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

醒婷2 1158分享

一场大战,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一位英雄的名字却被人们深深记在了心里。他就是——邓世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方便大家学习。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1

一观看了电影《甲午海战》,一时间好像穿越了百余年时光,回顾一番中国人被鞭打的历史,颇有感触。

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直至一年后《马关条约》的签订,随着辽东半岛被无情地割让,三千万两白银交付给了日本,中华民族面临着史上最严峻的危机。

中国历来地理位置就相对封闭,北部西伯利亚是荒芜地区,西边沙漠和高原阻隔着欧洲大陆的文明,南部的海峡难以穿越。中国因此不受干扰地享受着自己文明的发展,但也圈住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认知。清朝甚至“闭关锁国”,不接纳外来的先进的事物,却固守着迂腐的观念。封闭是可怕的,他盘踞在统治者的心里,落后的只会更加落后。

那么,中国人想过要改吗?是的,曾经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北洋水师的成立是标志性的成功。而清朝晚期早已劣迹斑斑,那时的中国早就杂草丛生。科学技术的更新只是件华丽的衣裳,而中国的制度不改,又怎么面向世界?官僚腐败的现象不杜绝,又怎么迎接外来侵略者的挑战?慈禧愚昧至极,挪用海军军费只为建自己的颐和园,安享晚年和大清王朝的灭亡相比,究竟哪个更重要?北洋海军战败,天降大雪,颐和园里的那艘石头做的精致的船真是个极大的讽刺。

海上的战争是一扇门,败了,就推开了中国受外来侵略者的凌辱,关上了统治者做的关于天朝的梦。

中国的梦早该醒了。敲碎梦境的,是日本这个极富野心的民族,他们用接近残忍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一切。如今我们谴责日本人的罪行,同时也悔恨当时中国的落后。历史证明,落后,是要挨打的!

钓鱼岛问题曾一度被搁置,现在却被日本再度抛出。无论这是国家利益的抢夺,中日友好局面的破坏,还是丑陋的党派政治斗争,甲午海战中日本窃据的钓鱼岛,21世纪的中国绝对不会有半步退让!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崛起,是庞大的经济增长数字,是中国可以与世界首脑平起平坐,是美国在称霸道路上意识到了“中国威胁”。

如果说曾经的中国不够强大,对抗外来侵略时失败了,而现在日本再次显现出这种占有的野心的时候,中国用最坚决的语气说不!因为我们有实力面对肆意的侵犯,也丝毫不畏惧!

“每一场大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18年后,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已成历史。如今,人们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渐渐遗忘了百余年前的奇耻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战》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论》中的句子:“世间万物,优胜者生存,民族国家也如此,今中华民族若不奋起,必将为人类历史所淘汰。”

虽然早已在历史书上了解过这段历史,但当坐在电影院中直观地感受那个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起的时代、看着影片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时,我的心无疑是沉重的——在课本上正正经经的方块字背后,没有人知道那是多少鲜血、多少生命,也没有人知道这些鲜血是怎么流的、是为何而流的。

影片从一群怀揣强国之梦的少年讲起,我的心也随之起伏澎拜:

当他们在去英国的船上面对即将远离的故土齐齐一跪时,我的心中不禁有一股暖流涌上,为他们的爱国赤诚而肃然起敬;当他们开着新式铁甲船驶入中国领海时,那一刻,尽管我明知结局,却依然像他们一样的满怀激动与兴奋,仿佛看到了中国在大海上所向披靡的豪迈气势……

然而,好景不长,正如片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所言“中国这个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个懒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过了一阵子,只见他坐了下来,喝口茶,吸口烟,打个哈欠又睡着了。”北洋水师这支当时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舰队,七年未添一舰、炮弹严重不足。李鸿章增添舰队装备的多次奏请,被慈禧太后一一驳回,而她用以修葺颐和园庆六十大寿的费用可购买足足20艘军舰!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却是省吃俭用、捐出俸禄购买快速舰。更有甚者,北洋水师与日军打得如火如荼之时,北京颐和园内却是一片歌舞升平;堂堂大清的军舰,竟成了为慈禧太后运送水果的私家货船!命中日军“松岛”号弹药库的炮弹竟是臭弹!我愤懑于清政府的腐败之风、人们的醉生梦死。

