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id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醒婷2 1158分享

致命id拍得很好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每个小故事都讲的格外精彩,穿插进来的每条线都让人心跳加速,意想不到,十分精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致命id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方便大家学习。

致命id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1

致命ID,昨晚是我看的第二遍。比起盗梦空间或者恐怖游轮,我觉得并不算烧脑,因为其实电影整篇叙述很清楚,你理解了明白了编剧的G点,但是也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个构思。真的很感慨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么绝妙的构思,不能不拜服。

现在来数数看看总共有多少个人格:1.女明星;2.爱德华,帅气的男主;3.妓女,“巴黎”;4.小男孩提米;5.旅馆的假老板,拉里;6.假扮警察的囚犯,罗兹;7.小情侣,男生叫卢,8.女生叫珍妮;9.另一个逃犯;10.小男孩的母亲,记不得名字;11.小男孩的继父,记不得名字了。

按照我看的剧情中间的台词以及个人的理解,在旅馆中发生的一系列凶杀案,均是光头(忘记名字了。)心中自己臆想出来的,是他的医生通过心理,药物治疗,使所有人格聚在一起,发生碰撞产生暴力确保剩下一个善良的人格。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暴力的人格就是光头作恶的罪魁祸首,然而他已经被处决了,所以应该再重新斟酌一下光头的量刑。

那么,其实可以将光头体内的人格大致分一下,首先不容宽恕的有罗兹,逃犯(这两个逃犯说过是犯下多起凶杀案,并且杀掉警察逃生)和策划一切的小男孩;不可一世的女明星,胆小怕事的拉里,唯唯诺诺的提米继父,一心想金盆洗手的妓女,但是她金盆洗手的资金来自于被杀害得他的顾客,没有什么戏份的母亲,吵架的情侣,卢前面明显对妓女有意思并且以前有过在外勾搭的记录,珍妮为了挽回也谎称自己怀孕;正义帅气的男主。

绝对的邪恶势力有三方,而绝对的正义只有男主,这让我想起一段话,你心中有善良邪恶两匹狼在争斗,能胜出的那条取决于你是否经常喂食。不完全但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前面说过男主的母亲是一个妓女,并且在之后遭遇过悲惨的对待,留下极大阴影,所以导致光头现在的人格分裂。

我想,即使是在生活中,人格也是有主次之分的,比如说爱德华和提米其实是生活中的主角,爱德华最后牺牲了自己换给妓女一个重生,然而提米最后出现说妓女没有的第二次机会。其他人格如罗兹,卢,对妓女存在幻想,而胆小怕事的拉里对她深恶痛绝,不愿意卖东西给她。

但是最最主要的人格其实应该是提米,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他才不停的杀掉其他人,并且伪装自己已经死掉,因为他根本就知道这是人格与人格之间的斗争,他知道怎么样保存自己是因为医生在给爱德华讲述一切治疗方案时他在暗处全部知道了,在最后时候出来让自己成为唯一人格,所以爱德华会的那首歌,就是有个人昨天在这,我和她说话,而他今天不在这儿也被他听去了,最后他也会唱这首歌。不是他太会伪装,他这么小的个子,能做那么多事情是光头给的力量,到最后对妓女的恨还是大于了他想要给予的宽恕。

从开始到最后,他选择喂食的始终都是邪恶的那匹狼。

最后,祝愿大家都有机会选择善良啊。

致命id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2

《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的电影。影片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不同人格之间的关系和厮杀,最后真正邪恶的人格是那个孩子的设定,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仔细回味,不难发现motel剧情部分写照着一个分裂人格内心的世界。

在剧情的开端,男孩自我告白式的颂诗、剪报上那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孩童、诗的资料暗示母亲是为妓女,种种迹象证明了一种心理分析人格不健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童年生活的阴影。一场暴风雨,穿插式的叙事方式,暗示着某种分裂、紧张、无逻辑的想象,是导演赋予分裂人格的间接诠释。分裂人格者正进行的实验剧场表演,不停地冒出新芽,没有逻辑似的时间与空间,气氛是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被诊断出拥有十种人格却不自知,而故事就是那十个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至于人的出生日期都一样,那是因为那些人全都是他的人格,不是真实的人。这不经意相聚的十个主角实际上是人格分裂者兀自的妄想。

