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志豪 1172分享

  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一

  《采集影片素材》

  本活动是安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三单元家庭电影我编辑”的“活动1采集影片素材”。

  本活动主要是规划设计家庭影片的结构,采集、存储数码摄像机中拍摄的九寨沟影片素材,整个活动分为2个阶段来完成:1)规划设计家庭影片(重点);2)采集影片素材。

  [学情分析]

  学生对常规软件有一定操作经验,所以,利用“会声会影”来捕获视频素材难度不大,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即可,而“规划设计家庭影片”是重点,教师着重采用对比比较、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展开活动,让学生理解家庭影片结构图及制作流程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合理规划自己的家庭影片结构,选择合适的影片素材和背景音乐。

  2、了解视频采集卡的功能,理解视频文件的格式和特点,掌握采集视频素材的操作方法。

  3、能够将数码摄像机中的视频素材采集到计算机中,并修改素材默认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1、对家庭影片结构进行规划,体验制作一个完整作品的过程,体现规划思想。

  2、依据影片主题合理采集影片素材,结合数码摄像机的简单操作,掌握利用计算机采集数码摄像机或其他外部设备中视频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家庭影片结构进行规划,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制作兴趣。

  2、通过选择合理的影片素材,选择好的素材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家庭影片进行结构规划,同时将数码摄像机中的视频采集到计算机中;

  难点

  理解视频格式及特点,采集家庭影片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屏幕展示:教师分别播放“九寨沟之旅”视频片段及利用“会声会影”编辑好的家庭影片,让学生比较两个影片的区别及优缺点。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前者为拍摄的视频素材,没有进行任何编辑处理,声音也比较嘈杂,后则添加了片头、片尾、字幕、背景音乐等,更好的表现出九寨沟的美:(结合课本P81-82“主题苑”)。

  结构上:后者有片头、影片主体、片尾。

  内容上:视频素材、音乐素材、字幕、转场效果等。

  一、任务驱动、展开活动

  1、规划设计家庭影片

  师生互动:师生讨论,共同完成课本P82“研究室”。

  任务驱动:完成课本P83“创新园”。结合教师发送给学生的影片素材(影片素材是关于学校的介绍,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发送给学生。)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结合学生完成情况,总结填写课本P83“创新园”中空框。

  2、采集影片素材

  1)连接数码摄像机

  教师介绍:数码摄像机拍摄的影片通常是存储在数字录像带中的,计算机一般不能直接对其进行编辑处理。因此在编辑之前,必须通过IEEE1394卡进行转换,将数字录像带中的影片“采集”到计算机中,变成计算机中的文件。

  屏幕展示:教师播放演示“安_94卡的过程”的视频文件并展示实物1394卡。

  教师总结:介绍1394卡。(结合课本P87“知识库”第1点)

  教师演示:教师操作演示利用数据线连接数码摄像机和计算机的方法(强调课本P84小蚂蚁部分提示)。

  2)采集影片素材

  教师演示:教师首先介绍“会声会影”的界面,然后演示利用“会声会影”捕获数码摄像机中视频片段的操作步骤(参考课本P86-87步骤)。

  任务驱动:找个平时操作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模仿教师的操作,其他学生可以给予口头提示。然后找个平时操作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再重复一遍教师的操作,其他学生同样可以给予口头提示。(因为只有教师机安装了1394卡,也只有一部数码摄像机,所以不能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刚才两位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结合课本P87“知识库”第2点)并提示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强调小蚂蚁部分提示)。

  【课堂小结】

  “规划家庭影片结构”是本活动的重点,我采用视频播放、对比比较、师生讨论、任务驱动等方式来展开活动,让学生掌握家庭影片结构图和制作流程图。

  【教学反思】

  “采集影片素材”较多的是涉及1394卡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方面,但是受到硬件条件的制约(只有一部数码摄像机,只有教师机上装有1394卡),所以只有通过播放视频演示操作步骤及教师演示和部分学生操作演示来加深学生印象,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操作中。但是“会声会影”的界面等内容要给学生介绍清楚,因为后面活动还要用到此软件。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二

  制作封面和封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掌握封面设计作品制作的基本方法。

  2、过程和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能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真按设计的程序体验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形成以创意为重点的设计意识;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以及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字体、色彩、图形和编排等设计要素,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完美统一。

  三、教学难点

  学习封面设计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2、学生准备: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五、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学生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

  1、情景设计

  师:PPT课件展示图片(封面和封底)

  师:封面、封底一般包括哪些元素?

