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快速指序练习技巧的方法有哪些

咏良 1172分享

  古筝快速指序练习技巧是每个古筝初学者非常头疼的,许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才能掌握这个技巧,下面小编跟大家讲解几个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筝快速指序练习的方法

  1、放松练习

  练习快速技巧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一个要领一一放松,只有使肩、臂、肘、腕的肌肉,充分放松,才能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指尖。如果有任何一个部位紧张,那力量在送往指尖的过程中,就会减弱,同时牵制了手指的灵活性。就好象一股清泉从上而下,突然被半路截断一样。因此,我们应放松自己,不能使肌肉僵硬,这样手指才能被积极调动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以臂为支点带动手腕,从而带动手指,使手臂、手腕、手指全都处于紧张状态,这不但影响了演奏速度,也影响音色及清晰度。所谓弹琴,就应用手指去弹,以指根为支点,指头运动的动作越小,速度越快;动作越大,速度越慢。

  2、放慢练习

  练习快速技巧时,不能急于求成。在最初的基本功训练中,应有意识地把速度放慢,把力度加大。例如:十六分音符弹成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弹成二分符,等到手指肌肉逐渐适应了这一过程再逐步加快速度,加大密度。另外,我们还可以做改变节奏的练习,如:把平均分配的音符中间加人符点,或把平均的两个音中间加入音符,改变原有的节奏,让手指适应各种复杂节奏的频繁变换。。

  3、贴弦练习

  手指不能扎桩,不能同时离开琴弦,训练手指主动的交替行走能力,为以后手指的滚动练习打好基础。此练习两点:一是力度;二是速度,不能随便弹。

  4、滚动练习

  一定要在打好贴弦练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此训练,否则手指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控制能力都达不到新的要求。通过这种训练方法,一定让手指积极主动,前一手指弹弦时,后一手指就要做好下落的准备,同时弹同时下落,手指弹弦不能间断。尤其是对四指和 二指要着重训练,因为这两个手指的肌能相对比较弱,注意先慢后快,逐渐加速,保持力度,而且力度要均匀,弹出的音色要统一。经过这些系统训练才能让手指发挥它的主动性,使肌肉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在演奏快速技巧时才能快而不乱,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有的速度。

  5、曲目练习

  快速指序还需要结合曲目段落进行练习,将曲目段落作为练习曲进行专门的针对性应用练习,如《茉莉芬芳》《井冈山上太阳红》等,很多曲目中都运用到了快速指序,可以从简单的段落开始

  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音色美

  音色是构成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区分各种音乐的基本特征。不同的音色,产生不同的美感,笛的清亮、埙的苍凉、箫的幽咽、二胡的委婉,都是由乐器自身独具特点的音色所决定的。古筝的自然音色晶莹、明亮,划奏一下,似流水淙淙,沁人心脾。然而,同一件乐器,在不同人的手下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这是演奏技巧的差别。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取得古筝最美的自然音色,右手的力度,下指触弦的深浅,触弦的时值,以及触弦的部位(近岳山或近弦柱)等等无不影响着音色的变化。在掌握了自然音色的各种变化之后,再告诉学生要巧妙地将它们运用于乐曲的处理之中,让音色的明、暗、刚、柔为乐曲的内容表现服务。(曲谱略)

  二、韵律美

  古筝左手按滑吟揉所产生的韵味,独具特色,是其他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五声调式中的四个“偏音”(清角、变徵、闰、变宫),往往通过左手按弦之以韵补声而取得,故而独具韵味。在南北各派的“苦音筝曲”中“苦音”(微升fa和微降si)的形成,由于其旋律背景不同,表现手法各异,因而其韵味各不相同,如在潮州筝曲《寒鸦戏水》中,其“苦音”的表现着重于委婉、缠绵、清淳;《秦桑曲》中的“苦音”表现则偏重于凄楚、激愤、柔美;到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则“苦音”不苦,而要求粗犷、豪迈、悠远、壮阔了。必须告诉学生,这些不同的韵味的律动是一个按滑吟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轻重徐疾的处理,直接影响到韵味形成,要让学生弹奏的过程中,追求韵味,在听觉享受中寻找美感。

  三、意境美

  古筝曲中,无论是传统曲目,还是现代创作曲目,大都有很好的意境,对于各种通过音乐描绘的意境,要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去领会、去辨析。同样描写水面的美,由于其乐曲内涵不一样,所表现的意境美也大相径庭,如《渔舟唱晚》里所呈现的那种“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乃是一种恬美;《洞庭新歌》中所描绘的那种“长烟一空,湖光潋滟”的意境属于秀美;至于《战台风》中“风狂雨暴,波浪滔天”的场面,则是一种壮美。而筝曲中的这些意境都是通过勾、挑、托、劈、划、摇等技法来描绘来表现的,所以,意境美的描绘,同音色美、韵律美的表现又是紧密相关的,要在表现中描绘,在描绘中表现。让意境美充分表现古筝音乐所独有的特色。

  四、形象美

  筝曲中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象可谓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而这里的形象同一切音乐形象一样,是情象,是意象。要让几岁、十几岁的儿童理解众多的各具个性的音乐形象并非易事。我的办法是在“讲故事”的同时,抓住有特性的音调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如《秦桑曲》中,我一面向学生讲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思春》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的情境,同时,让学生特别重视那个有“苦音”的凄婉旋律,用它来联想那位思念亲人的青年女子。在《战台风》中,通过低音区铿锵有力的渔民号子,则可以联想到一群情绪高昂与风浪博斗的渔民形象。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的小快板,我则让学生联系到陕北人民“千家万户把门开,迎接中央红军到陕北”的欢腾景象。通过这些美丽而鲜明的形象的语言塑造,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五、仪态美

  古筝演奏者的仪态常常不被人重视,我以为,仪态美直接关系到演奏效果。演奏时,身体僵硬、呆若木鸡固然不象样,而莫名其妙地前摇后摆,点头晃脑亦不可取。从学筝之初,要求正确的坐姿手势开始,就要求学生注意演奏的仪态,演奏的动作要顺手自然,做到心随情表,体随心动。如《渔舟唱晚》悠然恬美,身份自然端庄,几无晃动;而《战台风》波澜壮阔气势磅礴,身份动作幅度自然相应加大。所有这些都强调自然,即根据乐曲的情绪设计形体动作,而求得演奏仪态的自然美。

  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多方面的,上面讲的只是自己教学实践中感受最深的几个侧面,实际教学中,它们是互相关连,互相渗透的一个整体。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演奏技巧训练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又在不断对美的探索和追求中提高演奏技艺,从而真正掌握古筝艺术的真谛。

    49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