无一人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都是命运所迫,都是生活的奴隶,言秋凰的哀绵的声音,将这些苦命的人们诠释得淋漓尽致。搏得戏迷们阵阵欢呼。此次唱的《宇宙锋》中的赵艳荣破釜沉舟,装疯卖傻,耍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这些人中也许有些是言秋凰的真实写照。可惜的是,不是赵艳荣,而是前者。

言秋凰的身份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程蝶衣。要与师哥唱一辈子戏的鸳鸯畸梦因菊仙一脚插足而破灭。仍记得,袁四爷夸蝶衣“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言秋凰与程蝶衣一样都演过《霸王别姬》可是戏外命运截然不同:程蝶衣与命中霸王在轮回中擦肩而过,而言秋凰命中从未有过霸王。

我想对于蝶衣而言,秋凰只是徒羡蝶衣。

尘埃落定,已然生无可恋,满眼黄泉碧落,只是徒增伤感,这人生一出戏,言秋凰演的多么好,远处隐约笙箫,只可惜,这么好的一出戏,结局如此黯淡,无人鼓掌。她淡淡谢幕,嘴角的笑依然挂在脸上,依然是美丽动人的虞姬。

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

北鸢观后感4

今天我读了《北鸢》里的一篇小说,觉得很好,值得分享。

一个叫昭如的女人,由于和丈夫相爱,所以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但是造化弄人,偏偏怀不上。很长时间怀不上孩子,她非常担心,比金榜高中还难,所以她也试过很多方法,甚至劝丈夫纳妾,但是都没有自己有孩子让人欢欣鼓舞。

就在昭如无奈无助的时候,看到一位母亲,穿着麻布青衫,因为男人死了,黄河发大水,不能养活儿子,就希望能卖掉,让儿子有条生路,那女人露出白白的乳房,一个圆溜溜的头,青蓝色的胎毛,眨着黑亮的眼睛,昭如忍不住了,走不动了,何不买了下来,一来救人一命,二来自己有个希望,看着孩子额头宽阔,下巴圆润,不像讨债的,像是来报恩的,就决定带走孩子厮守一生。

昭如得到孩子如同获得至宝,没有直接回家,怕这女人追魂索命的要回孩子,就说自己去车站,然后找个旅馆住下一晚,要了点美国奶粉,没要到,就用厚厚的米汤喂养,给孩子洗了个澡,越发喜欢了。

第二天女人回到家,家里出事了,丈夫做生意遇到黄河发大水,船没了,整个去的人也没了,因为丈夫乐于助人,将别人捎带的货物,主要有青海的上等虫草,一批金器,单一支如意上的祖母绿,就价值不菲,这下得赔大了。

就在丈夫焦头烂额的时候,竟然对自己迁怒,而且不顾自己的感受,两人度过了一生中最长的长夜,那种焦虑又岂是旁人能够化解与劝慰的呢?

到了第二天下午,将孩子抱了出来,男人竟然一动未动,毫无反应,昭如心头渐沉,充满了忧伤。

不一会,掌柜的进来,报告主人,大喜。

原来咱们的货到了,因为之前遇到河水变窄,淤泥沉淀,搁浅了,那些走水路的都遇到了漩涡,咱家的伙计租了车,改走陆路,躲过了一劫,这是天意吧。

男主这时才看到旁边的孩子,五黑的瞳孔,嘴角一扬,问是谁的孩子。

昭如才敢说,这是我们的孩子,这才讲出原委。

男人说:“也许这就是天降麟儿吧。”

一天内两件喜事,诉说着运气的反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广种善因,终结善果。

北鸢观后感5    

第一次看到封面上巜北鸢》这个名字,给人一种有着浓浓墨香味的感觉,飘飘悠悠地从曹雪芹笔下浸入了眼前的书中,字里行间,将乱世中的家族国事、悲欢离合一一铺展开来,平平淡淡的笔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情,那点带着历史带着惆怅带着追忆和回味的墨迹,一点点的在心头晕开。一页一章的读下去,直至合上书的瞬间,流淌在作者笔下的深情与小说中平静淡然的写作方式,在心里倒映出别样的滋味。