影片一开始一大段对人格分裂症病情描述、对罪犯童年母亲是妓女的交代也是不容忽视的。心理分析学家认为人格分裂者会有三种病态的倾向:其一是恋母情结,其二是恋尸性格,其三是自我迷恋。因母亲身为妓女,将他关在汽车旅馆的记忆,于是幻想出一个汽车旅馆的场景,一个巴黎的妓女,十分厌恶妓女的假旅馆老板。恋尸性格的隐喻出此刻那看似诡异的钥匙不停伴随尸体,其它分裂出来的人格有些代表懦弱、有些意味自尊心强、有些是劣根性、有的则是理性般的自我反省潜力。他有时回想起母亲,偶尔爱恋着他,用警探的人格说着“我没去过巴黎”试图勾引着母亲,却被拒绝;有时她决定置母亲死地,便故意让她遭到横祸;片中警察说自己有时会失去意识,大概就是转换成光头胖子的另一个人格去了;而他在弥留之际说的“我一向都在想你”可能就是恋母情节的体现吧;“婊子没有第二次机会”,随着罪犯那阴冷的笑容凸现,那种不寒而栗恰如其分让观众再度回味那个杀人场地,与其说这位人格分裂症的罪犯依靠幻想在进行自我摧毁,不如说他真正想处理掉的正是妓女母亲这一主角!许多的剧情都是一个人格分裂者的心理层面形象化,一但我们一一审视,便能体验许多的暗示与隐喻。

现实中,他蕴藏十个分裂的人格,每当换了眼神、换了面容,也就无法认识另一个自己。他的心理医师试图治疗他,引导他自我知觉并自行整合人格。于是他在自己的幻想场景中挣扎、净化过多的人格,以讨伐罪恶般一一杀之。剧中每死了一个人就少了一种人格。最后一个活着的人,就是光头胖子的最终人格。所有的凶杀案都在光头胖子脑中进行,而凶杀案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剩余的人格。医生是期望他能保留住最好的人格把坏的去除掉,没想到最后剩下的人格却是真正邪恶的人格,把试图治疗他的心理医生给杀了。

在充满人格分裂的幻想场域,如惊悚片般的剧情正上演,不间断离奇的谋杀,直让人错以为是场骇人的杀戮。一旦我们领悟剧情但是象征着心理状态,便可了解许多剧情的转折,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其实是最深刻描绘内心交战的过程。真正让这部电影跳出条条框框,带来一场骗局的正是尸体消失的一段情节,巧妙的暗示了这场骗局但是是多重人格并发症的病人所幻想出来的一切。人的思考总是无逻辑地跳跃,尤以分裂人格者,或许他不停的想要逃离锁链,但他走了一圈却回到了MOTEL被捕,他的理性战胜了某个自己。如此我们了解到《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层面的电影。

结局颇值得一提,孩童最后以不可思议的魔鬼形象出现,让整部片更充满了多元阅读的可能。首先,孩童的人格杀害象征母亲的妓女是基于童年的记忆,一种永远挥不去的仇恨,是根深蒂固的。另外一种解读,孩童的人格无法铲除,代表着犯人最终还是无法彻底根除自己分裂人格中最坏的劣根性。当然,你也能够解读成自始至终犯人便如导演狡猾的手法一般,不停隐瞒他的意图,让我们看不见那个凶手是谁,误以为一切迷团都已经解开,导演的功力实在不凡。

致命id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3

这是最近下的几部片子里,唯一一部让我觉得值得写一写的。

看开头,以为是《蝴蝶效应》般的精神分析,嗯,有点意思。接着看下,情节又拐到了杀戮追逐和推理阿嘉莎,气氛紧张,环环相扣,悬念迭出,应接不暇,嗯,那么可以继续。再往下看,情节开始错乱,时空穿插似的记述越来越令人迷惑,真相愈发暧昧却又呼之欲出。当某一个貌似科学的结论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信服时,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其中的关键——谁才是幕后真凶?

