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故事之司马迁

嘉伦 1172分享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是以前的先烈多年的努力奋斗,用汗血,用生命为我们中国打下的繁荣发达。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爱国故事,希望大家能有所感悟!

  爱国故事:司马迁求生修国

  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他祖上几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司马迁年轻时立志继承家业,写出一部完整的史书。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众的动人事迹。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决心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人们。后来他父亲去世了,他接着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没想到这时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几句真心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钱赎身或接受腐刑。司马迁家里没钱。他万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受刑人被割掉生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一类的人。这对司马迁是多大的打击呀!有的人认为他不该怕死贪生,甘受污辱;朋友们也疏远了他。司马迁不去辩解,只是夜以继日地写作。多少年后,他终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这时候,他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而求生的呀!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手里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心中埋没。现在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

  司马迁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甘受屈辱。他的爱国情感多么深厚啊!

  爱国故事:赤子之心

  家在福建龙岩的邓云,4岁那年跟着妈妈到印度尼西亚,投靠在那里谋生的爸爸。他身在异国,心却忘不了祖国和家乡。1949年10月1日,他从收音机里听到开国大典的礼炮,听到国歌庄严的旋律,心情振奋,感到祖国在召唤自己。“我是中国人啊!那才是我的家!”他想。

  邓云毅然舍弃优越的生活和父亲要传给他的家产,回到了国内,上了大学,参了军。不料在1957年,他被错误地打成“右派”,送到农场“劳动改造”。后来虽然当了外语教员,每月工资只有40多元。回国30年,他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心中苦闷极了。

  远在国外的父亲知道了,让他出国去继承家产,他却拒绝了。他说:“我受屈的时候,身边有那么多好人关心我。有一次我干活又累又饿,生产队的书记过来叫我去帮他写信,可到了他家,他拿了四个菜团子给我吃,根本没写信……我从他们身上体会到祖国的温暖、人民的可爱,坚信未来是美好的。我不想离开这里。嫌弃祖国的落后,去享受异国的繁荣,这是乞丐的耻辱,有愧于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民族!”

  邓云说得多好啊!他是把个人的委屈化在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之中了。

  爱国故事:报国心切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用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赵括代替他。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将军身体怎么样,是否还愿意为国效力。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铠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身手不凡。他对使者说:“你看我,虽然老了,可是能吃饭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万死不辞,马上回去领兵参战!”

  使者走了以后,廉颇日夜盼望赵王的调令,可一直没等到。原来那个使者接受了一个叫郭开的坏人贿赂,故意在赵王面前说了瞎话,说廉颇饭量虽好,可一会儿工夫拉了三次屎。赵王听了,认为廉颇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调用他。

  廉颇为赵国的安宁奋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为国出力,对人说:“我真想有一天,还能率领赵国的兵士冲锋陷阵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报效祖国。这就是爱国英雄们的本色。

    73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