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水路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醒婷2 1158分享

漫漫求水路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苏丹,讲了两个敌对民族、两个不同时代的十一岁孩子的苦难经历。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漫漫求水路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漫漫求水路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漫漫求水路观后感1

昨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漫漫求水路》,作者是美国的琳达.休.帕克,肖毛翻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讲了两个部落的故事,一个是努埃尔部落,一个是丁卡部落,这两个部落经常打仗。其中,我特别喜欢丁卡部落的故事,现在我简单地跟你讲一讲吧——一个名叫萨尔瓦的男孩在学校上课时,窗外竟响起了枪声,这场战争(苏丹第二次内战)已经打了两年,这一天波及到了萨尔瓦居住的地方!所有人必须往丛林里跑。萨尔瓦跟着同村的人一起跑。那天晚上,他折腾了好久才睡着,醒来后,他却孤身一人,同村的人离开了他。萨尔瓦走了几步发现一位女人,女人收留了他。没几天,女人离开了,萨尔瓦开始跟着另一群丁卡部落的人继续赶路,萨尔瓦交了一个好朋友叫马里亚,还找到了自己的亲叔叔——杰维尔。但是,不幸继续降临,没过几天,睡梦中的马里亚被狮子拖走了。萨尔瓦像婴儿一般紧紧跟着叔叔,他们走到了苏丹的万物之母——尼罗河。

他们开始用草茎编织独森林舟,两天后乘着独木舟,经过好几天跋涉,才渡过尼罗河。现在,他们到了旅途中最难走的地方——阿科博沙漠。面对被炙热煎烤的阿科博沙漠,萨尔瓦鞋子很快就报废了,祸不单行,脚指甲又被碰伤至脱落,萨尔瓦走得几乎哭出来了。叔叔突然出现在他的身边,“萨尔瓦.马维恩.杜特.阿瑞克!”叔叔喊着,并以前面的灌木、金合欢花、石头为目标,不断地鼓励着萨尔瓦前行……然而,悲剧再次发生,一天,一群努埃尔部落的男人出现了,他们不仅把队伍的财产洗劫一空,还把叔叔打死了。走过沙漠的萨尔瓦进了难民营,再次孑然一身,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经过重重磨难的萨尔瓦慢慢变成了小伙子。

埃塞俄比亚政府垮台,难民们被赶出营地,被迫跳入水流湍急、鳄鱼肆虐的吉洛河。经历九死一生的萨尔瓦成了一千两百多名男孩的首领,经过漫长的一年零六个月跋涉,终于平安抵达了肯尼亚,萨尔瓦在肯尼亚北部住了好几个营地,在其中一个营地生活了好多年,跟来自爱尔兰的救援人员迈克尔学了一些英语和排球。幸运之神终于开始眷顾萨尔瓦了,他被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家庭收养了!萨尔瓦有了新家人,养父克里斯,养母路易丝,还有四个兄弟姐妹,新的家人对他很好。通过网络,萨尔瓦找到了父亲,得知母亲和姐妹还有里格(萨尔瓦的亲兄弟)幸免于难,萨尔瓦的大哥阿瑞克和弟弟库奥勒已经死了,萨尔瓦透过时光与悲伤的迷雾,竭力回想大哥和弟弟的样子……获得幸福的萨尔瓦并没有忘记祖国那些受苦受难的亲人们,他开始在教堂、在市政机构、在学校不断演讲,为南苏丹筹集打井的费用。通过不断地努力,萨尔瓦不但为自己的部落打了好些井,也开始为曾经的敌对部落努埃尔人打井……从这个故事,我感受到萨尔瓦的成长历程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是他并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越挫越勇。最后,我把这一句萨尔瓦的话送给你们,愿我们共勉!“当你的境遇变得艰难或坎坷时,请一定要保持冷静。如果能坚持不懈而不是听天由命,你就会渡过难关。听天由命会带走生命中的幸福,坚持和希望却恰好相反。”——萨尔瓦.杜特