记得许多年前,有一部香港电影叫《双面伊人》,那是一部以第三人视角来描写人格分裂症患者的片子。还记得大概一年前,有一部叫《捕梦网》的片子直接以真人形式来表现思维世界,一个人在自己头脑的大宅里东躲西藏,另一个人占领了他的部分意识后继续在里面追逐想杀掉他全部的意识以彻底霸占他的身体。与这两部片子做类比,《致命ID》从构思到表现手法上,更显精致。同样是描写人格分裂症,这里的患者分裂出的是十个人格,而最为令人叫绝的是,电影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却是难度更大的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的结合。在表现意识的追逐和杀戮上,患者的几种人格有时相互憎恶,有时相互怀疑,有时又相互理解和保护,这就使得剧情更加扑朔迷离,那个代表着暴戾和杀戮的人格到底是哪一个?这一点上,即使看完了整部电影,也不见得能完全说得清楚。

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的人性上都有许多相通甚至相同的地方,我们把它们称为共性。同时,每个人的人性上又都有某种可以主导其行为,让他人对其性格做出判断的强势特质。就如跋扈自私的女演员,粗鄙无知的罪犯,胆大心细狡猾阴沉的假警察等。

而在这部片子里,比较重要的几个代表性的人格则是爱德华,妓女,受伤的母亲,深爱母亲的父亲还有店主。很明显,爱德华是患者几种人格中时常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个,他勇敢善良宽容机警又不失正直,做过很多人儿时英雄梦的理想职业——警察,然后又从事着很多成年男人不算高远但却普遍的梦想的职业——好莱坞女演员的司机。他可以作为患者梦想的集合式的人物,同时也是医生所希望的在人格的自我剔除中保留的人物。很可惜,他最后也没能幸存,如果医生知道躲在背后的真相,就不会阻止这个人格在杀戮中逃走了。母亲的形象从一开始就受了重伤,奄奄一息,这也是自小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患者心理阴影的体现,他心中的母亲的形象,一直是残缺的,所以母亲在他脑中的信息也就一直是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父亲也是一样,他应该是没有见过父亲的,但在他的脑海中,一直会编织起一个深爱母亲深爱家人的父亲,他因母亲的伤而手足无措时,是不是患者一直在努力说服着自己,父亲的遗弃也只是因为对突然而至的孩子的无所适从呢?不得而知。模糊的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不出意料地以死亡告终。而被患者从真实生活中的母亲的形象上割裂出的母亲更真实的代表则是那个退休的妓女,这就是为什么妓女的代表生死顺序的门牌被定为了1——最后一个,这也是为什么,患者最后宁愿放弃了最为理智和健康的一个人格——爱德华而留下了她的原因。他的潜意识中,对母亲的爱与恨,鄙夷与渴望都是纵横交织的。(m.lz13.cn)从小就在汽车旅馆里等母亲接客,最后甚至被遗弃在了汽车旅馆里,旅馆老板的形象在患者心中又是怎样的呢?很显然,他一定是像所有的老板一样,贪财而多少有那么一点好色的,但他对妓女又极端歧视,由此也可多少感觉出,患者小时候和母亲在汽车旅馆里受的待遇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板并不是真的老板,不只如此,他还对尸体有某种怪癖。不知为什么,看到那个部分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希区柯克的《惊魂计》,同样是人格分裂,同样是“恋尸+恋母”,电影的表现手法和侧重点不一样,但多少会让人对人格分裂这个精神上的问题产生一些联想,仅仅是巧合吗?我看未必。那么,那个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某种变态人格的代表的假老板可不可以理解为患者整体上变态人格的一个徽征呢?

