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初出茅庐

木青 1172分享

  初出茅庐就是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 经验。那么初出茅庐的成语典故由来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初出茅庐吧!

  初出茅庐

  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吕布、刘表、公孙瓒、刘备等大大小小的军阀各据一方,为了争夺天下,连年混战。这时候,博学多才的诸葛亮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部),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埋头读书,亲自耕作。公元二○七年,刘备因为自己力量太弱,连连失败,很想找一个有才能的人为自己出谋划策。因此,当他得知诸葛亮在隆中隐居的消息后,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请,把诸葛亮请下了山并拜为军师。

  诸葛亮出山,来到刘备军中,首先帮助刘备扩充了军力。不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攻打刘备。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诸葛亮利用曹军骄傲轻敌的弱点,在新野县城附近的博望坡设下了埋伏。然后,派赵云把曹军引到树木丛生的博望坡放起火来,曹军在火海之中,互相践踏,死伤惨重。埋伏的军队和诱敌的军队又乘势杀来,把曹军打得落花流水,死伤不计其数。

  诸葛亮第一次指挥作战就旗开得胜,扭转了刘军节节败退的严重局面。《三国演义》的作者在第三十九回,用四句诗来称赞诸葛亮初掌兵权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说:“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后来,人们就用“初出茅庐”来比喻初露头角。现在的意思已有所不同,多用来比喻刚刚出来工作,刚刚进入社会缺乏实践经验。

  生词本

  【成语】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

  【释义】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 经验。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近义词】乳臭未干 少不更事

  【反义词】老谋深算 登堂入室

  【造句】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可以说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初出茅庐相关文章:

1.初出茅庐的历史故事内容 

2.三顾茅庐-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 

3.初出茅庐的历史故事 初出茅庐的意思

4.关于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历史故事

5.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热门标签

    69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