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

醒婷2 1158分享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丝绸之路》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方便大家学习。

《丝绸之路》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1

书一拿到手,不禁让人望而生畏。捧在手上,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仿佛捧起了那个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满满的精髓与记忆。足足五百多页,二十五个章节,也正是从二十五个角度来深度剖析丝绸之路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从不同国家不同方面全方位总结这条古代贸易交流路线这个贯穿世界的巨大商业圈。书中还有不少插图以及地图,让人更直观的了解丝绸之路的内容与经过。

先前对于丝绸之路的了解不过是高中历史课本上对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等一些著名人物事迹的介绍。只记得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是中国通向世界的一条关键之路。读过此书,才发现丝绸之路这段历史远不是我先前所了解的那样,而是一段重要的世界史。而此书,全新的书写了这段历史。

读完之后,我的第一感受是,这绝对称得上是一部视角崭新、波澜壮阔、魅力超凡的世界史。虽然只能算是囫囵吞枣,但我绝对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下得这个结论。就像《全球通史》说的一样,世界史不是每个独立国家历史的组合,而是一些能影响世界进程的历史运动与历史力量。世界史的特点,是让读者可以开启上帝视角来看待整个世界。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文明,在宏大的历史面前是都是渺小和短暂的。也因此,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不拘泥于一国一土,而是类似于地球之外的旁观者,对丝路历史的演化进行复盘。

在这条漫长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的道路上,少不了商品的流通,文化的传播,国家之间的交流以及在人们逐渐膨胀的野心驱使下引发的种种战争。从古至今战争无非都是利益领土之争。再有就是有关奴隶的买卖,许多当地土著受到外来入侵,毫无人性的把人像牲口一样放在圈笼里买卖。这让我想起电影《为奴十二载》里的场面,奴隶效忠于主人,处处听从主人差遣,任其使唤与打骂,毫无尊严可言。同样,那也是一个霸权与强权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超级大国势力范围不断扩张,各方势力交织,局势复杂动荡。总的来说这是一条积极变革之路,是各国打开国门互通往来之路,也是一条改变世界大格局的胜利之路。

本书内容丰富,各角度剖析深刻,我们要正视一段历史时期的变革,要辩证看待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犯下的错误与弊端。

《丝绸之路》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2

我喜欢看书,但从不看历史书,念书的时候,常常因为历史考试成绩太差而挨老师的手板。一直觉得冗长的历史事件虽比小说包含更为完整的时间、人物、事件、影响,但用不掺杂观点的态度平铺直叙已然发生的故事,让我觉得干瘪无味。历史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我所知道的唯一历史学作用,而何谓兴替,何谓历史规律,不读史的我便也无从得知。

《丝绸之路》如若放在一年之前来读,我可能也会觉得难以下咽、无从下手,在这一年之中,我断断续续拜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构建了基本的宏观经济学基础,又涉猎了《未来简史》等宏观导向性书籍,将我的视角从微小的个人感官推向了宏观范畴内的纵横交错。以经济推动历史进程为主线的《丝绸之路》,正是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路途上,利用宗教统一思想、战争掠夺资源、开辟贸易路径获得财富等手段,不断地推动历史的发展,而经济行为的全球化则带来更为密集的思想、资源的交互。"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欲望的驱使下,帝国不断更替,文明不断发展,世界瞬息万变,而世界运转的本质,却从未改变。

历史,并非单一的事实,而是融合了经济、政治、宗教、军事、文化、科技、医疗、环境的综合体,在这个庞大的架构下,经济基础作为一切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始终根据被称作"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来分配着世界的财富,而世界的中心从始至终都是据此转移的,改变的,不过是"丝路"的存在形式,从有形到无形,从陆路到海路,从马匹到车船,从丝绸瓷器到黄金石油或是稀土。

