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体会

思恩2 1160分享

半条棉被,包裹着的不仅仅是身体,更加温暖的是心灵,是灵魂。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色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1

1984年11月初,重走长征路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来到了这个村庄。80多岁有点恍惚的徐解秀以为是红军回来了:“你们打回来了?你们胜利了?那3名女红军什么时候能来?我家男人怎么还不回来呀?”闻听此言,罗开富被感动了,他将这个故事整理后,以《三个红军姑娘在哪里》为题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了。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看完这篇文章的谈话:“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句话:我们也想念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并表示: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徐解秀老人要找的三位女红军姑娘和她的丈夫。

后来罗开富到北京,也跟这三位老红军汇报过。很多老红军都说,我们会继续找她,但是在找到她之前,你先代我们去送一条被子过去,感谢她当年对红军的帮助。

1991年,当罗开富拿着被子赶到这个地方时,老太太几天前已经去世了,所以罗开富就跪在那里,说:“大娘,我来晚了!”后来她的孙子告诉罗开富,老人临走时还说:“你爷爷回来告诉他,不是我不等他了,我等了快60年了,每年都到山边去看,看不来,我不拿红军的被子都可以,他们肯定是老了来不了了。一定要把路修好,党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这些话给后辈传下去。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2005年,罗开富利用假期和报社的同事,又去给徐解秀老人上坟。到她房间的时候,她孙儿把当年徐解秀给红军烤衣服的火钳送给我。她留下这把火钳为什么,一个是为了想念,另一个是为了找当年的红军。

故事引用

2016年10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切贪图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论述“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论点时,习近平总书记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这个红色经典故事,原文如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影视改编

2018年12月4日,取材于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真实故事的红色电影《半床棉被》在湖南长沙举行启动仪式。

故事意义

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跟“半条被子”的故事一起感动中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在口头上,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2

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有一位年近90高龄的老人朱中雄,他的一生都在盼望三位女红军。他还告诫自己的子辈、孙辈,不论何时,一定要等她们回来。

而这,都是为了实现朱中雄的母亲徐解秀老人的遗愿。

1934年深秋的雨天,一支“陌生”的军队来到了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深受“过兵”、“过匪”侵扰的村民吓得躲进了家里,不敢出门。瑶族妇女徐解秀也不例外。

她紧锁房门,怀里抱着生病的孩子,大气都不敢出。更“糟糕”的是,三位女战士来到她家屋檐下,避起雨来。

屋外,冷雨绵绵;屋内,寂静无声。徐解秀不断地透过门缝观察着屋外的人。雨越下越大,三位女战士被淋得全身湿透,仍然静静地蹲在门口,偎依着取暖,没有任何打扰村民的意思。

终于,善良的徐解秀忍住内心的挣扎,冒着被清乡团杀头的危险,打开了门……

一段情谊就此结下;延绵近一个世纪的等待,也就此开始……

把三位红军女战士请入家中后,徐解秀拿出家中的种粮给她们充饥,用家中仅有的盐巴冲水,给受伤的女战士消毒。而三位女战士则拿出稀缺药品给徐解秀的孩子治病,修葺徐解秀家漏雨的屋顶,筹钱给村民修补着火的房子……

徐解秀终于知道了三位女战士的身份——“红军”。

她们一起缝补衣服、彻夜长谈……短暂的相处让徐解秀和三位女红军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直至相惜,也让徐解秀一家和沙洲村村民对红军战士有了全新的认识。

分别时,红军女战士看见徐解秀家徒四壁,想把行军时一直背着的棉被留给她。徐解秀不肯,一番推让后,红军女战士拿出剪刀,将棉被剪成两半,留下一半送给了徐解秀,并承诺,十年后胜利了,再来兑这半条棉被。

从此,徐解秀留着这半条棉被,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1944年,十年过去了,女红军承诺的时间到了,但她们没有回来……

1949年,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她们还是没有回来……

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过去,她们仍然没有回来……

终于,在第五十个年头,徐解秀等来了一个人!

1984年,《光明日报》记者罗开富决定重走长征路,他来到了湖南汝城县沙洲村,遇到了徐解秀。此时的徐解秀已经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但50年前的事情她记忆犹新,尤其女红军的那句承诺,深深刻在她的脑海——

“等我们打了胜仗,就回来兑这条棉被!”

徐解秀向罗开富讲述了50年前的往事,她问罗开富:那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我一直在等她们。

罗开富含着热泪,当晚写下《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的文章,他希望通过报纸发表,找到这三位女红军。

然而,要让这段“寻情记”拥有圆满结局,实在太难。中央红军长征时,登记了姓名的女战士只有30名,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普通战士。

又一个十年过去,三位女红军战士仍然没有音讯……

1991年,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15名经历了长征当时仍健在的女红军托罗开富为徐解秀家送去了一床新被子,以纪念这段长征路上的感人往事。

如今,距离“半条棉被”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86年,距离罗开富记者报道这个故事也过去了36年。

虽然三位女红军战士始终没有找到,但我们知道: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她们在我们的心里!

