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有感400字范文7篇

醒婷 1158分享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静静的顿河有感400字范文,欢迎阅读。

静静的顿河有感400字范文1

假期,我阅读了苏联作家,被人们称为哥萨克歌手的肖洛霍夫的成名作——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

小说描述的是一个普通哥萨克的故事,反映的却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至国内战争时期这十年间顿河流域政治风云变幻和顿河全体哥萨克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命运。

全文以普通哥萨克人葛利高里的生活经历为明线,以他的情感经历为暗线,记叙了他坎坷而又充满激情和迷惘的一生,并由点及面,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顿河人民在面对社会历史重大选择的紧要关头所经历的痛苦的思想斗争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探讨了个人命运同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出作者独有的悲剧意识和深广的人道主义关怀。

读完全书后,我不得不对这位伟大作家感到信服,1965年他所荣获的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对他而言,真是当之无愧。

葛利高里就是文中的英勇而不屈于命运的青年,抛下妻子娜塔丽娅——这个富商的女儿,而选择真正至爱的,地位低微的阿克西妮娅;他那足够的魄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立刻应征入伍;在表现出色,屡立战功的光辉之时,对战争的血腥和残酷深感困惑而使精神上异常痛苦;因不满自己所在的红军施下的暴行而一气之下加入叛军且当上师长;在白军被消灭后,再有勇气带着赎罪之心参加布琼尼骑兵团,并能奋勇杀敌,战功赫赫;因惧怕在肃反运动中遭迫害而冒险参加弗明匪帮;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带上阿克西妮娅远走高飞;在阿克西妮娅被追兵枪击,悲惨死去后,万念俱灰的独自一人在草原上流浪三天三夜。

小说的最后一幕,凡是读过的人都会有极深的印象,葛利高里抱着自己同他那在屈辱中度过了一生的妻子娜塔丽娅所生的儿子站在自家的门前,面对着疲惫而广阔的大地,不无凄凉地感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便是小儿子米沙特……

如果没有这些注定悲剧的恐怖因素,世间本可以是多么的祥和而温暖,人类自认为正确的进步方式反而抑制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静静的顿河有感400字范文2

如果说《战争与和平》是以上层人士眼光来叙说的史诗,那么《静静的顿河》无疑是以下层参与者的感受来体验的史诗。

它残酷地剥开每一个英雄表面的粉饰,真实的告诉我们,在伟人们挥斥方遒时,将有多少悲剧发生,无论是历史前进的代价,还是无谓地牺牲。

大地上真正让人动容的是来此最底层的咆哮。

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8年开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2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静静的顿河有感400字范文3

顿河在静静地流淌,村子里升起了白色的炊烟,间或可以看到哥萨克的骏马,在村道上奔驰而过。

爱情是其中一条线,作品所描绘的是一幅广阔的画卷:战争、杀戮,红军、白军,是非、善恶,离合、悲欢,逃亡、追寻等等。在纷乱的社会表象下面,作者探寻的是人类的生存精神,其中所包含的深刻意蕴,现在读来更加清晰。人类生存的伟力,在历史发展的血与火中铸就,百折不挠,生生不息。书中展现的哥萨克的野性与坚韧,那种不屈不挠的倔强,在我看来,正是人类生存精神的生动体现。

看看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娅吧,这一对被村里人叫做野小子和母狗的家伙,他们置各自的婚姻而不顾,私奔到外村去生活。当葛利高里从战场上回来时,发现阿克西尼娅跟东家的儿子有染,葛利高里就用马鞭子分别把他们狠狠地抽打一顿。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娅分分合合,始终难以割舍。最后,战火纷飞中葛利高里出逃,他抛弃一切,就带着阿克西尼娅。不幸的是,阿克西尼娅中弹倒下。葛利高里扔掉枪支回到自己的村庄,在门口抱起了年幼的儿子。四卷小说就在这里怅然而止。

作者肖霍洛夫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前年也就是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肖霍洛夫年”。

静静的顿河有感400字范文4

“葛利高里把娜塔莉亚的一只粗糙的大手握在自己的手里,走到教堂门前的台阶上。有人把制帽给他扣在脑袋上了。南方吹来夹杂着苦艾气味的热乎乎的微风。 从草原上送来阵阵的晚凉。顿河对岸的什么地方,闪着曲曲折折的蓝色__的电光,要下雨了。教堂的白色围墙外面,伴随着马蹄声的清脆、温柔的铃铛声与鼎沸的人声 混成一片。”