随着财富被不断地发掘,人类由动物性逐渐向社会性发展,有了充裕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思想、文化、科技便逐一诞生、进化,同时又反向影响财富的再分配。在书中,可以看到人类对未知领域近乎相同的想象和恐惧、对新领域开拓的近乎相同的霸权和奴役、人们近乎相同的经济行为,通过"丝绸之路"的连接力量,将贸易、思想、文化等等推向全球化,即意味着,连接将是合作共赢,破坏即是双刃同伤。丝绸之路无形之中控制着国家的行为,掌握着世界的格局。

在这个网络信息高速交流的时代,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明辨是非,才能理解国家政策的动向,不被错误言论带偏。自由的言论并不都是正确的言论,而学识、文化、道德观念的总和才决定了言论的正确性,虽古语常说不知者不罪,但更应知道不知者莫妄言。你我不过如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虽不能一一历过,但也万莫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唯有常学常新、常思常明。

历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学科,历史规律从来不是单一的史实研究。各种因素盘根交错汇成一个结果,它是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所学的知识终有一天会被融会贯通,任何的疑问终会在某一些时刻得到又一种解答。这就是初读《丝绸之路》带给我的反思与体悟。

《丝绸之路》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3

最近老师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我为那些西域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丝绸之路两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当时那些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个个精神饱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伟大的路,还是一条艰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英勇的中国人为亚欧的友谊和文化付出的艰辛,正向文中写的:望着这群石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慢慢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为“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内陆交通要道,于西域各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还知道投笔从戎的班超,他为了祖国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内地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铁木尔。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丝绸之路》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4

以往提起丝绸之路,人们往往是以华人视角看待这样一条略带传奇色彩的媒介之路、发展之路。但彼得·弗兰克潘却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丝绸之路。翻开这样一本书,历史中的一幕幕仿佛跃然纸上,重新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几千年后的人,当重新拾起这一段记忆,多的不仅仅是对历史人文的赞叹,更是对人类向未知世界探索勇气的褒奖。

本书以二十五个章节的篇幅,从丝绸之路的诞生说起,中间跌撞起伏,时而将其誉为天堂之路,时而称之其为纳粹之路。这不仅是由于丝绸之路本身就兼具贯连国家、地域、城邦和民族的重任更是由于其是商业、军事、文化传播的纽带。多少文明因丝绸之路的存在而诞生存在,也有多少帮族因丝绸之路的存在而大放异彩,还有多少地域依靠丝绸之路而衰败而泯灭,这些我们都无从而知,而本书作者最巧妙之处就在于从多角度诠释丝绸之路,给予人们更多的遐想也给予人们更多的好奇。

其实,与其说丝绸之路的存在只是一条古老的商道,不如说它更像是文化层面上的一种现象。中原文化是兼容并蓄的,西方文化是开放激昂的,两种文化因为不同而需要传播,这是人类的迁徙、文明相遇、文化交流过程中很自然的现象。然而中亚、西亚较为开放的环境,关键是深处在东西方两个文明之间成为商贸、财富和文化的传输带上,因此也被视为应当予以控制的关键地带,成为各个王朝、部族的必争之地。随着宗教和信仰也通过商人、商道迅速的传播网世界各地,因此信仰分散、民族混杂,任何一个王朝、帝国都很难获得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来推进深入的融合。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多的将战争问题归结于文明的冲突,而忽视了长期以来丝绸之路上最为可观的事实,那就是丝绸之路带来的发展张力,尤其是为每一个新生的力量留下了生存的机会。