当慈禧下达“可以开战,但不可先开炮”的荒唐懿旨并导致福建水师的全军覆没之时,当清政府面对侵略者的不平等条约一味求和之时,当看着海军为守所谓的“礼”而错失一次次战机之时,我胸中恨铁不成钢之气久久难以平复……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邓世昌驾驶着“致远”号义无反顾地撞向日本“吉野”号时,当爱犬“太阳”咬着他的披风随他一同沉入大海时,当刘步蟾等人拒绝投降、亲手炸沉军舰并自刎殉国时,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自己的牺牲坚守了中国人的爱国信仰,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警醒国人“国难兴邦”。

走出电影院,在观影时迸发而出的情感已渐渐退去,但很多烙在心里的画面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不禁反思:那场艰苦的、耻辱的、悲惨的,壮烈的战役所传承的民族信仰与坚持,我们身上还剩下多少?当我们国家的领土与主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致远”——“到达远方”,是希望我们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又能走多远?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2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总会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为正义而斗争,为革命而牺牲,电影《甲午大海战》就是讲述了这样的一群英雄为了捍卫民族尊严,抵抗侵略者,誓死保卫国家,最终壮烈牺牲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影片开始,一群少年被送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学习海上作战策略,之后在李鸿章的请求下船政学堂中的一批优秀学员又留洋国外接受海战训练。几年后,留在中国的名叫邓世昌的学生到英国把他们接了回来,又从英国带回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组成了中国第一只海军——北洋水师,与此同时,日本也在英国订购了巡洋舰,但威力远不及北洋水师。北洋水师组建七年后,由于军费短缺,炮口老化,船身生锈。再加上慈禧太后不断的从海军军费中抽取银两建造颐和园。这只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海军慢慢地变得虚弱,不堪一击。和慈禧太后领导下的昏庸腐败的清朝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明治天皇带领手下的大臣们节衣缩食,订购了当时最先进的速射炮,向着清朝政府虎视眈眈。

1894年,甲午海战正式打响。由于经费短缺,弹药不足,北洋水师白白错失了多次攻击敌人的大好时机,这只最强大的海军最终沉没在日本军舰速射炮的炮口之下。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堂堂大国人才济济,却被弹丸小国日本打的一败涂地,我认为,北洋水师的战败不是邓世昌等海军英雄的责任,而在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轻视了敌人,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个看起来弱小的对手把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海军打的落花流水,还让清政府割地赔偿。

联想现实,今天,几乎就是在同一个地方,日本又要和我们因为钓鱼岛归属问题挑起战火。只是这一次,对于他们提出的任何不平等要求,我们都可以抬起头,勇敢地说“不”。因为,现在的中国政府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我们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海军,一艘强大的航空母舰,四艘威力强大的核潜艇和号称“航母杀手”的弹道导弹,还有我国自主研制的各种先进战机和武器。我们不会主动挑起事端,但是,我们也不惧怕战争。如果日本仍然看不起我们,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一个道理:“永远不要用老眼光看人”。

同学们,从现在起让我们脚踏实地,为了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前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3

落日下的余晖照耀在致远舰的甲板上,邓世昌牵着德国黑贝,傲然立于舰上。逆光而看,身躯是那样的伟岸,但再伟岸的身躯,也遮掩不住大清的落日和他背后的落日。这部《甲午大海战》以中国第一支近现代海军的兴亡为背景,讲述了饱受列强凌弱的清帝国,在洋务运动的驱使下,派遣留学生,打造了中国第一支近现代海军,却依旧无法改变清帝国的命运。虽然这部影片,以现代电影的拍摄水平而言,它的转场有些突然,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有些略欠火候,配乐和战争场面也需要再雕琢一下,但这丝毫不影响这部电影所表达的主题与效果,再现了那个时期爱国将士与名臣期望祖国的兴旺以及他们回天乏术的悲哀。

