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必背知识点梳理

李金0分享

其实,真的不是化学太难,而是我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熟悉课本的内容,并将我们书上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好。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化学必修必背知识点梳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一化学必修必背知识点梳理

氯气的性质: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下能溶于水(1∶2);比空气重;有毒;

2Na+Cl2==2NaCl(黄色火焰,白烟)2Fe+3Cl2==2FeCl3(棕黄色烟,溶于水显黄色)Cu+Cl2==CuCl2(棕黄色烟溶于水显蓝色)

H2+Cl2==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安静的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Cl2+H2OHCl+HClO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

氯水的成分:分子有:Cl2、H2O、HClO;离子有:H+、Cl-、ClO-、OH-

1.表现Cl2的性质:将氯水滴加到KI淀粉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Cl2+2KI==I2+2KCl。)

2.表现HClO的性质:用氯水漂白有色物质或消毒杀菌时,就是利用氯水中HClO的强氧化性,氧化色素或杀死水中病菌。

3.表现H+的性质: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水,有大量气体产生,这是因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4.表现Cl-性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氯水,产生白色沉淀,再滴人稀HNO3,沉淀不溶解。

AgNO3+HCl=AgCl↓+HNO3。

5.体现H+和HClO的性质:在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先变成红色,但红色迅速褪去。变红是因为氧水中H+表现的酸性,而褪色则是因为氯水中HClO具有的强氧化性。

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

漂白粉的制取原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Ca(ClO)2,起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的物质:HClO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Ca(ClO)2

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次氯酸(HClO)的性质:.强氧化性:消毒、杀菌、漂白作用

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2HClO=2HCl+O2↑

弱酸性:酸性H2CO3﹥HClO证明事实Ca(ClO)2+H2O+CO2==CaCO3↓+2HClO

13.二氧化硫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酸性氧化物

与水反应SO2+H2O==H2SO3可逆反应H2SO3的不稳定性2H2SO3+O2==2H2SO4

还原性2SO2+O22SO3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中,使紫色溶液褪色

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与有色物质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加热恢复到原来颜色。

与氯水区别:氯水为永久性漂白原理:HClO具有强氧化性

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如H2S

酸雨:PH〈5.6硫酸性酸雨的形成原因:SO2

来源:(主要)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次要)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生产产生的废气

防治: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常见的环境保护问题:酸雨:SO2温室效应:CO2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

臭氧层空洞:氯氟烃(或氟里昂)白色垃圾:塑料垃圾等不可降解性物质

假酒(工业酒精):CH3OH室内污染:甲醛赤潮:含磷洗衣粉(造成水藻富营养化)

电池:重金属离子污染

14.硫酸的性质

浓硫酸的特性⑴吸水性:是液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H2S等。可以干燥的气体有H2,O2,HCl,Cl2,CO2,SO2,CO,NO2,NO等

⑵脱水性:蔗糖的炭化(将浓硫酸加入到蔗糖中,既表现脱水性又表现氧化性);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处理:用大量的水冲洗。(浓硫酸表现脱水性)

(3)强氧化性

2H2SO4(浓)+Cu==CuSO4+SO2↑+2H2OC+2H2SO4(浓)==SO2↑+CO2↑+2H2O

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15.氮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

N2→NO→NO2→HNO3→NH4NO3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NH3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可做制冷剂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形成一水合氨,NH3·H2O不稳定,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水

NH3+H2ONH3·H2ONH4++OH-NH3·H2O==NH3↑+H2O

氨水成分有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少量H+。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区别:氨水为混合物;液氨是氨气的液体状态,为纯净物,无自由移动的OH,-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HCl==NH4Cl(白烟)NH3+HNO3===NH4NO3(白烟)NH3+H+==NH4+

4NH3+5O24NO+6H2O

铵盐铵盐易溶解于水受热易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

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NH4Cl+NaOH==NaCl+NH3↑+H2O注意:铵态氮肥要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制取氨气的方法

①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气,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

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注意:试管要向下倾斜,收集气体的试管要塞有棉花(防与空气对流)

检验是否收集满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进行检验。如果试纸变蓝,则试管中已经集满氨气。

②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水挥发

③在浓氨水中加碱或生石灰

★NH4+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NO3的强氧化性: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Cu(NO3)2+2NO↑+4H2OC+4HNO3(浓)===CO2↑+2NO2↑+2H2O