整部影片贯彻了“观众永远是最后一个知道结局的”这一悬念片的基本宗旨。在影片的最后,当人们终于松下一口气来的时候,真正的元凶才露出了脸来。伤得越深,伤口藏得便越隐密,儿时受到的影响往往决定了人的一生。当联系回电影前面的情节和细节时,便不难发现,这些人格们所谓的相互保护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而他,便是这个局的枢钮,或者说,这个阵的阵角。他永远跟着人们闪躲,与其说是在躲避追杀,不如说是在躲避着自我意识的被发现,他每逃过一次意识的自省,便多一个人格的消失。人性,总是难逃自私的本性,即使对于一个意识混乱的精神病患者也是如此,他所保护的所有,或者说,所有的他所保护的,不过只是他的本我和与本我的关系最亲近的一个他我。但儿时的伤痕毕竟太深,最后一个他我不消失,本我仍然难以得到安宁,正如他的那最后一句丧钟般的谚语——“一日为娼,终生为妓”。在本我的意识中,这是自身一切悲剧的根源和灵魂分化的起点,虽然是最想保护的一个他我,但同时也是最想根除的一个,正应了那句话“我有多爱你,就有多恨你”。代表变态灵魂的他我,代表暴戾残忍的他我,代表不可企及的温情的他我,当这些他我在一次次自省中被一个个根除后,这最后一个他我的消失是否可以换来已经被几个他我所同化了的本我真正的灵魂的安静,这是个问题。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他我真的消失了吗?人格的存在不似生命的存在,它产生了,就会一直存在着,只有沉睡,没有消失,就像活火山一样。片中提到了整合人格,意即人格的合一,那么片子的结尾,当本我第一次以执刀者的面目出现时,那些一闪即过的倒述,是否正是暗示了那些由本我分裂而出的,又先后消失的他我已经一个个地回归到本我的意识之中了呢?这仍是个问题。

对于这部基于精神分析基础上的片子我只能理解至此,无论理解得对与错,至少观看此片所经历的不断猜谜与思考,让我乐在其中。这就够了。

致命id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4

这部影片的确不错引人思考,我在网上看了一些对该影片的解析,但总觉得差强人意,至少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麦肯(胖子)受到虐待,为什么会产生十个人格,例如《搏击俱乐部》一个现实中缺少的人格取代了他本来的人格,主人公有了满足感不就行了?再说一般人产生俩仨很难的,他为什么会产生十个?第二,为什么会杀人,这样问看起来有点2,但精神病也有自己的逻辑,例如《禁闭岛》的男主角虽然整部片子都在犯2,但最后还是有他的逻辑在里面。

问题先说这么多,先看看片名,ID指的是本我,致命ID实际是指致命本我,我刚开始看片名,我以为题材是黑客大战。本我是指人最为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所以,看过影片的人都知道,本我就是那个孩子,与之对应的自我是指协调机制分别是那十个人,当这个孩子受到虐待时,本我时刻想报复社会以及施虐方,但因为是孩子没有力量(或者是超我的存在,超我指良心,一切道德规范),自我为了保护自身思想心灵,便生成了心理防御机制,来对抗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大家还记得医生提到的诗吗?这首诗片头片中片尾各出现了一次,当我走上楼梯(人格掌控肉体时),我见到一个不在那儿的人(只有肉体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可以上班了),我希望永远都见不到他/我希望他永远离开。(我希望永远掌控肉体,不让本我再受到伤害)。看到这首诗,就不难感受到小男孩所受到的痛苦了吧,为了逃避虐待,小男孩幻化出许多人,产生出的人格都觉得要保护小男孩,所以宁愿自己受虐待。在小男孩幻想出的人格中,他们进行不同的生活,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十个人,我刚开始是觉得也许一个人受到虐待也接受不了,十个人轮流,那么每个人承受的就会小很多,后来觉得不对啊,麦肯还有点自闭症,根本不会察觉到外界所发生的一切,只是偶尔才会有个人格出来几分钟。我查看了一下自我防御机制,也许这十个人分别代表十种防御机制的一种,我粗浅认为代表如下:否认(情侣女)、压抑(孩子父)、合理化(孩子母)、移置(情侣男)、投射(囚犯甲、乙)、反向形成(不良的女人)、过度代偿(司机)、抵消(店老板)、升华、认同(明星)。网上有些分析说是这十个人代表麦肯的十种性格,这也有道理,但我觉得在那种情况下,产生性格或好或坏做什么用呢?防御机制倒可以帮助小男孩躲避矛盾,创造暂时的心理安宁。