一、水师--电影中一闪而过的福建水师

福建水师,虽然在剧中被马尾海战一笔带过,但对于看过《康熙大帝》的朋友而言并不陌生。第一支帮助康熙大帝收复台湾的福建水师正是这支福建水师的前身,也是为什么福建水师地位如此之高,位列满清三大水师之一。和北洋水师组建相同,福建水师第一批战舰也是向外国花钱购买的,我清楚记得,当时康熙和他的海军上将谈论收复台湾时一边感叹洋人的坚船利炮,一边感叹火炮战舰的造价之高,但是康熙帝坚定的下令,虽然一艘二十万白银,依旧要向荷兰大批量购买。正是凭借这批战舰,不善水战的清军终于打败了以水军之强纵横的郑经,实现康熙所谓千古一帝的英明。

历史上真正的福建水师并非像电影中这般不堪,这支长存的舰队在洋务运动中接受了近现代化改造,装备了众多的铁甲舰,实力并不比北洋水师差太多,哪怕是迎战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还是具有可以一战实力的。在法军舰队冒犯时,为防止事态扩大,李鸿章下令福建水师不许妄动,舰队龟缩在港口内,排成陆军常用的一字长蛇阵。但是海战中,这种阵型是致命的,因为军舰是主要火力是靠舰船保持侧舷的状态发挥的,这种阵型就像希腊波斯大海战的情形一样,始终保持着对方全体舰队打我方一艘战舰的状态。结果在法军突然开火后,满载国人期望的福建水师就在指挥失当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都不是在家门口,就是在家里面就全军覆没了。

福建水师的覆灭,并没有警醒国人,也没有阻止北洋水师重蹈覆辙的命运。

二、落日--非战之败,乃国之败

看了这部电影,很多人表示看了一肚子气,说实话,很多镜头我也抚掌而叹,但结合当时清廷的情况,不得不说晚清真是多事之秋,影片中的大清,先后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满清就像是一个苍老的巨龙,不断的外伤内创更是雪上加霜。但晚清的“多事”并不是当时众人所称的天命无常所造成的,这个“多事”恰恰是清廷的不作为导致的。而且,甲午大海战的失败,非战之败,乃国之败。

除去电影中北洋舰队因装备、给养、维护等等令人扼腕的情况外,在陆地战场上,清军更是一溃千里,虽然在黄海海战上,清军战败,但像邓世昌等爱国将士用他们的行为证明了“只有战死的清军,没有投降的清军”,哪怕他们没有赢得胜利,他们却赢得了身为军人的尊严。但是在陆地战场上,这场战争就变成了赛跑式的大溃逃,朝鲜国王将指挥权、自己和自己国家的首都全权交给清庭,当日军几千人前锋尚在距离平壤好几百里外的时候,手握数万重兵的清朝总指挥官扔了军队、朝鲜首都、朝鲜国王就开始扮演龟兔赛跑中的兔子,没命的跑,他身后是扔掉所有军械跟他一起扮演兔子丢了魂的清军陆军,哪怕日军依旧是以乌龟的速度在攻击前进。这场大赛跑一直跑到辽东也没有停止下来,直接导致朝鲜国王被俘。时隔第一次侵朝1400年后,日本终于攻下了朝鲜,并踏上中国大地占领了辽东。

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这句话好像是岳飞说的,但显然,清庭在主流上不具备这个要素。同时,晚清工业基础薄弱,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实在是太没有活力了,清帝国的工业无法为自己的军队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重要的军械弹药仍需要高价从国外购买,生产的武器弹药也很不过关。应用最优先的军事类尚且如此,就不要想象能为民用类国家发展提供多少便利了。工业的落后导致我们无法制于人,精神的缺失更导致我们受制于人,当然这也是最致命的。当日本军国主义在军费不足时,可以做到天皇带头减餐、全民捐献、前线的将士更是以此为激励组织敢死队时。相较之下的清廷的种种做派,可谓胜负立判。

