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师实用教学设计范文

业鸿3932分享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经常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化学教师实用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教师实用教学设计范文

高中化学教师实用教学设计范文1

一、教材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高中化学教师实用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氯气通入水中

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高中化学教师实用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材分析:

必修模块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听到的和摸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苯就是几种典型代表物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必修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对 学生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它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和烷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特征反应。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先行组织者”,苯有关知识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和“先行组织者”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先行组织者”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

三、具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例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并能够描述其结构特征; 通过苯与溴、浓硝酸等反应,掌握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苯分子组成及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及技能的训练,进一步认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以苯为例,论证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参与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显地表现出科学解释必须与实验证据、自然观察相一致的实证精神;

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具有的意义,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 体会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认识技术的更新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以化学史为载体的科学探究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20_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

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在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时,采用的是“抛锚式教学”。

本节课沿着历史的发展脉络设置了八个学习任务,将一个完整的发现苯、认识苯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运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亲历 “苯的发现之旅”,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乐趣,训练科学方法。本课采用化学史和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证实(或发展)串联起来,按科学发现基本过程的顺序设计教学程序。从发展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角度出发,先启发学生自己写出C6H6可能的链烃结构简式,然后设计实验否定苯具有链式结构,从而发现并明确问题。再通过介绍凯库勒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从运用假说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

六、教学信息技术

依据心理学知识,人类获取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多种感觉协调运用时,获取的信息量就更大。因此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幻灯片与板书结合的呈现方式增强信息刺激力度,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息。

教具:苯分子结构模型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装置及其药品。

高中化学教师实用教学设计范文4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了解实验室制NO2、NO的反应原理

3、使学生了解硝酸的用途。

二、重点、难点

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问题框架:

1、硝酸的物理性质:(直接给出)

2、从硫酸得到启示,硝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引导发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我们学习了氮元素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接下来我们学习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硝酸。我们首先学习它的物理性质。

【板书】第四节硝酸

一、物理性质

【展示】63%浓硝酸。

【展示】发烟硝酸。

【讲述】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里由于硝酸的挥发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做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指导阅读】查硝酸的密度,熔、沸点。查常用浓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发烟硝酸”

【导入】比较一下硝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找出其不同点:

【观察】色、态、气味、掂轻重、打开瓶塞,观察。得出结论: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比水重,能溶于水。

【观察】空气里挥发而产生“发烟”现象。

挥发性(沸点)

物理的量浓度

常用浓硝酸

易(低)

18mol/L

常用硫硫酸

难(高)

12 mol/L

【导入】在化学性质上,浓硫酸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性,硝酸是否也如此呢?下面我们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根据硫酸的化学性质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研究硝酸的化学性质。

【提示】注意与浓硫酸进行比较。哪一个剧烈。

【指导学生实验】

【总结】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硝酸的具有酸的通性,硝酸没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我们今天主要从氧化性来学习硝酸的特性。

【板书】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1)与不活泼金属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回答】酸性、氧化性(与铜、与碳)、吸水性、脱水性,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中钝化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浓硝酸的氧化性】

【实验:铜与浓硝酸反应】

现象: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铜在不断溶解。结论:铜和浓硝酸常温下反应剧烈,比铜与浓硫酸反应剧烈,铜与浓硫酸需要加热,铜与浓硝酸反应不需要加热。

推测产物,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推导】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设疑】我们知道稀硫酸不能与不活泼的金属铜反应,稀硝酸能不能与不活动的金属铜反应呢?并与稀硫酸与铜反应进行比较。

【指导学生实验】

【总结并板书】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引导总结】浓硝酸与稀硝酸与铜的作用有何不同;硝酸与硫酸氧化性哪一个较强,从哪几个方面表现。

【学生实验探究】铜和稀硝酸的反应。

现象:产生无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铜在不断的溶解。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结论:此无色气体是NO。因为: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

【推导】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总结】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气体。浓硝酸反应速率快,不需加热,稀硝酸反应速率慢,有时需要加热。

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浓硝酸不需加热。稀硫酸与铜不反应,稀硝酸可以反应。

可见,硝酸的氧化性比硫酸强。

【引导探究】冷浓硝酸与铝、铁活泼金属反应的情况怎样呢?