本片心理医生有个错误,认为其中一个分裂人格是杀人凶手,因此利用药物消灭其他人格,让好人格占据麦肯的身体,但自我因虐待产生出的人格与本我抗争显然力不存心“人的欲望不可能被毁灭,毁灭即死亡”所谓哀大莫过心死,此时的超我,就是最后的一点良心和道德规范也会因为被消灭而退缩,自我的防御机制本来就是为超我和本我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但当全部都被毁灭的时候,本我肯定占上风,男孩本片中就说了一句话“不良的女人没有第二次机会”。也就是他对母亲的恨已经到达了无法容忍的态度,为什么最后一个杀不良的女人,也许是超我(司机)的保护吧。

致命id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5

一本超级爆炸的悬疑片,整本影片,所有情节都有伏笔,没有一个无用镜头,整体逻辑毫无BUG,不像其他大多数悬疑电影爱故弄玄虚,看完后再往回思考漏洞百出,致命ID的编剧功底可见有多牛,所以我今天特地要安利这本电影给大家,不管你喜不喜欢悬疑片,这本能让你感受什么叫,你品,你细品,真是到了细思极恐的地步。影片的开头就交代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将要被执行死刑的犯人,也就是影片中的胖子,可能患有精神病而要举行听证会。其中的细节交代胖子犯了连环凶杀案和胖子的母亲是个妓女。第二个就是11人被困旅馆的连环凶杀故事,也是影片主体部分。下面我们来看下这本影片的精彩花絮。

影片中的主角,我们简称为胖子,他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片中出现过“存在与虚无”这本书,作者是保罗萨特,这本书大概讲了些什么呢,其实与这部电影主题有相当大的关系的,保罗萨特是谁?这哥们在西方就和我们中国的鲁迅一样有名,得过诺贝尔奖,萨特认为一个人除了简单表面的“本我”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自我”意识存在着,打个比方,我昨天买了一件衣服,今天后悔了,因为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有细微的不同,如果这种不同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地步,就形成了如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多重性格”,这一点在双鱼座的人身上特别明显。而影片中的心理医生发现胖子有10种性格,而其中有一个性格连环杀了6个人,这也是胖子为什么要执行死刑的原因,而胖子的律师和心理医生要向法官证明,在他们的药物治疗下,这10种性格会自相残杀最后只剩一种性格,而连环凶杀的性格将在治疗中去除。

我来简单介绍下胖子身上的这10种性格,我们按胖子给他们的ID来介绍,10号是过气女明星:象征着胖子心中这个社会虚伪自私的部分,是很弱势的人格,所以最先被消灭。9号是年轻的丈夫:年轻的新婚男子,象征着胖子理想中的亲生父亲。然而在他的现实生活中这个人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大影响,很快就消失了。8号是连环杀人犯:从心里医生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知,胖子正是因为小时候看到变态杀人才受刺激到心理扭曲的。于是这个形象代表了在胖子小时候看到的那个杀人犯,他看起来就凶恶,并很快被杀。7号是懦弱的父亲:胖子的真实生活中缺乏父爱而母亲又是妓女,于是他擅自捏造了这样一个继父的形象,懦弱,却最终因为救孩子而死。6号是母亲:胖子对自己现实中母亲的印象只有妓女和很忙,于是他捏造了这样一个理想的母亲形象,这个母亲有点强势也明确爱他,却最早就出事故了,完全没能力照顾他。

