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醒婷 1158分享

吴仁宝是一个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人;他,是一个头脑发达,敢于创造的人;他,是一个雷厉风行,敢作敢当的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吴仁宝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方便大家学习。

吴仁宝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1

电影《吴仁宝》一开头,这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只能靠我们自己”就把观众带入了一种改天换地的创业氛围之中。的确,如今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楷模的华西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农村创业史。而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就是这创业过程中的灵魂人物。在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倾其毕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领华西人民战天斗地,开拓创新,使华西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要说华西村的成功秘诀,如果要写成书,恐怕几百万字也不足为多。但是在吴仁宝眼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却仅仅用了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吴仁宝以40多年的奋斗践行了“以百姓为本的实事求是,以党员为先的吃苦耐劳”。

吴仁宝说,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全人类人民幸福就是共产主义。在他看来,“实事求是”不是口号,而是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未来有清醒的规划,与时俱进,永不止步;吃苦耐劳也不是做做样子,而是面对困难党员先行,将心比心,以看得见的行动换取全村人民的真心和信任,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奋斗。

吴仁宝善于在每一个时代的节点上抓住机遇和挑战,每一次政策精神的发布,他都认真关注、仔细分析,结合华西村的实际情况,对上级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在大办农业的大环境下,他“顶风”开办小五金工厂;在其他地区都分田到户的时候,他作出了集体使用土地的决定;在大家的关注点开始集中在经济上时,他已经启动了人才强村的战略,四处挖掘和吸引优秀人才来华西发展。作为村干部,吴仁宝始终坚信,执行政策不能光是随大流,只要执行的过程中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摆在首位,政策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条条,而是发家致富的关键宝藏。

每一次村里大的变化和决策前,吴仁宝都有自己的办法动员宣传,不是强迫,也不是反复劝说,而是“靠老百姓的觉悟”。咬牙买石磨,他率先把自家的口粮捐出来;建小磨坊,他亲自上山一块一块地搬石头回来;“15年规划”平整田地,他带领党员在地里率先苦干了半个多月毫无怨言。在他的概念里,“百姓没有那么复杂”,给他们看见你的劳动和吃苦,他们就会跟着你干,甚至比你更吃苦。

吴仁宝同志身上,体现了共产党员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体现了共产党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体现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归根到底,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实事求是、吃苦耐劳,正由于这两大特点,吴仁宝经受了人民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同时也启示和教育新一代的共产党员如何去正视事业、思考未来,如何去奉献自己、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吴仁宝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2

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汉子,象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样弓着腰把绳索紧紧的扣在肩上双手攥着,粗大的脚掌深深的踏在了农村的那条弯延曲折的小路上缓慢但却稳健的前行着.在他的身后是一块直径约为50厘米的粗重的石制大磨盘……

月色下,一个满眼焦灼的汉子顾不得满身的疲惫,顾不得脸上直淌下来的汗水一刻不停的往前大步的跑着,虽然口中的气一直在喘着,虽然胸口那激烈的心跳差点要让他瘫倒在地.但是他一秒钟也不能停下来,他那深黄色的手臂曲抱在胸前一点都不能放松.,因为他抱着的是社员家里一个即将病危的孩子,刻不容缓……  当国家己经允许分田到户的政策下来后当大多数社员都在为自己能分到多少田地而动心思的时候,这位穿着的确凉衬衫刚从百里之外的县城开好会骑着自行车回来的汉子,他的目光俯看着田地里那一片片金灿灿的麦子,思绪飞得更远,更高,更超前……

他就是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前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吴仁宝同志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干部,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甚至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但是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心里却有着一种并不平凡的领导力,责任感和创造力.在他的带领下,把这个建村之初,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村落靠着拼命争先,不落人后的劲头改变生产面貌,夺得粮食连年高产,吸引着市内外、省内外众多的参观者。1978年起正式对外开放,它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先进典型和旖旎的江南田园风光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朋友, 已有109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到华西访问、旅游。 1994年参观华西的国内外宾客达80多万次.取得这么多成绩的的吴仁宝经常有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什么叫社会主义?一句话,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全世界人民幸福就是共产主义”;“有富民先享,有难官先当”;他还给自己定了一个“三不标准”:即不住最好的房子,不开最好的车,不拿最高的工资。

就是这些朴实的言语,就是这种不求己甚的行为,就是这种根植在自己脑海里的以民为先的理念,不折不扣的把华西村人民的好书记好公仆,中国共产党的好同志,吴仁宝的光辉形象传得更为清澈明晰。

吴仁宝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3

透过电影《吴仁宝》更加深了我对华西村的认识。华西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应对挑战的根本法宝只有四个字:实事求是!作为基层干部,吴仁宝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很朴素,叫做“吃透两头”、“两头一致”。吴仁宝的所谓“吃透两头”,指的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两头一致”,则是一头与中央持续一致,一头与老百姓持续一致。因此,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国家方针政策怎样调整,他与华西村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一次次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超前发展、科学发展。吴仁宝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着众多的人,带领华西村民走出了一条具有普遍好处的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之路。

