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的传统食物及养生要点

金凤1160分享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露节气的传统食物及养生要点,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寒露的传统食物及养生要点

寒露吃什么传统食物

螃蟹

寒露的一大习俗是吃螃蟹。古人诗日:“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民间也有“九雌十雄”的谚语。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上等名贵水产。螃蟹的营养也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中医认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芝麻

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脏、助消化、化积滞、降血压、顺气和中、平喘止咳,可治神经衰弱,抗衰老。

柑橘

柑橘也是最佳的寒露养生食物。柑橘一般在秋季大量上市,它还有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对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秋季盛产的水果当中,柑橘的维生素B1含量最高。此外,柑橘的果实、果皮、果核以及根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花生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花生是寒露前后的时令食物。因花生有滋阴润肺,抵抗肠道病毒等保健作用,而秋季保健的工作重点就是养阴防燥,所以大家可多食花生。

山药

山药属于薯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钙、磷、钾、钠、镁、铁、锌、铜等多种矿物质。山药虽然可以同时滋补很多脏器,但最终还是以补肾为主,经常吃山药可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拔丝山药是很好的一种食用方法,用焦糖“炮制”过的山药,补肾抗毒的功效会相应增强。

寒露时节养生要点

一、足部保暖,热水泡脚

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的养生保健谚语。寒露时节,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天气由凉转冷,入夜更是寒气袭人。 “寒露脚不露”告诫人们寒露过后,要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应穿上保暖性能较好的鞋袜,切勿赤脚,以防“寒从足生”。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除了引发呼吸道疾病外,脚部受凉还可引起腹泻、腰痛等疾病,因此,足部的保暖显得格外重要。 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后,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和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二、养阴润肺防秋燥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人体津液。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滋阴润燥、养肺生津。秋季润燥,首选百合,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经,功擅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对秋燥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寒露时气候干燥,人体出现的各种“燥”象,可取百合 30 克洗净切碎,大米 50 克,加水 400 毫升,同煮至米烂汤稠,加适量冰糖,每日晨起服用。 对于、咽干口燥、皮肤干燥较重者,可加入玉竹、沙参或麦冬、天冬等,并可根据个人口味调入蜂蜜。 除了粥,还可以选择服用秋梨膏、养阴清肺膏、龟苓膏等滋阴润肺之品。此外,为了预防秋燥,还可适当多吃一些水果,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但水果润燥并非人人皆宜,若有脾虚泄泻,或肺寒咳嗽而痰黏者,则不宜多吃上述水果。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还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三、先调脾胃后进补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古人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寒露时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粳米、糯米、鲈鱼、鸭肉、莲子等。 民间一直非常重视秋冬进补,有“秋冬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但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当先调理一下脾胃,为脾胃更好地受纳补品做好准备。否则易使脾胃运化失常而生火、生痰、生燥,更伤阴。 对于平素脾虚者(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等),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气、和胃的药物。 对于胃火旺盛者(常常表现为胃中有灼热感、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应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对于消化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不妨适度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四、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五、按摩委中穴

寒露节气与人体的膀胱经相对应。膀胱经从内眼角的睛明穴一直走至足小趾的至阴穴,可以说是“从头到脚”,是人体当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寒露时可常按摩膀胱经上的委中穴,具体按摩方法是: 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一压一松为1次,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压时,如果能涂抹上一点刮痧油或药酒,效果会更好。经常按摩委中穴不仅可以治疗腰痛,而且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疼痛。

六、寒露起居宜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寒露时可选择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运动,但每天运动时间不宜太早。这是因为:一是天刚亮时城市空气不佳;二是因为晨起气温偏低,身体偏弱者容易感受寒邪。 故人们宜在太阳升起后外出运动,运动时避免出汗太多,否则会伤阴损阳。如果遇到起风变天、阴雨天气,可在室内运动,不可盲目冒寒涉水运动,以免感受寒湿而感冒。

七、别再“秋冻”锻炼

一般来说,寒露之后降温幅度会增加,昼夜温差也会加大,这个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已经不适合进行所谓的“秋冻”,否则很容易着凉。此外,寒露过后,一般是心脑血管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疾病的高发期,中老年人要特别留心,最好推迟晨练时间,减少日常锻炼频率,多注意休息。

八、扫除抑郁情绪

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这是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这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

寒露节气需要注意什么

一、忌无病乱补

我们有些人会认为吃一些补身体的东西就对身体一定有好处,但其实这句话是片面的。我们在没有病的情况下,还是不要乱补为好,既浪费钱,又对身体没有好处,甚至对身体还会造成损害。所以切忌无病乱补。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用膳应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lZl干,口苦,口臭,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四、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昧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五、忌以药代食

虽然药物作用快,但是,药补是不如食补的。是药三分毒,药物虽然能够快速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但是它还是隐藏着一些轻微的毒素,虽然对人体的影响不是很大,但长期如此,其影响便会加剧。而很多食物都是由治疗作用的,比如芹菜可以治疗高血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重食补才对。

六、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崔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七、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台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一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八、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寒露节气的传统食物及养生要点相关文章:

2022寒露节气的养生食物及农事活动

2022二十四节气寒露的民间习俗及含义

2022二十四节气寒露的来历及养生常识

2022寒露时节的饮食习俗及来历

2022寒露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2022二十四节气寒露的习俗及禁忌

适合寒露时节吃的十大食物有哪些(2022)

    16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