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醒婷 1158分享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英雄儿女》的红色影片,这部片子是一部很老的电影。里面的情节非常好看,真是激动人心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英雄儿女》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英雄儿女》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1

我们看了《英雄儿女》这部影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王成的英雄事迹。在朝鲜战场上,王成所在的连队为了拖住敌人,坚守537号高地,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延缓了敌方占领重要据点,为我军最后胜利,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在寡不敌众被敌人重重包围之中,王成毫不畏惧,用报话机向我军指挥部高喊:“快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对准我的阵地开炮!”随即拉响爆破筒,俯身冲向敌群,大义凛然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很不平静,好个“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开炮,意味着粉身碎骨,但为了祖国这一崇高目标,王成心甘情愿。那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祖国价更高。”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如水流千里归大海,纷纷回归祖国,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为四化大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英雄的画面时常出此刻我的脑海里。我想,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像王成一样的英雄,就没有我们伟大的国家,就没有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王成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但他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敌人无比仇恨。在最危难的时刻,宁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让敌人得到一寸土地!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大公无私,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是因为他随时随地做好了为理想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准备。我们的国家刚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事业正在艰难起步,我们的国家和欧美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做好,才能让祖国变的更完美。

《英雄儿女》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2

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都知道,该电影剧本是导演武兆堤、编剧毛烽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小说和影片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1951年年初入朝部队在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离开入朝部队前(1952年11月底前),志愿军战斗、生活以及“王芳”与哥哥在战场上相逢,与生父、养父“团圆”的故事。

“王成”是其中一个令人难忘的虚构人物。巴金笔下的“王成”写其参加战斗及牺牲虽然很简洁,但却让人回味无穷:“这个团完成了上级给的任务,友军也终于赶到了。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 影片中,“王成呼叫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拉响爆破筒,与蜂拥而至的敌人同归于尽”。那么,小说和电影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呢?故事中虚构的人物有没有原型呢?这些虚构的人物只能是某某人,还是众多人呢?

一、巴金在小说《团圆》中写明了故事发生在那个部队、虚构“王成”的牺牲时间。

著名作家巴金,在小说《团圆》里,写到这么一个历史史实:(‘团圆’,原文一段摘录如下): “ 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3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能听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 “去年年初(1951年年初)我来到朝鲜,做梦也想不到居然找着线索,当时我还在师里……”【王主任(王东)的原话】。

1951年年初我志愿军入朝部队有:第19兵团的63、64、65军(1951年2月入朝);第3兵团的60、12、15军(1951年3月入朝);第47军(1951年4月入朝)。无疑,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记述的是志愿军第19兵团、第3兵团和第47军指战员战斗、生活的故事。

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赴朝【简介】:1952年9月18日至 12月5日,以刘景范为总团长,陈沂、胡厥文、李明灏、周钦岳等人为副总团长的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赴朝,这届慰问团的规模比上届更大,代表性也更为广泛。总团下属的9个分团,除第九分团留在国内慰问志愿军的伤病员外,其他8个分团到达朝鲜前线,进行了为期四十多天的慰问活动。

9月22日,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在天津宣布成立。代表团成员听取报告会、前线情况介绍等和入朝前的最后准备,还进行了防空和行军演习。时值10月1日国庆三周年,慰问团全体代表应邀参加了沈阳市的国庆观礼,总团及各分团长还和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军政委员会主席高岗一起登上主席台。10月6日晚,各分团乘火车,于7日晨到达安东(今丹东),与志愿军三兵团派来迎接的队伍见了面,双方商定为防敌机空袭,决定8日凌晨3时出发渡过鸭绿江。11月下旬,在完成慰问任务后,慰问团人员先后离朝回国.。总团于11月30日在天津召开总结大会。分团于12月4日离开天津。

电影《英雄儿女》表述“王成”的牺牲时间及所有影片情节,也是在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离开志愿军部队前(1952年11月底前)的故事,与巴金小说《团圆》是一致的。

综上,如果硬要找“王成”的原型,根据巴金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情节:一是,虚构人物“王成”的牺牲时间应是在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到达志愿军部队之前(1952年11月底前);二是,这个“王成”所在的部队应是志愿军第19兵团、第3兵团和第47军。

二、巴金在志愿军65军采访, 他的《团圆》小说由此产生而奠定基础。

据有关报道,在抗美援朝期间巴金曾两次到朝鲜采访,这两次采访分别都到过志愿军65军。国庆3周年之际,正是巴金等作家、音乐家在志愿军65军采访之时。10月5日赵先友等烈士英勇牺牲传遍全军,在志愿军19兵团机关报《抗美前线》,所刊发的日红的文章“在步炮坦联合指挥所里”,报道了六七高地战斗实况。其中,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小通讯员刘顺武两位烈士在危急时刻,要求自己的炮兵“向我开炮”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事迹,也作了报道。志愿军65军在保卫开城反击作战胜利后,召开了庆功大会,我国著名作家、音乐、画家巴金、王莘、胡可、徐光耀、黄谷柳、辛莽等参加了大会。志愿军65军政治部主任陈亚夫(原赵先友烈士的师政委),专向巴金等作家介绍了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位烈士的事迹,会后巴金、王莘、胡可等同志到582团采访了团长兼政委张振川,了解英雄事迹,并在特功六连住了两个月,体验生活,巴金来到赵先友烈士所在的团队采访直至该部队回国。巴金的《团圆》小说由此产生而奠定基础。

