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传有感范文600字

醒婷 1158分享

看完《瞿秋白》后,我知道了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瞿秋白传观后感,欢迎阅读。

瞿秋白传观后感1

前几天,妈妈帮我买了一本书,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马就看,至于什么书,待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瞿秋白,不认识?啊不会吧!那就让我来讲讲吧!

瞿秋白的家乡在江苏常州,地处江南水乡。它北靠长江,南濒太湖,大运河从城中流过。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常州的地域文化、清流稼禾,之所以为少年瞿秋白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瞿秋白1933年夏秋,瞿秋白在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斗争》上发表了一些文章,笔锋犀利,观点鲜明,因意见相左,遭到党内的错误批判。在一次党的小组会上,有人竟向瞿秋白吼道:“像你这样的人,只有一棍子敲出党外去!”

我想对瞿秋白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想对瞿秋白说:没事,不要管他们,相信自己!

看着看着这本书,我慢慢进入了梦乡,我梦见,瞿秋白爷爷在跟我打招呼:你好啊!小朋友,看了你这篇文章,我很开心。你懂得了:不要管别人,只要自己向前进,你真是个聪明又可爱的孩子。”我向瞿秋白爷爷笑笑,正当我要开口,瞿秋白爷爷消失了,(其实我醒了)

读完了这本耐人寻味的书,我开始明白:坚持自己的决定,如果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你已经很努力了!

啊,这本书是多么好看呐!我要谢谢你妈妈,在谢的同时让我来告诉你,这本书的名字是《瞿秋白》。

瞿秋白传观后感2

小时候,我经常听爸爸提起翟秋伯伯的故事,但我并不认识他,直到今天,我看了《瞿秋白》录像后,才对瞿秋白有了新的认识。

瞿秋白是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文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在祖国危急之时,他召开了七八会议,挽救了党和革命。他留下了500多万字的文学著作,最后竟死在残忍的蒋介石的屠刀下,年仅36岁。

比起瞿秋白,我们是多么渺小,瞿秋白像一位心灵上的巨人,时时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从他那双深陷的眼睛,我们仿佛看到瞿秋白对没完成自己心愿的遗憾和对明天的渴望,他希望我们能完成他的心愿,是的,我们心愿如初,激情如初,可比起瞿秋白,我们算得上什么?他与其他战士用血肉筑起一道通向革命胜利的桥,筑起一道通向中国繁荣的桥。我们踩着他们过桥,革命烈士在他们身上奔跑时,他们心甘情愿,可当叛党的人踏上他们的躯体时,他们的心燃烧起来了,震起了人民的爆发,震起了中国的最强音,震起了东亚雄狮的怒吼,震起了革命胜利的凯歌!

站在五星国旗下,向瞿秋白伯伯致敬!向烈士们致敬!你们是我心中永不褪色的红星!

瞿秋白传观后感3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翻开了《伟人瞿秋白》一书。本书介绍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瞿秋白的一生。

瞿秋白 瞿秋白出生在江苏省常州一个书香门第。他一生坎坷 :少年时,家境贫困,不得不寄居在湖北姑母家。雪上加霜的是他患上了肺炎,却依然利用姑母家丰富的藏书,夜以继日地攻读。看着少年瞿秋白刻苦学习的劲儿,想到自己身为一班之长,复习阶段,作业相对多了,我便把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放在一边,导致两次放学留下来背书。真是羞愧啊!

瞿秋白不但学习刻苦而且 在死神面前毫不惧怕。 1935 年2 月23 日,在福建被捕。他在狱中 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坚守革命气节,他铿锵的话语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 6 月,蒋介石密令杀害瞿秋白。瞿秋白在死神面前信步至凉亭,自斟自饮,谈笑自若,吟道:“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毕,从容地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后,他盘膝而坐,说道:“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年仅 36 岁的瞿秋白就这样为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和大无畏气概!我连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也可以因作业多而推托不做,面对死神,我还能与 瞿秋白相比吗?

合上书本,我陷入了沉思:瞿秋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伟人”。我们在讴歌他的丰功伟绩的同时,更应该踏着伟人的足迹前进!

瞿秋白传观后感4

星期三,老师给我们播放了有关瞿秋白的录像。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瞿秋白这个人,但是,看完录像后,我知道了,瞿秋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少年瞿秋白天资聪颖,爱学习,善思考,同时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所以,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长大了才能有所成就。

令我最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那一年,瞿秋白被国民党捕获,送入重庆牢房,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义正词严地说“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当瞿秋白面对迫害时,他依旧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坐在草坪上,对着侩子手微笑着点头说:“此地很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那一年,他才三十六岁。面对死亡,他表现得是那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让我不由得对他敬畏之极。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瞿秋白正是这样的人。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神永垂不朽。由瞿秋白我又想到了我们这些少年儿童。我们都是祖国的希望,我们不应一受到挫折就气馁,不要因为遇到困难而悲观后退,向瞿秋白烈士学习,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振兴中华,建设祖国。