《北鸢》取自《南鹞北鸢考工志》,出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本身也是一篇残卷,终究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法得以完全保存,如今后人也只能从半部残卷中窥探旧事一二,甚是可惜。作为与《朱雀》相呼应的《北鸢》,颇具有半部民国史的味道,但是在那个支离破碎的动乱时代,正如这部传世残卷一样,小说中的家族历史,人物命运,都无法真正拥有一个圆满或者美满的结局,小说中的对于卢家、冯家、孟家这三个家族的描写和叙述贯穿全书,作者笔下写的大都是家族之中人物之间的琐碎之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波澜壮阔,也不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传说,于平淡琐碎之中却能看到看到中国从军阀混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所经历的社会变革,虽不是专门记叙历史的学术著作,但至少在小说中对社会环境的刻画是非常生动的,对书中的出场的人物刻画也生动逼真,形态各异,即时是配角的出场和描写,也能从作者笔下看到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

写民国的书读起来往往有一种时代的庄重和肃穆,在那个年代里,个人的感情和色彩已经被时代背景淡化,而小说里描写的也正是那个风云忽变,命运如风筝般飘忽不定的年代。但《北鸢》这部小说中,对整个政治背景的描述做了淡化处理,反而刻画出在这种时代下属于人的个性和感情,拥有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灵魂却用一颗赤子之心,将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故事精彩生动的讲述出来,虽然整部小说行文比较平淡,但是对于细节之处的处理也非常细致,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一股属于文人的优雅和讲究。正所谓,鸢飞起于北,朱雀落于南。作者以书名为中心形成南北对照之势,以家族兴衰为线索来反映整个国家民族在特殊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小见大,平淡中寄托的却是作者对旧事对长辈前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深情。

读这本书,没有激扬的故事和刺激的心情,却在一桩桩一件件家族事中慢慢被吸引着一页一页翻下去,读到最后,心里更多的不是对那段混乱历史的无奈和悲哀,反而是一种淡然的感觉,一种让人觉得,除了生死,没有什么事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事。这种感觉,正是出于作者的写作方式,将小说中的重点放在对人和人周围的事的描写叙述之上,而不是一味的去渲染深化那个时代的情况,将一个处在历史大背景下的跌宕起伏的故事用如此平静而柔和的方式讲述出来,让这部小说在有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又不乏文学艺术色彩,读来不至于全然都是对史实和时事的感叹和无奈。

除了对故事情节的架构之外,一部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也非常重要,故事情节再丰富的小说如果缺失了人物的立体感,那么整本书的结构也必然是不完整的,而在作者的笔下,《北鸢》中描写的男子也罢女子也好,商人也罢军人也好,都有着个自独立的个性。对此,陈思和先生的评价很中肯,作者笔下对昭德,昭如,家睦,小湘秦等人物的描写,可以充分的看出作者的写作技巧相当娴熟,例如小说中写的人物秀芬,乍看之下只是对一个女人进行了一定的描写,但是读到最后却发现很多原本隐藏的谜团,如果不读到最后,对于这个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完全没办法预料。作者善于隐藏、善于铺陈,又在恰到好处的地方把人物推向高潮,甚至有了一些颠覆性的理解。一开始,看书中开头描写,只觉得昭如是一个温柔又懂得关心人的贤惠女子,以为她便是文中女主角,但一个章节一个章节读下去,才发现这个容易被人小瞧了的女子,留下的却是如山般高大的背影,她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又给去世丈夫的女儿办了婚配,即使如此,也不会为别人的误解去回应半分。作者笔下的人物,虽然看起来平淡如水,但是却都有着水滴石穿的韧性,在面对风雨挫折的时候,反而具有无比坚忍的心念。这些刻画出来的人物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人,民国的动荡,人们都生活在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却用各自对江河人生的理解去完成个体命运的诉说。作者笔下的人物,虽然衣钵轻轻,却蕴含着关乎人情、人生和人性大格局。不曾因为外界时局的混乱而丧失自身最朴素的坚持和信念。

《北鸢》虽然是在大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故事,但是读起来却不想给读者铺陈一个恢弘壮阔的场景,反而有意在平淡中开展情节,写大浪淘沙过后的沉淀与留香。正如他自己说的话,这就是大时代,总有一方可容纳华美而落拓的碎裂。而生活在现时的人,更应该常常心怀感恩,感恩这个年代,感恩前辈的智慧,感恩历史沉淀后照耀在我们身上的光辉。


    相关文章

    1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