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醒婷2 1158分享

 

《于成龙》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1

感动点一:于成龙和永宁县周瑞和大人,因反对鳌拜的侄子疯狂的圈地运动,被非法关押要杀头时,两人的笑谈,庆幸彼此的知遇,为百姓,反圈地,不畏死。这就是君子志,光明磊落,不屈不挠,一身正气,舍生取义。

感动点二:于成龙抽签去广西罗城赴任县令,从山西到广西罗城,四五千里路,徒步而行,路途遥远,连个盘费都没有,母亲典掉10亩地换回20两银子,母亲的一番话让人感动,大事面前,还是母亲最有远见,深明大义,每一个伟人背后几乎都有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

感动点三:于成龙去广西罗城,因路途遥远,母亲尽管卖地换回20两银子,还远远不够,乡亲们感念于成龙的恩德,虽然贫困,但家家户户尽自己所能送来了碎银子和财物,帮扶于成龙,真让人感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淳朴的乡情,恩重于山!

感动点四:周瑞和大人在京本来是五品大员,康熙元年第一次科举考试做主考官,因为于成龙告发考场卖考题事件,无辜受连累被贬为庶民。他却不记恨于成龙,反而追随于成龙赶到广西荒蛮的罗城,甘心做个师爷,成为于成龙的左膀右臂,一生追随,吃苦受罪,天天萝卜白菜,清贫一生,无怨无悔。士为知己者死,不能不让人感动。

感动点五:广西罗城,荒蛮之地,盗匪横行,是他们千辛万难,敢担当,持正义,除盗匪,灭贪官,救百姓于水火,创造一片太平盛世。于成龙的功绩少不了周大人的智谋和帮扶。还有一起长大的朋友柳晋阳和捕快雷翠亭,不畏艰难,生死追随于成龙,甘愿守着清官过清贫,忠诚不二,这就是知己!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英雄遇英雄,君子爱君子。让人感动!

感动点六:于成龙任湖北黄州知州,贼匪叛乱,于成龙不畏个人生死,单枪匹马,独上匪寨谈判,气薄云天,让人感动! 黄城被匪贼围困,张大人虽然年迈,但为守城,身先士卒,坚守城池,最终为国捐躯,其场面实在是惊心动魄,让人感动!

感动点七:于成龙为官二十余载,清廉节俭,一心为民,敢担当,有作为,不畏惧权贵,不掺杂私心,不贪财利,不纵欲望,克己奉公,每遇到百姓安危与自己生命前程的选择时,他都秉着一颗良心,坦坦荡荡,耿直不阿,选择百姓,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一生获三次御赐卓异的最高荣誉,升任二品大员,却居高不骄,功大不靡。纯纯粹粹是大清第一廉吏!让人感动!

可怜的是,于成龙一生做官,从不带家属,他做的官再大,家人除了精神上的荣耀,再从他那里得不到一丁点的享有。分文不取,一世清贫,世上稀有,让人钦佩!

真可谓:一生一世,两袖清风。

无欲无求,大道于成。

秉承儒思,青史铭志。

天理良心,一世英名!

正像歌词里唱的:

读书许身天下

大道一心向往

百磨千炼万里路

爱一轮红日好朝阳

梦里几回家园望

酒水伴着泪水尝

黄河九曲向东流

归途总比去路长

男儿青史写志向

孝在忠里酬亲尝

天理良心不可欺

爱壮美落日染大江

男儿青史写志向

孝在忠里酬亲尝

天理良心不可欺

爱壮美落日染大江

《于成龙》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2

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人们赞誉该剧虽言历史,却关现实。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回想着《长歌行》中那坚定而又悲怆的旋律,于成龙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于成龙首先是一个能吏。在电视剧中,有一个画面十分感人。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于凛然正气地说:“五马分尸也要开仓!”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气魄,让人振奋。他乔装迷路人摸进匪徒聚集的破庙,一举端掉匪窝,真是大快人心。

他严于律己,不为富贵所动。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必躬先俭朴”。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

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访于民间,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责令所“自今伊始”,将所开“积弊尽行痛革”。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方法上,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也称其“宽严并济,人所难学”。

《于成龙》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3

本人很喜欢老版于成龙《一代廉吏于成龙》,从小到现在已经看了不下10遍了,对剧中一段情节印象极深,而且很有感悟。

话说于成龙奉旨回乡葬母,索伦伙同李国栋诬陷于成龙贪污,两次拦截车驾。第一次索伦带人拦截,被朝卿打了一棍,悻悻而归。第二次索伦李国栋告御状,进谗言说于成龙侵吞救灾银两,皇帝遂派对亲带御林军携索伦前去查验,结果却搜出两箱黄土。最终于成龙得到皇帝安慰和赏赐,索伦李国栋被处分。