瞿秋白传观后感5

再一次看到《名人名传丛书——瞿秋白》,望着封面上秋白儒雅而秀气的照片,心中百感交集。早在高中二年级时就在学校看过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有关秋白的唯一一本传记,它揭开了我一直很好奇的秋白的面纱,让我最全面地了解了秋白。今天,当我有一次见到这本书时,我买下了它。瞿秋白是我敬佩的历史人物,他的传记于我,收藏抑或是缅怀,两种意义兼而有之。

第一次听说“瞿秋白”这个名字是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嘉宾,“第一个将《国际歌》译成中文的人是谁”,有答李大钊者,有答陈独秀者,正确答案却是瞿秋白。这样,“瞿秋白”这三个字作为一个问题的答案被我记住了。但心中对他却是好奇的:瞿秋白究竟是何许人也,竟比我的同乡李大钊还厉害?

第二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在一本破旧的杂志上,文章讲述了瞿秋白的生平,旁边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是瞿秋白就义前在长汀公园凉亭前拍的。照片中,秋白身着黑褂白裤,倒背双手,一脸平静与坦然,在我看来,还似乎有些笑意,不知情的人会以为这是游玩时的留念照。这张照片给了我强烈的震撼,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面对近在眼前的死亡时竟会如此从容?

后来在高中语文读本中读到了梁衡先生写的《觅渡 觅渡 渡何处》一文。这是一篇评述秋白的散文,梁衡先生用他一贯独特的视角、大气的文字评述了秋白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可以说,在浩如烟海的纪念秋白的文章中,这是第一篇从人格上剖析秋白的。这篇文章写得好,每每读后,总感到意犹未尽。原本,秋白就是个让人“读不尽”的人吧。

再后来,我读了《名人名传丛书——瞿秋白》。书中除了标题是编者加的之外,其余均选自瞿秋白的作品。通过阅读秋白的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他的文风文采,还可以了解他的人格。

“秋之白华”,是秋白将自己的名字与爱人杨之华的名字组合而成,其中的浪漫深情不必多言,但细细品味之下,总感觉这四个字中包含了一种悲凉的味道,难道冥冥之中这已经暗示了秋白悲壮的结局?

总是不忍心读书中《宋希濂谈瞿秋白》一文。宋希濂当时作为国名党中将亲身经历了审问及杀害秋白的全过程,他的讲述不可谓不真实。也许正是因为它太真实我才拒绝接受,每一个描述秋白走向死亡的字都是那么冰冷无情。讲述越真实,秋白越从容,于我看来越残酷。我宁愿他的牺牲永远是个谜,这样,我想象中秋白的慷慨赴死远比真实情况悲壮,却也远不及真实情况让人痛彻心扉!

秋白就义前曾放声歌曰: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梁衡先生说“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与最大的从容。”从被捕到就义,秋白一直是从容的,没有丝毫畏惧。这一点一直是我不解的,秋白告诉了我们答案: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秋白的一生太矛盾了,他一直在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的双重身份的取舍中苦苦挣扎,痛苦到“辞世长逝”,对他而言是“真快乐”!

由此,我想到了秋白那篇详细描写自己矛盾心情的《多余的话》,这是秋白在被捕明知来日不多时抢写的。这篇文章,我一直似懂非懂。这是秋白写的?我真的无法体会他的心境。熟悉他的丁玲说“读着文章(即《多余的话》)仿佛看见了秋白本人,我完全相信这篇文章是他自己写的。”丁玲还说“我也自问过:何必写这些《多余的话》呢,我认为其中有些话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而且会被某些思想简单的人、浅薄的人据为话柄,发生误解或曲解。”果然,____期间,_污蔑秋白,说他据此向国民党乞降,让秋白在英勇就义后反背上“叛徒”的骂名。秋白也许已不在乎了,他看透了生死,寻到了“真快乐”,还会计较身后名吗?如果他计较,他就不会写《多余的话》苛刻的剖析自己了。有道是“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历史证明了一切,真相大白后,一个敢于讲真话的革命者身上的人性的光辉,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黯淡,反而会愈久弥光。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以此为标准,秋白的一生是个悲剧。但这是否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强加呢?“辞世长逝”之所以是“真快乐”,是因为它是一种解脱,从此远离俗世的烦恼与悲凉,飞向遥远的云端,笑看人世间花开花落,却只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于己无关,只有长存心中的美好祈愿,永世保佑我难以割舍的家园。

秋白未眠,他就在遥远的天边……


瞿秋白传有感范文600字相关文章:

《红色故事》观后感600字范文集锦5篇

《红旗谱》观后感600字范文集锦5篇

建国七十周年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演讲稿2篇

遵义会议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

《子夜》读后感范文1500字作文

庆祝建国70周年征文

    24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