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不为人知的风俗

曾扬 1172分享

  中秋节,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文化,赏月,吃月饼是最经典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烧烤聚会作为一种约会方式,表现人们的醇厚热情,那么中秋节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习俗呢?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鲜为人知的习俗

  “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深圳市非遗保护协会主席王程太向记者介绍,中秋节因节期在农历八月,所以也称“八月节”,深圳客家人称作“八月半”。中秋节的月亮很亮很圆,所以中秋节象征团圆,也叫“团圆节”。

  除了吃月饼、赏月,中秋节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习俗,比如拜月。王程太说,拜月习俗兴盛于上古之时,源于先民对月亮的自然崇拜。在宋代,少男少女们对月祈福许愿,成为当时京城的流行时尚。“到了八月十五,男孩都会祈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孩对月伫立、默默许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中秋佳节,在深圳宝安西片区,那里的人会听木鱼歌,如今尚存为数可观的爱好者。表演者基本上都是盲人,靠唱木鱼歌为生,他们会用二胡、琵琶、古筝等乐器演奏,周围围坐着男女老幼边品尝月饼,边欣赏乐曲。”王程太说。

  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原会长、民俗学者廖虹雷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他介绍,深圳和全国各地一样在八月十五过中秋,但是,旧时的新安(深圳市的古称)和广东好些地方曾经有过八月十六“追月”的习俗——据说,八月十五晚家人团圆赏月后,余兴未尽,次日再和好友相聚,月下吟诗作赋,欣赏花灯,久而久之,形成追月之说。

  此外,深圳讲粤语的村落过中秋有吃田螺的习惯。民间认为,中秋前后田螺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可以明目。本地客家人中秋又有吃新芋仔传统。

  吃月饼、赏月、看花灯,都是在传承传统文化

  王程太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如何弘扬和传承我们的节日至关重要。过中秋节不仅是对节日的认可和传承,也是激励年轻人开拓创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

  “中秋佳节与家人团聚,一起吃月饼、赏月、看花灯,这都是在传承我们的文化。我们这一代人过中秋节,自然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去重视和珍惜我们的节日。我们要过好中秋节,展示它的精彩与魅力,把中秋节的精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王程太说,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日情感,涵养着我们的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赋予传统节日以更多新的时代内涵。”在廖虹雷看来,要大力宣传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传统,把群众节日活动内容以及相关的服务环节做好,更为重要的是,在顶层设计层面注重传统节日持续保护和创新性利用,让百姓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切实地体会到中国节日的意义和内涵所在,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热门标签

    68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