5号是年轻妻子:可以说母亲在胖子生命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于是他塑造了一个完美却无法做什么的母亲来爱他,又塑造了Ginny这样一个有点神经质假装怀孕的年轻妻子来照顾他(片中无数镜头都是ginny在搂着、安慰着小男孩timmy,并且为了保护他逃走而死)。4号是Larry:这个人可以说是胖子人格中最像正常人的部分:他看正常的综艺节目、贪财、胆小、懦弱,却也从没干过什么真的坏事,就像现实世界的芸芸众生。他直觉的厌恶妓女paris,却也帮助paris来对抗假警察,最终被假警察杀死。3号是假警察:胖子塑造了假警察这个人格,他负责承担在过去杀害6个人的罪行。胖子就是受年幼时见到杀人犯刺激才心理扭曲,他长大后却也犯下了相同的罪,两个人的犯罪档案摆在了一起,胖子内心却不愿意承认自己也变成了当年那个变态杀人犯,于是在内心把这个人格伪装成了一个警察。

2号是司机爱德华可以说是所有正面形象的化身,胖子为自己塑造的完美形象。他虽然无意中撞了人,这个情节的安排,也许是胖子的正面人格愿意让自己相信自己的杀人行为是无意的,他勇于承担责任,有能力帮助保护身边的人。他因内心的谴责脱离了警察的退伍也显示了和假警察的区别。也只有他这个男性人格善意的对待Paris。这个人格是胖子对自己的理想。最终和假警察同归于尽。1号妓女Paris这个人格集中了胖子内心对母亲是妓女这个事实的所有执念。她用身体骗钱,她受人歧视与轻视。她也同时希望改邪归正,能够单纯的回老家种橘子,而司机杀死了假警察,满足了她的愿望。最后要说的是那个旅店老板,就是那个吃匹萨被噎死藏在冰柜内的的那具尸体,胖子一定很痛恨自己爱吃,所以说旅店象征着胖子的躯壳本尊,10种性格被困在旅馆也是隐射被困在他躯体中。

影片中有些细节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所有人格的姓都是美国洲的名称,比如第一个到旅店的4号Larry姓华盛顿,妓女Paris姓内华达,是胖子的出生地,所以活到最后。而且所有人格都是5月10号生日,在影片中也有交代。电影里开头结尾都出现过的关于那首揭示主题的诗: 当我上楼时,碰见一个原本不在那里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了,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离开了。这首诗到底是谁写的很重要,是司机爱德华吗?还记得他和心理医师的对话吗?他是整个旅店里唯一被心理医师找回过真实世界的人物,也是胖子的内心世界唯一可以和外界沟通的人物,当影片的结尾也只有爱德华明白他和这整个故事都是一场幻觉,他英雄般舍己为人的救赎给我们一种震撼的感动,哪怕他自己仅仅是以一个不真实的人格存在着....然而胖子没有料到,心理医生没有料到,甚至爱德华也没有料到,正如诗里说“原本不在那里的人”,甚至连旅店里10个人格都没有感到他的存在。他是谁呢?

我们可能很在意主角的人格分析,但一开始的心理医生在听录音记录却十分有意思,心理医生明显的犯了一个致命的失误,他在根据录音里不同的声色、态度判断出主角具有10重人格,其实他遗漏掉了最重要的那重本我人格,在他看来只要砍除其中的9重,但是我们注意到,进入旅馆的有11个人,为什么有一重人格医生没发现,很简单,那个小孩子从来不说话,他的本我人格是沉默的,不外露的,医生从影片最初的录音记录中并不能发现最致命的人格,直到最后在车上勒死医生前致命人格才说了一句话。这个本我人格告诉我们,他的母亲是一个无暇照料他的妓女,他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他目睹了一个连环杀人犯的残忍行径,他长大后犯下了同样的罪行,他深藏在自己的心底——一边原谅自己,一遍惩罚自己,一边伪装自己,一边保护自己,终于只剩他自己。

致命id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致命id拍得很好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每个小故事都讲的格外精彩,穿插进来的每条线都让人心跳加速,意想不到,十分精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致命id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方便大家学习。致命id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1致命ID,昨晚是我看的第二遍。比起盗梦空间或者恐怖游轮,我觉得并不算烧脑,因为其实电影整篇叙述很清楚,你理解了明白了编剧的G点,但是也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个构思。真的很感慨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么绝妙的构思,不能不拜服。现在来数数看看总共有多少个人格:1.女明星;2.爱德华,帅气的男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17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