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醒婷2 1158分享

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那是一个灰色的年代,战争、饥荒成了河南人民的所有。穷人,妻离子散,财主,家破人亡。活下来,活下来,是人们走在逃荒路上的唯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九四二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方便大家学习。

一九四二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1

1942,在世界范围内或许是个伟大的年份,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世,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但对于中国河南却是一个惨绝人寰的年月。1942年冬至1944年春,河南人面对的是寸草不生,饥馑。老东家一家人的逃荒,按照轮回之说可以算是报应,按照主的教育法算是原罪,不论哪种说法,最后给予老东家的都是人性的救赎。患难见真情,也许是对此片的最好诠释。

大灾之年,有的人身处其中,有的人置身事外。

从高高在上的土财主,到孑然一身的难民,不需要九九八十一难。儿子猪狗不如,要强暴长工媳。他只会纷纷地骂一句“牲口”,即使有道德准则,也是实际的不作为。长工家逃难途中借粮,他工于心思,也有心存恻隐。瞎鹿死了,在那个有了今天没明天的岁月里,他将长工一家承担起来,儿媳饿死,他懂得阻拦给孙子喂食最后一口。他肯定不值得歌功颂德,却是一个在我看来最活生生的人。朝不保夕,依然身怀重器,手握人伦。偷窃保命,抢劫保命,甚至吃人保命都不过分的光景,卖儿卖女已属再合理不过了。女儿卖身为换一口粮,他懂得不舍却也无奈。此时让大家都能活下来才是最要紧的事。人人都可以最亲密,也可以最疏离。关键是在有多少事感念别人,有多少事感念自己。

另一条线就是政府的救灾力度。兵荒马乱,人命就更加轻贱如蝼蚁。你能看到甘地绝食,看到丘吉尔感冒,却看不到三百万人饿死。有了救济款也拨不到难民手里。各式各样地充耳不闻。“灾民饿死了,国家还在;当兵的饿死了,打了败仗,就亡国了。”听着貌似合理,其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谬论。百姓都死光了,打下个空城又有什么用。不论什么时候都有这样的人。1993年5月10日,位于泰国那坤巴统省的开达(Kader)玩具工厂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188名工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另有469人受伤。这次灾难被称为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工厂火灾。大多数的美国人对于这样的新闻都是无动于衷,因为事件发生在遥远的泰国。

玩具工厂主要生产的是玩具和洋娃娃,销售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公司中的大股东也恰恰是一家美国公司。火灾之所以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简陋的生产条件和糟糕的消防措施。在人们要逃的时候,竟然有管理者锁上了大门,很多工人不得不从高高的窗户跳下。事后,公司管理者不是积极地协助善后,而是不断地推卸责任。14日14时52分,温岭市城北街道杨家渭村台州大东鞋厂发生火灾,共造成16人死亡,性别为6男10女。这样的新闻是否进入过你的眼帘。但又有多少会停下来认真阅读,为之惋惜……

能久久不去的不是乱世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人间真情。“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算认识了。”“爷。”路上的孤女,陌生的老人,已僵的尸首,冰天雪地里只要能作伴前行,心就暖了。

一九四二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2

从听到刘震云这个《温故1942》的名字就随即想到了“温故知新”,至于知什么新就没想过了。也是很早就听过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形容,但想象终归是想象,在看了《1942》时才算是,只能说是算是了解了大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暗无天日的浩劫,每一个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到底发生什么的人,即使是从各个方面汲取到的信息都不能算体会到了灾难,没有感同身受只能算是了解。

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观众的哈姆雷特都不雷同。有人说整部电影毫无高潮,也没有亮点,也有人说看得快睡着。但我倒觉得不尽然,什么是高潮?英雄拯救世界?正义战胜邪恶?魔幻动作冲击视角?俊男靓女终归眷属?逃荒路上一个个不断倒下的饿殍,有没有让你心头一紧?一双双饥饿的眼睛闪烁着,男人放弃了妻女,女人放弃了贞操,有没有让你讶异无言?百万人的饥饱都换不来统治者怜悯的一声救助令,有没有让你义愤填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易妻易子,盼死厌生的灰暗世界,有没有让你悲悯苍生?电影里,镜头下展示的是七十年前中国土地上发生过的真实历史和人民。我更相信每一个惨烈镜头下的历史比之过去都有不及无过之。真实比虚幻更值得让人肃然起敬。