“半条棉被”虽然已经破损不在,但它已经成为军民鱼水情深的象征,一直暖着中国共产党人那颗滚烫的初心。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3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迅速传开,暖人心窝,感动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这支军队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起家的。 “半条被子”故事,让我们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最真切的感悟,它在提醒我们,只有与群众共冷暖,与人民群众在一起,才能苦群众之所苦,千方百计消灭群众的苦,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

共产党是什么?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用鲜血向人民证明: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在建设新中国年代里,在改革开放年代里,雷锋、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等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用生命实践着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徐解秀老人心中,共产党的形象更为具体生动。 1991年春节前,徐解秀弥留之际告诫儿孙们:“咱家一辈辈都要记着,我活到91岁可晓得了红军和共产党是什么人,他们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 ”不知为何,每读到这里,笔者就热泪盈眶。她的这番话,不仅成了家训,更值得今天的每一个共产党员反复咀嚼,认真思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谆谆告诫:“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

“半条被子”里就深深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谁赢得了群众,谁就赢得了人心,也正因为此,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赢得了民心,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过去如此,今天依然。如今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这条历史经验。

共产党是什么?是“半条被子”里的殷殷深情,是在党旗下的神圣誓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躬身实践。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永不忘记“半条被子”里的赤子初心,多一些理想和信仰,多一些责任和担当,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求真务实,取信于民,真正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让理想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信仰的力量支撑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这样一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的共产党,才能永远充满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更会换来全体国民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局面。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4

5月30日,学习强国刊出了《不忘初心,习近平讲的这些故事发人深思》,撷取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几则故事:半床棉被、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母亲送儿打日寇。这些故事,是对共产党人的初心的最好昭示。

其中, 《半床棉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故事发生在1934年11月,红军正在进行艰难的长征。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徐解秀家中没有一床棉被,只有一块烂棉絮,临走时,要把仅有的一床被子送给徐解秀,在徐解秀坚决不要的情况下,剪下一半棉被给徐解秀留下了。

后来我又查找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文中讲到,女红军临走时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徐解秀一直等待着打胜仗回来的三位女红军和她的丈夫。可是1991年,徐解秀去世了,她在临走前对孙子说:“你爷爷回来告诉他,不是我不等他了,我等了快60年了,每年都到山边去看,看不来,我不拿红军的被子都可以,他们肯定是老了来不了了。一定要把路修好,党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这些话给后辈传下去。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共产党和老百姓是什么关系?半床棉被的故事说得最形象。这三位红军女战士是不是共产党员?是否看到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我也上网搜寻了资料,只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邓颖超等15名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在得知这个故事后,曾表示要想办法找到那三位女红军,再没有找到更多的信息。也许她们……。我不愿深想。她们可能不是共产党员,但她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在她们身上,体现出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忘我奋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老百姓正从她们身上,认识了共产党!

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虽然我不是一名党员,但我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小康社会的今天,可能不再需要我们剪一半自己的“棉被”分享给老百姓。但在党领导下的基层单位社区,我们作为群众的娘家人、贴心人、更要弘扬长征精神,以一心为民的情怀,为创造美好新生活而奋斗,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不断为群众送去“新的棉被”,让党的阳光雨露温润群众的心,坚定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5

就在前两天,我们最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去参观了半条棉被的纪念馆,正好看到影院有上架这部影片,本着好奇的心去看了《半条棉被》!

影片主要以董秀云,一个因为自家老公参加红军而义无反顾的加入红军队伍中的女卫生员为主,展开了故事的叙述!影片开头就是一个战士将一床棉被送给董秀云,而这床棉被正是董秀云夫妻俩的婚被!这一幕看得很感慨,因为影片隐隐透露出她的丈夫已经牺牲了,而她不愿意接受!决定一路追寻大部队,顺便寻找自己不管是活着还是牺牲的丈夫!而在这一路上,她们到了一个山村,遇到了贫穷的乡亲,借宿在老百姓家中时,他们帮助老百姓修缮房屋,治疗老百姓的小病小伤,老百姓由不理解到接纳红军的过程中,让人觉得又感动又悲伤!红军临走前,董秀云要把被子留给借宿的那户贫穷老百姓,老百姓知道这床被子对董秀云的重要意义,一直推却,最后,一把剪刀将那床婚被一分为二!我无法体会当时董秀云的心情,但我深深地觉得,她必是不后悔这么做的!犹记得董秀云那句话,即便我不回来,以后我的子孙也会回来的!影片最后,董秀云所在的红军在延寿山全军覆没!

这一幕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因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习惯了美好的结局!即使我们知道,之后他们可能会牺牲,但是在电影里,我们希望他们是活着的!我们总说,我们能过上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可是,我们并没有切实地体会到,负重前行可能的后果!这场电影给我思想上的洗礼,让我深刻明白,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活在当下,活在中国,究竟是多么幸福的事!




红色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500字 小学生观影心得体会

《红岩》电影观后感-《红岩》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

《血战湘江》观后感 电影《血战湘江》给我的心得体会5篇 

《活着》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心得体会

2019厉害了,我的国电影心得体会观后感1000字 厉害了我的国影片感悟

经典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小兵张嘎》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电影《铁人》观后感观看心得体会精选5篇

红色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体会

半条棉被,包裹着的不仅仅是身体,更加温暖的是心灵,是灵魂。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色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11984年11月初,重走长征路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来到了这个村庄。80多岁有点恍惚的徐解秀以为是红军回来了:“你们打回来了?你们胜利了?那3名女红军什么时候能来?我家男人怎么还不回来呀?”闻听此言,罗开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3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