漫漫求水路观后感2

这一本《漫漫求水路》是我安排给孩子们这个假期的必读书目。感谢三叶草的师姐汪颖在一次分享会上的介绍,让我记住了它。梓瑶宝贝用了一天时间就把这本书读完了,接下来用了一个晚上写下了前面那长长的一篇读后感。谢谢你,宝贝!你的勤奋也鞭策着我认真地读完了这一本书,我也来记录一点点属于我个人的感受,从哪里开始呢?梓瑶的读后感主要介绍了1985年11岁男孩萨尔瓦的故事,这一条主线故事的主角属于丁卡部落,这一部分内容我就不再重复了。作者琳达为了深化主题,还讲了丁卡部落敌对部落——努埃尔部落一个小姑娘的故事。故事的每一章节萨尔瓦是被主角光环潆绕的角色,而尼娅,这个在2008年刚好也是11岁的小姑娘,她的故事也如影随行——尼娅在南苏丹,为了让家人能喝上水,每天都不得不在家和池塘之间往返八个小时,徒步到遥远的池塘打上一桶褪色的泥浆水,每年都要在烈日的蒸烤下走上长达七个月的时间,直至迎来了敌对部落——丁卡部落为村里带来的第一口水井……从书本的后记《萨尔瓦.杜特的话》我们可以得知这本书是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来的。尼娅的幸福标准是什么?

是喝上一口洁净甘甜的水,是能坐进教室安静地上一节课!萨尔瓦的幸福是什么?是得知自己的亲人仍在世间活着,是能够以一已之力给遥远的民族带来更多生的希望与快乐!他们的幸福跟金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根本不值得一提。可是,孩子们,这个世界如萨尔瓦、尼娅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眼中熟视无睹的幸福,是某些人追求一生的希望,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一本书提升你们感知幸福的能力,因为生于和平年代,活于和平国家的我们都是幸福的人儿啊!故事中的两个主角萨尔瓦和尼娅,在传统的意义中,他们都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出生在贫穷落后、战乱频频的国家,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饮水安全都无法实现。但这两个年代不同的孩子,在各自的苦难和艰辛中仍然坚守着同样的信念——即便生活在动荡不安的世界,只要永远心存希望,光明的未来必将到达。在书本的最后一章《相逢》,这两个故事在充满希望的结局相交时,在尼娅勇敢地抬起头看向萨尔瓦时,我想尼娅已经开始成为苏丹的新一轮希望……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都很不容易,但对比故事主人公萨尔瓦和尼娅的遭遇,我们的苦难真的不值一提,我们要坚信,坚持与希望一定可以把我们带往幸福的彼岸。我希望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更希望家长也要去认真地去阅读这个苦难与希望并存的故事,继而更努力地经营好自己的幸福小日子。你们幸福了,我推荐此书的意图也达到了!永远祝福你们!

漫漫求水路观后感3

当你困难的时候,别人帮助了你,当你有能力的时候,要帮助别人,这就是爱的延续。这是我读完《漫漫求水路》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感受。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苏丹,讲了两个敌对民族、两个不同时代的十一岁孩子的苦难经历。萨尔瓦,一个男孩,他美好的生活被战争打破,与亲人失散,逃难的过程中经历了失去朋友和叔叔的痛苦,成了一个“迷失的男孩”。他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多个难民营住过。

尼娅,一个女孩,为了能喝上水,每天都要走到遥远的池塘打水,一去一回要走上八个小时,每年都要走上七个月的时间。

虽然整本书的故事曲折离奇,深深吸引着我,但这个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章—相逢。尼娅发现,给她们打出水井的是丁卡人,丁卡人和努埃尔人是仇敌啊,他们双方已经为水而争斗了几百年。丁卡人为什么会帮助努埃尔人打井呢?因为这个人是萨尔瓦,他曾经得到过许多的帮助,他快饿死的时候得到过救援;在难民营的时候,得到了美国一个善良家庭的收养,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想像帮助他的人一样,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这就是爱的延续。

由这里,我想到了我国在疫情严重期间,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帮助,当我们控制疫情之后,也帮助了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这也是爱的延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让爱延续下去,这样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漫漫求水路观后感4

《漫漫求水路》这个名字,第一个让我联想到的,就是极度缺水的地区对水的渴望。再配上封面上的插图:一个女孩,头上顶着一个瓦罐,背朝着我们,好像在向远处眺望,又好像在向前走,或许,她是在打水回家的路上吧。她的周围,有很多杂草,干枯的杂草,还有一棵树,那是一棵干枯的大树,一棵将要死的没有生机的树。远处,惨暗无光的太阳,低低地垂在空中,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女孩的面前,朦朦胧胧有三只大象走过,它们,到底是女孩的幻像,还是真实的,被浓雾或黄沙掩盖的象群呢?

