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学生心得体会

嘉欣 0分享

“最美铁路人”获得者一致表示,新时代中国铁路领跑世界,奋斗其中,备感自豪,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想要了解最美铁路人观后感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学生心得体会【5篇】,希望大家喜欢。

最美铁路人观后感【篇一】

“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我们面前:是回家待命,还是冒着风险坚守在铁路抗疫最前线?我想,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退缩,一定会后悔一辈子。”1月27日晚,代表突击队领奖的武汉站值班站长、33岁的贾青青动情地说,当疫情突如其来时,自己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留在车站抗击疫情。

贾青青没法为父亲守孝,留下母亲独自在家,奔向了武汉站;队长彭开伟隐瞒着父母赶来……武汉站一个个“头雁”站出来,为转运物资和服务医护人员而留下来,托起了与病毒赛跑的生命通道。

2020年2月1日17时30分,载有某军区174名医护人员及大量医疗物资的G4633次专列驶入武汉站。车门一开,突击队排成两列,组成手递手的“人力传输带”,将总体积达70余立方米的700多箱医疗物资全部有序卸下,仅花16分钟,确保没有一件物资损坏。“这些是救命物资,转运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轻拿轻放。”贾青青说,像G4633次这样专列是少数,多数情况下,载有医疗队和防疫物资的列车都是过路车,队员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在3到10分钟的短暂停留时间里,将全部物资搬下来。

贾青青是“接单员”,每天要提前与防疫指挥部沟通,对医疗队人数、物资、出发地、车次、抵达时间、去往医院和指挥部等信息了然于心,并作出规划,一个都不能错。这样的任务单,她每天有10至20个。从火车上卸下,装上小推车,再运至货车,队长彭开伟领着队员们拼命干,顾不上喝口水、歇口气,胳膊酸疼难忍也不愿停下。刘琦是个“大喇叭”,拿着扩音喇叭接送医护人员,最多一天接送600多人,走了4万多步,鞋底都跑坏了。突击队队员每天转运医疗物资100多吨。

最美铁路人观后感【篇二】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努力在建设交通强国中当好先行者,在2021年春运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7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

邢云堂、刘晓燕、于本蕃、阿西阿呷、孟照林、张波、吴亚东、陈志强、周荣亮、亚库甫·阿沙木都等10位先进个人和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1个先进集体,是铁路行业300余万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他们奋斗在铁路工作基层一线,有的潜心钻研高寒高铁操纵方法和作业标准,填补了世界相关技术领域空白;有的年纪轻轻就成为“工匠达人”,用勤学苦练证明“90后”不是“娇滴滴的一代”;有的坚守在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站区,用工作“零误差”保障青藏铁路安全畅通;有的长年在“慢火车”上为彝族老乡服务,被誉为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有的精准服务铁路疏港运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促进货运增量;有的将青春献给铁路科研,助力复兴号关键系统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有的投身“智慧京雄”建设,让雄安站熠熠生辉;有的矢志不渝科技攻关,为高铁装上“智慧大脑”;有的从警15年,用慧眼和铁腕守护铁路车站安全;有的在贫困村扑下身子一干6年,展示了铁路扶贫的“铁担当”;有的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坚守武汉站,成为防疫物资转运的“头雁”……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集中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和奋斗精神。

发布仪式现场播放了“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和价值追求。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最美铁路人”证书。

最美铁路人观后感【篇三】

最美丽的青春从来就不在娇嫩的容颜里,而在奋斗的征途上。为大力弘扬铁路人的奋斗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他们是广大劳动者的代表,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楷模,是迎春时节最美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青春的风采。他们感人的奋斗故事,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砥砺奋斗,脚踏实地,练好过硬本领,做好本职工作。以张波为例,矢志创新,干一行就钻一行。他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也是铁科院集团公司复兴号总体技术及核心系统研发项目团队牵头人。在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研发的全过程中,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一系列技术难关被攻克,复兴号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系统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革新中,有他的智慧;勇于追梦中,有他的拼搏;钻研创新中,有他的汗水……

爱岗敬业,用实干传递奉献精神。40余支作业队伍、近万名建设者热火朝天精心施工;几十台塔吊、吊车同时作业,这是雄安站建设高峰期的繁忙图景。其中,有一位女将的身影。她就是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部总工程师吴亚东。去年,为了追上被疫情耽误的工程进度,吴亚东和同事昼夜作战。24小时三班倒,项目部管理人员挂图作战、任务倒排,夜班、通宵是家常便饭,朋友圈的内容常常是午夜时分的两桶方便面。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路人的担当品格、奋斗精神。

冲锋在前,用双手托起“生命之路”。去年疫情期间,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队员。冲锋在前,在站台上来回奔波,确保各地援助物资不耽误一秒钟、24小时不间断抢运,让战“疫”之路更加畅通。他们最鲜明的品格,就是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用最实在的行动诠释了敢于担当的工作情怀。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些“最美铁路人”,只是广大铁路人的缩影。虽平凡,却能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成为青春奋斗的最佳注脚。

最美铁路人观后感【篇四】

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当“线路医生”,是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车间副主任于本蕃有着切身体会。自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于本蕃就在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下,坚持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和玉珠峰等地区养护线路,一丝不苟地呵护着高原“天路”的每一寸钢轨。

2015年3月,于本蕃带领维护施工队伍冒雪前往青藏铁路布强格至唐古拉站区间巡查,发现一段路基出现塌陷。险情就是命令,他立刻组织实施抢修。经过近5个小时的路基夯实,线路顺利开通。为保证列车安全通过,体力已严重透支的于本蕃毅然决定留守现场,严密监视整治路段状态,脸冻得又红又肿。他说:“我是党员,又是车间干部,多干点是应该的。”

阿西阿呷也是一位坚守基层的铁路人。她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小慢车”列车长。这列“小慢车”途经的彝族聚居地,是国家级贫困县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车上90%为彝族旅客。

遇到彝族老乡运送土特产,阿西阿呷特意拍照发微信朋友圈,帮助老乡拓展销路,“这些土特产特别受同事和朋友的欢迎。常常老乡们还没下车,特产就在朋友圈订购一空。”阿西阿呷说。

20多个冬去春来,在这列穿越大凉山腹地的“小慢车”上,阿西阿呷与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说,能够终生为他们服务,是她最大的心愿。

最美铁路人观后感【篇五】

火车驾龄足足26年。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26年来,他驾驶列车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

他叫邢云堂,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

哈大高铁沿线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5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达38摄氏度,动车组能否在冬夏温差70摄氏度下安全运行,这是世界级的课题。动车组会车时,路基的积雪被车头气流卷起,附着在钢轨上,极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在没有成形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邢云堂不断钻研,勇于探索,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解决了这一驾驶难题。

“95后”女孩刘晓燕也是一名勤奋钻研的“职场工匠”。她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的一名轮轴装修工。

工作中的刘晓燕很拼。一套铁路货车轴承重达30多公斤,有14个关键部位的尺寸限度需要精确测量,即使比头发丝还细的裂纹也不能放过。为确保精准检测,刘晓燕从源头学起,学习车辆构造、原理、检修方法,掌握故障发生规律;学规章规程、学工艺流程,苦练检测本领。为了彻底学懂弄通,她把滚子、保持架、密封座等十几个轴承零件的70多个检修限度全部熟记,对轴承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明白的测量细节、不清楚的选配环节逐一记录下来,虚心向师傅请教……

雏燕展翅,不负芳华。2018年10月份,在铁路车辆专业货车检修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她被授予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相关文章

    42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