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课件教案

立博0分享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一化学课件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课件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要在网络教室里进行。

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制作网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来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对学校、家乡的水资源现状、使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水景图》,通过欣赏大自然水体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2)播放一段《走访环保专家》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激发起学生的水危机意识。

(3)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图,引导学生先思考,再通过网络搜索,查出“国家节水标志”图的准确含义,让学生初步体验网络在学习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

(1)打开课件,点击“学习目标”。

(2)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所探索的核心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在课件中收集了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录像资料,设置了几个优秀的有关《水资源保护》网站的链接,学生能方便的点击相关链接查看具体内容,通过查看这些内容,能深刻的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山区的信息比较闭塞,好在今年国家给我们配备了远程教育资源卫星接收系统,从此我们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外面优秀的教育资源了,《校园主页》上有《湖北教育网台》和中央电教馆的《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链接,学生点击这些链接也能查看相关内容。我设置的《同步练习》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告诉学生,生产纸需要很多木材和水,在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中尽量减少纸的使用而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如这次的练习通过电子邮件上交给老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只强调个别化学习是不够的,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与校园论坛的链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交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成果的空间。

在学习中,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看、多听几遍,感兴趣的地方可以深入地了解,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教师苦口婆心地灌输,学生反而能更主动、更快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3、学生作品制作:

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部分学生是很难实现学习目标的,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了任务:(一)每一位学生写一份关于家乡、学校水污染和用水情况的调查报告,找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二)分小组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制作一个学生作品:学生网站、演示文稿、化学墙报(选其中的一项)。素材来源于网络搜寻和社会调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既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对信息的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的能力。

4、作品展示:

在校园内张贴化学墙报,邀请学校领导和老师参加学生的社会调查汇报,观看学生网站和演示文稿的展示,向全校的师生进行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二是可以增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观念。

5、总结评价:

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发布在校园网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六、设计理念

设计这堂课,主要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精神,使学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化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然的关注程度。另外,我想把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化学课件教案2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 → →

→ → →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

2、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仿照这个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

高一化学课件教案3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 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 展示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O2↑

2×158 32

x= =0.6 g。

答: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教师总结并板书]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追问] 此计算题该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步骤和格式上的错误及时纠正)

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y。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

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1中采用的是纵列,即;

还可以采用横列,即2×158:32=6 g:x。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如用158 g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采用纵列法得计算非常简便。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如例题1中就是。

[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100 56

x 10 t

x= =18 t。

答:需要碳酸钙18 t。

[教师]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者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呢?

我们一起来看P100的课堂练习。

[投影]展示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

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应物或者生成物)

[学生分析、讨论]

[回答]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

H2+Cl2 2HCl

2 71 73

100g x y

答:需要氯气3550 g,生成氯化氢气体3650 g。

[讲解](1)因为此题有两问,所以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设为y。

(2)仍和前面例题一样,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

(3)不管有几个未知数,列比例式和前面例题一样。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个未知量,另一个未知量可以根据已知量求出,也可以根据求出的未知量来求。如此题中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也可以这样求出: =

代入x=3550 g,

= ,

解得y=3650 g。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并板书]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根据前面的例题和理论知识,请同学们进行练习。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3.12 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学生练习]

[注意事项]

①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计算中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体积,须根据密度换算)。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布置作业]习题5、6、7、8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求有关物质质量比,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③列比例式,求解;

④简明写出答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考题回顾

1.(2003年天津市中考题)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

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2003年四川省中考题)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 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高一化学课件教案4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 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 展示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O2↑

2×158 32

x= =0.6 g。

答: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教师总结并板书]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追问] 此计算题该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步骤和格式上的错误及时纠正)

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y。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

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1中采用的是纵列,即;

还可以采用横列,即2×158:32=6 g:x。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如用158 g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采用纵列法得计算非常简便。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如例题1中就是。

[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100 56

x 10 t

x= =18 t。

答:需要碳酸钙18 t。

[教师]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者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呢?

我们一起来看P100的课堂练习。

[投影]展示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

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应物或者生成物)

[学生分析、讨论]

[回答]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

H2+Cl2 2HCl

2 71 73

100g x y

答:需要氯气3550 g,生成氯化氢气体3650 g。

[讲解](1)因为此题有两问,所以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设为y。

(2)仍和前面例题一样,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

(3)不管有几个未知数,列比例式和前面例题一样。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个未知量,另一个未知量可以根据已知量求出,也可以根据求出的未知量来求。如此题中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也可以这样求出: =

代入x=3550 g,

= ,

解得y=3650 g。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并板书]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根据前面的例题和理论知识,请同学们进行练习。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3.12 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学生练习]

[注意事项]

①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计算中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体积,须根据密度换算)。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布置作业]习题5、6、7、8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求有关物质质量比,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③列比例式,求解;

④简明写出答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考题回顾

1.(2003年天津市中考题)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

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2003年四川省中考题)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 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高一化学课件教案5

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 氧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氧气的制法的性质,对学生进行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手段:本节课设计投影机辅助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占21%,工业上就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空气制取氧气的。那么医院用的氧气是不是利用空气制取的呢?如果不是化学实验室里是怎么样把氧气制取出来的呢?又是怎么样收集的呢?设置这些问题是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性趣。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汾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新课讲解: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安排学生阅读课体第17页,氧气的工业制法。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速度,说明制取氧气的速度慢,时间太长。加热二氧化锰又说明受热不产生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制取氧气。而且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说明了二氧化锰的作用。导出了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的概念。让同学们总结回答。这样增加了对综合知识的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通过氧气制法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便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来制取一些气体,并运用这些知识在科学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向学生简单扼要的介绍氧气的应用,使学生知道一些氧气的化学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建设家园的教育。

3、归纳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4、反馈练习:

为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设计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而且变化比较灵活,来激发学生的性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使学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

高一化学课件教案相关文章:

高考高一化学教案最新模板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和策略5篇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2021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计划2021

高中化学必修课教学计划及进度5篇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鲁教版教学计划5篇

关于高一化学课程教学经验总结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2021

关于高一化学期末教学总结5篇

    11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