三、石船--光绪帝的泣诉

在电影中,有多个镜头出现了一艘颐和园的石船,李鸿章夸它精妙绝伦,光绪帝在它面前伴着雪花泣不成声。美伦美妙的雕刻工艺没什么过错,,这艘造价堪比数艘铁甲舰的石船静静的伫立在雪花飞扬中,是光绪帝的哭诉,是石船的哭诉,也是北洋舰队的哭诉。

光绪是位很不幸的皇帝,不幸到他自比汉献帝都不如,电影中也着力刻画了这一点,对大臣王霸之气内溢外扬的光绪一到慈禧那里说话都结巴了。几个镜头也恰恰刻画出电影中历史中光绪皇帝的无奈,他确实只能很无奈。最无奈的便是慈禧太后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这使得作为帝王的他无法获得君权。在戊戌变法最关键的时刻,光绪垂死挣扎,把改革的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新军统帅袁世凯身上了(当时中国第一支近现代化陆军),但袁世凯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的抉择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慈禧,因为他不相信光绪帝能有力挽狂澜的力量。光绪一生除了戊戌变法的昙花一现碌碌无为而终,他没有崇祯的辛劳,没有汉献帝的颠簸,不过他比唐哀宗还要幸福好多。光绪也只能对石船哭诉了,仅此而已。

四、条约--李鸿章何堪千古骂名

近代人物除了左宗棠似乎没有一个不背负骂名的,湘军的曾国蕃,淮军的李鸿章等等。时光过去了百余年,那位被西洋人称之和俾斯麦比肩的李鸿章,也不得不承受时代巨变的压力。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没有谁笔下能写出李鸿章这样的雄心壮志,起步于曾国蕃麾下,创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成为晚清最重要的朝臣,李鸿章用他的功绩实现了自己年轻的心愿,也背负起了大清的龙旗,但无论是光绪还是他,也无法改变清廷的命运,《马关条约》永远的将他定在了耻辱柱上。在影片中,电影公正的还了李鸿章一个清白,他只不过是代清廷签字的一个没有决策权的使臣而已。在影片中,当日寇叫嚣要求中国割让福建、山东、江苏等半个中国的领土时,我真想出现在条约现场对日廷大吼:“诚如此,我中华自古以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果你们想要,吾等枕戈待旦随时恭候!”

甲午的硝烟已经散尽,黄海下是昔日战场沉没的巨轮。弱国无外教,落后就要挨打。百年沧桑后的中国,已经不在是当年的弱旅,而日寇却依旧是当年的日寇,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在中华民族最艰难时刻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广大将士,永远不会!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4

看完《甲午大海战》,令我感慨万分,心情一直难以平复。回顾那场惨烈的战争,我的两眼不时的泛着点点泪花:为炎黄儿女的赤字情怀强国梦想所激动,为壮烈牺牲的水军英雄而感动,为中华的百年耻辱而伤痛……

历史铭记了这一刻——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一个个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少年中国”的强国梦想。面对侮辱,邓世昌的一句“中国人从来就应该受到尊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们奋发进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外国人的尊敬。

历史定格在这一刻——日军舰队以数量和质量遥遥领先北洋水师,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已经遍体鳞伤,这个时候他毅然率舰撞向敌舰吉野号与其同归于尽……邓将军这样说:“中国守着三万六千里海岸线,从郑和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大海深处驶去……也许需要一场更惨痛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

历史难忘记这一刻——甲午战争,我们彻底败了,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影片中,李鸿章屈辱地踏上码头,昔日威风的总理大臣如今却低头俯首地在条约上签下耻辱的名字,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银二亿五千万两……

虽然如今是和平年代,大街小巷都在看温馨的家庭剧,爱情剧,我真的有些担心甲午的惨剧是不是会再一次发生?现在的和平安宁,不知是用了多少先人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呀!当年的中国,积贫积弱,任人欺凌。日本为了实现其侵略野心,到处抢别人的地盘,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而言,先人的梦,先人的理想,更加值得我们好好的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样才能越走越远。