我还在上中学(或许更早),第一次看的这段,当时感觉于成龙真是太清廉了,竟然有这样的习惯,每到一地不贪污银两,却要“刮些地皮”,以待自己百年,共埋于地下。

后来我上了大学,又重看于成龙,再次看到这段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既然箱子里装的是土,索伦第一次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打开看呢,还产生械斗。会不会是于成龙真的贪污了银两,见索伦来查于是拼死抵抗,不让查验。待索伦走后,迅速将银两掩埋,换上黄土,又编了个各地刮地皮随埋地下的理由搪塞钦差。

现在我参加工作了,隔一段时间又重新看,再到这段又有了新的理解。

于成龙如果每到一任,就“刮些地皮,随埋低下”,他为官20年,不会没人知道,以他的名望,肯定传为美谈。但是电视剧里前16集,一点都没提,一点都没表现。索伦砸土罐、明札询问于成龙、于成龙解释,这时观众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于成龙还有这么个习惯。而且于成龙如果有这个习惯,来直隶的时候,就得带多少箱子多少罐子了,但人家到任直隶时轻装简从,啥也没多带。李国栋说,于成龙家啥也没有,想见他是没见到那么多土罐子的,那么这些罐子放哪了呢?所以,这事有疑点,第一个疑点就是土罐子没有来历,无中生有。

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二个疑点,于成龙走得太招摇。首先剧中的于成龙是一个很低调的人,皇帝后来赏他两江总督仪仗,他都不打,要悄悄的走。此次于成龙从直隶总督任上回乡葬母,竟然拉出那么长一个车队,亲兵护卫也不老少,竟然能够将索伦第一次带的兵丁缴械。更惹眼的是,于成龙竟然打了五六个崭新的木箱子,放在车队中间,捆得结结实实,就好像生怕别人看不见一样。而装土罐的箱子,正常来说是不必钉上的,但是非得钉上,就好像要告诉别人“我这里有贵重物品,怕你们看”一样。

这两个疑点让我不得不产生了如下猜想,于成龙并没有“刮地皮,随埋地下”的习惯,更不是贪污银两就地掩埋。而是故意挖坑,钓鱼执法,勾引政敌上钩,伺机扳倒对方。于成龙为官20多年,政绩突出,是个干吏,说他老谋深算,是不为过的。在朝为官,难免有政敌,像李国栋索伦之流,一定不少。正值此次“奉旨”回乡葬母,岂不要做点文章?

于是他命人(苏朝卿)打造崭新的箱子,装满许多土罐(这些土很可能就是府衙后园里的),并且钉上钉子,一是防人撞破玄机,一是视人以玄虚。然后广置车队,堂而皇之的在直隶巡抚衙门门前,当着全体直隶官员的面,大摇大摆的离开。他如此做,使人以为自己贪污钱财,请君入瓮。当然我相信他要对付的人一定包括而不仅限于索伦李国栋之流,但这俩人太蠢,落入瓮中。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一幕,索伦李国栋,流放的流放,罢官的罢官。而于大人呢?获赐白银万两,升任两江总督。

《于成龙》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4

在观看于成龙电视剧后给我的感触比较深,该剧以于成龙的为官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于成龙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一系列故事。对于此部电视剧我个人觉得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自我;于成龙心忧天下,为了理想不放弃。在经受过一系类的挫折后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一直坚持着。在44岁当官的时候接受朝廷委任前往蛮荒之地的广西罗城就任县令。初到罗城,面临着前任知县被杀、同来的伙计回家、县衙一无所有、《于成龙》电视剧观后感匪患猖獗的困难,于成龙不断没有退缩,反而真抓实干,用重典治乱,整治吏治,不畏生死,克服重重困难,闯出了一片天地。

他的理想和信念对我的感触比较深,“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44岁后抛家舍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始终不忘初心、清正廉洁、务实勤奋的精神造福一方百姓,用爱心来做事、用感恩的心来做人。成就了自己一生的梦想,也成为了大清帝国第一好官。

不管是在那个年代都一样,“言行举止、德才兼备”的人非常受人尊重。在当今社会、家庭、公司都一样。有这样的人在什么地方都能做到起上撑下的作用,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不畏风吹雨打、不顾酷暑寒冬,特别是在共度艰难的条件下,压力山大、清苦工作,但他们也一样不会退缩、没有言苦,就像于成龙一样扎根基础、实实在在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于成龙》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5

交口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张平 由县纪委、宣传部组织我们观看了吕梁晋剧团演出的晋剧《廉吏于成龙》,由古视今,感慨万分。我感到演的是一台廉政戏,唱的是一曲正气歌,它不仅是一部反腐剧,而且是一部古为今用的好教材。

该剧成功地塑造了清朝初期“一代廉吏”于成龙勤政廉政的高大形象。剧中的故事发生在百姓身边,件件与百姓的利益相关,显得平实亲切。该剧讲述的是清康熙年间,于成龙调任福建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等官僚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清朝官吏的故事,但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启示。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

《于成龙》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15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