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的风俗及养生秘诀

金凤1871分享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暑节气的风俗及养生秘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暑节气的风俗及养生秘诀

处暑节气的风俗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 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通过出游可以大大提升暗财的机会。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在佛教中认为光明是吉祥之物,所以这个事情对于命理的价值在于提升健康运。

3、吃鱼宴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而作为普通的人,可以通过吃鱼宴这样的活动来提升自己事业方面正财的运势。

处暑节气养生秘诀

一、多睡一小时

处暑过后,气候从暑热逐渐向寒冷过渡。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气候特征明显,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人体阳气也随之开始逐渐收敛,此时休息也要相应地调整。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为如此,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二、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中医养生学家指出“秋三月,肺气旺,肺属金,其味辛,金能克木,木属肝,其味酸,故当秋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这就是说,处暑节气进食要以清热安神、防燥护阴为原则,如银耳、百合、莲子、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如果兼有纳差咳嗽者可吃一些山药、白果、核桃、杏仁、茯苓等健脾益肺之品;气短易感者可选用太子参、黄芪等补气扶正之品;口干明显,干咳无痰者可选麦冬、天冬、玉竹、大枣等甘润之品。

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三、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

五、多锻炼身体,坚持冷水浴习惯

不管哪个季节,坚持运动绝对是没错的。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对于不同的季节,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应该有所调整,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六、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七、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

处暑节气的农谚

1、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处暑虽然带有暑字,但其实已经不是暑天了,因此是“处暑天不暑”。尽管如此,中午依旧还是比较炎热,民间经常“秋老虎”的称谓,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指的处暑时节中午炎热的气候,此时户外活动要尽量避免在中午的时候进行。

这个时候要注意补充水分,因为虽然不是暑天,但是炎热的中午依旧容易出现水分的缺失,建议煲汤或做粥时可以多用百合、莲子、薏米、北沙参、玉竹等清补之类的滋补之品,一则清热健脾,二则滋肺润燥。

2、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处暑节气以后天气依然还是会炎热,就像秋老虎来袭一样。不过,相比于三伏天的闷热不一样了,处暑以后的天气特点是白天热,早晚比较凉快了,昼夜温差大,而且降水也要明显减少了,空气中的湿度也要低很多。类似的俗语还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处暑处暑,热死老鼠”等,由此可见,处暑天气依然还是很酷热。

3、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说白露的天气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在处暑的时候,天气是早晚清凉,而白天是非常的炎热,但是在白露时期变得最明显的就是晚上的气温了,在白露过后,天气是一夜比一夜寒冷,但是白天还是照样炎热,所以大家在忙完农活之后一定要记住洗澡水的温度,在早晚的时候也不能随便赤膊露体了,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生病。

4、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时节,正所谓“处暑十日忙割谷”。此时稻谷已熟,农民们已经忙着收割稻谷,但此时已经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大雨过后会有阵阵的凉意,而且早晚已经是比较凉爽,因此要提防大风来袭,况且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因而不少肺功能比较弱的人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很不适应,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如鼻塞、感冒、咳嗽、哮喘等。

对于这种肺功能比较弱的患者建议多用虫草花系列汤剂炖瘦肉、排骨、老鸭等,另外也可以用猪肺炖汤增加肺脏功能,以适应季节交替的变化,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要抵御“大风”,一则早晚添加衣物,二则增强肺脏功能。

5、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处暑不只是收获的季节,还是秋种的好时节。而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处暑的时候可以移栽白菜了,一般十年中有九年都是在处暑的时节移栽白菜。类似的俗语还有“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七月半,栽早蒜”、“七芫,八菠”和“芫荽不热不种,不冷不弄”等。

6、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这同样是在东北地区的一句经典民谚,说的是处暑当天打雷的话,那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雨水比较多。在东北地区类似的俗语还有“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但是东北的农民朋友都不希望处暑下雨,因为在当地还有着“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的说法。处暑以后雨水多,那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收获。

7、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廪仓”也就是粮仓,在以前农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专门放粮食的仓库。而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处暑以后,山上、田野里的粮食都变得金黄了,意味着秋收就要开始了,农民朋友要开始把粮仓修好,等待着大丰收。除了这句俗语以外还有“处暑高粱遍地红”、“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处暑十日忙割谷”等,都是提醒这处暑以后各种农作物要开始丰收了。

8、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通过处暑当天的天气,还可以预测一下接下来秋季的气候好坏。而这句就是东北地区普遍流传的民谚,其意思是说处暑当天如果下雨,那么接下来的秋季雨水就比较多。不过,农民朋友并不希望处暑时节下雨,在皖、鲁、鄂等地有着“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的说法。因为立秋的时候下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而处暑时节农作物快要收获了,一般处暑下雨接下啦的日子就雨水多,而这明显对农作物的收获不利,所以农民朋友才会在处暑的时候下雨发愁。

9、七月半,石榴当饭

处暑节气意味着天气由热转凉,秋燥更加明显。此时就应该多吃水分含量比较多的食物,比如新鲜水果等,而石榴就是这个时节的应季水果,它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而且果粒酸甜可口多汁,可补充我们人体所需的能量和热量。

中医认为,石榴具清热、解毒、平肝、止血和止泻功效。江西经常用石榴根皮或花来治疗鼻出血、牙龈红肿或溃烂疼痛、鼻前庭炎及鼻前庭湿疹。


处暑节气的风俗及养生秘诀相关文章:

2022处暑节气的饮食习俗及注意事项

2022处暑节气的传统食物及习俗

2022处暑节气的来历及风俗活动

关于处暑节气的养生食物2021

2021二十四节气处暑的来历及习俗

2022小暑节气的风俗及养生方法

2021处暑节气的习俗及传统食物

2021处暑节气的习俗及气候特点

2021处暑时节的民间习俗及天气特点

2022小暑节气的民间习俗及农事活动

    404990