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韩湘子造桥

木青 1172分享

  湘子桥是我国四大古桥之一。湘子桥的“湘桥春涨”,为潮州八景之首。那么你听过韩湘子造桥的传说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神话故事-韩湘子造桥吧!

  韩湘子造桥

  湘子桥,简称“湘桥”,桥名湘子,这是源于古时韩湘子造桥的神奇故事。传说韩湘子是韩愈的侄孙。韩愈在潮州任职时,见恶溪溪面广阔,波涛汹涌,渡长而舟少,人多而舟小,人民过渡艰难,于是决定建一座桥横贯溪面的东西,使两岸交通方便,造福后代。

  但在宽广的恶溪上面建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韩愈就找来侄孙韩湘子商议。韩湘子道:“溪面宽广,要建的桥很长,凭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我仅能营建一半。”韩愈深深地考虑到:工程浩大,剩下的一半桥梁,仅凭人力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请大颠禅师相助,才能解决。于是韩愈立即给大颠禅师写信。

  潮阳灵山寺的大颠禅师接到韩刺史邀请协助造桥的来信,禅师很想去帮忙,但因为求学的人多,不能分身,于是禅师推荐潮州开元寺广济和尚去造桥。韩愈便请来广济和尚,与韩湘子共商良策。商议结果,双方在广济门楼前划定桥身线位,韩湘子从东面起建,广济自西面而筑,并约定两桥合拢日期,比赛建桥,看谁建的桥墩多,谁就得胜,在桥边树碑流芳。

  因此,韩湘子请来自己的另外七仙兄弟姐妹们相助,广济和尚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各自分头施工,大显神通。东岸的八仙们,一个个龙上虎落,大显身手;西岸的众罗汉,一队队神出鬼没,争立殊勋。这是仙佛斗法,竞奇逞能,在运石、阻水、砌墩、架板的一系列过程中,光怪陆离,让人目不暇接,呈现了兴建大桥的精彩场面。

  在建桥即将合拢的时候,双方各有一墩未建,于是更加努力,各施法力,调运石头,一定要使桥身衔接,不甘心功亏一篑。

  韩湘子于是星夜到凤凰山取建墩石料,他施展法术,把黛黑山石变成一群黑猪,赶至隍溪边。眼看离造桥的地方不远了,没想到迎面来了一队人马,敲锣打鼓,灯光如同白日,爆竹声阵阵地响着,原来是送葬队伍。韩湘子赶的那群猪,竟被吓得走不动了,霎时间,他用黛黑山石变的那群猪又变成了一堆乱石头。事出意外,尽管韩湘子把吹仙笛,念咒语,使尽浑身法术,但这些乱石再也变不成猪,法术不灵验了,韩湘子弄得败兴而归。

  广济和尚也趁深夜到桑浦山移石,他显示佛法,把块块黑石变成乌羊群,一路赶来,到了现在一个叫乌羊的地方,恰遇地主刘昌巡田,他一见羊群,贼心大发,存心夺为己有。说:“和尚!这群羊是我家的。”广济与他争辩,但刘昌纠缠不休!广济无奈,看看这时候鸡叫了,天快亮了,料定石头难以移至工地。便道:“羊是你家的,赶回去吧。”说后垂头丧气地走了。地主得意洋洋,把羊群赶到自己田里,此时晨光灿灿,那群乌羊变成块块黑石头,在田里堆起一座小山,刘昌懊悔莫及。从此,那座小山人们称为“乌羊山”。

  这天,是东西两桥合拢的日子,因韩湘子和广济的石头都没有调到,东西桥段还差几里的距离。韩愈、韩湘子、广济等人站在桥头,瞠目相视,束手无策。

  这时,八仙发挥智慧,不谋而合,何仙姑拆下十八片莲花瓣丢在水面,立即变成十八只梭船;曹国舅将云板放在船上,变成船板;铁拐李解下腰带,变成两条碗口大藤索,随潮水涨落伸缩,把梭船首尾连结起来;藤索头尾结紧在东西二面桥墩上,联成“浮桥”。在江面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景观,终于定期完成了建桥的工程。

  此次仙佛斗法造桥,韩湘子在东面共建十四墩;广济和尚在西面共建十墩,虽然胜负分明,但其功绩不可磨灭。潮人为了纪念他们,便把桥称为“湘子桥”,或称桥为“广济桥”,并在太平路旁树碑,刻着“广济桥”三个大字。

  人物介绍

  韩湘子,字清夫,是民间故事道教“八仙”之一,拜吕洞宾为师学道。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后人认为韩湘子就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孙韩湘,但亦有人考证过后,认为这只是后人把两件本来互不相关的事件张冠李戴而已。韩湘(794年-?),字北渚,是韩愈的侄孙。长庆三年(823年)进士,官至大理丞。而另一位不知名的韩愈的“疏从子侄”则游手好闲,是《酉阳杂俎》提及能让牡丹变色的人。
 


神话故事 韩湘子相关文章:

1.民间关于韩湘子的传说故事

2.韩湘子的民间故事 

3.八仙过海神话故事

4.八仙过海的民间神话故事

5.两篇民间神话故事 

    69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