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使铁铝钝化,所以可以用铁铝来盛装浓硫酸、浓硝酸。(利用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

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

17.离子反应的实质:溶液中某些离子减少。

可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多数盐KClNaCl(NH4)2SO4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a、单质:H2、Na、I2等b、气体:H2S、CO2、SO2等

c、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d、难电离的物质:弱酸(H2CO3、HAcH2S、弱碱(NH3·H2O)、水。e、氧化物:Na2O、Fe2O3等

离子共存是指在同一溶液中离子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有下列情况之一则不能共存:(1)生成沉淀,如CaCO3,BaSO4,Fe(OH)3,Fe(OH)2,Mg(OH)2等;(2)生成气体,如H+与CO32-,HCO3-,SO32-,NH4+与OH-;(3)生成水,如H+与OH-(4)发生氧化还原,如H+,NO3-与Fe2+(5)生成难电离物质:H+与CH3COO-,ClO-,SiO32-

溶液为无色透明时,则肯定没有有色离子的存在,如Cu2+(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

18.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发生改变是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共同特征。

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高一化学必修重难点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

a.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电负性的运用:

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

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

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d.电负性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表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

例8.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K、Na、Li B.N、O、C C.Cl、S、P D.Al、Mg、Na

例9.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B.第一电离能可能Y小于X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mX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内容:离子键――离子晶体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NaCl型和CsCl型.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6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6个钠离子,每个氯化钠晶胞中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氯化铯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每个氯化铯晶胞中含有1个铯离子和1个氯离子.

(3).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1).共价键的分类和判断:σ键(“头碰头”重叠)和π键(“肩碰肩”重叠)、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

(2).共价键三参数.

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 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

3.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及其性质的差异.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键的极性: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3)分子的极性:

①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②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4.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记住)

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

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原子晶体:所有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晶体或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2).典型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C)、晶体硅(Si)、二氧化硅(SiO2).

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碳环中有6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二氧化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环中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成键,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

(3).共价键强弱和原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原子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6.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

(1).金属键: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请运用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①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②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NaNa>K>Rb>Cs.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的原子

7. 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1)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②形成条件: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

③配合物的组成.

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

(2).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

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NH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

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表示方法:X—H……Y(N O F) 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

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四、几种比较

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

2、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

3.物质溶沸点的比较(重点)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高一化学必修易错知识点

1、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3、钠、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4、钠可用作钛、锆、铌、钽等金属的冶炼。

5、钠制作高压钠灯的原因: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肉眼较敏感,故可用作灯塔。

6、从原子角度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7、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

8、焰色反应本质是电子的跃迁,不是化学变化。

9、焰色反应:Na 黄 Li 紫红 K 浅紫(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为K里面常混有Na黄色掩盖了浅紫色) Cu 绿 Ba 黄绿 Co 淡蓝

10、铁在氯气中点燃,产生棕红色烟。

11、铜在氯气中点燃,产生黄色烟。

12、氯气与氢气混合点燃,产生苍白色火焰,出现白雾。

13、磷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PCl5)雾(PCl3)。

14、新制氯水:3种分子:Cl2、HClO、H2O;4种离子:Cl-、H+、ClO-、OH-

久置氯水=稀盐酸:H2O、Cl-、H+、OH-

15、氯水是混合物,液氯是纯净物。

16、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稀盐酸)混合后产生氯气。

17、液氯可用钢罐储存运输。

18、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是因为有次氯酸。

19、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于饮用水消毒。

20、溴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液溴易挥发且有毒,通常用水液封保存。

21、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都具有感光性。

22、硅在自然界没有游离态。

23、三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

24、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只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之褪色。

25、二氧化硫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26、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溶液中都不会产生沉淀。

27、浓硫酸的鉴别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滤纸上,滤纸变黑。

28、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钝化,可用铝槽车运输浓硫酸、浓硝酸。

29、臭氧与氧气是同素异形体。

30、臭氧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31、硒和碲的一切化合物均有毒。

32、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在常温下可以相互转化。

33、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34、容量瓶的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实验题中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35、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成,需在入射光侧面观察到。