巴金身边的工作人员陆正伟在《巴金与英雄儿女》中这样写的:“在朝鲜,他先后写下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会见彭司令员》等文章。身在异国他乡的巴金,每次听到或看到打胜仗的消息就写信告诉萧珊,让她也分享自己的一份喜悦。他在不断地积累着创作素材,为将来能写好战争题材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给巴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志愿军某团六连生活的两个多月。

1952年10月,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攻打“红山包”主攻任务。在连长、指导员先后负伤后,副指导员赵先友指挥全连坚守阵地,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人了。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射击,并大声喊:“向我开炮!”阵地被夺回来了,但赵先友和刘顺武却壮烈牺牲了。

战斗胜利后,巴金到六连所在团采访,团长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后非常感动。……

1961年,巴金经过了七八年的沉淀,终于写出了不朽名著《团圆》。”

众所周知小说《团圆》及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和“王芳”都是虚构的艺术人物。我认为:小说或电影中人物是虚构的,其作者否认这个人物有原型,有类似事迹的人只可称为“式的”;如果其作者没有点名这个人物是谁,有类似事迹的人即可称作“原型”也可称为“式的”。那么小说或电影中人物是真实的,有类似事迹的人,则只可称为“式的”。按照这简单的道理及“王成”作者、重塑者的表态,可以肯定地说, 在那场艰苦的战争中,又有谁不是“王成“呢?正如电影《英雄儿女》中那首朗诵诗说的那样,“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

很多人都会这样认为:“关于王成的原型究竟是谁,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王成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形象,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年代,更让我们铭记住了一段光辉的历史。”

《英雄儿女》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3

星期五下午,我们去电教室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英雄儿女》。

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某尖刀排,王成和他的战友们在上甘岭战役守卫四号阵地时,与美国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打得艰苦而激烈。最后只剩下王成一人了,他明知自己寡不敌众,可依然顽强地与侵略者抗争。战斗中他身负重伤,手榴弹和子弹已经打光时,他英勇地对着步话机说了这样一句话:“为了祖国,向我开炮!”说完,王成摘下步话机,从炸焦的泥土中拔出一支爆破筒,勇猛地跳出了战壕,怒目喷出了对敌人憎恨的熊熊烈火。当敌人被王成那利剑般的目光吓的节节后退时,王成像一颗辉煌的炮弹猛地跳落进了敌人的中心。只听“轰”的一声,侵略者变成了泥土,而我们英雄的勇士王成为捍卫祖国领土,保卫世界和平,化作了一颗璀璨的金星。

看到这里,我的双眼被泪水模糊了,同学们也流下了滚滚热泪。烈火与热血铸成的英雄王成啊,你的鲜血染红了战旗,你的生命绽开了鲜艳的花儿。你听,那江和海为你唱歌,天和地为你哭泣。你的妹妹王芳和世世代代的人,将以你为荣!

英雄儿女们,你们的生命成为大地的簇簇鲜花,你们的英雄事迹将世代传唱。拥护世界和平的人民将为您们永唱赞歌!英雄的志愿军同志们,您们是最可爱的人!

《英雄儿女》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4

《英雄儿女》这部电影记叙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者们的英雄事迹。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遇上了朋友的儿子王成。王成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正在医院养伤时听说部队要打大仗,伤未痊愈便跑回连队请战。战斗打响了,但部队损失惨重,没过多久阵地里只剩王成一个人了。王成一人坚守着阵地,消灭无数敌人,为了消灭敌人,王成对首长喊道:“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最后,王成抱着爆破筒跳入了敌阵,壮烈牺牲。王芳听后十分悲痛,她的父亲王文清鼓励她要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好一个“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响亮的声音一直回荡在我耳边。王成叔叔英勇地倒下了,为了任务,为了使命,更是为了和平,他是我们的英雄!

改革开放新时期,更需要王成的献身精神。当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应该想到王成的光辉形象,就鼓足了勇气。王成能面对死亡的威胁,喊出“向我开炮!”的呼声,那么日常中小小的困难就不能克服吗?

王成的精神永存,王成的精神永远激励人们奋进。

《英雄儿女》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5

星期五的下午,我们看了一场电影——《英雄儿女》,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和王芳很勇敢,很有胆量,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王成为了守卫阵地披着一身战火,威武昂然的与美国鬼子英勇顽强的战斗,他最后拼死一搏与敌人同归于尽,就像歌里唱到的一样:“一声呼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虽然牺牲了,但他是为祖国而战,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他的英雄事迹鼓舞着战士们更加勇敢的战斗。像他这样忘我勇敢、先人后己、舍生忘死的烈士,为祖国辉煌的历史写下了壮丽的篇章!正如法国作家大仲马所说的:“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王成用自己坚实的胸脯保卫着共和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维护着民族尊严。

王成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做出的这一惊人举动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心里不尽的为他自豪和落泪。我想,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英雄儿女的献身,才有了我们新中国的和平安宁;正因为有了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正因为有了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的发扬和传承,才会有今天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在航天事业中勇于献身科学的杨利伟,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任长霞……我们应让社会提倡这种精神。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戴着象征烈士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缅怀英雄,回报祖国!

    15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