从土里生长起来的人的命运,像地面的草伏在风里。它们顺势抬起草尖,也会随风力倒下。可以被踩踏污损,也会憔悴枯萎,成为牲畜的口粮或化为微尘,可它们用底下的掌死死抠住泥土,不能被折断。除非遇着锋快的刀,被一把迅速收割。

这是个关键时刻,所有人的命运在同一个点上遭遇。大的局势被搅进小人物的生命漩涡里。连时间也似乎顿了一顿。仿佛有人高声说:往后咱们走着 瞧!谁会离开,谁将固守,生的人数算年月,衰老的在尘土里逐日萎去。那发狠要赢取生命之火的人不惜毁灭一切,她恨自己恨得最彻底;那懵懂而仅凭血气的人为 此打了寒战;那像花儿般急促绽放、“幸福的、既未受过苦、又未尝过爱情欢乐”的少女,把手递给丈夫——一个将卷走她一生的男人。

以及围绕在他们身前身后——凝聚在他们的过往与将来的所有人。残忍与温柔、短促与恒久、伤口和处女之心、生和死、土和风的气息——最终“混成 一片”。底下是血腥的泥土的味道。以及远来的不知名的风。这股风就是人的命运。人不知晓。不知晓的人像草一样伏下,顺势以及等待被收割的一天。

让人惊异。从前的人对痛苦敏感却不自知。今天的人知而不敏感——痛苦只稍微挨近了指头尖儿,他就要叫起来——却不懂它的全貌,也不晓得根在哪里。

回想起在《屠猫记》里读到的“静止的历史”。而在《静静的顿河》里“静”将被打碎。只有将土地彻底毁掉,那漫长、深远、黑暗而将血与火吞埋的一切才会崩塌,新的人破土而出。

只是你不知道,这“新”的人带来的是希望还是另一种黑暗,虽然你也有他的面貌。

那些早就不存在的人,你听他们念“圣母玛利亚”,你真想知道他们所忽视、仇恨、眷恋像待母亲一样放在胸口里的玛利亚,曾给予了什么样的安慰与绝望。

静静的顿河有感400字范文5

按照镜头构建法的分析,《静静的顿河》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算是近景,人物所处的战火烽烟是中景,在这一切的背后的远景,则是绚丽所彩气象万千的顿河风景画,从春天到冬天,肖洛霍夫不厌其烦地描绘着那片博大的土地,每一朵顿河的浪花,每一片草原上的草叶,每一朵苍穹上的繁星,还有春水泛滥中的鱼群,麦浪翻滚中的大雁……只有在俄罗斯民族那样宽广的土地上才能诞生这样的情感,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诞生这样的作家。一个蜷缩在城市胡同中作者永远不可能有博大的心胸,他不可能体会到草原之美的,他也永远弄不懂,为什么有的作家会痴迷于描写高天上的流云和草地上的蝴蝶。

有人说过,老舍先生的《茶馆》有一点非常厉害,那就是剧中人物往往只有之言片语但读者却能从这片刻的出场中窥见此人的性格,肖洛霍夫同样具备这样的神来之笔,在顿河中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简短的感叹,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速写。俄罗斯小说家一向是擅长对话描写,肖洛霍夫的《顿河》也不例外,在这里我想说到另一位俄罗斯作家妥斯脱耶夫斯基,与之相比较,妥斯脱耶夫斯基推理式的对话就显得拖沓和枯燥。肖洛霍夫出身乡村,对乡村俚语方言的运用,大量的哥萨克歌谣穿插其间,或悲或喜,信手拈来,神韵自成。因为作者的心属于那片土地,因为作者爱那片土地,所以,无需取巧,一切尽在掌握中。而读者应该感谢的除了肖洛霍夫,还有译者。王小波说,最好的文章是译文。我深以为然。我先后买过两个版本的《静静的顿河》,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显然不如漓江出版社这一版,漓江版的译者力冈,据说是翻译俄文的权威,单从这本书的翻译上来看,权威是肯定的。他译出了小说的神韵,也译出了哥萨克人的灵魂。

我一直认为,当小说脱离了土地,脱离作者所赖以生存的根基,脱离民族性,地域性,脱离了作者的本体性,那么,小说就已经死亡。一篇中国人的小说读起来像美国人写的,一个日本人的情感看上去更像一个印度人的,这这样的小说是失败的。人本小说根本上讲是对小说的背叛,一个人从降生时起,他就不可能没有国籍,没有地域性,对于一个中国作家来说,他(她)首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人,泛人性论同样是对人性的亵渎。