这本书的描述形式很特别,是分成两条线来写的,就像看电影一样,总是切换镜头交替着推进:一个镜头写努埃尔人女孩尼娅,尼娅每天都要光脚走到离家很远的水塘辛苦地打水,她口渴时只能喝肮脏的泥水;一个镜头写丁卡人男孩萨尔瓦,萨尔瓦为了躲避战争,也踏上了漫漫逃亡之路。而他们的种族——努埃尔族和丁卡族之间已经有很多年的仇恨了,一直在打仗。不过这本书的结局很美好:历经磨难、长大成人的萨尔瓦想为家乡供水,就带领工人到各个地方去钻水开井,开井队也到了尼娅所在的村庄,解决了全村的水源危机,尼娅再也不用光着脚丫去远处打水了。

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大的触动,原来在战争的年代和在缺水的地区,那里的孩子是多么的苦,那里的人民是多么的苦,读到“刚吃完一碗饭,尼娅又要离开家,再次前往水池,去了又回,回了又去——差不多要这样走上一整天,尼娅每年都要这样走七个月,每天。每一天。”时,我的心都酸了,尼娅为了她的家人,每一天都几乎要花一天的时间,光着脚去给家人打水。而我们现在,只用拧开一个水龙头、按一个开关这种便捷的方式就有“哗哗”的自来水流出,可尽管这样,还有很多人都不爱惜水,浪费水,难道真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吗?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我们不爱惜,还有谁来帮我们爱惜呢?再说在战争时代,那里的人不仅要解决温饱问题,更要保护的是自己的生命,天天都炮火连天,连心也不能安,还有很多人都和自己家人失散了。想想那些可怜的人,再想想现在自己,我们不是更应该爱护水源,爱护生命吗?

合上书,封底上印着一句话:“亲情是对生命最珍贵的滋养,而历经困难将造就最深刻的灵魂”,这可能是对文章最好的总结吧!封底插图上没有人,只有一些带刺的矮树和三只隐隐约约的大象——跟封面上的一样,它们不紧不慢、还在继续向前走,似乎在走向光明、走向生命与希望的水源。

漫漫求水路观后感5

十一岁,正是无忧无虑、快乐学习、享受父母疼爱的年纪,而《漫漫求水路》中的萨尔瓦和妮娅却经历着无法想象的苦难。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萨尔瓦平静的生活被枪声打破,与亲人失散,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逃亡,为了有一处安身之所,为了找到家人,辗转流落在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等多个亚洲难民营,食不果腹、以地为床以天为被,生命时刻遭受着威胁。

妮娅为了家人能喝上水,每天不得不走很远的路去池塘打水,甚至没有鞋穿、没有学上,日复一日,长期喝着脏污带有寄生虫的水,生病也无能为力。

文中的主人公萨尔瓦和妮娅都是不幸的人,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一直坚持着,最终战胜了艰难的困境,迎来了光明的未来。

在最终萨尔瓦与妮娅相逢的那一刻,被深深地感动了,经过了漫长的重重磨难的萨尔瓦,跨越种族仇恨、跨越国度区域,以宽广的胸怀、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处于苦难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我们从小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伸手一拧水龙头,水就哗哗流出来,从不觉得水有多珍贵,甚至会毫不珍惜地浪费,在读这本书之前,根本想象不到世界上居然有这么一个地方的人连喝水都这么艰难,甚至可能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这样的地方。而这些都是由于战争带来的灾难,造成了国家的贫穷落后,致使人们挣扎在生存的边缘,我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恨以及和平的宝贵。

在文明和平以及物质条件丰盛的优渥环境下,我们应居安思危,珍惜资源,且更应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漫漫求水路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相关文章:

大江大河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垓下之围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呼兰河传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四渡赤水》的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找到你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新闻大求真》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必然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背影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奉献的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漫漫求水路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漫漫求水路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苏丹,讲了两个敌对民族、两个不同时代的十一岁孩子的苦难经历。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漫漫求水路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漫漫求水路观后感1昨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漫漫求水路》,作者是美国的琳达.休.帕克,肖毛翻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讲了两个部落的故事,一个是努埃尔部落,一个是丁卡部落,这两个部落经常打仗。其中,我特别喜欢丁卡部落的故事,现在我简单地跟你讲一讲吧——一个名叫萨尔瓦的男孩在学校上课时,窗外竟响起了枪声,这场战争(苏丹第二次内战)已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2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