36、胶体聚沉:向胶体中加可溶性盐、酸、碱等、加热、搅拌。

37、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可使蛋白质聚沉成豆腐。

38、区分胶体与溶液的本质是微粒大小,而不是丁达尔现象。

39、氢氧化铁胶体不带电,胶粒带正电。

40、半透膜:动物肠衣、鸡蛋壳膜、羊皮膜、胶棉薄膜、玻璃纸等。

41、渗析: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胶体。

42、铁元素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生命必需微量元素。

43、亚铁离子使血红蛋白分子有载氧功能。

44、Vc有还原性,可将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有利于吸收。

45、石墨是深灰色,质软,不透明,易导电的片状固体。

46、金刚石是硬度极高,无色透明的晶体。

47、金刚石、石墨是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48、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

49、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50、一氧化氮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结合血红蛋白能力强于一氧化碳,能使血管扩张,增强记忆力。

51、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使多种织物褪色,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52、N是植物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必需的组成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之一。

53、储存碳酸氢氨化肥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施肥时应将其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

54、尿素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肥效比较持久,使用方便,对土壤破坏作用小。

55、硝酸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

56、发烟硝酸:95%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硝酸蒸气,会产生发烟现象。

57、当进入水体的氮的含量升高时,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58、黑火药:一硫二硝三木炭。 2KNO3+3C+S=K2S+N2+3CO2

59、石膏是一种结晶水合物(CaSO4·2H2O);加热后变为熟石膏(2CaSO4·H2O)。

60、钡餐透视使用硫酸钡做造影剂,而不是碳酸钡。

61、锂是热核反应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制造锂电池和特种合金的原料。

62、镁的密度小,镁合金强度高,机械性能好,用于制造车,飞机,火箭,被称为国防金属。

63、世界上99%溴元素以溴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因此被称为海洋元素。

64、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65、溶解在苦卤中的溴,可利用溴的挥发性,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分离出来。

66、工业上溴用来制造燃料的抗爆剂,溴化银见光易分解,用作感光材料。

67、农业生产中用含溴的杀虫剂;医药中溴化钠,溴化钾用作镇静剂。

68、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水泥。

69、水泥原料:石灰石和黏土。

70、工业常用氢氧化钙做沉淀剂,不用氢氧化钠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成本太高。

71、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非晶体)两种。

72、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73、硅酸盐性质稳定,熔点较高,大都难溶于水。

74、制造玻璃的材料:碳酸钠,碳酸钙,二氧化硅。

75、玻璃是非晶体,无固定熔点,只能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软化。

76、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最早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锗。

77、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热和耀眼白光可用于制造燃烧弹、信号弹、火箭推进剂。

78、黑色金属:Fe、Cr、Mn及其合金。其余均为有色金属。

79、合成树脂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无固定熔点,一般不导电,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是塑料最基本的成分。

80、碳纤维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腐蚀,在空气中加热至400℃,无明显氧化,有良好的低温性能。

81、铵盐受热都分解,但不一定放氨气,如硝酸铵。

82、氧化还原反应较慢,故氯气吸收可不防倒吸。

83、合成纤维:六大纶、尼龙、人造羊毛。

84、人造纤维:黏胶纤维,醋酸纤维,人造丝,人造棉,蛋白纤维,硝酸纤维,硝酸酯纤维,醋酸纤维。

85、二氧化碳、氯化氢一起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一定会产生浑浊。

86、饱和氯化钠可用于除去氯化铁蒸气。

87、肉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入适量亚硝酸钠,保鲜防腐。

88、“84”消毒原理与过氧化氢相同:强氧化性。

89、燃煤中加入CaO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90、硅太阳能电池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实现能量转化。

91、铅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溶液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

92、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93、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体积比=3:1。

94、二氧化硫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

95、食品中用木糖醇做甜味剂,可降低糖尿病的犯病几率。

96、焊接废旧钢材前分别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去油污),氯化氨溶液(除锈)。

97、CuS不溶于水,写离子方程式时不拆。

98、河海交界处形成三角洲:因为泥沙中有胶体,海水中有电解质,胶体遇到电解质聚沉。

99、带有结晶水的金属氧化物,加热失重时,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然后金属氧化物分解为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放氧气。

100、硅酸盐可改写为氧化物:先写金属氧化物,再写非金属氧化物。如正长石KAlSi3O8改写成K2O·Al2O3·6SiO2。


    52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