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宝宝口吃家长应该怎么做

书奇 1172分享

  刚学说话的孩子可能说话不太流利,然而又急于表达,就会开始重复的说一个词。但有时候可能不是孩子学说话慢,也有可能是孩子出现了口吃问题。如果孩子有口吃的问题,家长该怎么做?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3岁宝宝口吃怎么办

  1、不要讥笑、斥责、打骂或惩罚孩子,任何加重孩子紧张心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哪怕是无意识地要求孩子也是错误的;

  2、爸爸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关注点不要放在孩子“话说得怎么样”上,而是要鼓励其敢于张口,且不要着急,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

  3、必要时,爸爸妈妈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话重复孩子表达的意思,这样做既表示理解,也是在教给孩子怎样正确的表达。千万不要让孩子像改错似地自己重复,这样会造成孩子在张口时内心紧张而加重结巴;

  4、根据孩子言语表达的情况,可以教他朗诵歌谣,念“顺口溜”,给孩子讲笑话、讲故事。孩子在玩耍时是最放松的,可以边玩边说,注意力放在动作上时(注意分散),也能有效地缓解结巴现象;

  5、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开朗、大胆、自信的孩子即便发生过结巴,因为其注意力不集中在内心感受上,一般能较快地得到改善。反之,敏感、懦弱、急躁、退缩的孩子,可能会演变为继发性结巴。一个人仅仅是“说不好”并不是问题,而一旦认定自己“说不好”,就有可能真的不敢张口,也就真的“说不好” 了;这一点孩子和成人是一样的。

  三岁孩子口吃的原因

  1、遗传因素: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为单基因遗传。有人发现的孩子口吃是有家族遗传史,主要外因是学习语言的环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语快、含混,儿童不易模仿等。也有人发现口吃患者及亲属中左利手多见,认为口吃与大脑优势侧有关。

  2、精神因素: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性或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因而不少学说认为精神因素可能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有的儿童因为受到家长、老师或周围一些人的严厉惩罚或训斥,使精神突然受到严重打击,由于这种恐惧的情绪或惊吓引起了口吃,同时精神紧张、焦虑等也会导致口吃现象。

  3、躯体因素:先天的发育不良也引起口吃。较多儿童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4、外界因素:强行纠正左撇子也会造成口吃。

  5、方言性口吃:儿童学语期间改变方言,或兼学两种以上不同方言,可致口吃。

  6、思维过速性口吃:因思路宽阔迅速,致使口齿追随不及,造成口吃。临床亦较常见。

  7、其它因素:有的学龄前儿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资料则根据脑电图、发音肌肌电图和氟哌啶醇临床疗效。推断口吃可能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复合体活动增强、发音肌功能不协调、和基底节存在生化障碍等因素有关,但尚待临床进一步论证。

  口吃的表现形式

  口吃的表现形式很多样,医学上通常把它分为三大类:首字难发型、语词重复型、语句中断型。而96%的口吃表现为首字难发。多数患儿初期仅有言语症状,部分严重患者可有唇、下颌、颈部肌肉痉挛、舌肌震颤、跺脚、眨眼、转头等因生理紧张而产生的各种伴随动作。此时,父母的态度、社交受挫、精神压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断加重及伴随动作增多。

  1、首字难发型:表现为第一字发音时发不出,第一字重复,话语中途某字发音障碍;

  2、语词重复型: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

  3、无表达内容障碍;因发音-呼吸器官的紧张性痉挛,导致语言节奏失调

  4、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说话时,可伴有跺脚、摆手、挤眼、歪嘴、口唇颤抖、躯干摇晃等动作。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

  随年龄的增长,患儿还可出现焦虑不安、害羞、容易激怒,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上课不敢发言,不喜欢交往,变得孤独退缩等情绪与行为的异常,如不予矫治最终可导致顽固性口吃。

    热门标签

    46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