不是没有高潮,是从未平淡过。整部电影都是揪着看的,国民党部队战敌不力欺压灾民,花枝起先不肯为两斗小米妥协少东家,到后来为了两块饼干争抢着于栓柱交易,灾民剁碎柴火充饥,官员们在酒肉桌上谈论赈灾,奸商军需官大发昧心的救灾款……一幕幕都让我看到了在灾难面前的种种,让我最克制不住的是星星在被卖到妓院,几次想弯腰都无果羞涩的说是因为吃得太饱了。侧面的敲击更让我揪心。张国立这次拼命不仅仅在减肥上,戏也更出彩了,印象最深的是当女儿星星排在队伍里等待被卖,老东家眼神的那种期盼和不舍,被挑中后不由露出笑容,在被星星看见后又尴尬的收起来彳彳亍亍的不知道什么心情,也不知道该表现哪一种出来。高兴的是女儿换来五斗小米又够自己和孙子多活几天,伤心的是自己竟然沦落到卖女儿的地步,张国立用表情演出了戏中主角的灵魂。

但这部戏也有不到的地方,太散,在灾情加战争大时代下,冯小刚想用更广的视角拍出更多人物面对灾难的百态众生,但加进去的人物太多,传教士、白修德、伙夫庭长淡化了几个中心人物的苦难以及观众对于中心人物的同情。一会儿讲小人物的苦难,一会儿又拉到了时代下的抗日大格局,饥饿和苦难都被冲淡了。也因为各种原因,原著里人吃人、灾民被日本人利用对付抗日军队的场景都没有出现,可是既然是历史剧,就要贴近历史,在灾难面前首先要做的是一个人,不负责的政府让自己的民众饿死,为什么不可以为温饱抵制它?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国家荣誉?前提是要做一个人,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一千万的灾民个个节气大义,在易子相食的情况下,又怎么忍心要求他们这么做?灾民没有错,他们实不得已,蒋鼎文为部下着想大灾之年征军粮似乎也没有错,李培基为了要来更多救济粮换了金条打点走动也没有错,小人物们为了果腹不择手段也只是为了满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那么究竟是谁的错?错在老天不该大旱?错在蝗虫不该雪上加霜?天灾已无力改变,可恶的是人祸。统治者的不作为已经是最大的罪恶,还千方百计的隐瞒事实真相。

一九四二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3

那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的年代。 那是一个一条人命值两块饼干的年代。 那是一个人尸只能为狼狗所食的年代。 一九四二。一个可怕而又可悲的年代。

——题记

一九四二年,河南省发生大旱灾。灾民们纷纷离家逃荒。因为日本的入侵,救济的缺失,这一场灾难,夺走了河南三百万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这是电影中的独白,现在读来觉得颇为讽刺。在那个时代,与那些“国际时事”相比,死三百万人算什么?更何况,这三百万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败的政府官员都尽可能远离灾区,将兵力撤出河南,蒋介石忙于战争的前线,决定甩开河南这个“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灾民中混有军队士兵,便驾驶轰炸机进行大规模的轰炸。

黑烟滚滚,沙石四溅。在这个战火四起的年代,灾民们无处可逃。他们只能在心里怀着一点渺茫的希望,在那不知通往生还是死的无尽道路上不断前行。每天都会有无数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谁去关心呢?当活着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当食物已经变成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计量单位,在日军轰炸机的阴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难保。人尸为狼狗所食的惨烈可怖的情景,见证了那个时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灭。

然而,我们庆幸,在那个时代,总还有那么几个闪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动我们。

花枝,一个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个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

白修德,一个美国的记者,作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然而他有作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为记者的责任感。他随着灾民们历经了种种苦难,突破重重阻碍,将河南大旱的现实和真像告诉全世界,让河南的灾情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救济。

在大灾大难之中,终究还是有那些温暖我们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讲述那个年代灾难的电影,它既体现了当时人们深深的苦难,又体现了灾难之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一次次闪光。它讲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带给了我们最强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一九四二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4

作为90后,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是很难体会到1942年那个年代的生活的艰辛,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从新映入我的脑海。故事的背景是河南大饥荒。

什么是没饭吃,就是为了口粮食,土匪和财主发生械斗,导致众多流血死亡,财主举家躲灾,路上又被日军敌机轰炸,没有了粮食,瞬间成了逃荒的,媳妇生完孩子就说把他掐死吧,养不活,最后5天没有吃粮食,加上产后虚弱,活活饿死了,后面为了不被饿死,一些漂亮的年轻女性开始被贩卖,只能卖5升小米,有的可能会被转卖好几手,有的会被卖去做妓女。

河南大饥荒,新上任的省长几次向上申请救济粮,无果,同时还得上缴3千万担军粮。历经千辛万苦只得到8千万巾救济粮,僧多粥少,只能按片划分开始救济,通过外国记者的照片,居然发生了动物吃人的景象。

在那个闹大饥荒的年代,在那个动乱的战争年代,整部电影通过各种细节真实的反应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饿殍遍野,震撼人心。