近现代,中国对世界史的研究,长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过于重视欧洲部分,鲜有关注亚洲的中西部地区。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中亚是欠发达的蛮荒之地,西亚除了石油就是沙漠,而丝绸之路更像是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古老传说。我们已经习惯于一部程式化的文明史:古希腊之后出现了罗马,罗马之后出现了____欧洲,____欧洲之后出现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政治民主带来了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和民主思想的碰撞中,诞生了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美国。细想起来,这简直就是一首西方政治成功、文化优势和道德胜利的颂歌。读后感·而此书,则更像是对我们传统思维的一种颠覆,此书的创作包含了现实主义的三个特点:第一,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准确地再现历史现实。第二,选用典型性素材,深刻地揭示了现实主义的历史本质。第三,客观地描写历史,在矛盾与冲突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可以说,《丝绸之路》不但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完全可以媲美任何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高速信息网络构架,骆驼骏马传播数日的资讯、信息只要一秒即可世人皆知。而我们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处于一个正在向上但还未达到某种高度的尴尬时期,这就像人类的基因模型是双螺旋结构,一架梯子是引流我们蜿蜒而上,另外一架是提醒我们道阻且长。而丝绸之路就很像这条螺旋结构中的中间构架,指引一段时期内的人类向上攀登。文明传播也好、信息时代也罢,需要的都是勇敢、智慧的人类去探索去发掘,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保持好奇心,积极接纳新事物,保持理性的思考与个人的见解,形成自我头脑的“丝绸之路”为自身及社会的发展增添动力,为今日与未来的世界构筑桥梁。

《丝绸之路》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5

这本书描写的是:世界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从「丝」这种商品的贸易、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宗教的传播(中国的朝圣者或是西方宗教传入中国时产生的冲突及融合)、马可波罗这个传奇性人物、蒙古人和____会,到航海时代郑和下西洋以及利玛窦,不同时代的人们经由水陆和陆路,让东西方彼次认识。

宗教这一部分是极为有趣的。各种宗教由贸易、外交等方式传入了中国,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其中佛教以及摩尼教传入时采用的方式相当高明:与中国的文化相结合,让大众较为容易接受,又以佛教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较为深远,不仅反应在中国人温柔折衷的处事方式,也促使朝圣者的活动,更进一步带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由此可见宗教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利器呢!书中最常被提及的便是「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了,这个名字充满了传奇性色彩。一个威尼斯商人来到异乡,一心向往着神秘的中国,一待就待了十多年。在他的眼中的中国是富庶而神秘的,我想这也充分代表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可能因为文化的差异,透过他这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有着不同的趣味。他的观察十分仔细,对元朝纸币(中统钞)、驿站的制度和金塞(杭州)描述地十分详尽。此外【东方见闻录】也对后来的交流产生莫大的影响。

另外,中国的郑和也是相当伟大的,这项「下西洋」活动包含了多种意义:除了赴海外宣扬明朝威望外,也显示出那时中国的航海技术优于西方,强化对东南亚的影响力。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位于中爪哇的北部沿海,是一座名城,也是印度尼西亚第三大港)、泰国的三宝港、马来西亚的三宝城,都是为了纪念郑和出使该地而命名的,这些地名都是东西交流的见证,象征着民族走向世界的勇气。相较之下,中国于清朝后的闭关自守真是令人感叹啊!正当西方进步的如此神速,为了认识世界而周游世界时,我们却是这样的情形。当西方经过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洗礼而变得具竞争性时,我们的市场却还是由官方主导。由此可见,两种文化互相交流、切磋时,才使彼此进步。

标题说的丝绸之路应是泛指从古至今东西方交流的通路吧!东西方的交流史是漫长的,但是因为有前人不断的努力以及流传下来的著述,让后人能明白这一段过程。当西方人发现原来「卡泰」就是中国,彷佛东西方终于揭开在彼此间的面纱,两方互相了解时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本身。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史上的这些人们亲身去体验这世界两的方,对人类产生莫大的影响,东方与西方的接触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丝绸之路》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丝绸之路》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方便大家学习。《丝绸之路》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1书一拿到手,不禁让人望而生畏。捧在手上,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仿佛捧起了那个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满满的精髓与记忆。足足五百多页,二十五个章节,也正是从二十五个角度来深度剖析丝绸之路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从不同国家不同方面全方位总结这条古代贸易交流路线这个贯穿世界的巨大商业圈。书中还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14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