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及养生原则

金凤1871分享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及养生原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

1、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2、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他们把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们就争先抢捞,认为吃了以后,就可以孕育生子。

后来人们在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有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一种节日食品。

3、吃发糕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4、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5、儿女亲家互送麻糍

在浙江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儿女亲家互送麻糍的习俗。在古代,男女联姻后,往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正式嫁娶,也是为了便于双方互相考察,毕竟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儿女亲家互送麻糍,就是在嫁娶前的一种礼仪,男方一般在清明节前给女方送去麻糍,意思就是下一个清明节前就要来迎娶新媳妇过门了。等女儿出嫁后,女方家的父母,又要在清明节前给男方家送去麻糍,意思是祝福小两口日子过得糯滋滋、甜丝丝,幸福美满。

清明节养生原则

一、注意“病从口入”

而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二、忌食“发物”

此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马蹄、梨、桃、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等。

三、心情舒畅、动中有静

同时这个节气又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如太极拳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

四、换衣不宜过早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上班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五、悲伤莫要过度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当看到亲人的墓碑,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此时此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不过,悲伤过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另外,春季又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诱发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后人们不要过于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六、防高血压复发

清明节前后,人们的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由于过于怀念亲人,寝食不安,极易造成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尽快减轻和消除异常情绪反应,保持情绪稳定。可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运动,转移思维。还应避免负重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致血压升高等。

七、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八、饮食清补为主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会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特推荐桑葚薏米炖白鸽(桑葚20克,薏米30克,白鸽1只,姜、盐、香油少许,文火炖2小时)作为食补佳品。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益肺。

清明祭祀形式有哪些

清明祭祀

从祭祀的空间形式上看,祭祀可以分为庙祭、坛祭、祠祭、家祭、望祭、墓祭。清明节最主要的祭祀方式还是墓祭,即到埋葬亲人或者祖先遗体或骨灰的坟墓前进行祭祀。

在传统农耕社会,作为一年之首的春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很多宗族观念强的地区从二月春分起就开始扫墓祭祖,最迟扫到清明结束;在扫墓之前,全族的成年男丁要在祠堂举行祭祖仪式;祭祖结束后,还会按照家族的支、房扫祭各家坟墓。祠堂祭往往是大规模的祭扫仪式,动钢是全族乃至全衬出动。传统上祭祖的主要内容包括族人焚香、叩头、供祭品.主祭人当众朗诵格式、内容比较固定的祝文等。而且,按照《周礼·春官宗伯》中记载的古老传统:“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洞堂祭一般以全族聚餐或者分猪肉的方式结尾,或称为“吃清明”。

家祭

家祭,又称寝祭,就是在家里放置神主进行的祭祀。家祭主要的祭祀对象为两代以内去世的先人,如祖父母或者父母。举行家祭往往是因为家庭结构相对简单,或者离开祖墓太远的缘故。《清嘉录》卷三有云:“人无贫富,皆祭其先,俗呼过节,凡节皆然。盖土俏,家祭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为鬼节。

望家山祭

一种登上高山,望着祖墓所在的方向,将纸钱撤向空中。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馔(zhuan,饭食),携家春游。”

第二种就是在水边祭祀:祭者望着祖墓所在的那个方向设祭,希望祭者的思念,沿着水路,送达到家乡的祖墓。唐王建《寒食行》所谓“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就描绘了这一情景。

不受地理空间限制的“望祭”在现代社会更有特别的意义。随着华人在全球的分布越来越广,望家山而祭也成为异国华人的宗族认同方法,如侨居在火奴鲁鲁的中国人,经常去朝向祖先故土的海滨焚烧纸供品。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及养生原则相关文章:

2022清明节的传统食物及养生原则

2022清明节的起源及养生原则

2022清明节的来历及养生知识

2022清明节的来历及养生知识

2022清明节的来历及养生食物

2022清明节的传统美食及习俗

2022清明节的起源及养生知识

2021立冬节气农事活动

2022春分节气的传统食物及农事活动

    29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