【引导探究】大家回忆,实验室能否用稀硝酸制取氢气?为什么呢?

【板书总结】(2)与活泼金属反应

在不生成稀硝酸中不生成H2、在浓硝酸中铝、铁钝化。

【讲述】除金、铂以外,其余金属全可被其氧化而溶解。

【介绍】王水的`成分: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

【实验探究】与浓硫酸一样,铝和铁都浓硝酸中钝化,即浓硝酸把它们的表面氧化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常温下可以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回答】不能,因为硝酸的氧化性很强, NO3-起氧化作用。而不是H+起氧化作用。

【倾听理解】

【引入】请大家用已学知识,推测浓硝酸能否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引导】推测碳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与非金属反应

【总结】规律:一般生成最高价酸或氧化物、NO2和H2O。

【讨论】结论:可以。原因是:硫酸可以氧化单质碳等,所以浓硝酸也应该能氧化碳单质等。

【推导】C+4HNO3(浓) 4NO2↑+CO2↑+2H2O

【讲述】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对皮肤、衣物、纸强等都有腐蚀作用,所以使用硝酸时,一定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NaHCO3)水或肥皂洗涤。

【听讲、理解】

【展示】利用一瓶久置而发黄的浓硝酸的样品,进行提问为什么发黄。

【启发】可能有NO2产生,由于NO2溶于硝酸而变黄。

【启发】如果是有NO2生成,那么硝酸的分解产物还必应有什么物质生成?

【引导】推测产物,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不稳定性:

【提问】硝酸应如何贮存?

【分析,讨论】发黄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硝酸分解。

【探究】在HNO3中,由于氢元素和氮元素都处于最高价,又因NO2的生成,是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所以只能是HN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可能有氧气生成。

【推导】

C+4HNO3=CO2 ↑+2NO2↑+2H2O↑

【回答】避光、阴凉处。

【小结】硝酸的特性是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共同的特点是由于+5价氮元素得电子,被还原为低价态氮的化合物的缘故。

【课堂练习】

1.工业上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的浓硝酸

2.如何洗净一支内壁镀银的试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从节约原料,保护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要制取一定量的Cu(NO3)2晶体,下列实验设计中最合理的是

(1)Cu+浓HNO3─

(2)Cu+稀HNO3─

高中化学教师实用教学设计范文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

热方程式

相似点

不同点

【学习新知】

一、盖斯定律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

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练习】

已知:H2(g)=2H (g) ;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 H2= +244.3kJ/mol

2H (g) + O (g)= H2O (g); △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 H4= -44.0 kJ/mol

写出1molH2 (g) 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 (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1、 在 101 kPa时,1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890 kJ的

热量,CH4 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2、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 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本节小结】

【作业】

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241.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1 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__kJmol-1。

2、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CO(g)+ O2(g)===CO2(g) ;ΔH=-282.9 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 kJ的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1∶2 C.1∶1 D.2∶3

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B.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C.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D.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4、已知CH4(g)+2O2(g) CO2(g)+2H2O(l);ΔH=-Q1 kJmol-1

H2(g)+ O2(g)===H2O(g);ΔH=- Q2 kJmol-1

H2(g)+ O2(g)===H2O(l);ΔH=- Q3 kJmol-1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单位:kJ)为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2

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g);ΔH=-241.8 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③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A.241.8 kJmol-1 B.483.6 kJmol-1

C.285.8 kJmol-1 D.571.6 kJmol-1

6、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1); △H= -285.8 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1);△H= -2220 kJmol-1

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 kJ,则混合气体中H2与C3H8的体积比是( )。

A.1∶1 B.1∶3 C.3∶1 D.1∶4

7、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为72 kg,起跑时能以1/7s冲出1m远。能量全部由消耗体内的葡萄糖提供,则该运动员起跑时冲出1m远将消耗多少克葡萄糖? 已知葡萄糖缓慢氧化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4kJ/ mol


高中化学教师实用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教师必备教案范文5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范文5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范文5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5篇

高中化学课程教案范文5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2021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模板

高三上册化学教学设计范文5篇

高二化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

    3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