国民党军队还接到命令放弃河南,各种形式复杂,人民生活充满了苦难。

财主好不容易逃荒到陕西,军队却不给进城,结果对平民进行射击,千辛万苦逃荒到心心念念的可以有美好生活的地方,结果因为难民太多,不给进,面对机枪的扫射,为了保护襁褓中的孙子,结果紧张到活活把婴儿给闷死了。财主逃荒的路上儿媳妇、妻子相继饿死,宝贝女儿为了活命也被卖去妓院,最后还活活闷死自己的孙子。人生还可以再艰难点吗,地狱不过如此吧。

结果在心灰意冷回去的路上,碰到同样孤苦无依失去所有亲人的小女孩,小女孩叫了声爷爷,两人就在动乱的年代相依为命,小女孩后来长大了,她的儿子后来也长大了,写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

黑暗总会过去,黎明总会来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即使生活在看似没有希望的地方,我们也要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祖国强大,我们的美好生活就有保障,我们努力捍卫国家的利益,就是努力捍卫我们自己的利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应该从自身做起,献身国防事业,燃烧热血青春。

一九四二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5

电影《1942》表现的这场大饥荒,造成了300万人死亡,300万人背井离乡。从1942年春天开始,河南各地出现冰雹、大风与黑霜,然后是遍地大旱、蝗虫肆虐。饿殍遍野之时,国民政府仍狂征军粮并封锁消息,灾民的粮食被搜刮殆尽,最终导致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死亡,河南大地也变成了一座惨不忍睹的“人间地狱”。“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成了当时最生动的写照。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的心很痛很痛……”

影片开始,讲述者很平静地给我们讲述了1942年世界上发生的诸多“大”事: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最后一条是河南大饥荒。于是,顺着这条脉络,我们发现很多同胞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了日本人轰炸中,甚至死在了别人的锅里……丘吉尔感冒竟然能够与300万人死亡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我不知道这是黑色幽默还是讽刺?

也许,在那样一个年代,老百姓的性命本身就卑微如蝼蚁,死就死了,包括300万人的死,都只是一个数字上的变化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才被堂而皇之地排在了丘吉尔感冒的后面。于是,不管是少东家欺负花枝而后被抢粮的灾民杀死,还是花枝老公瞎鹿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乃至瞎鹿的母亲死在日本人枪下,女儿从火车上摔下死亡,虽然死法不同,但却都殊途同归,国民政府官员不在乎,蒋总统也不在乎。因为在蒋总统的眼里,很多事情都比河南的灾荒重要,包括和日军作战,向英美列强求援,此外还要打通滇缅公路,解救被围困的英军,还要防备虎视眈眈的各路军阀和势力不断壮大的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他哪有心思管老百姓的死活呢。或许,在蒋总统的心里,他希望把河南灾民当做包袱丢给日本人,用以拖住对方,却没想到对方本身就是虎狼,灾民的下场由此可想而知。

饥饿让人感觉迟钝,苦难也会模糊人们的记忆。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掰着手指头算一算,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包括父母和一些上了岁数的邻居也都趟过1942那条河,但在观看《1942》之前,我却从来没有听任何人和我说起过老家曾发生过那么一场大饥荒。不知道是我的长辈们忘记了他们曾经遭受的苦难,还是故意模糊了记忆,就像一块长在心口的伤疤,不愿意再揭开露出那份血淋淋的伤痛。

作为灾民的后代,我能理解我的先辈们那种“只要活下来”就好的心态,因为他们经历的苦难太多太多,所以麻木就成了忘记过去和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当连“一口吃的”都难以满足的时候,再奢谈什么尊严和道义本身也毫无意义。并且,对于把面子看得很重的老乡们来说,饿得“人吃人”当然不是什么能拿得上台面的话题,不谈也好,而对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来说,死了300万人自然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所以你不说我不说,几百人死亡的事实就这样被压在了历史的箱底。

感谢我的老乡刘震云,让我们温故了《1942》;感谢导演冯小刚,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那段史实;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过上富足幸福生活的同时,通过电影艺术塑造的公众集体记忆,一起祭奠灾民亡灵,以避免历史苦难重演。

一九四二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那是一个灰色的年代,战争、饥荒成了河南人民的所有。穷人,妻离子散,财主,家破人亡。活下来,活下来,是人们走在逃荒路上的唯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九四二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方便大家学习。一九四二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11942,在世界范围内或许是个伟大的年份,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世,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但对于中国河南却是一个惨绝人寰的年月。1942年冬至1944年春,河南人面对的是寸草不生,饥馑。老东家一家人的逃荒,按照轮回之说可以算是报应,按照主的教育法算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17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