毛主席曾这样说过:“恰同学们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少先队员们只有学好本领,长大才能保家卫国,才能齐心协力地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最后,我想告诉每一个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起来力量大。”一条已经苏醒的东方巨龙,正在崛起。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5

在看《甲午大海战》之前,我就想,我并不期待场面可以拍到像泰坦尼克那样绚丽,画面那么柔情,我只期待它会产生多大多深广的影响。有些电影,也许当你出了电影院便会忘记;而有些电影却在某一个片段里触及到了你的某根神经,叫你没有办法轻易地忘记。有人说,看电影是放松心情的,不是看一部这么沉重这么虐的电影。

但是,就那个年代而言,背负的只有“沉痛”二字,给我们留下的只有心碎的声音。如果想了解历史,知道中国的痛点,就必须选择这样一部能涤荡自我灵魂的电影,它至少让我知道一个叫“甲午战争”的故事,至少让我坐在荧幕前,贴近那个时代,一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及的时代。也许以我的资格,根本没有办法去评价影片中的某些真实,但是简明的叙事手法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骨架

。  剩下的便是填充。

将爱国的信仰作为它的大脑,将不降的坚守作为它的心脏,将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的被写进教课书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作为它的四肢手足。那么其实我们看到的,便是活生生的历史。

在叙事方面,大东沟海战之后和电影前半部分相比显得急促了,略感凌乱。但是前期的重重铺垫、邓世昌的壮烈殉国,以及刘公岛海战中刘步蟾、杨用霖的自杀,已将整部电影的情感带至高潮。所以即使凌乱,也毫不破坏观感,无损电影的激情。光绪皇帝在风雪中面对颐和园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李鸿章在病床上含泪概叹“千古骂名”,算是给这段历史以苍凉的结笔。我们经常会因为它过于沉重而不去面对,可是这段历史远远没有结束,它注定深深的影响着国家的进程,当电影结尾处,解说人在海上回忆往昔,解说一百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万人的牺牲为代价,取得抗日的胜利,夺回因甲午之败、马关条约而失去的澎湖列岛和台湾;镜头中,碧蓝的大海深处,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舰艇锈迹斑斑的船体,海面上人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尽情欢笑。这是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实,钓鱼岛-黄岩岛,从黄海到南海,那些沉淀在海下的遗骸是有着和自己相同的血脉。此时,他国的军舰还在本国海疆巡游之时,作为后人有何面目去反感甚至讥讽一个老人的忧愤?!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看着邓世昌开着致远舰破釜沉舟的冲向敌人的.时候,我不住的擦着眼泪,在看着他明明有机会生存下来却义无反顾的选择牺牲的时候,我已经心痛的无法自制。在这场战争面前,连一条狗都选择了忠义,那些朝廷吃着俸禄克扣军饷的负义之人又有何颜面面对北洋水师的牺牲?!用血液去警醒国人,这是影片中邓世昌说的。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有着中国血脉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但他的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这种美,好苍凉,让我心痛。

历史不应该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

很高兴,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中国的崛起和昌盛是前辈们用鲜血浇筑而成的。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奔腾向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然而在这背后,依然有坚毅却无奈的部分,在面对黄岩岛、钓鱼岛这种中国主权问题时,铁铮铮的中国人是绝对不会让步的!甲午大海战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回放,伤痛的怀念,更应该是激励和奋进,否则,会不会有点商女犹唱后庭花的感觉呢?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

一场大战,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一位英雄的名字却被人们深深记在了心里。他就是——邓世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方便大家学习。《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1一观看了电影《甲午海战》,一时间好像穿越了百余年时光,回顾一番中国人被鞭打的历史,颇有感触。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直至一年后《马关条约》的签订,随着辽东半岛被无情地割让,三千万两白银交付给了日本,中华民族面临着史上最严峻的危机。中国历来地理位置就相对封闭,北部西伯利亚是荒芜地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