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观后感2020范文汇总

醒婷 1158分享

电影《萨利机长》再现了逼真的空难场景,电影里展现出民航人一直强调的以萨利机长为首的全部民航工作者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萨利机长》观后感2020范文汇总,方便大家学习。

《萨利机长》观后感2020范文汇总1

一部丝丝入扣的主旋律电影。通篇用7秒以上的长镜头把节奏拉长,记录着事件过后的蝴蝶效应。普通电影通常会选择时间正在进行的状态,而本片以事件过后的角度,把事件当时的状态自然的进行糅合。整个电影的温度正如电影里记者播报的那样"室外零下五度,水温30度"。或许背后的引申义,外冷内热。局外人(媒体)用或好或坏的的态度揣测当事人,或褒奖,巨大反差是根本无法用试探和揣测就能企及的。

全片想表达的主旨,并不是歌颂个人英雄主义。萨利机长还有个别名,叫uncle sam。电影想表达,真正的英雄不是他一个人,是千万深藏功与名的市民,是群体英雄主义。同期同时看了东木大师另一部剑拔弩张的作品,血战吧啦吧啦,或许我没有宗教信仰,无法对于信仰有这么坚不可摧的依赖感,但萨利机长因为之前一段时间隔两三天一飞的经历,对此感同身受。无巧不成书,我们国家也有一位类似经历的机长。不过状态不是那么糟糕,我们是单发失效,电影是双发失效。当事人是南航的一位机长,故事没那么离奇,也没那么高调,最多是凤凰卫视拍摄了一档栏目来介绍这位无名英雄。

希望有天也可以看到我们的萨利机长投射在大银幕上。

《萨利机长》观后感2020范文汇总2

第一次前往上海的宝山万达影院,1号厅屏幕确实够大,影厅比较小,座位略靠前初看电影时少许晃眼有些不适应,不过看久之后还是能够适应的,屏幕的确是足够宽足够高,如果坐在后排观影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回到电影,本片由真实事件改编,剧情有现实事件作为科普依据,不免把记忆中的新闻事件和电影进行穿插和对比,不得不说男主汤姆汉克斯演机长演得相当到位,从刚迫降后的庆幸,到被安全局质疑后深锁的眉头,再到得到家人支持恢复信心,在委员会旁听对自己的调查时自信的回击各种刁难和质疑。  本片结束后的字幕出现萨利机长本人,真人还真是帅呢!  向机长致敬!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经验丰富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机长才能使得155位机组成员全部获救!

《萨利机长》观后感2020范文汇总3

这部影片讲述了2009年发生在美国纽约,被称为"哈德逊河奇迹"的全美航空航班遭鸟击后水上迫降事件。事件的主角,就是汤姆·汉克斯饰演的切斯利·萨伦伯格机长,影片中亲切地称呼他为萨利。

笔者作为一名民航从业人员,尤其有曾在应急救援模块的轮岗经历以及数年指挥协调席位的工作经验,对哈德逊河奇迹的事情经过和业内影响并不陌生。这次美国华纳电影公司将哈德逊河奇迹搬上荧屏,确实让笔者有机会从艺术的角度再次回顾这个奇迹。

华纳电影公司这次没有走美国大片的老套路,去刻意塑造一个英雄形象,而是用一些平铺直叙的方式。为了表现这位机长的经历,片中不时穿插着萨利年轻时的一些记忆。其中有一段有关他年轻时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训练时,飞机在空中突发故障的故事。翻阅萨利的生平履历,可以发现这位机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服役于美国空军,并升职为飞行指挥员和飞行教练。本次观影后,笔者有幸与一位同样有空军飞行员经历的领导聊起电影中这个片段,他指出,萨利年轻时驾驶的战斗机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装备于美国空军和海军,这个型号的飞机在超低空有着非常理想的视野。这位领导分析,导演描述萨利的这段经历,或许就是一个精巧的设计,为萨利能在这次不足千米的低空鸟击后的成功迫降提供经验的佐证。

萨利机长在此次迫降中表现出来的诸多种种,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一幕幕犹如连续敲响的'钟声回荡在笔者的心中。飞机迫降水面后,萨利到客舱提醒乘客穿上救生衣,亲自指挥疏散;在确保机舱内所有乘客都疏散完毕后,萨利回到驾驶舱穿上那象征机长责任的外套,临撤离时还不忘记带走飞行记录;上岸后萨利多次要求确认是否全体乘客都安全疏散,直至有人告诉他包含旅客和机组在内的155人全部撤离后,坐在医院病房的他才慢慢站起身来,从容地系上领带。

影片最后,听证会驾驶舱通话录音播放完毕,萨利和他的副驾驶来到会议室的走廊,两个人先后说出那句话"We did our job".它的翻译有很多版本,笔者最喜欢的是这一种——我们恪尽职守!