电影里还有个小插曲,一个父亲的不舍和无私深深地打动了我,他把他的小儿子阿四送给一位刚刚失去儿子的人家,嘱咐阿四为那户人家养老送终,阿四由起初的哭闹、不原意到最后的理解,他的懂事、理解也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电影的最后吴仁宝说他的成功有两条,一是实事求是,二是埋头苦干。作为党员,我们务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务必以老百姓为本,吴仁宝说,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全人类人民幸福就是共产主义。务必与时俱进,永不止步,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成绩成果,永远在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务必实事求是,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未来有清醒的规划,对上级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对下级宣传有自己的办法,这样才能够集合最大的力量办实事、办好事。

吴仁宝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4

上周六下午,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纪实性电影《吴仁宝》,回来的路上,脑海里不断闪现着吴仁宝的身影和电影中经过艺术化处理的老书记的形象,想了一路,收获不少,寥寥数语,记录如下。

电影《吴仁宝》从一开头起,这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只能靠我们自己”就把人们带入了一种改天换地的创业氛围之中。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是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华西人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的内在精华,更是每个观众应该汲取的精神食粮。

华西村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探索的创业之路。在这条创业之路上,华西人不仅表示出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顽强意志,还体现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更显示出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的集体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电影《吴仁宝》通过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穷不会生根,致富需要拼争,建设社会主义幸福新农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的艰苦创业!”

启示1:结合我们的学校发展现状,我们学校的发展也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创业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也需要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精神,还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智慧。

“创业不易,创新更难”。要改变命运,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干还不行,还必须要“干好眼前的,多想长远的”,只要有利于发展,碰到机遇就要抢,即使冒点风险也要上。吴仁宝从抢买磨盘、顶着压力办五金加工厂、再到创办华西的一个个现代化企业,无不体现着这位华西当家人的精明与胆识。

启示2: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也需要这种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让我们在教育创新中之路上步步领先,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的新教育景象。创新为华西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新已成为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必需意识,也是新一代清河实验学校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电影《吴仁宝》不仅描述了一个和一群人如何创业的,同时也教育了许多人如何去正视事业,如何去思考未来,如何去奉献自己,如何去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她也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吴仁宝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5

2014年4月5日,在群众路线学习大会上机关党委安排我们观看了《青春雷锋》。看我完后,我深有感触。故事从上世纪60年代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揭开序幕。在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人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致富道路。从开始的“15年规划”平整田地,到下狠心购买大磨盘,再到“顶风”开办小五金工厂,以及后来的分田到户、农副产业两手抓等等,时代的节点为华西人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凭着自己的劳动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在党员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最终走出了这条华西道路。

真挚的情感,属于那个年代的无法言喻的淳朴都深深地感动了我。因而有所感慨:华西村从当初一个自然条件贫穷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天下闻名的第一村,这不是历史的偶然性,这完全来自吴仁宝的大胆摸索和开拓精神,正是由于他这种敢于为人先的历史使命,坚定带领华西人走共同致富的道路,才闯出一条华西人独有的集体主义经济的康庄大道。

然而,观看后我却想到:吴仁宝缔造了华西的成功,同时也成就了他个人,但是无论是华西模式还是他个人的成功,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外部政治环境因素,两者都具有不可缺少的。

上个世纪70、80年代,整个社会处于思想动荡、举旗不定的时期,激进与保守相互激荡冲击着民众的内心世界。这个时期,国家亟需树立一些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让他们的价值主张支撑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潮。睿智

的吴仁宝,凭借其胆识、魄力与觉悟,当仁不让地站到了时代的前沿,受到了官方的青睐。吴仁宝紧紧抓住各种政治标签,在改革的浪潮中加以利用,他不负众望,带领华西人闯出了一条走集体经济共同致富的道路。吴仁宝常说,“一家富不算富,要一村富才算富;一村富也不算富,要全国富才算富”。从2001年开始,在吴仁宝的推动下,华西村陆续与周边相对落后的村联合起来,组建新的“大华西”,帮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之路。随后,原来只有0.96平方公里千余人的华西村与周边20多个村庄组成了一个占地30平方公里、人口3.5万的“大华西”。走进大华西村,人们看到的是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观景象:山北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粮仓”,山南鳞次栉比的工厂是“钱庄”,中间鸟语花香的别墅是人间的“天堂”。 但是,华西村模式的成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外部环境,以及舵手吴仁宝的独特性。这是不可或缺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吴仁宝的“中国农民式的生存利益最大化”,他的“摸着石头过河”、“不讲模式的模式”,以及大包大揽的家长制作风,华西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时光荏苒,吴老书记虽已经不在,但他那天生所具有的企业家的独到眼光及其政治智慧世人却没有忘记,是他带领群众在那特殊的时代背景、外部环境下走了集体主义致富道路,开创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华西模式。

    相关文章

    17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