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文琼2 1166分享

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从全球减贫的世界维度全方位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透过中国整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一个个真实的扶贫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摆脱贫困》学习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1

《摆脱贫困》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阐释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聚焦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使命担当,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使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故事;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和极具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摆脱贫困》分为《庄严承诺》《精准施策》《使命在肩》《合力攻坚》《咬定青山》《家国情怀》《命运与共》《再启新程》八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维度解读中国脱贫攻坚,展现这一非凡壮举和人间奇迹;从全球减贫的世界维度全方位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透过中国整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一个个真实的扶贫故事,总结提炼中国精准扶贫理论、扶贫模式、扶贫精神;以政论和纪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全面诠释“中国脱贫攻坚战是如何打赢的”这一主题。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2

习近平在《弱鸟如何先飞》中说:"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又在《把握住新的机遇》中说:"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习惯于讲我们如何如何贫困,久而久之,见人就矮人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产生‘贫困县意识’".这样的话,换个有实权无实权、有资源无资源的角度,就好像是在说我们自己。今年,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督导工作。通过多次的下乡,多次与基层干部的互动,我发现,统计部门是"清水衙门"、统计工作"无权无势"、统计干部"位低身卑"的观念在我们的队伍中还普遍存在。他们认为我们自身缺乏资源,还要求人办事,底气很不足,心理上就低人一等。所以,办事时小心翼翼,精神气质上也像"小脚女人",不够大度,更不敢展开格局,这种贫困意识必须摆脱。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公事,不是私事,不藏着掖着,光明正大。工作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但我们不是要求得到别人的可怜,心理上必须自我拯救,必须挺立起昂扬的精神气质。

习近平说:"全书的题目叫‘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那么如何摆脱思想贫困呢?他在《从政杂谈》中说:"人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任何一个人,即使智商很高的人,都不可能一次性就求到事物的‘是’。""切忌自以为是的最好办法就是虚心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充实头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是的,摆脱思想贫困方法就是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其他单位学习,但有疑惑,问天下,问苍生。这里我也想到我们队伍里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许多干部,在统计系统一干就是几十年,没有再接触过其他工作。我们许多新生力量,大学毕业后直接考进我们系统,没有其他机关或企业的工作经验。多数一直在一个单纯的环境里工作、成长,所以,思想意识里缺乏比较,缺乏碰撞,缺乏由差异性思维而衍生的创新活力。所以,希望我们的干部能有机会与其他队伍、其他单位更多的交流、学习、合作,无论是省直、市直,还是县直,有利于干部成长的机会多争取一些,不断固化,形成机制,成为特定资源,让干部在这些平台的锻炼中开拓视野,获得成长。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3

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这段话,对于我们这些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打开思想的开关,不断建立健全教育新机制新制度,不断探索教育新方法新方式,让每位教师都走向思想富裕的新路径。

此外,我赞赏文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而"滴水穿石"是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我认为要真正摆脱"思想贫困"正需要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境界。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认为我们的工作也是承前启后的,将我们老师传授我们的知识与为人处事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担任班主任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教育我们的学生不能靠一朝一夕,就是要细水长流,以身作则,以身亲授,把握任何契机教育他们,日积月累,真正做到"滴水穿石".作为一名任课老师站在讲堂上,我们要立足于实际又要胸怀长远目标,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

在该书的《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这篇文章中,习近平同志更是直击我们的教育事业,发人深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这与"滴水穿石"有异曲同工之妙,办好教育要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下本钱。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受到财力的制约,对于这点,习近平同志也在文中提到:"我们除了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国策,创造条件,增加收入,保证教育事业必要的、合理的速度和规模以外,还必须做到两个相结合:一是把数量发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要重视实践,不能只在’黑板上种田’,一定要教给学生实际本领,使他们回家后有可能成为生产能手。"近两年由于生源紧缺我们中职学校常把学生的数量摆在了质量的前面,这给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难题。16、17岁的少年正处在价值观确立的年龄,长期处于一些不良的风气下,往往对他们的人格培养会造成影响。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从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发展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了课堂教学,但是如何为学生创造职业场景从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4

