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呼兰河传》有感范文作文

柔纯 1172分享

  《呼兰河传》中,“我”生活在小城呼兰河,父母、祖父母,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我”同祖父最亲,不喜欢用针扎“我”手的祖母。除此之外,“我”还同租住自家房间的邻人结实,后者的生活,进入了“我”的世界。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有二爷的孤独生活,冯歪嘴子的短暂婚姻,“我”都亲眼见证。除此以外,“我”个人还有着丰富的家庭生活,其间也常与自然亲密接触。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1

  我读完了《呼兰河传》的整篇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三章。

  第三章主要讲的就是萧红童年与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做事,一起玩耍,祖父和她一起走完了童年,几乎每一个故事,都与他的祖父有关。

  从这一章里,我可以看到,萧红童年是一个多么天真的孩子,左邻右舍,到处乱串;她的童年也是孤独的,虽然他有祖父陪伴,但是她毕竟也是一个孩子,总不能不出去结交朋友吧。可是萧红童年就是这样的,左邻右舍没有小孩儿,只有她的祖母死的时候,她才碰上了四五个小朋友;不像我们,出了门,就可以看到一大帮的小孩儿在门口玩耍。萧红在童年时,或许没有我们现在的科技,玩儿的也许就只有一两根狗尾草,也许就只有什么小虫。吃的也没有什么汉堡,可乐,也许就是一块粘糕,或许连粘糕都吃不上,那就只剩下了桃子李子杏子梨。喝的只有井水。而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吃的什么?玩的什么?喝的又是什么?也许,我们作为一个孩子,也许早就吃去了孩子的本性,天真、可爱也许早就离我们而去,曾经的那份可贵的纯洁的眼神,那份可爱的笑容,化为青烟,追随着时间的脚步,被科技、被成人、甚至被孩子们自己给狠狠的抹杀掉了。也许,只有萧红的那个年代,才保存在人世间,在人世间,人类从没有记住过失去的,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只有失去了,才会珍惜。这句话说的难道不对吗?当我们再次回到原来的世界看的时候,我们人类最纯真的品质,才被显现的一清二楚……

  《呼兰河传》读后感2

  放暑假了,抱着一叠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回到了家里,喜欢泡上一杯茶走进书中与人物对话,呼兰河传读后感。记忆中脑海里仍然浮现着《我和祖父的园子》中那个名叫萧红的小女孩的调皮可爱,一直想去认真地读读她写的那本《呼兰河传》,我也把这本书放在了最后的阅读中。带着这样一种美好的印象,深切的渴望,我在一个午后翻开了这本《呼兰河传》。

  熟悉的笔触、色彩、用光,萧红再一次用她那喃喃自语般平静的叙述将我领进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整个村子里面,到处都是萧杀,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除了叙事者——那个家境还算富裕的小女孩——以及她的祖父,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没有抬起头来的村民,他们笑也笑得那么拘谨,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日子,哪怕这是一种煎熬,也没有人去打破。他们只是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那么多交替出现的人物,我甚至都来不及判断哪个是我应当同情的,哪个我该去鄙夷的……

  一个又一个悲剧,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是被告和原告,每个人都是迫害者和受害者,小团圆媳妇的死,我不能沉下心去,像正文前那不知好歹的序文一般归结到她的婆婆一家的愚昧、封建、狠心,诸如此类,我不敢想象,当我身处那婆婆的境地,那样的家庭,那样的时代,我能做些什么。

  他们家的小媳妇死了,来得时候还活蹦乱跳的,谁也没料到,会走得那样匆忙,让婆婆们心酸,他们使了多少钱,费了多大的力气,不过是想让这个媳妇“活”过来啊。那小团圆媳妇呢?她本该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才14岁而已,却以为人妻,为人媳,她该是多么不愿意啊!在新家,又要受到夫家人的打骂,就这么孤零零的一个人,还是个孩子的人,怎么承受的了?然而,在那个时代,这一切都是司空见惯,也是无人能够挽救的。试想一下,如果小团圆媳妇并没有成为文中的小团圆媳妇,那谁又能断定,她不会被另一个小团圆媳妇替代,或者依然遇到了身为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呢?悲剧笼罩着他们,因为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大群人,一个村落的人,一个地方的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人。

  小团圆媳妇一家的悲剧,和那些活了又死了的村民形象都静静的从高处看着我们,帝制到民主的转变,被侵略和被殖民的屈辱,他们都经历过了,80年之后的今天,他们都已经消失了吗?没有,他们还存在着,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骨血之中,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这些人,我们,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虽然我们这些脊梁,总是那样的不争气,80年前的灰色或许少了一些,但那些低着头的匆匆步伐,怯懦的笑,和新的一种“封建”正悄悄的用它们狡黠的眼睛张望着。