  生:……

  2、导入新课

  三大要素:文字、图像、色彩.

  师:书籍封面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意义的封面。一本书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主题封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文结合)

  (三)任务探究,自主学习

  封面背景制作

  (1)同学们观看课本上例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封面背景制作。

  (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自我,演示封面背景制作,老师鼓励,给予评价。

  (3)教师演示绘制自选图形椭圆,修饰图形(填充颜色、旋转和翻转、叠放次序)

  (4)学生观摩后,实践练习课后简单习题。

  (四)设计步骤小结

  1、构思

  考虑几种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满意的,或将几个方案中的优点加以综合。

  2、定稿

  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臵。

  3、制作

  图形的设色或制作,运用学过的各种绘画技法(自选图形的修饰等)。

  (五)课程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程总结

  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很好的完成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三

  《制作目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熟练编辑艺术字:移动、字符间距、删除、环绕、旋转

  2、知道文本框的作用;会进行横、竖排文本框的插入;会进行文本框的编辑:移动、改变大小、删除、复制;灵活设臵文本框格式:颜色和线条、边框与底纹设臵

  3、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以达到用图来修饰和点缀整个版面

  4、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来制作目录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

  3、通过交流和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置艺术字格式、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

  1、利用艺术字制作标题;

  2、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

  三、教学难点

  设置文本框的属性。

  四、教学手段

  机房、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导入新课

  1.用基本知识来考考大家:请问一本完整的图书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出示课题:制作目录

  (三)讲解新课

  1.初步了解目录:什么是目录?为什么要有目录?有什么作用?

  2.感性认识目录:①展示各种目录样式②观察课本的目录和课本所给目录示例

  ③通过对比修饰与没有修饰过的目录,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四)动手制作目录

  1.为了实现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文本框”。

  方法一:插入——文本框——横排或竖排

  方法二:调出绘图工具(视图——工具栏)

  2、文字的“复制与粘贴”

  选定——Ctrl+C(复制)——Ctrl+V(粘贴)

  3、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

  4、插入艺术字

  5、插入图片

  6、整体美化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习了作文选中目录的制作,主要学习了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的‛的使用,以及艺术字、图片等的插入,美化文本。

  2.布置课下作业。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习了目录的制作,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对WORD运用较为熟练,因此,本节课学习难度不高,学生基本都能完成任务。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四

  《机器人唱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机器人的发声原理;

  ◆学习音乐模块的使用;

  ◆设计机器人唱歌程序;

  ◆了解多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机器人发声装置:

  ◆了解音乐模块的使用方法;

  ◆编写多次循环结构的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根据现象确定其成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发声装置的安装与使用;

  2.条件结构在机器人编程中的应用;

  3.音乐模块的使用。

  【教学难点】

  机器人唱歌程序的编辑与调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机器人的发音是通过安装在机器人主板上的喇叭发声来实现的。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音乐模块,可以让机器人实现演奏音乐等功能,也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本节课将学习机器人的输出表现形式——声音;学习机器人“演奏音乐”和“多次循环”模块的使用。你想让机器人为你唱什么歌曲?通过老师下面的操作,可以轻松地让机器人演奏一段美妙的音乐。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跟随教师的讲解演示,提出问题。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发声装置的讲解及安装,引入音乐模块(你喜欢唱什么歌曲?想不想让机器人给你唱一唱呢?要想听机器人给你唱歌很简单,学习音乐模块,然后设计程序就能实现了);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及平时积累,理解音乐模块中的各种定义(音高、音长、休止符等概念);

  3.布置学习任务:唱歌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以“雪绒花”为例。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试着去完成“各显神通”中的两个问题。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出制作唱歌机器人时遇到的各类问题,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视窗”中的内容。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11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