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该书是习近平总书记个人出版的第一部专著,全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真实记录了他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广泛涉及闽东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充分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探索。

书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青年习近平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对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摆脱贫困》一书中所体现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的群众观点和为民情怀,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和朴素文风。读罢,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悟。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书中写到:“邓小平同志今年的南巡说过这样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就是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反复讲,“贫困地区不要有超现实的幻想。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针。”他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他带头以身作则,倡导“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时至今日,仍然是做好基层工作的法宝。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习近平在书中写道:“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他说,他把全书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他说“扶贫要先扶志”,“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他用邓小平的话勉励闽东的干部,“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他讲到要有功成不在我的水滴精神,“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是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青年习近平同志思想敏锐,敢于创新的锐气、智慧和勇气。

三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习近平在书的《跋》中也说:“收集在这本书里的29篇、12万字论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主旨只有一个,即‘经济建设’。”习近平始终把经济建设当着的政治,把消除闽东贫困作为首要任务,这是贯彻的党基本路线的根本遵循,书中写道,他曾经在一个乡政府的墙壁上,看到挂满了各种锦旗,又是优秀,又是第一,但唯独看不见经济建设这面锦旗。他就说这“值得打个问号,少了经济建设这一面就不风光”,他主张集中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来个“经济大合唱”。他强调要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要振兴林业,扶贫时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要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要辩证地分析新形势下闽东的财政经济,要更加开放地抓好畲族经济,尽快脱贫。

四是坚持群众观点。习近平在书里写道,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他把坚持群众路线看作每一个干部都应当苦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文章中他首先提出命题:“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之后他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阐明了我们党的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在于人民群众。他说“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究竟从哪里入手去解决问题,依靠什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他在书中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把心贴近人民,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他倡导和推行“四下基层”,把它作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作为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进作风的有效办法。全书通篇贯穿的群众观念,彰显了习近平为民情怀,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摆脱贫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战略思想、富有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富有针对性的实践观点,思想深刻,灼见真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更显珍贵。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5

在《摆脱贫困》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物质贫困、思想贫困和信念贫困三个概念,并对这三种贫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从而为摆脱贫困找到了思路和路径。

“贫困”的首要含义是指物质财富的匮乏。但是,在习近平同志看来,不能陷入就经济谈经济的形而上学立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在思想和精神层面来寻找物质贫困的根源。在他看来,物质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长期的物质贫困而导致人们“头脑中的贫困”,即精神贫困。而对精神贫困,他又具体区分了思想贫困和信念贫困。

“思想贫困”,就是指缺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武器,因而缺乏摆脱物质贫困的有效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导致要么安贫乐道穷自在,要么怨天尤人等靠要,而没有积极行动起来想办法找出路。“信念贫困”,就是指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缺乏行动的意义和价值目标,缺乏向上的志气和行动的勇气,“见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产生‘贫困县意识’”。物质贫困、思想贫困、信念贫困三者互为因果并相互强化。《摆脱贫困》一书就是从这三种贫困的辩证关系入手,提出摆脱物质贫困必先摆脱精神贫困,摆脱思想贫困必先摆脱信念贫困。

在习近平同志看来,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使我们摆脱了物质贫困,但有些人却自觉不自觉中再次陷入了“头脑中的贫困”。尤其是西方历史终结论变成了新教条,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如何再一次解放思想,承担起中华文明复兴的使命,都需要从《摆脱贫困》一书中汲取营养。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2021《摆脱贫困》观后感心得感悟5篇

2021专题片《摆脱贫困》观后感600字范文五篇

《摆脱贫困》第一集庄严承诺观后感10篇

全面脱贫攻坚心得体会800字

2020全面脱贫攻坚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0精准扶贫的心得体会5篇

脱贫攻坚,决胜小康心得体会800字

全面脱贫攻坚心得体会800字

全面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800字,2020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2020实现全面脱贫攻坚战役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0精准扶贫的心得...

个人精准扶贫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0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心得范文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从全球减贫的世界维度全方位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透过中国整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一个个真实的扶贫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摆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4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