  只是,不要再那么无奈的活着,又无奈的死去,来去若空。

  《呼兰河传》读后感3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萧红写的《呼兰河传》,便沉醉在这本书中了,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呼兰河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夹杂着悲凉。这里有东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被当地愚昧和无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里卖麻花、粉房里挂粉条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洁癖的祖母,更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下地。

  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童真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童年在作者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可在我们看来,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4

  《呼兰河传》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本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它详细的记载了作者故乡的原貌以及那个年代的历史环境。] 这本书的作者萧红就是黑龙江省呼兰县人氏,作者在该作品中以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书写了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亲情的小城故事,展示了“北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作者详细的刻画记录了生活中的各个片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的把孤独的故事串起来,通过不同的事件和人物,以时间的纵轴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通过不同人物的写照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展现了当时社会造成的灾难即20世纪10年代中叶前后小镇民众的生态与心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刊登在香港的《星岛日报》,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作者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书的名字 “呼兰河”,其实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潺潺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这座小城的名字叫做呼兰。呼兰这座小城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那个时候就有居民在呼兰区境内活动,其社会发展已进入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呼兰因呼兰河得名。呼兰,一说是女真语“忽剌温”的音转;一说是满语“烟囱”。 而到了近代呼兰的名字才正式确定下来是从清朝时期。

  我也是出生在黑龙江,而且也是居住在松花江附近,当我考上大学后,每次坐着客车去哈尔滨上学的时候,快要进入哈尔滨的前一站就是呼兰,哪个时候呼兰还只是一个小县城,由于家庭条件有限,读的课外读物并不多,所以对于萧红并不是很了解,对于呼兰也没有太多的感触,直到工作以后,才渐渐的知道了一些关于呼兰和萧红的故事,现在的呼兰已经不是以前的呼兰了,而是有了巨大的改变,并且成为了哈尔滨的一个区。

  翻开这本文学大家的书,很快就被那带有浓郁东北特色的语言吸引住了,这本书主要由《呼兰河传》和《商市街》两篇自传体小说组成,在文中主要突出了呼兰这座小城,以它为核心,进行了叙述,里面涉及到了一些人物也都是为了衬托这座小城。在文章中对于呼兰小城的描绘也是作到了历史还原,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就能够清晰的看到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童年的回忆,是对家乡度过的童年时光的怀念,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触也是每个游子都会经历过的。家是最深的思念,那破旧的屋子,荒凉的院落,虽然不起眼,却是最真情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小窝啊。一座城市能够发展离不开人,而人是群居动物,决定了必然离不开集体,那么亲戚朋友老乡的故事也就自然成了这本书的点睛之笔。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下脚带有注释,这种书籍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了,离的最近的还记得是在高中时期,哪个时候的语文课本下面都会有这种注释,会注解一些内容。而本书的作者是东北人,所以有一些东北的方言也再所难免,对于一些非东北人群读者来说可能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所以编者在下脚的注释给读者免去了困惑,可见编者的良苦用心。

  《呼兰河传》是我国文学家萧红在香港时候创作的一本自传体小说,书中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讲述了呼兰小城故事,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故事串起来,通过不同的事件和人物,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这本书真的非常不错,值得仔细阅读。

  《呼兰河传》读后感5

  《呼兰河传》这本书用朴素清丽、真挚感人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呼兰河这个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我的祖父,家院的荒凉等几个方面。《呼兰河传》这本书对于人们的封建传统进行了严格的批判,此书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写了一个小团圆媳妇的悲惨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锢的人们活活害死。小团圆媳妇刚来时健康活跃,但她的婆婆不停地打骂她,在她看来,小团圆媳妇连鸡都不如,小团圆媳妇“病”了,“好心”的邻居们都来帮忙,希望小团圆媳妇好起来,但人们愚昧的思想却把她害死了。

  除了小团圆媳妇,作者还描写了许多悲剧性的人物。在描写不同的人物和事情上,虽然没有呈现在书面上明确的评论,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故乡人们的愚昧的讽刺和批评。

  虽然作者严厉的批评了故乡人们的愚昧,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的人们始终怀着一种深深的热爱和思念。

  书中还描写了我的祖父。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和祖父一起的欢乐时光。作者小时候,要面对冷淡的父亲和严厉的母亲,所以只能在祖父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我(作者)和祖父在后院里度过了欢乐的时光,我在祖父那里得到了自由、温暖与满足。祖父对我宽容,和我玩耍,教我学诗,表现了祖父对我极大的爱护。在祖父那里,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

  文中刻画了一个慈祥,和蔼的祖父。这些和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回忆中,有着留恋,有着深深的思念。

  作者用自传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和人物,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告诉我们,应该用一种宽广的胸怀来召唤真情与温暖。


    相关文章

    9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