回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充斥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是所有的状况都能够提前预料到。不时扪心自问,当突发状况发生时,我们能否拿出勇担重任的决心,能否表现出使命必达的素质?最终,在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能够对自己,对共同面对的同事,对守护我们的家人,对等待团聚的旅客,真诚的说上一句——我们恪尽职守!

在践行职责的道路上,我们时刻准备着。

《萨利机长》观后感2020范文汇总4

正所谓不破不立,片子基于艺术需求黑了一丢丢审查委员会,让英雄的火苗颤颤巍巍,但最终,也是审查委员会的半反面塑造以最公正无情的方式重造英雄。

东木就是可以把叙事拍得那么高级,毫不煽情,阶段闪回,落脚点都在人性上,在丝毫不做作的情况下,把真善美都传递了。这是86岁的东木,这几乎就是如出一辙的萨利气质即视感。

片子中段摇摇欲坠的设计太好。人物自身的惶恐,外部环境的盲目崇拜,都是在一条坚固的空中绳索中行进的。主轴是过程正义,是不含人情味的深究,是后英雄阶段中的上帝视角。虽然它那么繁琐和冷漠,但我相信大多观众都被感动着,甚至感到安全。一个国家不造神,这是对民众的保护,也是让善恶真正分明的渠道。在这个氛围中,一个完全立体,用细节取胜的机长,他的焦虑,他的害怕,他内心对过往的捍卫和对未来的无措层层加码,使观众如同机上乘客般投以感激,由使观众如同知情人般心怀同情。

整部电影,直到片尾过渡为真实世界,我们已经不仅仅为具体的个体鼓掌了。片子以一个凶险的情景开始,却以一个庄重的群像收场,幸存者重聚,表达感激,像一次次修正活着的定义。痛苦和死亡无可回避,哪怕每一步向前都是通往终点,至少我们清醒的爱过彼此和周遭(再一次为整个机组人员在灾难面前的神发挥点赞)。

世界上居然有一种美好经得起公式推敲,一想到这里,就安心。

ps:无限怕坐飞机的人坐飞机前看这样的片子,有种复杂的感情。

《萨利机长》观后感2020范文汇总5

电影看得非常有感触。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和台词几乎都能从《最高职责》中找到出处,在书中萨伦伯格机长在整个飞行职业生涯中,他认真对待他的职业,认真进行每一次飞行准备、飞行过程中,精确掌控他已经很熟悉的飞机性能,他“把驾驶飞机当做一门艺术,精雕细琢”。萨伦伯格机长的高尚,来自其他时候所做出的那些选择——在履行职业操守时,是一丝不苟的,在一生中做出的许多选择,帮助他做好了准备,来应对发动机发生故障的那一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我的一生让我把飞机安全地降落在了哈德孙河上。”

在电影中萨利机长在电影中说:过去的42年中,我飞过成千上万个航班,但我在其中一次的表现却决定了人们如何对我整个飞行生涯做出评价。在一万九千小说中,只有这短短的两百秒决定别人对你一生的看法。

萨利机长是个幸运者,他和他的机组尽了最大努力,运用了平时积累训练中学到的技能,作出了正确的决策;没有放弃,珍视飞机上的每一个生命——于是最终他们有了一个好的结局。作为和飞行安全相关的民航人,我们必须每时每刻尽力做对,还要努力做好,因为不知道生命中的哪一个瞬间会决定对我们一生的评价。

我们民航人对待安全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也许平安飞行了上千次起落,安全指挥了数万架飞机,但决定你的不是你的 “一贯”,而只是你的 “一次”,偶尔一次疏忽就成千古恨。这样认识和存在虽然严苛到有些不近人情,但是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特性,生命只有一次,事故无法重来。安全永远是民航人最高职责。  如萨利机长一直在电影中强调:我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做了本职工作的普通人。这就是我们民航人对安全对工作最真诚的表白,也才是我们这个民航群鲜活民航安全工作中的真正体现。《萨利机长》的故事,最感人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14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