美有内在统一的本质,又以千姿百态的表象展现出来,雨打芭蕉是美,金戈铁马也是美。当然,这取决于读者主观的审美情趣,审视一种风格的文字,宛如看风景,比如大漠黄沙,一个旅行者看到的是发自内心的赞叹:浩瀚、苍凉、雄浑等等,而一个生活在沙漠中的土著,必然抱怨自己所处的穷山恶水,这不是矛盾,只是观看者所用的角度不同。我姑且把自己当成一个顿河边上的旅行者。

诚然,《静静的顿河》一书使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在它获得诺贝尔奖的颁奖词中,瑞典人也提到:“肖洛霍夫在艺术创作中并没有什么创新……现实主义这一手法,与后来的小说创作艺术出现的一些模式比显得简单而质朴……”我以为,小说的终极目的在于表现小说家想表现的思想,传达小说家想传达的观点,讲述小说家想讲述的故事。当小说最终产生了力量,使读者产生了共鸣,让作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那么创作这个小说所用的艺术手法就是成功的,就是胜利的,无所谓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小说是表达思想,宣泄情感,而不是买弄技巧,以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为例,黄药师武功的奇巧华丽可以成为大师,郭靖的敦厚凝重也可以自立一家。

静静的顿河有感400字范文6

在妈妈的推荐下,我们选择阅读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这本书很长,上下共四本,让我不禁望而却步,但在读完第一本时,我就被文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牵动着,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

肖洛霍夫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中,描写了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战争时期的生活和命运,葛利高里是他们的代表。在战争中,他在红军和白军中间摇摆不定,从一个单纯的孩子成长为暴躁偏激的军官。在经历了红军白军的多次选择后,在经历了几次抗争和逃避后,这位平民英雄变得凶残放荡,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肖洛霍夫正是深知哥萨克人内心世界曾经有过怎样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他受时代的感召,满怀对他们的热爱,塑造了许多体现历史前进方向的革命者。布尔什维克。红军战士形象,讴歌了他们为之斗争的苏维埃政权的彻底胜利。

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笔触,为出国留学网描绘着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这本书以布尔什维克小组活动所触发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斗争为轴心,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将读者带进了风起云涌的哥萨克乡村生活,与书中的人物一同感受生活的疾苦和悲欢。我非常喜欢书中对顿河大自然风貌的描写,这些文字让人安静,让人暂时忘却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整篇文字是那样安静、平静、冷静;就像他笔下那条静静的顿河,但最无渲染的文字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当一个作家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片土地的精神、风采和传奇,而那片土地所传达给他的某种特殊启示,将凝聚成这个作家毕生抒发心灵和情感之美的语言。

肖洛霍夫说过:我愿我的作品有助于每个人变得美好,心灵变得更纯洁,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唤起每个人对同伴的爱心。希望更多人能够阅读这样一本宏大构思,磅礴气势,具有深厚的生活,个性鲜明的人物,生动感人的描写的伟大巨作。

静静的顿河有感400字范文7

《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愿我的作品有助于每个人变得美好,心灵变得更纯洁,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唤起每个人对同伴的爱心”。肖洛霍夫的作品粗犷豪放,同时又细腻流畅,充满柔情。读《静静的顿河》仿佛能使你变身书中的一个人物,你也许叫布察金,也许叫肖霍夫。你跟随着故事的主人公葛利高里乘着月色,骑着用布包裹在马蹄上的快马去偷袭敌营,你也许是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农夫,正懒洋洋地躺在刚刚收割完麦田的草垛上,和恰娃调情……

至今为止没有哪一部作品能让如此感动,惟有《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用一种超现实的写实手法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战乱中的世外桃源,他笔下的顿河两岸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失去颜色,那片广袤博大的土地,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静静流淌的顿河,那烟雾蒙胧的村庄,那泼辣风骚的村妇,还有春天里那野花淡淡的香气,都那么清晰自然真实地呈现在你的眼前。虽然是一部描写战争的史诗巨着,肖洛霍夫把更多的篇幅和文字放在了描写自然景色,风土人情,和爱情人性上,力求表现和平,安宁和大自然的壮美。使人读后欲罢不能,深深地沉浸其中……


静静的顿河有感400字范文7篇相关文章: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范文五篇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静静的顿河》读后感心得体会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1000字范文5篇

《静静的顿河》1000字读书笔记5篇范文

读后感400字范文7篇

名著读后感400字优秀范文7篇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静静的顿河》读后感心得体会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400字范文7篇

发现美周记优秀范文400字7篇大全

骆驼祥子读后感400字范文7篇

    相关文章

    36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